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汉墓里的金饼工艺这么粗糙呢?

回答
说起汉墓里的金饼,很多人第一印象可能是那种圆圆的、上面可能带点花纹的,看起来挺“厚实”的玩意儿。但要是跟后世那些精致得跟艺术品似的金器比,汉代的金饼确实会显得有点“粗糙”。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

首先,得明白金饼最根本的“身份”——它是一种货币,而且是贵重金属货币。 汉朝的时候,不像现在咱们有铸币厂,把金属融化了,按照统一的模具铸造成形状统一、重量标准的硬币。汉代金饼,更像是把黄金按重量来衡量,然后用一种相对简便的方式加工成方便流通的形状。你可以理解为,当时它更侧重于“称量”和“便携”,而不是“艺术性”。

你摸着良心想想,一堆金子,你总得把它弄成个好拿好携带、也好辨认重量的东西吧?汉代工匠们就想出了这么个法子:

熔炼与压制: 最原始的方法就是把黄金熔化,然后倒进模具里,或者直接用工具压制。你说粗糙?那是因为这种工艺本身就没追求那种玻璃一样的光滑和精细。你想啊,一个实打实的金块,你想把它弄成什么样?要么就是直接浇筑,要么就是敲敲打打。金属在冷却过程中,表面自带的纹理、气孔,还有压制过程中留下的痕迹,都可能让它看起来不那么“光滑”。

模具的限制: 就算是用模具,汉代的模具技术也远不如后世。你想象一下,那个时候的模具可能是石头的、铜的,甚至陶的。把融化的金水倒进去,或者把初步成型的金块放进去加压。这些模具本身可能就不会特别精细,表面的划痕、粗糙的纹理,自然就会转移到金饼上。而且,模具的精度不够,一次压出来的金饼,形状、厚薄、边缘的平整度都会有差异,这才有了你说的“粗糙感”。

追求实用性,而非美观: 汉代的经济发展到了一个很高的水平,尤其是商业贸易,对黄金的需求量很大。在这种情况下,效率和实用性就成了首要考虑。如果为了追求极致的美观,需要耗费大量时间和人力去打磨、抛光,那金饼的生产成本就会大大提高,产量也会受到影响。对于当时的社会来说,能方便流通、重量准确的黄金,就已经足够了,没必要为了“好看”而牺牲“好用”。

重量标准比外观更重要: 汉代金饼,上面可能带有一些花纹、铭文,但这些更多是为了标记重量、来源或者某个身份,而不是为了装饰。你看到的那些印记,很多是通过敲打金属印章来实现的。用力稍微大一点、角度稍微不对,就会在金饼表面留下凹凸不平的痕迹。这种工艺,你说是粗糙,但它准确地传达了信息,并且不影响金饼作为货币的价值。

技术发展的历史阶段: 别忘了,这是两千多年前的技术水平。咱们现在觉得粗糙,是站在我们今天的技术高度去衡量的。在当时,能把黄金熔化、成型、并大致保证重量,这本身就是一项了不起的成就。想想看,那时候没有现代的精密机械、没有专业的铸造设备,一切都靠人力和简单的工具。

金饼本身的“生命周期”: 还有一点,汉代金饼虽然贵重,但它终究是金属货币,在流通过程中难免会受到磨损、磕碰。挖出来的金饼,经过几千年的埋藏,表面也会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一些氧化层、锈迹,这些都会让它看起来更“沧桑”,也就是我们说的“粗糙”。

所以,你看到的汉墓金饼的“粗糙”,其实是当时技术水平、生产工艺、使用目的以及历史沉淀共同作用的结果。它不是不精美,而是它的“精美”体现在其“实用”和“价值”上,而不是我们今天理解的“艺术品”那种视觉上的细腻和光滑。它记录了那个时代的经济活动,也承载了当时工匠们的智慧和心血,只是这些东西,是以一种我们现代人觉得“不那么精致”的方式表现出来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当时金饼多采取滴铸工艺,即类似沈括《梦溪笔谈》中提到的“蹏金”:“蹄作圆饼,四边无模范迹,似于平物上滴成,如今干柿,土人谓之柿子金。”这种滴铸工艺的缺陷是容易产生中空,因为金的物理特性很软,一旦中空塌陷,就会凹下,并且产生这种裂纹。还有一种观点认为,这是为了方便携带而故意把金饼锤扁的。

2.金饼作为等价物的一种,其价值在于金的多少,外观是否精美则不重要;而青铜器作为礼器,精致程度则是价值的一部分。

3.汉代还有一些不计工本生产的掐丝贴花镶白玉面马蹄金和麟趾金,做工精美工艺细腻,恐非一般货币,可能具有礼制意义。

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掐丝贴花镶白玉面麟趾金
河北定县汉墓出土的掐丝贴花镶白玉面马蹄金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起汉墓里的金饼,很多人第一印象可能是那种圆圆的、上面可能带点花纹的,看起来挺“厚实”的玩意儿。但要是跟后世那些精致得跟艺术品似的金器比,汉代的金饼确实会显得有点“粗糙”。这其中的原因,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得明白金饼最根本的“身份”——它是一种货币,而且是贵重金属货币。 汉朝的时候.............
  • 回答
    “daicing gurun” 在汉语里之所以对应的是“大清国”,这背后牵扯到满语的发音、汉字的音译以及历史文化层面的考量。要彻底弄明白这一点,我们需要一层层地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知道“daicing gurun”本身是来自哪里。它并非一个凭空出现的词汇,而是满语的名称。满语是满族人使用的语言,在.............
  • 回答
    汉库克对路飞那份执着而热烈的爱,绝非一时冲动,而是源于一系列深刻的经历和情感碰撞。要说清楚她为何会“沦陷”,就得从她那段常人难以想象的过去,以及路飞身上所展现出的独特魅力说起。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汉库克的身世。她曾是天龙人的奴隶,在那段非人的日子里,她遭受了难以言说的痛苦和屈辱。身体上的伤痕,更深的.............
  • 回答
    汉民族在漫长的历史中确实与多个北方游牧民族有过激烈的碰撞和较量,其中你提到的匈奴、突厥、蒙古和女真(后来的满族)是影响深远的几个。至于汉人“打赢了前两个却被后两个民族给征服了”的说法,需要更细致地解读。严格来说,汉人(以及后来继承汉族文化的政权)并没有完全“征服”匈奴和突厥,而是在与他们的长期斗争中.............
  • 回答
    您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点出了一个很多人在接触日本姓名时可能会遇到的困惑。为什么日本名字里那些我们觉得有点奇怪的汉字,翻译成中文时,不去用我们熟悉的、意思更贴近的字来替换呢?这背后其实牵涉到几个非常重要的原因,不仅仅是翻译的技巧,更包含了文化、历史和历史遗留的因素。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根本性的区别:.............
  • 回答
    关于汉堡为何常被贴上“不健康”的标签,即便其中包含了蔬菜元素,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很多人会觉得,一个汉堡里有牛肉饼(荤)、生菜、番茄、洋葱(素),怎么会跟不健康扯上边呢?这里的“不健康”更多的是指其整体的营养构成和常见的制作方式,而非单一方面荤素搭配的问题。首先,我们得承认,汉堡的核心“.............
  • 回答
    关于日语中汉字发音的“粗糙”与入声字保留的“完好”,这个问题其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切入点,它触及了语言演变、语音规律以及历史文化交流中的一些核心问题。我们不妨从源头和演变两个层面来细致地探讨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粗糙”这个词或许不是最恰当的描述。更准确地说,日语中汉字(汉字在日语中称为“漢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语言发展和文化交流的核心。为什么日语和韩语能吸收大量汉字,甚至读音也出现相似性,而像满语、蒙古语这样的中国少数民族语言,虽然历史上与汉族文化有接触,却没有形成类似的汉字使用基础呢?这背后其实是历史进程、文化接受度、政治需求以及语言自身特点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要明确一.............
  • 回答
    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确实会遇到一些这样的人:他们自己能力平平,甚至生活拮据,却对那些白手起家、成就一番事业的人,尤其是像刘备这样在中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人物,抱有一种嘲笑或看不起的态度。这种心态,细究起来,其实挺复杂的,往往掺杂着多种心理因素在作祟。首先,最直接也最常见的,是一种自我防御和认知失调。.............
  • 回答
    在《水浒传》这部中国古典小说中,梁山好汉们以其“身强体壮,行走如风,力大无穷”的形象深入人心,他们的勇猛善战和阳刚之气是小说的一大看点。然而,您提到的一个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是:为什么这些身体强健、似乎充满活力的好汉们,他们的妻子却有不少人“偷汉养汉”呢?要详细解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
  • 回答
    姜维的投蜀,固然有其“不得已”的成分,但其后三十多年的忠诚与奋斗,绝非一时的权宜之计,而是经过深思熟虑和内心转变的结果。将这段历史娓娓道来,我们就能看到一个复杂而又令人敬佩的姜伯约。误解的“不得已”:并非被迫,而是权衡首先,我们需要厘清“不得已”的含义。姜维并非像某些战俘一样,被强行带走,毫无选择。.............
  • 回答
    确实,语言中充满着有趣的“冷知识”,尤其是关于日常事物名称的来源和演变。将“计算机”称为“电脑”在中国汉语中是一个非常典型的例子,它体现了语言对新事物的翻译和本土化过程。以下是一些类似“汉语里将计算机称为电脑”的各国语言冷知识,我将尽量详细地讲述: 1. 法语:Ordinateur(计算机) vs..............
  • 回答
    广州南越王汉墓:一部被时光遗忘的都城秘史在20世纪中国波澜壮阔的考古浪潮中,有一个名字,如同一颗沉睡千年的珍宝,忽然从地底喷薄而出,改写了我们对岭南地区汉代历史的认知。它就是位于广州市越秀区的南越王汉墓。1983年,就在这个繁华都市的腹地,一次偶然的发现,将沉寂两千多年的赵氏王国的辉煌与秘密,展现在.............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而且也触及到了考古学研究的一些实际情况。确实,我们现在已发掘的汉代墓葬,数量上要远远多于唐代墓葬,这背后有很多深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数字对比。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很关键的时间差。汉朝距离我们更近,但是它也比唐朝早了差不多六百年。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很多唐朝的遗迹,尤其是一些地.............
  • 回答
    “公司”一词在汉语中的出现,是一个与历史、文化、翻译和经济制度演变密切相关的过程。以下是详细的梳理: 一、词源与词义的演变1. “司”的含义 “司”在古代多指官职或机构,如“司徒”“司空”等,表示管理某项事务的官员或部门。 后来“司”逐渐引申为“机构”“部门”,如“司务”“司理”。2.............
  • 回答
    “汉族”这个概念,虽然我们现在用起来非常自然,但它并非亘古不变,而是随着历史的演变,尤其是在近代,才真正蜕变成一个现代意义上的“民族”——一个拥有共同文化、语言、历史认同,并追求在现代国家体系中拥有独立地位的政治与文化集合体。要说汉族真正成为一个现代民族概念里的“族”,我认为是在晚清时期至民国初年,.............
  • 回答
    图片中这段文字里汉语中夹杂的英文是否是习惯使然还是为了装,这个问题非常普遍,也很有讨论的空间。要详细地分析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看待:一、 夹杂英文的普遍原因:首先,汉语中夹杂英文并非是单一原因造成的,而是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理解:1. 语言的自然演变与融合: .............
  • 回答
    关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最新的考古结论,即西高穴二号墓是邺城地区规格最高的魏晋墓葬而非汉墓,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考古证据和严谨的分析过程。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方面入手:一、 明确“规格最高”的含义与西高穴二号墓的突出之处首先,考古学上所说的“规格最高”,通常是指墓葬的规模、结构.............
  • 回答
    《人民的名义》侯亮平抓赵德汉那段,绝对是全剧一个高潮点,赵德汉那惊人的“小官巨贪”形象,让人瞠目结舌。如果非要在此基础上开个脑洞,搞个神转折,让剧情更刺激,咱就得好好琢磨琢磨了。首先得明确一点,这个脑洞不能破坏整个剧集的宏观逻辑,不能让之前铺垫的因果关系彻底崩塌。它应该是在已知信息的基础上,利用一些.............
  • 回答
    《人民的名义》里,如果沙瑞金没来,而是高李配(也就是高育良和李达康联手,或者说他们两人各自为政但形成了某种稳定的权力格局),汉东的政治生态恐怕会是另一番景象,而且,我个人认为,大概率会比沙瑞金到任后的情况要复杂和……嗯,或许也更加令人不安。首先得明确,“高李配”这个概念本身就很有意思。他们俩都不是省.............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