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SGD中使用L1正则化很难获得稀疏性?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在随机梯度下降(SGD)里,L1正则化有时候就是不如预期那么容易带来“稀疏性”,对吧?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模型训练中,我们常常期待L1能帮忙筛选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特征,让模型变得更精简。但实际操作起来,总有些坎坷。

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

1. L1正则化的“尖锐”性质和SGD的“抖动”

L1正则化的惩罚项是所有参数的绝对值之和($sum |w_i|$)。这个绝对值函数有一个非常特别的地方:在 $w_i = 0$ 的地方,它的导数是“不存在”的。更形象地说,它在 $w_i=0$ 处有一个“尖角”。

在数学上,我们用导数来指引下降的方向。当你的参数 $w_i$ 靠近零的时候,L1正则化会给出一个“恒定”的梯度,无论 $w_i$ 是多小,只要它是非零的,L1的贡献就是 $pm 1$(取决于 $w_i$ 的符号)。这个恒定的梯度尝试将 $w_i$ 推向零。

而SGD的特点是什么?它每次只用一小批数据来计算梯度。这意味着它计算出来的梯度噪声很大,方向不那么稳定。想象一下,你在一个斜坡上往下走,SGD就是时不时会有人推你一把,或者给你一个错误的指示。

现在把这两者结合起来:L1正则化的“尖角”在零点意味着它有一种“硬推”的力量,想把参数直接拉到零。但是,SGD的噪声就像是在这个过程中不断地干扰。如果你的参数 $w_i$ 已经非常接近零了,SGD的噪声梯度可能会比L1正则化“推”向零的那个恒定梯度更大。

在这种情况下,L1正则化想把你“稳定地”推过零点,但SGD的噪声却可能把你又拉回来一点点,或者把你“卡”在零点附近,但不是正好在零。它可能是在零点附近的一个小区间里来回晃动,或者被噪声“卡住”,不足以跨过那个“坎”,彻底变成零。

2. 梯度下降的“步长”问题

在数学上,我们通常会用次梯度(subgradient)的概念来处理L1正则化在零点的不可导性。在零点,L1正则化的次梯度集是 $[1, 1]$。这意味着在参数为零时,更新的方向可以是 $[ lambda, lambda]$ 之间的任何值($lambda$ 是L1正则化的强度)。

SGD的更新步长(learning rate)在这里起到了关键作用。

步长太大: 如果SGD的步长(学习率)设置得比较大,那么即使L1正则化试图将参数推向零,大的步长也可能导致参数“冲过头”,变成负的,然后又被L1拉回来,如此反复。就像你在一个窄小的通道里快速奔跑,很容易撞到墙壁,而不是平稳地穿过。这种来回震荡可能导致参数无法稳定地停在零。

步长太小: 如果步长太小,那么L1正则化“推”向零的那个恒定力量可能不足以克服其他特征的梯度噪声。就像你用一个小小的推子去推一块石头,如果石头本身有点重量,加上路面不平,你就很难把它推到你想要的位置。

3. 批量大小(Batch Size)的影响

这里我们再深入一点,聊聊批量大小。

小批量(Small Batch Size): 如前所述,小批量会带来更大的梯度噪声。当批量很小时,每次计算的梯度变化可能很大,这进一步加剧了L1正则化在零点附近“卡住”或者“拉扯”的问题。它可能让参数在零点附近反复跳跃,难以收敛到精确的零。

大批量(Large Batch Size): 大批量计算的梯度会更接近真实的整体梯度,噪声相对较小。在这种情况下,L1正则化“拉”参数到零的力量会更有效。所以,如果你发现L1稀疏性不好,尝试增加批量大小,有时候会有帮助。

4. 优化器的选择

虽然你提到了SGD,但我们也可以顺带提一下,其他的优化器在处理L1稀疏性方面表现得更好,原因也在于它们能更好地处理“尖角”。

Adam、RMSprop 等自适应学习率优化器: 这些优化器会根据参数的历史梯度信息调整学习率。例如,Adam 会维护参数的二阶矩估计,这可以看作是它在一定程度上“平滑”了梯度,并且能够根据参数的“活跃程度”来调整学习率。当参数接近零时,如果它的“活跃度”(即历史梯度的平方和)比较小,Adam 可能会给予它一个相对更大的有效步长,帮助它跨过零点。

Proximal Gradient Descent (PGD) / FISTA: 这些算法是专门为处理具有不可导项(如L1正则化)的优化问题设计的。它们将正则化项“外化”出来,做一步“收缩”操作(softthresholding),强制将接近零的参数变成零。这种方式比直接在SGD中加入L1惩罚项更有效地实现稀疏性。

5. 数据和特征的性质

最后,也不能忽略数据本身的特点。

特征之间的相关性: 如果你的特征之间高度相关,那么L1正则化可能难以决定“保留”哪一个,它可能会在这些相关特征之间“平均分配”惩罚,或者随机选择一两个,而不是让大多数变成零。

特征的重要性: 如果所有特征都对预测任务有贡献,只是贡献大小不同,那么L1正则化可能只会将那些“几乎没贡献”的参数推向零。如果“几乎没贡献”的门槛设置得比较高,那么稀疏性就很难体现。

总结一下,为什么在SGD中L1正则化可能难以获得稀疏性:

1. L1正则化的“尖角”在零点,与SGD的梯度噪声发生“冲突”,导致参数在零点附近震荡,难以精确收敛到零。
2. SGD的步长(学习率)如果太大或太小,都会阻碍L1正则化有效地将参数推到零。
3. 小批量SGD带来的更大噪声,进一步加剧了这个问题。
4. 像Adam这样的自适应优化器,或者专门的Proximal Gradient Descent,在处理L1稀疏性方面通常表现更佳。

所以,当你想要在SGD中使用L1正则化获得明显的稀疏性时,你可能需要仔细调整学习率、批量大小,甚至考虑换一个更适合处理L1的优化器。有时候,L1在SGD中的作用更多的是“减小”一些不那么重要的参数,而不是彻底“归零”。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关于 L1 在实操中常不能得到真正稀疏性的原因,有一个听起来很奇怪,细品又有点道理的解释:当参数使用float方式存储时,计算机进行浮点数的四则运算很难得到完美的 0 值。

冷不丁看到,感觉离了大谱。

当我们专注于算法推导的时候,几乎没人想到这里来,但听到这个解释后,又打心眼里觉得对。这理论也是我在查阅 FTRL 资料的时候看到的,它莫名契合 FTRL 追求实际落地的出发点。

这里贴一个链接,是一个关于 L1 正则稀疏性的文章,文中有一个很不错的小小实验。这个实验排除了其他回答所说“很多问题是非凸或者复杂凸问题”的干扰因素,或能佐证这个解释。

简单介绍下实验设定:

       def genData(n, p, s):     A = np.random.normal(0, 1, (n,p))     opt_x = np.zeros(p)     random_index_list = random.sample(range(p), s)     for i in random_index_list:  opt_x[i] = np.random.normal(0,10)     e = np.random.normal(0,1,n)     b = np.dot(A,opt_x.T) + e.T     return A, b  A, b = genData(100, 50, 20)     
  1. 使用如上代码,随机生成了一个小的有冗余的线性 dataset,其中非 0 参数 30 维, 0 参数 20 维。
  2. 对这个凸的数据集使用 L1 训练。

结论如下:

  1. 加了 L1 后,模型参数确实比只有 L2 更接近 0 了;
  2. 使用 subgradient 的 L1 并未达到理论上的稀疏性,很多预期为 0 的参数学习到的参数值在 1e-7 数量级上下,很接近 0 了,但不是 0 -- 各大机器学习框架对 L1 正则的实现,基本都基于 subgradient;
  3. 使用近端梯度下降代替 subgradient 后,参数达到理想中的稀疏性。近端梯度下降和 subgradient based L1 相比,具体实现上的区别是加入了软阈值,当 ω < λt 时,ω 会被置零。

关于近端梯度下降,可参考这里:Xinyu Chen:机器学习 | 近端梯度下降法 (proximal gradient descent)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你想知道为什么在随机梯度下降(SGD)里,L1正则化有时候就是不如预期那么容易带来“稀疏性”,对吧?这个问题挺有意思的,尤其是在模型训练中,我们常常期待L1能帮忙筛选掉一些不那么重要的特征,让模型变得更精简。但实际操作起来,总有些坎坷。这背后的原因,其实可以从几个方面来理解:1. L1正则化的“尖锐.............
  • 回答
    满清王朝在200多年的历史中,火器技术的发展确实相对滞后,甚至在面对外族入侵时,仍依赖明末的火器技术。这一现象的成因复杂,涉及政治、军事、技术、文化等多方面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满清入关后的军事战略与技术选择1. 游牧民族的军事传统 满清入主中原时,其统治者(如皇太极、顺治.............
  • 回答
    在“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的古代中国王朝中,士兵的地位确实长期处于较低层次,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而是由多重历史、制度、文化和社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社会阶层结构与身份认同的固化1. 士农工商学的等级体系 古代中国社会以“士农工商学”为基本秩序,其中“士”(文.............
  • 回答
    在疫情期间,尽管许多国家面临严峻的疫情形势,但依然有不少家长和学生选择出国留学。这一现象背后涉及多方面的复杂原因,既包括对教育质量的追求、对国内环境的担忧,也包含了经济、心理和社会因素的交织。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对教育资源和学术环境的长期需求1. 优质教育资源的吸引力 许多家长.............
  • 回答
    人们在感官上对墓地与烈士陵园产生截然不同的心理体验,这种差异源于多重社会、文化、心理和环境因素的交织作用。以下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 一、视觉符号与空间设计的心理暗示1. 墓地的"死亡意象"强化 普通墓地通常以坟茔、墓碑、枯枝、杂草等元素构成,这些符号直接唤起人们对死亡的具象联想。尤其是自.............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深刻和有趣的问题,触及了热力学第二定律、生命起源和演化等核心概念。我们之所以能在“自发熵增”的世界中观察到“生命由简单到复杂”的熵减过程,是因为生命并非一个孤立系统,而是开放系统,并且它的复杂化是以消耗外界的低熵物质和能量来换取自身内部的低熵有序状态,从而整体上导致更大范围的熵增来实现的.............
  • 回答
    在美国,“书呆子”(nerd)这个词的含义和人们对其的看法,以及为何这样一个群体在美国社会中扮演着重要角色,这是一个复杂且有趣的问题,需要从历史、文化、教育和社会经济等多个角度来深入探讨。首先,我们需要理解“书呆子”在美国文化中的演变和多重含义: 负面刻板印象的形成: 在过去几十年里,“书呆子”.............
  • 回答
    在中国,普遍执行八小时双休工作制面临着多方面的原因,这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问题。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阐述:一、 历史与文化根源: 集体主义与奉献精神的遗留: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了国家建设和集体利益,提倡“牺牲个人利益,奉献集体”的精神。这种理念在一定程度上渗透到了工作文化中,使得加班被.............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了社区文化、用户群体画像、认知偏差以及技术讨论的本质。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分析: 一、用户群体画像与情感连接的差异 1. macOS用户:情感认同与身份认同 品牌忠诚度高: macOS用户往往对苹果的产品线(iPhone, iPad, MacBook等)有着较高的品.............
  • 回答
    在现实社会中,素质教育往往难以全面胜过应试教育,这背后有着复杂而深刻的原因,可以从多个层面来解读:一、 考试作为评价的“硬指标”与社会选拔机制的根深蒂固 指挥棒效应: 考试成绩,尤其是高考成绩,仍然是社会对个人能力和未来发展最直接、最被广泛认可的评价标准。升学、就业乃至社会地位的提升,很大程度上.............
  • 回答
    在中国,阅读障碍(Dyslexia)和失语症(Aphasia)这两个概念确实不如在西方国家那样广为人知,公众对其的了解程度相对较低。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维度来详细探讨: 一、 语言和书写系统的差异这是最根本的原因之一。 汉字与拼音文字的对比: 拼音文字(如英语、法.............
  • 回答
    在知乎上看到关于国家政策的讨论,并由此产生“政策落后”、“想逃避离开”的想法,这是一个相当普遍且复杂的现象。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入手:一、 知乎平台特性及其对用户心态的影响: 信息聚集与放大效应: 知乎作为问答社区,汇聚了大量对社会、政策、经济等领域有深度思考和见解的用户。这本身.............
  • 回答
    在中国传统观念中,“成家”与“立业”并非绝对的冲突,但两者在很长一段时间内确实存在一种微妙的平衡与先后顺序的考量,甚至在某些阶段和某些侧重点上会表现出一定的张力。这种张力并非你死我活的对立,而是中国传统社会对个体发展、家庭责任和社会期望的多重考量下,所形成的一种复杂关系。为了更详细地讲述,我们可以从.............
  • 回答
    关于在美剧或美国电影中,政府机关或军队高层角色常由黑人扮演的现象,这并非一个绝对的“规则”或“刻板印象”,但确实是近年来一个值得关注的趋势。这种现象的出现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其中包含社会文化变迁、好莱坞产业的考量以及观众的期望等。为了详细解释这个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探讨:1. 社会.............
  • 回答
    在中国国内,桥牌的普及度相对较低,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历史、文化、社会、教育、推广等多个层面。以下我将尽量详细地阐述其中的原因:一、 历史与文化因素: 牌类游戏的传统与认知差异: “赌博”的标签和负面联想: 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很多牌类游戏(如麻将、扑克)与娱乐、社交,甚至赌博紧密相连。虽.............
  • 回答
    您提出了一个非常有趣且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它触及了网络社区的本质、人类认知的多样性以及政治决策的机制。简单来说,知乎上普遍存在的反对声音与现实选举中“零反对通过”的现象,反映了 信息传播环境、参与者动机、决策过程以及社会共识形成机制 的巨大差异。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阐述: 一、知乎:一个高度开放、.............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普遍。确实,在许多西方国家,我们看到的大部分中餐馆都集中在快餐或中低端市场,而真正意义上的高端、精致的中餐馆相对较少。这背后有多重复杂的原因,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解读:1. 中国餐饮文化的特质与西方餐饮消费习惯的差异: 中餐的“家常”属性与西方对“高端”的理解: .............
  • 回答
    关于“为什么在这次抗议中,部分黑人要去抢劫超市?”这个问题,要详细地解释,需要我们深入理解其背后复杂的社会、经济和心理因素。重要的是要明确,并非所有参与抗议的黑人都参与了抢劫,抢劫行为是极少数人的行为,并且这种行为不代表整个抗议群体的诉求或立场。 将抢劫行为与整个抗议运动划等号,是对抗议者及其诉求的.............
  • 回答
    在国外待久了之后发现自己“回不去”中国,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且复杂的情感和现实体验。这种“回不去”并非绝对意义上的物理上无法回到中国,而是指一种在心理、情感、生活习惯、价值观等层面产生的疏离感,使得回到中国后,曾经熟悉的一切变得陌生,甚至难以融入。下面我将详细阐述导致这种现象的几个主要方面:一、 认知与.............
  • 回答
    这个问题涉及到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议题,关于美国人持枪权以及国家(政府)对此的考量。以下将从多个角度进行详细阐述:1. 美国宪法和历史背景:第二修正案 核心根源: 美国人持枪权的最根本依据是宪法第二修正案:“一支纪律良好的民兵,是自由国家所必需的;人民持有和携带武器的权利,不得予以侵犯。” 历史语境:.............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