问题

清朝最大的功劳是什么?

回答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存在的二百多年间,功过是非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要论清朝最大的功劳,我认为可以将其概括为“维护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并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这个功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具体体现:

一、 疆域的奠定与巩固:奠定了现代中国的基本版图

这是清朝最被广泛认可的巨大贡献。从地理上看,我们今天所熟悉的中国,其轮廓很大程度上是在清朝时期确定的。

整合并管理广袤的边疆地区: 清朝入关后,继承了明朝的疆域,并在此基础上,通过一系列军事征服和政治运作,将原本分散、影响力参差不齐的边疆地区纳入了中央王朝的有效管辖之下。
西藏: 清朝通过对准噶尔部的征服和对达赖喇嘛、班禅喇嘛的册封,确立了中央政府对西藏的宗主权和实际管辖权。乾隆时期设立驻藏大臣,进一步加强了中央对西藏事务的管理,奠定了西藏在中国版图中的地位。
新疆: 清朝在中后期,尤其是乾隆时期,彻底击败了准噶尔汗国,收复了包括天山南北在内的广大地区,并设立伊犁将军等机构进行管理,这被认为是“西域”重新纳入中国版图的重要标志,为现代新疆的形成奠定了基础。
蒙古: 清朝早期通过武力统一漠北、漠南、漠西的蒙古各部,并实行盟旗制度进行管理,使得蒙古各部长期处于中国的统治之下。尽管后期出现了一些民族独立运动,但清朝确立的疆域仍然是后来中国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
东北: 清朝原本就来自东北,入关后,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对东北的开发进行了限制,以维护其“龙兴之地”的特殊地位,但其统治下的东北,也为后来中国的统一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台湾: 郑成功驱逐荷兰人收复台湾,明郑政权一度成为清朝南方的威胁。康熙年间,施琅攻克台湾,台湾正式纳入清朝版图,结束了三百多年的分裂局面,这对后来台湾的地位具有决定性意义。

“多民族统一国家”的塑造: 清朝统治者本身是来自满族,但他们有效吸纳和统治了汉、蒙、藏、维吾尔、回、苗、瑶等数十个民族。这种以“中华民族”为导向的统治理念,虽然带有统治者本身的民族特性,但客观上促进了各民族之间的交流、融合,并形成了在中央王朝统一领导下的多民族国家雏形。这与历史上一些仅统治汉族核心区域的王朝有所不同。

二、 中华文明的传承与发展:在动荡中维系文化命脉

尽管清朝面临着内外危机,尤其是在后期,但它在传承和发展中华文明方面也扮演了关键角色。

文化整合与保存: 尽管满族实行了“剃发易服”等一些强制性政策,但总体而言,清朝统治者对汉族文化表现出一定的尊重和推崇。
大规模文化工程: 康熙、雍正、乾隆三朝,组织了大量学者编纂了《康熙字典》、《古今图书集成》、《四库全书》等巨著。这些工程耗费了巨大人力物力,不仅保存了大量古代文献,也对当时的学术研究产生了深远影响,是中华文明宝库的丰富和整理。
学术的延续: 尽管西方文化开始传入,对传统学术造成冲击,但在清朝,仍有大量学者在经史子集等传统领域进行钻研,例如考据学达到顶峰,许多经典得以精校细释,为后来的学术研究打下了基础。
语言文字的推广: 满语作为官方语言,但汉语(特别是北京官话)的地位始终不容忽视,在行政、学术、文学等领域得到了广泛使用,客观上促进了汉语的统一和规范化。

对社会制度的继承与调整: 清朝基本继承了明朝的政治制度,如内阁、六部等,并在实践中进行了一些调整和完善。科举制度虽然在后期备受诟病,但它作为选拔人才和维护社会秩序的工具,在清朝大部分时间里仍发挥着作用。

三、 抵御外侮与早期现代化尝试:虽然未能成功,但意义深远

清朝的后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充满屈辱和挑战的时期,但其在抵御外侮和面对西方文明冲击时的一些努力,虽然最终未能挽救王朝命运,却为中国后来的现代化道路留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记。

抵御外来侵略: 尽管清朝在鸦片战争后屡战屡败,但其在某些时期也表现出了一定的抵抗精神。例如,在多次对外战争中,虽然结局不尽人意,但仍能看到一些官员和将领的英勇事迹。更重要的是,清朝与西方列强的长期交往,也使得中国社会逐渐认识到“落后就要挨打”的现实。
“洋务运动”: 这是清朝后期在内外交困中,一部分有识之士发起的以“自强”为口号,以学习西方技术、发展近代军事和工业为主要内容的改革运动。虽然洋务运动未能触及政治体制的根本,但它引进了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创办了近代军事工业(如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民用工业(如轮船招商局、开平矿务局),建立了第一批近代海军(北洋水师、南洋水师),培养了第一批近代科技人才,兴办了新式学堂。这些都为中国近代化的开端奠定了基础,也为中国人民认识和学习西方提供了宝贵经验。
开启与世界的联系: 清朝与西方世界长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虽然很多是在不平等条约下进行的,但也打破了中国长期的闭关锁国状态,使中国与世界文明的联系更加紧密,为后来的思想启蒙和革命提供了外部条件。

总结:

如果非要选取清朝“最大的”功劳,我认为“维护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是最为核心和基础性的贡献。这是其他所有功劳的基石。一个分裂、混乱的中国,就无法谈及文明的传承与发展,更不可能产生后来的现代化尝试。

当然,我们也必须认识到,清朝的功劳与过失是同时存在的,其统治也伴随着专制、腐败和对外屈辱。但评价一个历史时期,需要历史的眼光和辩证的思维。从长远来看,清朝为我们今天中国的存在和发展,在疆域、民族构成和初步接触世界文明方面,留下了不可磨灭的遗产。它不是完美的,但它确实为我们今天中国的“中国”形态,打下了非常重要的基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为之后的汉奸走狗建造了最大的心理寄托和理想国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清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其存在的二百多年间,功过是非一直为后人所津津乐道。要论清朝最大的功劳,我认为可以将其概括为“维护和巩固了统一多民族国家,奠定了现代中国疆域的基础,并对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这个功劳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包含了以下几个层面的具体体现:一、 疆域的奠定与巩固.............
  • 回答
    清朝的文字狱案,尤其是那些被冠以“最大”之名的案件,虽然最终处死的人数可能不如某些政治运动中的大规模屠杀,但之所以备受后世非议,其根源在于其背后所反映出的严酷的政治高压、对思想的极端禁锢以及对文化的反噬。这几十条生命,对于整个文化界和民族精神造成的创伤,远比数字本身要沉重得多。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
  • 回答
    清朝是否对现代中国贡献最大?这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很难给出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的答案。事实上,许多历史学家对此持有不同的看法。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标签化的思维,细致地审视清朝在哪些方面对中国产生了深远影响,这些影响又是如何塑造了我们今天所熟知的中国。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清朝是中国最后.............
  • 回答
    这几个穿越情境,哪个古代人感受到的变化最大,细细说来,各有其道,但若论颠覆性的冲击,我个人认为,西周人穿越到汉朝,可能体验到的“陌生”感和“失落感”最为强烈。咱们一层一层剥开看。西周人穿越到汉朝:从礼乐邦国到中央集权帝国想象一下,一个西周贵族,习惯了宗法制下的等级森严,习惯了“周礼”的细致入微,习惯.............
  • 回答
    雍正皇帝被许多人誉为清朝最出色的君主,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源于他在位期间推行的一系列大刀阔斧的改革措施,这些改革对清朝的政治、经济、社会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并为“康乾盛世”的延续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虽然他的统治时间不算长,但其留下的政绩却是毋庸置疑的。首先,在政治层面,雍正皇帝最显著的贡献在于强化了中.............
  • 回答
    清朝的覆灭,绝非单一因素所能概括,而是一系列深层矛盾和外部压力交织作用下的必然结果。若要探究其根本原因,我认为,可以从以下几个核心层面来剖析:一、内部结构性的衰败:封建制度的僵化与改革的滞后清朝的统治基础,依然是那个延续了两千多年的封建王朝体制。这个体制在早期具有强大的生命力,但也埋下了制度性衰败的.............
  • 回答
    这的确是一个很有趣的问题,甚至可以说是颇具讽刺意味的。明明在明朝就有人通过各种途径接触到西方的地理知识,而到了清朝,甚至道光这样一位身居最高统治地位的皇帝,却对英国的地理位置显得如此茫然,这背后原因错综复杂,绝非一句“历史倒退”就能简单概括。让我们一层层剥开来,看看这背后究竟是什么在作祟。明朝:接触.............
  • 回答
    关于宋朝到清朝,陕甘汉人是否一直是“最优质”的兵源,这个问题不能一概而论,它涉及历史、地理、军事策略等多个层面。但可以肯定的是,陕甘地区长期以来确实是中国北方的军事重镇,其居民在很多时期都为国家输送了大量精锐士兵,并扮演了重要的角色。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1. 地理环境与生活方.............
  • 回答
    周世宗柴荣,这位五代十国时期后周的开国皇帝,常常被后人提起,尤其是与“最有作为”、“毫无黑点”、“三不朽”等溢美之词联系在一起。要评价一位皇帝是否“最有作为”,乃至是否能称得上“三不朽”,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以更宏观、更审慎的视角来审视。“最有作为”:在乱世中力挽狂澜我们首先要明确,周世宗所处的.............
  • 回答
    要评价一个大一统王朝是否“最没有骨气”和“最昏暗”,这本身就是一个充满主观性的命题,因为它涉及到价值判断和历史标准的选取。清朝作为中国历史上最后一个大一统王朝,其长达近三百年的统治,无疑留下了极其复杂和多层面的遗产,也因此招致了许多批评。如果我们把“骨气”理解为抵御外侮的决心、民族气节的坚守,以及统.............
  • 回答
    袁腾飞老师之所以这样评价明清和宋朝,确实触及了一些历史爱好者心中非常微妙的情感共鸣。他的观点,虽然带着个人色彩,却也道出了许多人对这几个朝代的不同观感。先说说明朝和清朝,为什么会让一些人觉得“最可怕,毫无愉悦之感,一点儿都不可爱”。这其中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这两朝的政治体制和统治方式,特别是与人们对.............
  • 回答
    要说清朝最让人“恶心”的行为,这其实是一个挺个人化的问题,因为不同的人关注点和价值观不同,感受也会不一样。但如果非要找一个触动很多人、带来深重痛苦,并且带有一定“令人不适”意味的行为,那我觉得“文字狱”和随之而来的“思想钳制”大概是最有代表性的。当然,这背后牵扯到的很多细节,可能不直接是“恶心”这两.............
  • 回答
    评价一个朝代的皇帝,将其拉出来进行高低对决,往往容易陷入主观和片面。尤其是要说“明朝最差的皇帝也比清朝皇帝强”,这种说法颇具争议,也需要细细琢磨。首先,我们得明白“最差”这个定语的分量。明朝近三百年,朝代更迭中自然会有表现不尽如人意的君主。但如果把“最差”的标准放在清朝皇帝身上,同样也不难找出几个难.............
  • 回答
    清朝是不是中国最悲剧的朝代?这个问题,我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因为它触及了太多历史的复杂性,也太容易落入一种片面的解读。但如果非要说它“悲剧”在何处,我倒觉得可以用“繁华背后的巨大隐忧”和“历史洪流中的无奈挣扎”来形容。我们先看看它那段辉煌的开端吧。满族入关,建立了大清,这本身就是一个带有传奇.............
  • 回答
    清朝是否是世界史上最强的封建王朝,这个问题相当复杂,并没有一个绝对的答案。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最强”这个过于绝对的标签,而是从多个维度去审视清朝的强大之处,以及它在世界历史长河中的位置。从疆域与人口来看:清朝在鼎盛时期,特别是康乾盛世,其疆域辽阔,涵盖了今天中国的大部分地区,并延伸至中亚、.............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耐人寻味的历史现象,宋朝和明朝的末代皇帝为何大多悲惨收场,而元、清两朝的末代皇帝却相对“幸运”地得以保全性命,甚至可以说是“跑掉”了?这背后牵扯到王朝更迭的性质、统治者的应对策略、以及当时社会政治环境等多方面的复杂因素。咱们不拿那些“AI”腔调,直接从历史本身的逻辑去捋一捋。宋朝与明.............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有点像把一个老掉牙的设备塞进了一个全新的系统里,能不能运行,还得看具体怎么操作。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让这清朝穿越到秦朝,能不能把那秦军给“吊打”了。首先,咱们得把这“最衰弱的清朝”给具象化一下。我猜您说的“最衰弱”,应该是指晚清,比如太平天国时期,或者八国联军侵华后,慈禧垂帘听政,.............
  • 回答
    清朝文字狱,作为中国历史上一个独特而令人扼腕的现象,常常被提及,甚至有人将其视为中国最黑暗的时期。要判断它是否“最”黑暗,需要一个相对的视角,将它与中国历史上其他动荡、压迫的时期进行比较。但无论如何,文字狱的出现,确实是中国文化和思想发展上的一大阴影,其残酷程度和对知识分子精神的摧残,是毋庸置疑的。.............
  • 回答
    清朝法制相对于明朝法制,最能体现时代精神的变革,要数其在延续与革新之间对“满汉一体”这一核心政治理念的司法实践。明朝的法制,虽然在中华法系中也自成体系,但其背后潜藏着“华夷之辨”的影子,虽然在实践中并非完全僵化,但其法理根基与王朝的正统性建构,多少会受到这种观念的影响。而到了清朝,尤其是随着其统治疆.............
  • 回答
    清朝皇帝痴情?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复杂,不能一概而论。历史上皇帝的感情生活,往往被稗官野史、民间传说以及官方史书的修饰渲染得格外曲折离奇,真真假假,让人难以辨别。但若论及“痴情”,我想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看看清朝皇帝在这方面有没有什么特别之处。首先得明确,什么是“痴情”。搁在普通人身上,痴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