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林黛玉自陈一无所有,丝毫不知林家遗产?

回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巧妙地塑造了林黛玉这个“孤苦伶仃”的形象,而她本人也确实常常自陈“一无所有”,似乎对林家的遗产毫无所知。这其中的原因,既有黛玉自身的身世际遇,也有曹雪芹文学创作上的深刻用意。

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林黛玉并非真的“一无所有”。作为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林家是当地的望族,家资自然是丰厚的。林如海本人也位高权重,年富力强时,即便不像贾府那样奢靡,也足以保证女儿过着锦衣玉食的生活。那么,为什么黛玉会给人一种“一无所有”的感觉呢?

一、 寄人篱下的现实困境与心理防线

林黛玉初进贾府时,她的父亲林如海已经病重,不久便撒手人寰。而彼时,黛玉年方幼小,孤身一人,漂洋过海来到贾府投奔外祖母。对于一个刚刚经历丧父之痛、离开熟悉环境的孩童来说,首要的感受是孤独、无依。

情感的真空: 黛玉自小失去母亲,父亲又在她来到贾府后不久离世,生命中最亲近的两个支柱都已不在。贾母虽然疼爱她,但毕竟是外祖母,与亲生父母的血缘之情终究有所不同。这种情感上的巨大落差,很容易让她感到自己是漂泊的孤魂野鬼。
现实的依赖: 即使林家家产丰厚,在黛玉年幼、父亲亡故的情况下,这笔遗产的实际控制权和具体状况,她作为未成年人,是不可能完全了解的。她能够依赖的,只有贾府的庇护。在这种情况下,“我一切都无所有”更像是一种表述她当下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的真实写照——她觉得自己无法真正依靠任何人,只能依靠自己,或者说,她把自己的命运完全寄托在贾府的恩情上。
心理的防御机制: 黛玉性格敏感多疑,这是她聪慧和历经磨难所带来的特质。她深知自己寄人篱下,一旦惹恼了贾府的主子,后果不堪设想。因此,她往往会表现得小心翼翼,刻意压抑自己真实的情感和需求,避免给他人造成“添麻烦”的印象。自陈“一无所有”,也是一种谦卑和示弱的表现,试图降低自己在别人眼中的“存在感”,避免引起不必要的关注和非议。

二、 曹雪芹的艺术处理与人物塑造

曹雪芹将黛玉描绘成“一无所有”,绝非偶然,而是他精心设计的艺术手法,旨在深化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并揭示当时的社会现实。

突出“绛珠仙草”的悲剧宿命: 林黛玉的凡间身份是林如海的女儿,但她的前世却是西方灵河岸上的一株绛珠仙草。她下凡是为了报答神瑛侍者的灌溉之恩,用一生的眼泪来偿还。这种“还泪”的宿命,本身就带有悲剧色彩,暗示了她短暂而凄美的生命。她“一无所有”,恰恰契合了这种“还债”的清空状态,仿佛她来到人世间,就是为了偿还,而不是为了拥有。
衬托贾府的“富贵”与“危机”: 黛玉的“一无所有”与贾府的“烈火烹油,鲜花着锦”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使得贾府的奢华与腐朽更加显眼。同时,黛玉的“无所依”也反衬出贾府内部人情冷暖、权力斗争的暗流涌动。一旦贾府衰败,像黛玉这样没有实质依靠的人,其命运将更加堪忧。
强调“情”的价值与超越: 黛玉最看重的是宝玉之间的情谊。她对宝玉的感情,不是建立在物质基础上,而是建立在灵魂的契合上。她不在乎林家的遗产,更在乎宝玉的真心。这种对精神情感的追求,使得她在物质至上的封建社会中显得尤为独特和可贵。她的“一无所有”,反而成就了她精神世界的丰盈。
深化“木石前盟”的浪漫与凄美: 黛玉和宝玉之间的爱情,被称为“木石前盟”。这种超越物质的、精神层面的吸引,与宝钗的“金玉良缘”形成了鲜明对比。黛玉的“一无所有”,使得他们之间的爱情更显纯粹和凄美,仿佛是在混沌中诞生的美好,也注定了难以在现实的污浊中长久存在。

三、 实际情况与黛玉的认知盲区

虽然黛玉不主动提及林家遗产,但这并不代表她完全不知情。

信息渠道的限制: 封建社会,尤其是在大家族中,财产的管理和信息流通是比较封闭的。作为未成年的女子,黛玉接触不到家族具体的账目和详细的财产清单。即使父亲在世时,这些事情也多由父亲本人或家族中的男性长辈处理。
父亲的安排: 林如海作为一位精明的官员,在自己病重之际,不可能完全不为女儿做安排。他或许已经将部分财产委托给可靠的人保管,或者在遗嘱中有所交代。但这些信息,黛玉未必得知,也未必能够完全理解。例如,可能有一些委托保管的银两或田产,但具体数目、保管地点,都需要成年后的黛玉去了解和处理,而她还未等到那个时候。
不愿触碰的伤痛: 谈论父亲的遗产,很自然会触及父亲的离世。对于一个敏感的黛玉来说,这无疑是一种伤痛。她更愿意沉浸在与宝玉的互动中,而非去面对那些与她“一无所有”的现状格格不入的家族财富。

总结来说, 林黛玉自陈“一无所有”并非完全是事实上的真相,而是她身处寄人篱下的境况,加上年幼、丧父等经历,导致她将自己的生存状态和情感状态概括为“无所依”。同时,曹雪芹通过这种艺术化的处理,突出了黛玉悲剧性的命运、她对精神情感的至上追求,以及对封建社会人情世态的深刻揭示。她的“一无所有”,反而让她成为《红楼梦》中最纯粹、最令人动容的艺术形象之一。她不屑于谈论物质,只在意那份超越物质的精神契合,这正是她身上最动人的光辉所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搞了人民公社以后,你们对传统私产制度,是一点都不了解了。不要去算林家有几两银子,这根本不是重点。一般流程是这样的:林府的房产、田产归贾府了,这才是贾府赚到的大头;而贾府的义务是,比照贾府同辈女眷待遇,养大林黛玉,并为其准备好同等规格的嫁妆。其中的利润,的确是一笔小财。

暗含的内容是:如果林黛玉比姓贾的孙女待遇差,贾府是要被外人说过于刻薄的。而如果林府固定资产不丰厚,贾府也会觉得吃亏。说林黛玉寄人篱下,是说林府没男丁给她撑腰了。但贾府其他女人,是不敢拿寄人篱下来贬低林黛玉的。这就是林府并入贾府的房产和田产,在给林黛玉撑腰。

林说一无所有,是,背后无男丁,脚下无固定资产。说她一根簪子能换几斤米,那是刘姥姥的思维。

user avatar

这个“三两百万”的财并非是真的存在。就算存在,未必一定就是指林如海的遗产。

但是,林家不可能一点钱都没有。

按清朝法律,林黛玉这绝户女有权继承家产。而且因为林家是人丁少,没有旁支,所以没有近亲能够继承遗产,所以林如海留下的遗产应该就是林黛玉的。但是,林黛玉未必能管理和支配这些遗产。

林如海有钱么?

肯定有。四代列侯,又人丁单薄,没有分家,财产不可能少。而且从林家诗书世家的情况看,并没有败家的子孙,财富应该累积了很多。再说,有史以来还没有听说过穷盐课老爷的——看贾宝玉讲的笑话,盐课老爷是会“偷香芋”的,而且林黛玉也没有表示反对。就算林如海不贪污,但是合法收取下面盐商的孝敬在满清是合法的。满清官员系统都是这样的,默认捞钱合法。因为满清入关时还是留有游牧狩猎民族的分配习俗,工资很少,捞钱靠自己,只要完成国家规定的上缴份额就行。所以满清官员工资很低,低的不像话,要发财靠自己。后来满清才觉得这样不行,肥差官员还行,对捞不到钱的官员来说就不公平,所以后来才出了养廉银制度来补贴。林如海在盐课任上好多年,不可能不发财,就算廉洁奉公也可以合法发财。

林如海有钱的证据:贾雨村复官的钱就是林如海掏的。给一个西宾掏复官钱,你得多有钱?贾蓉捐一个虚衔的五品花了上千银子,贾雨村复官是实缺的四品知府,而且是赋税重地。这复官钱要多少?而且林如海并没有让贾雨村从扬州带钱去京中,说明林如海在京中存有钱,也许就存在贾府中。

证据二:林黛玉带来很多书籍,古代书籍是很值钱的。

证据三:林如海有几房姬妾,没钱人娶不起几房姬妾。

林如海的钱哪儿去了?估计是贾母保管着,将来作为林黛玉的嫁妆。或者一部分被贾府挪用了。

记得贾琏带林黛玉回扬州是去看望林如海的病情,而不是安葬林如海。去了以后林如海才死的。走之前贾母交代贾琏一定要把林黛玉带回贾府。中途林如海去世后,贾琏派人回来请示过贾母,为什么事请示贾母?首先不是带回林黛玉的事,因为走之前贾母就交代过,一定要带回来;也不是安葬林如海的事,因为在职官员去世由朝廷出钱、按规定安葬,不需要贾母操心。唯一需要讨贾母示下的就是林如海的遗产处置问题,这里面估计还包括当初贾敏的一大笔陪嫁。贾敏作为贾母最疼爱的女儿,又是贾府鼎盛时以国公女儿身份出嫁,嫁妆应该是非常丰盛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曹雪芹在《红楼梦》中,巧妙地塑造了林黛玉这个“孤苦伶仃”的形象,而她本人也确实常常自陈“一无所有”,似乎对林家的遗产毫无所知。这其中的原因,既有黛玉自身的身世际遇,也有曹雪芹文学创作上的深刻用意。首先,我们必须明确的是,林黛玉并非真的“一无所有”。作为巡盐御史林如海的独生女,林家是当地的望族,家资自.............
  • 回答
    在《笑傲江湖》这部宏大的武侠画卷中,林平之的人生轨迹无疑是最令人扼腕叹息的一笔。他从一个锦衣少年,被卷入一场血腥的灭门之灾,最终蜕变成一个心狠手辣、自我摧残的复仇者。关于他为何在完成复仇后选择自宫,而不是先繁衍后代,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探讨的问题,也是林平之这个人物悲剧性最深层的原因之一。首先,我们必须.............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巨著中,林黛玉与薛宝钗作为金陵十二钗中的翘楚,她们的性格迥异,命运也随之不同。一个敏感多疑,小性儿不断,却赢得了贾母和紫鹃的怜惜;一个随和圆融,八面玲珑,却似乎缺少一个真正懂她、贴心她的姐妹。这其中的缘由,需要我们细细品味书中人物的互动和彼此间的深层情感。我们先来看林黛玉。她初入贾府.............
  • 回答
    说到林黛玉得知晴雯死讯,一点反应都没有?这说法其实不太准确,得看你如何“解读”这“一点反应”。首先,要理解晴雯之死对林黛玉的意义。晴雯是谁?她是宝玉身边最得力的丫鬟,心高气傲,嘴巴利落,虽然有时不近人情,但对宝玉真心实意,也算是宝玉身边少有的能与他“性情相投”的人。黛玉和宝玉是什么关系?那是“木石前.............
  • 回答
    在《红楼梦》中,林黛玉和紫鹃的关系确实比她和雪雁的关系要深厚许多,这并非偶然,而是作者曹雪芹通过细腻的人物刻画和情节设置,层层铺垫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她们各自的出身、性格以及与黛玉的相处模式来分析。首先,我们得说说紫鹃的“前世今生”。紫鹃原本是贾母身边的老丫鬟,名字叫“鹦哥”。她是如何来.............
  • 回答
    林黛玉“撺掇”周瑞家的这事儿,说起来,与其说是林黛玉主动去惹事儿,不如说是她那一贯的敏感多思,加上周瑞家的那番不识眼色,两者一碰头,自然就激起了一场小小的风波。事情的起因,大家伙儿都知道,是王夫人让周瑞家的拿着一条旧宫绦,想送给宝玉的两个丫头——芳官和宝石。这本是件小事,但关键在于这宫绦是林黛玉曾经.............
  • 回答
    这个问题啊,说实话,在《红楼梦》的读者群里,这话题一聊起来,那可真是能吵翻天的。林黛玉和薛宝钗,两位都是《红楼梦》里举足轻重的大美人,性格上却是截然不同的两极。为什么很多人更喜欢林黛玉,这事儿说起来,得从好几个方面细品。首先,咱们得说说这“喜欢”是什么意思。有些人喜欢的可能是心里的那个“理想女性”,.............
  • 回答
    说林黛玉和贾宝玉从小一处长大,这可不是一句空话,而是有扎实的依据,并且在《红楼梦》的字里行间中处处体现着。他们的这份情谊,源于血缘、家风、环境,以及最重要的——一种灵魂上的契合。首先,血缘是他们亲近的天然纽带。 林黛玉的母亲贾敏是贾宝玉的亲姑姑。贾敏早年就嫁到了林家,所以林黛玉可以说是贾家嫡亲的骨血.............
  • 回答
    要说林黛玉为何能稳居金陵十二钗之首,这绝非偶然,也不是简单的排位之说,而是曹雪芹先生以其生花妙笔,将她身上集合了太多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为极致的“美”与“愁”,并将这种极致推向了令人心碎的境地。首先,从文学地位上看,林黛玉无疑是《红楼梦》的“灵魂人物”之一。她不仅仅是一个角色,更是作者情感和思想的载体。.............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道出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迷思”:林黛玉那点月钱,怎么看都不像是能支撑她那般生活水准的。但要说她“活成富豪”,随手赏人不眨眼,这个说法嘛,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仔细捋一捋才好。首先,咱们得明确,林黛玉的“富”和我们现在理解的“富豪”概念,是有很大区别的。她并不是那种坐拥金山银山、拥有.............
  • 回答
    要说林黛玉为何葬花,这事儿得从她骨子里那份敏感、那份孤高、那份对世事无常的哀伤说起。黛玉自幼体弱多病,父母双亡,寄人篱下。她虽然聪慧过人,才情卓绝,但这份才情背后,总藏着一股挥之不去的愁绪。她看花开花落,就如同看到自己的命运一般。在她看来,这花园里的花儿,本是娇嫩欲滴,生命力顽强,可一旦被风吹雨打,.............
  • 回答
    宝黛钗之间的爱情纠葛,以及宝玉在其中扮演的角色,的确是《红楼梦》中最引人入胜也最令人费解的部分之一。宝玉对黛玉的爱毋庸置疑,那是他对世间一切美好与真挚的向往,是精神层面的契合。然而,他去招惹金钏儿,以及在金钏儿受责备时袖手旁观,这背后有着多重原因,既有宝玉性格本身的局限,也有那个时代环境的压迫。首先.............
  • 回答
    香菱学诗这事儿,在《红楼梦》里头,真是叫人心疼又叫人觉得趣味盎然。特别是林黛玉给香菱的那番话,说她千万别学陆游的诗,这话要是细细琢磨起来,那可不是随便说说的,里面门道多着呢!咱们先得明白,香菱那时候是个什么状态。她是个没怎么读过书的,从小被卖来卖去,心思单纯,骨子里透着一股子韧劲儿,但对学问那是真的.............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伟大的小说中,人物之间的情感纠葛是其最引人入胜的部分之一。关于袭人是否嫉妒晴雯,以及薛宝钗为何不嫉妒林黛玉,这其中涉及到的心理博弈和人物性格的复杂性,值得我们细细揣摩。袭人与晴雯:情谊深处的那一丝不平衡要说袭人是否“嫉妒”晴雯,用这个词来概括或许有些片面,但袭人内心深处,对晴雯的某些.............
  • 回答
    《红楼梦》中,人们对林黛玉和薛宝钗的称呼,确实存在着细微的差别,这看似简单的一个字,却蕴含着人物性格、大家庭的等级观念以及不同人际关系的微妙体现。 为什么林黛玉常被称为“林姑娘”,而薛宝钗多被唤作“宝姑娘”呢? 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细致地解读。首先,从名字本身来看,“林黛玉”的姓氏是“林”,名字是“.............
  • 回答
    《红楼梦》中,贾母对薛宝琴和林黛玉的态度确实有所不同,尤其是在赠送贵重衣物这件事上。贾母将一件她自己曾经穿过的、珍贵的斗篷给了宝琴,而黛玉却未得此物,这其中蕴含着复杂的原因,并非简单的偏爱或冷落,而是多重因素交织的结果。首先,从年龄和亲疏远近来看,宝琴的出现,某种程度上是薛姨妈带着孩子们进京省亲时,.............
  • 回答
    贾宝玉的妈妈王夫人,这位雍容华贵的国公府夫人,在《红楼梦》的众位女性形象中,扮演着一个复杂而矛盾的角色。对于林黛玉,她的态度确实不像对薛宝钗那样热情有加,甚至可以说是有些疏远和不喜。这其中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说清,而是多方面因素交织而成的结果。首先,我们得从王夫人自身的性格和价值观来分析。王夫人是.............
  • 回答
    确实,在咱们聊《红楼梦》的时候,林黛玉的出身是绕不开的一个话题,而且常常被拿出来说事儿。这背后,我觉得不光是因为她这个人自带光环,更是因为这“出身”二字,在那个时代,乃至现在,都承载了太多东西。首先,咱们得明白林黛玉的爹是谁——林如海。这可不是一般人。他这个人身上有几个标签,每个标签都分量十足: .............
  • 回答
    在《红楼梦》的众多读者和评论者中,将林黛玉与北静王联系在一起的说法,确实是一个比较普遍且引起广泛讨论的现象。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会产生这种联想,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包括:一、 原著中的“潜在联系”与读者想象的张力严格来说,在曹雪芹的原著《红楼梦》中,林黛玉和北静王之间并没有直接的、明确的、有大量情.............
  • 回答
    这个问题其实很有意思,也是《红楼梦》中许多读者常常讨论的焦点之一。如果仔细梳理一下,你会发现贾母之所以“不让”林黛玉嫁给宝玉,并非是出于什么见不得人的私心,也并非因为黛玉是她的亲外孙女就有什么不妥。事实上,从很多方面来看,黛玉是贾母心中非常理想的宝二奶奶人选。要理解这个问题,得从几个层面去看:一、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