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同样是爆发性运动,为什么黄种人举重能制霸赛场,而重量级拳击、短跑却普遍落后?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人类体能和运动表现的一些复杂因素。同样是需要爆发力的运动,黄种人在举重领域取得了辉煌的成就,但在重量级拳击和短跑这些项目上却显得相对逊色,这背后并非单一原因能够解释,而是多种生理、遗传、训练、文化和社会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

举重:力量的极致与技术、心理的完美结合

首先,我们来看看黄种人在举重项目上的优势。这并非简单的“黄种人就是天生大力士”的说法,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

身体结构与比例: 很多人注意到,优秀的举重选手,尤其是亚洲选手,往往拥有相对短的四肢和躯干,这在力学上是一个巨大的优势。想象一下,杠铃需要被提起多大的距离?四肢越短,从地面到举过头顶的行程就越短,需要的做功就越少。同时,相对粗壮的骨骼和关节,能够承受更大的负荷,并提供稳定的发力平台。这种身体比例在许多亚洲人群中相对普遍,与一些欧美人种相比,他们的肢体可能更长,这在举重中反而成为一种劣势。
肌肉纤维类型与密度: 虽然具体的肌肉纤维类型分布差异在不同人群中的研究仍在进行,但一些研究表明,特定人群可能在快肌纤维(II型肌纤维)的比例或质量上具有优势,而快肌纤维是产生爆发力和大力量的关键。举重这项运动,对肌肉的绝对力量和瞬间发力能力要求极高,因此具备更多或更强的快肌纤维会带来显著优势。
技术与柔韧性的精细打磨: 举重不仅仅是纯粹的力量比拼,它更是一项技术性极强的运动。抓举和挺举都需要高超的技巧、精准的协调性和惊人的柔韧性。亚洲选手在这方面往往表现出色。他们可能从小就接受严格的、强调技术细节的训练,并且拥有良好的身体柔韧性,这使得他们能够更有效地完成技术动作,减少能量损耗,并更好地控制重量。
心理素质与训练文化: 举重对选手的专注度、忍耐力和意志力提出了极高的要求。亚洲许多国家将举重视为国技,从小就进行系统性、高强度的选拔和训练。这种“举国体制”式的投入,能够汇聚最优秀的苗子,并给予他们最优化的资源和训练方法。同时,经过长期磨炼的选手,往往具备极强的心理承受能力,能够在巨大的压力下完成动作,这种心理上的优势也是不容忽视的。
体重级别划分的精细: 举重有非常精细的体重级别划分。这意味着在某个体重级别内,选手们的身材比例、肌肉量等都相对接近。在这种情况下,细微的身体结构优势、技术细节的差异,以及训练方法的有效性,就更容易被放大,从而造就出在特定级别上压倒性的优势。

重量级拳击:爆发力之外的更多维度

再来看看重量级拳击。这项运动虽然也需要爆发力,但它对选手的要求远不止于此。

身高、臂展与体格: 重量级拳击的选手,往往体格高大、臂展惊人。这让他们在站立时就占据了先手优势,能够进行更远的打击,也能更好地防御对手的攻击。而普遍来说,黄种人群在平均身高和体格上,与一些西方人种(如非洲裔)相比,在重量级项目上处于劣势。虽然有优秀的黄种重量级拳手,但与那些天生拥有身高臂展优势的选手竞争,门槛更高。
耐力与战术的持续运用: 拳击比赛往往持续数个回合,对选手的心肺耐力、抗击打能力和战术执行能力要求极高。一个回合的爆发力固然重要,但如何在整个比赛中保持体能、运用策略、躲避打击、抓住机会,同样是决定胜负的关键。某些非洲裔选手在身体耐力、身体对抗能力上可能更具优势,这让他们在长时间的拉锯战中表现得更为出色。
抗击打能力与头部结构: 拳击的本质是击打对手的头部和身体,头部受到的冲击尤为关键。关于不同人种在头部结构、颈部肌肉力量以及大脑对抗冲击的能力是否存在普遍差异,虽然这是一个敏感且复杂的研究领域,但不能排除这些潜在因素对拳击运动表现的影响。
训练环境与历史传承: 拳击,尤其是在一些西方国家,有着深厚的历史积淀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很多优秀的拳击训练营和教练资源集中在这些地区。而黄种人在这项运动上的历史传承相对较短,在系统性、科学性的训练体系建立和推广上,可能还需要时间。

短跑:爆发力的纯粹追求与天赋的极致体现

最后是短跑,尤其是100米、200米这样的项目,可以说是对爆发力最纯粹的追求。

爆发力的“质”与“量”: 短跑的爆发力,不仅是瞬间输出的最大力量,更关乎力量传递的效率、肌肉收缩的速度以及神经系统的反应速度。优秀的短跑选手,往往拥有极其出色的神经肌肉协调性,能够快速、有效地将力量从地面传递到身体,驱动身体向前。
下肢肌肉的比例与力量: 短跑选手需要强大的下肢爆发力,尤其是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肌。这些肌肉的绝对力量、力量输出的加速度以及肌肉纤维的构成都至关重要。
身体的“杠杆”效应: 短跑选手的腿长、步频、步幅的组合,也受到身体结构的影响。有些人可能天生拥有更适合短跑的腿部比例,能够以更少的步频完成更长的步幅,或者反之,拥有更高的步频。
种族与基因的“大数据”: 在短跑项目中,非洲裔选手(尤其是西非裔)的优势是显而易见的,并且得到了广泛认可。虽然具体是哪个基因或者哪种基因组合在起作用,科学界还在深入研究,但已有的研究表明,在肌红蛋白含量、线粒体密度、肌肉纤维类型分布、能量代谢效率等方面,非洲裔人群可能存在一些普遍性的优势。这些优势直接转化为在短跑中更快的速度和更强的爆发力。
训练方法与科技进步: 尽管如此,短跑选手的成功也离不开科学的训练方法、先进的运动科技(如跑鞋、跑道设计)以及对运动生物力学的深入研究。即使在天赋占优的项目上,训练和科技的进步也能进一步提升选手的表现。

总结一下:

黄种人在举重项目上的成功,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特定的身体结构比例、对技术细节的精益求精、高度的专注和毅力,以及优秀的训练体系和文化传承的综合体现。

而在重量级拳击和短跑项目中,黄种人普遍落后,则可能与平均身高体格的劣势(尤其是在重量级拳击)、在某些生理指标(如耐力、抗击打能力、特定肌肉纤维类型)上不如其他族裔突出、以及在这些项目上的训练历史和文化积累相对较短有关。

当然,这仅仅是普遍性的观察和分析,并不排除在任何项目中都有突破性的黄种人运动员出现。运动的魅力就在于其多样性和不可预测性,天赋、努力、机遇和科学的训练方法,共同塑造着一位位顶尖的运动员。我们应该看到的是,不同族裔在不同运动项目上可能存在的倾向性,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更深入的科学研究和体育发展。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题主有没有发现苏炳添进10秒之后一堆亚洲运动员都进10秒了?

桐生祥秀,2017年跑出9.98

山县亮太,2018年亚运会跑出10.00,2021年日本全国赛跑出9.95

谢震业,2018年跑出9.97

小池祐贵,2019年跑出9.98

还有逼近10秒的:

多田修平,2021年跑出10.01

印度尼西亚的佐利,2019年跑出10.03

陈冠锋,2021年全锦赛跑出10.06

吴智强和许周政,跑出10.11

……

为什么?

当卡塔尔归化了大奥古诺德,这意味着在亚洲拿100米冠军需要跑进10秒,但这无所谓,起码不看奥古诺德还能拿银牌

当卡塔尔归化了小奥古诺德,意味着在亚洲拿银牌都要进10秒了,这也无所谓,起码能拿铜牌

当苏炳添跑进10秒了,这意味着在亚洲拿奖牌都要进10秒了……于是有志于拿奖牌的百米运动员,都要冲着10秒以内训练

而这之前亚洲短跑是个什么状态呢?

2010年广州亚运会,劳义拿到百米金牌,成绩是10.24。当时中国的全国纪录还是1998年的10.17,当时的亚洲纪录,是另一位上古大神伊东浩司在1998年创造的10.00,而当时的世界纪录是博尔特的9.58,牙买加的布雷克和美国的泰森盖伊跑出过9.69,后面还有9.74的鲍威尔和9.77的加特林……

当跑出10.2就能在亚洲拿奖牌甚至金牌,且和世界顶尖水平差距甚远的时候,有几个会去想到追求10秒以内甚至9.90以内的成绩呢?在10.2的泥坑里开心地打滚躺平不好吗?

黄种人短跑真的不如黑人吗?1965年手掐表计时的时候,陈家全可是追平过世界纪录(10.0)的……

苏炳添之后这一片冲进和逼近10秒的亚洲运动员说明,阻碍黄种人短跑的唯一障碍,是根本没人真拿冲进10秒当目标……当有这个需求的时候,咬咬牙,找找人,想想办法,也就进去了……



亚洲目前百米能冲进10秒和逼近10秒的运动员,他们的最好成绩,和首次冲进10秒的成绩:

苏炳添,9.83(2021),9.99(2015)

费米 奥古诺德,9.91(2015),9.93(2014)

山县亮太,9.95(2021),10.00(2017)

谢震业,9.97(2018),9.98(2018)

萨尼布朗(日本),9.97(2019),同

阿尔哈蒂(阿曼),9.97(2018)

桐生祥秀,9.98(2017),同

小池祐贵,9.98(2019),同

萨穆埃尔 弗朗西斯(卡塔尔),9.99(2007),同

托辛 奥古诺德,10.00(2018),同

张培萌,10.00(2013),同

多田修平,10.01(2021)

佐利(印度尼西亚),10.03(2019)

塔夫蒂安(伊朗),10.03(2018)

阿卜杜勒 阿克巴 穆罕默德(沙特),10.03(2018)

剑桥飞鸟,10.03(2020)

卡梅利 布朗(巴林),10.03(2016)

陈冠锋,10.06(2021)


拿牙买加论证种族论的,不妨看看没有鲍威尔博尔特的牙买加是什么水平……

事实上,男子百米这个项目,牙买加的统治级优势可以说就是鲍威尔,博尔特,布雷克这一波人塑造出来的形象。在鲍威尔横空出世,2004年跑出9.87之前,牙买加短跑纪录是1991年的9.96,而2004那时的世界纪录,是1999年美国人格林的9.79。

如今鲍威尔年龄增长,博尔特退役之后,牙买加短跑也就回到了之前的状态。2019年至今,牙买加百米最好成绩是布雷克的9.95,今年除了布雷克,牙买加还没有人能跑进10秒。今年东京奥运会,布雷克无缘百米决赛。考虑到布雷克距离退役也不远,牙买加可能很快就要面临一个举国上下没有人能跑进10秒的尴尬局面……这样看来,奥运会上牙买加4x100米接力输给中国,可以说毫不意外。毕竟扔掉鲍威尔,博尔特和受伤前的布雷克的话,牙买加短跑的真实水平也就是略强于日本,甚至都不敢说能不能强过现在的日本,和美国江山代有才人出的水平(卡尔刘易斯9.86打破世界纪录,格林9.79打破世界纪录,加特林9.77,泰森盖伊9.69,科尔曼9.76……)差距还是很大的……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