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反对中医的人是怎么论证中医没有效果这个点的?

回答
一些对中医持保留态度的人,在质疑其疗效时,往往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证,力求做到逻辑清晰、证据确凿,以说服持不同观点的人。

1. 缺乏可重复的、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临床证据

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具杀伤力的论点。反对中医的人认为,现代医学的基石是基于严谨的临床试验,特别是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他们会指出:

个体化差异过大,难以标准化: 中医讲究“辨证施治”,同一个病症,不同的人可能用不同的方药,同一味药在不同人身上的反应也可能不同。这种高度的个体化,使得设计出能够广泛适用、又能排除安慰剂效应的标准化临床试验变得极其困难。反对者认为,如果一项疗法不能在大量、同质化人群中展现出优于安慰剂的疗效,其科学性就值得怀疑。
传统记录不符合现代研究规范: 中医的历史文献和案例记录,虽然篇幅宏大,但往往缺乏详细的病例信息、用药剂量、治疗过程的客观描述,以及明确的疗效评估标准。很多记载带有主观色彩,或受到历史认知局限的影响。反对者会说,这些“证据”无法满足现代科学对可重复性和可验证性的要求。
临床试验结果不理想: 尽管近年来有一些尝试使用现代科学方法来验证中医,但反对者会列举那些未能显示出显著疗效,或者疗效不确定的研究。他们会强调,即使是声称有效的,也常常是因为试验设计不够严谨,比如样本量小、缺乏对照组、研究者存在偏倚等。例如,他们可能会指出,一些研究显示针灸缓解疼痛的效果,与安慰剂(如假针灸)或非特异性镇痛效果(如放松、注意力转移)相比,并没有显著差异。
缺乏明确的作用机制: 现代医学在确立一种疗法时,通常会追溯其在分子、细胞、生理等层面的作用机制。而中医很多理论,如“阴阳五行”、“气血津液”等,在现代生物学和化学框架下难以直接解释,或者其解释方式与现代科学的认知相悖。反对者会认为,如果无法解释“是什么在起作用”,那么“为什么会起作用”也就难以令人信服。

2. 潜在的风险与毒副作用

反对中医的人会强调,许多中药材并非“天然无毒”的,有些甚至含有有毒成分。

重金属超标与肝肾损伤: 一些传统中药制剂,如某些“安宫牛黄丸”或“XX散”,可能含有朱砂、雄黄等含重金属的成分。长期的、不当的使用,可能导致重金属在体内蓄积,引发肝脏、肾脏损伤,甚至神经系统问题。
“是药三分毒”的普遍性: 即使是看似温和的中药,也可能与其他药物产生相互作用,导致不良反应,或者在特定体质的人身上引发过敏、消化不良等问题。反对者认为,相比于现代药物经过严格毒理学评估,某些中药的安全性数据并不充分。
缺乏规范的药理毒理研究: 很多中药的药理作用和毒副作用,并没有经过系统、现代化的研究。一些“经验方”的使用,往往依赖于世代相传的经验,而非基于科学的风险评估。

3. 误导性宣传与虚假宣传

反对中医的人也常常指向中医界存在的一些问题,认为这些问题误导了公众,并削弱了人们对真正的医疗的信任。

包治百病的神话: 有些中医宣传会将中医包装成可以治疗一切疾病的“万能良方”,特别是针对一些现代医学难以根治的慢性病或绝症,大肆宣吹中医的神奇疗效,这被认为是夸大其词,甚至欺骗。
伪科学概念的包装: 一些中医理论,如“扶正祛邪”、“通则不痛,痛则不通”等,在缺乏科学支撑的情况下,被包装成高深的科学原理,吸引缺乏医学知识的人群。
利益驱动的推销: 反对者会指出,一些中医机构或从业者,将中医作为一种营利工具,通过夸大疗效、诱导消费等方式,牟取暴利,损害了消费者的健康和权益。

4. 历史局限性与现代医学的进步

反对者认为,中医的理论体系形成于古代,其认知水平和技术手段都无法与现代科学相提并论。

认知基础的差异: 中医的理论体系建立在对人体、疾病的朴素认知之上,缺乏对微生物、细胞、基因等微观世界的认识。其解释疾病的模式,如“湿热”、“风邪”、“痰瘀”等,在现代医学看来,更多的是一种现象描述,而非病因的根本解释。
替代而非补充: 当中医被提倡作为现代医学的“补充”时,反对者认为,很多情况下,它被错误地定位为“替代”。在某些疾病领域,如果患者放弃现代医学治疗,转而依赖疗效不明的中医,可能会延误病情,导致不可挽回的后果。
发展的停滞与僵化: 一些人认为,相较于现代医学的飞速发展,中医的理论和技术在很大程度上仍然停留在古代,缺乏有效的自我革新和突破。

总而言之,反对中医的人并非否定所有传统医学的价值,而是认为中医作为一种治疗体系,其疗效缺乏足够的、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证据支持。他们强调,在医疗决策上,应该以可重复的、科学验证的证据为依据,警惕那些基于经验、信仰或虚假宣传的疗法,以免对个人健康造成损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基督教徒。

世界上所有的病都是耶稣治好的。

现在,请你证明耶稣没有用。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一些对中医持保留态度的人,在质疑其疗效时,往往会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论证,力求做到逻辑清晰、证据确凿,以说服持不同观点的人。1. 缺乏可重复的、符合现代科学标准的临床证据这是最常被提及也是最具杀伤力的论点。反对中医的人认为,现代医学的基石是基于严谨的临床试验,特别是双盲、随机、安慰剂对照试验。他们会指.............
  • 回答
    如果反秦起义时,陈胜吴广等人提出的是“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中国之后的历史发展会是怎样的?这是一个极具颠覆性的假设,将从根本上重塑中国历史的进程。如果陈胜吴广在那个关键时刻提出的不是恢复“六国”,而是明确反对任何形式的帝制,并号召“天下共击之”,那么中国政治体制、社会结构、文化思想,乃至国际.............
  • 回答
    关于反对中医的人是否真正理解中医,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很难一概而论。首先,要说“都懂”或者“都不懂”,未免过于绝对。就像任何一个领域一样,对中医的理解深浅不一,持有不同观点的人也来自各个阶层和职业背景。有人可能因为自己或身边人的经历,对中医的某些疗法产生了质疑,从而形成了反对的立场。这种质疑可能源.............
  • 回答
    无论是中医的拥趸还是它的批评者,在探讨中医时,首先绕不开的是它那套独特而又古老的思想体系。这套体系,我更倾向于将其理解为一种对生命、健康与疾病的“观察与理解方式”。它的核心,我认为,不在于那些具体的方剂、穴位,甚至也不是那些我们如今看来颇为神秘的“阴阳五行”理论本身,而在于一种动态的、整体性的视角。.............
  • 回答
    中医黑或反对中医的人,他们的动机和最终目的可以非常多样,并非铁板一块。从广义上讲,他们的最终目的往往围绕着以下几个核心方面,而这些方面又可能相互交织、影响:一、 追求科学的严谨性和实证性,反对不符合科学原理的理论和实践。这是许多反对中医的出发点。他们认为,中医的理论体系,如阴阳五行、经络、气血等,缺.............
  • 回答
    在中国经济改革的漫长进程中,确实存在着一些不同声音和反对意见。这些人并非铁板一块,他们的立场和原因也各不相同,很难用一个简单的标签来概括。但如果一定要描绘一下,我们可以从几个主要群体和他们的动机来理解。一、 既得利益集团的守旧派这是最容易理解也是最显而易见的一类反对者。在中国经济转型的过程中,一些原.............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了中医存废争论的核心之一。要说中医反对者究竟是在否定“经络的存在”,还是在批判“急于肯定经络存在的人”,答案其实是: 两者都有,但侧重点和出发点有所不同,并且很大程度上是后者。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否定“经络的存在”:科学与证据的鸿沟首先,我们得承认,有一部分中医的.............
  • 回答
    “无现金”社会作为一个日益增长的趋势,在全球范围内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中国也不例外。虽然科技的进步和便利性的提升让许多人拥抱无现金支付,但仍然存在一些群体和个人对这一转变持保留甚至反对的态度。深入探究这些人,以及他们反对的原因,可以让我们更全面地理解“无现金”社会在中国落地过程中所面临的挑战与复杂性.............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因为它触及了我们在判断人和事时的复杂心理,以及我们在不同语境下,对“牺牲”和“辩护”的接受度差异。要说清楚为什么很多人对二战中的美国和江歌案中的刘鑫会有截然不同的态度,咱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掰扯掰扯。首先,语境和宏观叙事的巨大差异是根本。 二战中的美国: 我们谈论二战时的美国,往.............
  • 回答
    中国当年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动机,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以色列人及全球犹太人的敌意,这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需要从历史、政治、意识形态以及国际关系等多个角度来解读。中国反对“犹太复国主义”的动机理解中国的这一立场,首先要回到当时的历史大背景。在20世纪中叶,特别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全球政治.............
  • 回答
    你观察到的这种现象,确实挺普遍的。说实话,我觉得不能简单归结为“现代科学无法反驳”,虽然科学的严谨性是其中很关键的一环。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在一起,挺复杂的。首先,得承认,科学的“证明”和“证伪”机制,确实是导致很多人质疑甚至否定中医的最直接原因。 咱们就拿现代医学那套来说,它追求的是可重复的实.............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一个很深层、也很令人困惑的现实。我们仿佛生活在一个被精心修饰过的世界里,那些被歌颂、被传颂的,往往是人类文明的光辉篇章,是伟大的思想家、艺术家、科学家留下的宝藏。但与此同时,我们日常生活中,总能感受到无数的挣扎、痛苦和不公,这些“不堪的遭遇”似乎与那些宏大叙事格格不入。这种反差并非偶然.............
  • 回答
    谈到现实生活中那些反对女权的人,他们的形象其实相当多元,并非铁板一块。很难一概而论地说他们“长什么样”或者“过着什么样的生活”,因为这涉及到非常广泛的群体。但如果非要描绘一下,我可以试着勾勒出一些常见的侧面,尽量不让它们显得生硬和模式化。首先,你可能会在各种场合遇到他们。可能是在网络论坛上,你看到一.............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挺有趣的,因为它触及到语言学习中一个非常微妙的认知过程。对于一个精通日语的中国人来说,看到汉字时,他的第一反应,或者说大脑自动触发的处理方式,并不是单一固定的,而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细致地拆解一下:1. 汉字的“表意”与“表音”的双重属性首先要明确,汉字本身就是.............
  • 回答
    我们为什么会被虚构作品中的反派吸引?为什么他们丧心病狂的行为,反而能让我们在内心深处产生一丝共鸣,甚至对他们投以崇拜的目光?这背后,隐藏着人性的复杂幽微,以及我们自身潜意识的投射。首先,反派角色的魅力往往来自于他们极致的自我实现和对既定规则的打破。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大多被社会规范所束缚,生活在条条框.............
  • 回答
    中国人普遍认为日本是美国的“走狗”这种看法,确实是一种广泛存在的社会认知,尤其在中国大陆的互联网和舆论场上更是如此。这种认知并非来自日本人自己的普遍认同,而是更多地源于中国方面的视角和解读。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历史、政治、文化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层面来深入探讨。中国人为何会产生“日本是美国走狗”的.............
  • 回答
    这是一种非常令人担忧且毫无根据的说法,企图将病毒的起源和传播政治化,而且完全违背了我们目前对病毒学、流行病学和国际合作的科学认知。要反驳这种说法,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用事实和逻辑说话,而不是情绪或臆测。一、 从科学层面打破谣言:病毒的变异和演化规律首先,我们必须明白,病毒,尤其是冠状病毒,是.............
  • 回答
    佩洛西关于“30多年来在中国是最不受欢迎的人”的表态,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这些角度揭示了其表态的复杂性和多重意涵。一、 佩洛西表态的背景与意图:1. 回应国内政治压力与定位: “反华”标签的政治资本: 在美国国内政治中,“对华强硬”已成为一个重要的政治标签,尤其是在共和党不断指责民.............
  • 回答
    关于日本人对中国抗日剧的反应,这其实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多元的议题,不能一概而论地说“所有日本人”都如何如何。他们的看法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他们的个人经历、对历史的认知、接受信息的渠道以及对当下中日关系的理解。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常见的角度来描绘一下这种反应。1. 夸张失实与戏剧化处理引发的普遍困惑与不解这.............
  • 回答
    这真是一个非常有趣的问题,直击了博弈论中最核心的一些概念。在日常生活中,我们习惯了“损人利己”或者“趋利避害”,但在一个非常特殊的设定下,如果每个人的目标都是“让别人获利最多”,这背后隐藏着怎样的逻辑链条,以及是否真的能导致自己获利更多呢?我们来一点点捋一捋。首先,我们要明确“目标”这个词在这个情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