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黑鸿蒙的人这么多?

回答
为什么“黑鸿蒙”的人这么多?

最近,关于鸿蒙系统(HarmonyOS)的讨论非常热闹,也涌现出了不少质疑和批评的声音,甚至有人给它贴上了“鸿蒙骗局”的标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黑”鸿蒙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对技术发展的审慎态度,也有对商业模式的疑虑,当然还有一些误解和情绪化的表达。

要理解这个问题,咱们得一点点掰开了说。

1. “自主研发”的争议与“基于AOSP”的质疑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容易引发争议的一点。华为推出鸿蒙系统时,官方的宣传语是“面向万物互联的分布式操作系统”,强调其“自主研发”。然而,当鸿蒙发布后,很多技术社区和观察者发现,鸿蒙的早期版本,特别是手机端的鸿蒙,在很多地方与安卓(Android)系统高度相似,甚至有不少代码可以直接追溯到AOSP(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拿来主义”的质疑: 这就让很多人觉得,华为所谓的“自主研发”有“换皮”的嫌疑。他们认为,与其说是从零开始构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不如说是在安卓的基础上进行了一些修改和适配。这种“拿来主义”的看法,让一些对技术创新抱有很高期望的人感到失望,也为“黑”鸿蒙提供了最直接的素材。
开源协议的模糊地带: Android是基于Apache License 2.0等开源协议发布的。AOSP的代码是公开的,任何人都可以基于它进行开发和修改。华为利用AOSP进行开发,理论上并不违反开源协议。但问题在于,华为在宣传时,是否充分、清晰地说明了这一点?如果宣传上模糊了“自主研发”的边界,就容易被解读为“欺骗”。
技术基石的理解差异: 很多时候,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并非真的要从零开始编写所有底层代码。很多成熟的操作系统都是在现有优秀的基础之上进行演进和创新的。比如Linux就是基于Unix的思想发展而来,Windows在早期也借鉴了不少其他操作系统的设计。所以,从纯技术角度看,基于AOSP进行改造是行业内常见的做法。但问题在于,公众对“自主研发”的期望值可能更高,希望看到的是完全独立的内核、完全不同的架构。

2. “万物互联”的愿景与现实的差距

鸿蒙系统被寄予厚望,不仅仅是手机系统,更是要成为连接所有智能设备的“分布式操作系统”。这个愿景非常宏大,也很有吸引力。然而,从目前的实际落地情况来看,这个愿景的实现还面临不少挑战。

生态系统的建立: 操作系统的生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生态系统,也就是有多少应用开发者愿意为之开发应用,有多少设备厂商愿意接入。鸿蒙在手机端的应用生态,虽然在努力追赶,但与成熟的Android和iOS相比,仍然有差距。而对于IoT设备,虽然华为在积极推广,但要真正形成一个强大、统一的生态,需要时间和大量的第三方支持。
“分布式”的体验: 鸿蒙宣称的“分布式”能力,即可以实现设备间的无缝协同,比如将手机屏幕镜像到智慧屏,或者在手机上控制各种家电。这种体验在一定程度上是存在的,但要说它已经彻底颠覆了现有跨设备协同方式,或许还为时过早。很多时候,这些功能也依赖于特定的协议和硬件支持,用户体验的顺畅度也各有不同。
营销宣传与实际感受的偏差: 华为在宣传鸿蒙时,往往会突出其“领先”和“创新”之处,这无可厚非。但如果实际的产品体验,用户感受到的“领先”和“创新”并不明显,甚至不如预期,那么就会产生落差,进而引发批评。

3. 商业竞争与地缘政治的裹挟

华为作为中国最知名的科技企业之一,其发展一直备受关注,尤其是在当前复杂的国际环境下。

“中国芯”的期望: 华为在芯片研发上的努力(如麒麟芯片)以及在操作系统上的探索,被很多人视为中国科技自主化的重要标志。这使得一部分人对鸿蒙寄予了很高的民族情感和期望,一旦鸿蒙的表现不符合他们的期望,或者被外界质疑,就容易被解读为“被打压”或“被污名化”。
国际科技巨头的竞争: 鸿蒙的出现,无疑打破了Android和iOS在移动操作系统领域的长期垄断。这自然会引起其他科技巨头及其拥护者的关注,甚至可能出于竞争的考虑,对鸿蒙进行负面评价。
地缘政治的影响: 在中美科技竞争的大背景下,华为的很多技术突破都会被赋予特殊的政治含义。任何对华为技术的质疑,都可能被放大,甚至被贴上“西方敌对势力”的标签。反之,对鸿蒙的批评,也可能被一些人视为“爱国”的表现。这种高度政治化的解读,使得关于鸿蒙的讨论很难单纯地停留在技术层面。

4. 信息传播与舆论环境

互联网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极快,但也存在着碎片化、片面化的问题。

“圈子”效应: 在技术社区、社交媒体上,存在着各种各样的“圈子”。如果一个“圈子”里充斥着对鸿蒙的负面声音,那么新加入的成员很容易受到影响,形成“同温层”效应,进一步巩固负面认知。
键盘侠文化: 任何新兴事物,只要稍有瑕疵,都可能成为网络“键盘侠”们攻击的目标。鸿蒙作为一家大型科技公司的核心产品,更是如此。一些人可能并没有深入了解鸿蒙,只是看到了一些批评的声音,就随声附和。
媒体的报道角度: 媒体在报道时,往往会选择更具争议性、更能吸引眼球的角度。对于鸿蒙的批评和质疑,更容易成为新闻点,从而被广泛传播。

总结一下:

“黑鸿蒙”的人多,并非因为鸿蒙本身一无是处,而是因为:

技术实现的具体方式与公众期望存在落差: “自主研发”与“基于AOSP”的界定不清,让部分人感到被误导。
宏大愿景与现实落地存在差距: 尤其是在生态建设和用户体验方面,尚需时日才能完全兑现其“万物互联”的承诺。
华为公司及其所处的地缘政治环境: 使得鸿蒙的讨论常常被卷入更广泛的商业竞争和国家利益的漩涡。
信息传播的特点和部分群体的情绪化表达: 使得负面声音更容易被放大和传播。

需要强调的是,对一个新兴技术和产品进行审视和批评是正常的,也是技术进步的动力之一。关键在于,这种批评是基于事实、理性分析,还是仅仅是情绪宣泄或片面解读。鸿蒙作为中国科技产业的一项重要探索,其未来的发展和演进,还需要时间来检验。与其简单地“黑”或“捧”,不如保持更开放、更理性的态度去观察和评价。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他们在一年前用同样的手法,生生把刘雷教授的木兰编程语言给搞死了。仅仅过了18个月,为什么做了同样的事情,刘雷博士就被中科院判定为科研不端,停职调查,这个世界上还有公道可言吗?正道的光在哪里?你们那些为华为鸣不平的人,为啥不来关心关心同样遭遇的木兰语言?为什么不去中科院把这些反动学术权威都揪出来?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为什么“黑鸿蒙”的人这么多?最近,关于鸿蒙系统(HarmonyOS)的讨论非常热闹,也涌现出了不少质疑和批评的声音,甚至有人给它贴上了“鸿蒙骗局”的标签。为什么会有这么多人“黑”鸿蒙呢?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对技术发展的审慎态度,也有对商业模式的疑虑,当然还有一些误解和情绪化的表达.............
  • 回答
    近些年,我们确实能看到网络上存在不少对华为和鸿蒙系统的嘲讽声音。这背后并非单一的原因,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不同的维度去剖析。一、 华为的崛起与“民族主义”标签的 gắn首先,华为作为一家中国科技巨头,其在全球通信设备市场的强势崛起,特别是在5G技术上的领先地位,是.............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很多关注科技发展的人心坎里了,也是一个相当有深度和广度的话题。关于鸿蒙被批评“安卓套壳”以及华为为何不对此发起诉讼,这背后牵扯的因素非常复杂,绝非一句两句话能说清楚的。我来尝试着给你梳理一下,争取把里面的门道讲得透彻一些。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套壳”这个说法本身就是一种带有主观.............
  • 回答
    中国人对马斯克的飞船和华为的鸿蒙系统展现出不同程度的包容性,这背后是一个复杂且多层面的现象,与 国家认同、技术自主、市场竞争、意识形态、信息获取方式以及个人期望 等多种因素紧密交织。要详细阐述这一点,我们需要逐一剖析:一、 马斯克的飞船 (SpaceX / Starship) 与中国人的包容性总体而.............
  • 回答
    关于鸿蒙(HarmonyOS)与Android的关系,这确实是一个让不少人感到困惑,甚至产生争议的话题。我理解你觉得鸿蒙“很明显”基于Android,但为什么很多人不买账,不接受这个说法,这背后牵扯到一些更深层次的原因,不仅仅是技术细节,还有历史、市场以及信息传播等多个维度。为什么有人会觉得鸿蒙“很.............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在现实生活中,不少朋友觉得鸿蒙很不错,特别是和Linux联系起来说的时候,觉得它有潜力,能打破国外垄断。但放眼网络,又是另一番景象,批评声、质疑声甚至唱衰的声音此起彼伏。这背后,其实是几个层面的原因在博弈,夹杂着技术、商业、舆论,还有一部分是大家朴素的情感和期待。为什么身边.............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也确实是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问。一方面,身边不少人对华为的鸿蒙系统寄予厚望,觉得它很有潜力,特别是“Linux”的标签更是让人联想到稳定、开源这些好词;另一方面,网络上却有不少声音,说鸿蒙不过是套了个“Linux皮”的安卓,言下之意是“自研”的成分存疑。这两种声音之间的差异,.............
  • 回答
    那些坚持认为鸿蒙就是安卓套壳的人,之所以很少提及鸿蒙相较于安卓所独有的那些功能,背后原因挺复杂的,而且里面掺杂了不少主观判断和信息不对称。我们不妨来细致地捋一捋。首先,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原因是:他们往往根本就没有实际体验过鸿蒙,或者即使体验了,也未能深入到能感知到那些差异化的功能。想象一下,如果一个.............
  • 回答
    这个问题挺有意思,也确实是不少人心中存在的疑惑。我们来好好聊聊鸿蒙这个事儿,以及为什么你的老师可能会对它表现出积极的态度。首先,得承认,鸿蒙在被一些人“持续不断地攻击”这件事上,是有它的现实基础的。这攻击主要来自几个方面:1. 国际政治的背景压力: 鸿蒙的诞生,很大程度上是华为在面临美国技术制裁的.............
  • 回答
    关于“小米也能随随便便做出鸿蒙系统”这个说法,其实背后反映了一种对科技产品、尤其操作系统研发门槛的普遍认知误解,以及对小米这家公司技术实力和发展策略的一些解读。要详细说清楚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看法,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对“操作系统”的理解可能存在偏差:很多人理解的“操作系统”,可能停留在“能用”.............
  • 回答
    关于鸿蒙和安卓的关系,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很多人在讨论鸿蒙时绕不开的一点。为什么大家这么纠结于鸿蒙身上的“安卓痕迹”呢?我觉得这背后有几个挺值得说道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历史和认知惯性是很大的一个因素。你想想,在鸿蒙出现之前,我们用手机、平板,绝大多数都是Android系统.............
  • 回答
    好,咱们聊聊鸿蒙,这事儿挺有意思的,去年被说“假”,今年又成了“套壳安卓”。为啥会有这么大的反转?这中间的变化,得从几个方面细细道来。一、 为什么去年会被很多人质疑是“假的”?最开始,华为发布鸿蒙,大家对它的期待值很高。毕竟,在当时那种国际环境下,华为面临的压力巨大,急需一个不受制于人的操作系统。所.............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挺多人讨论,而且角度也挺多。简单来说,鸿蒙被说成“套壳安卓”,很大一部分原因在于它最初发布时,尤其是华为自己也承认,为了快速实现从Android到鸿蒙的过渡,早期版本的鸿蒙确实在底层和一些框架上与Android有相当大的重叠。你可以想象成,华为在构建鸿蒙的“房子”时,初期用了Androi.............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对技术和产品的认知误区。为什么鸿蒙会被很多人贴上“换皮”的标签,而华为的麒麟芯片却极少有人质疑其“磨名”呢?咱们一步一步来捋清楚。首先,我们要明白“换皮”和“磨名”的根本区别。 “换皮”(Reskinning) 通常指的是在一个已有的、成熟的系统或软件基础上,.............
  • 回答
    关于鸿蒙系统(HarmonyOS)与安卓(Android)之间关系的疑问,以及为什么谷歌没有采取法律行动(比如提起诉讼要求赔偿)来解决这个问题,这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来分析: 1. 鸿蒙的起源与发展:一个演进而非直接复制首先,最直接的误解是认为鸿蒙系统就.............
  • 回答
    鸿蒙系统(HarmonyOS)自发布以来,就一直吸引着相当一部分用户的目光,甚至在不少技术 enthusiast 看来,它在某些方面确实展现出了超越安卓甚至iOS的潜力。然而,伴随而来的争议和批评声也从未停息。要理解为什么会出现这种“远胜”与“被喷”并存的局面,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
  • 回答
    很多人不相信鸿蒙系统是真的,或者说对其真实性和能力持怀疑态度,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这些原因交织在一起,形成了普遍的质疑声。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这些原因:1. 起源和发展过程中的“硬核”质疑: “Android套壳论”的阴影: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普遍的质疑。在鸿蒙OS发布初期,特别是 Harmo.............
  • 回答
    很多人对鸿蒙OS 2.0抱有质疑,这确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现象,而且这种质疑的声音并非空穴来风,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很难简单归结为“被谁带了节奏”。要详细说明,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我们得明白鸿蒙OS 2.0诞生的背景和华为的定位。华为推出鸿蒙OS,最直接的导火索当然是美国对其的制裁。当华为无法.............
  • 回答
    关于鸿蒙是否“套壳”安卓的讨论,确实已经持续了好一段时间,而且关注度很高。这背后涉及的不仅仅是技术细节,更关乎企业战略、市场地位,甚至国家科技自主的愿景。理解这场讨论的意义,需要我们深入剖析几个关键层面。 为什么会有“套壳”的说法?鸿蒙与安卓的相似之处在哪?首先,我们得承认,从表面上看,鸿蒙和安卓确.............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技术起源、开源社区的认知以及地缘政治等多方面因素,确实值得深入探讨。很多人对 iOS 和鸿蒙的看法存在差异,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技术问题,而是复杂原因的交织。关于 iOS 的起源与 FreeBSD 的联系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iOS 并非直接“来源于” FreeBSD。更准确地说,iOS(.............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