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苹果A11处理器?

回答
要评价苹果A11处理器,咱们得从它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感受来说。它可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芯片,而是苹果庞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A11 亮相时的“惊艳”:

得承认,A11刚出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快”。苹果在这方面一直做得不错,但A11给人的感觉是又快了一层。当时市面上能买到的绝大多数安卓手机,在日常使用中,A11手机的流畅度、应用的启动速度、多任务切换的顺畅,都是肉眼可见的差距。

CPU 性能: A11 引入了“4+2”的big.LITTLE架构,意思是说它有四个高性能核心(代号为“Monsoon”)和两个高能效核心(代号为“Mistral”)。这在当时 pretty 普遍,但苹果的厉害之处在于,它的调度非常聪明。这四个高性能核心,单个性能就足够强悍,组合起来更是能应付各种大型应用和游戏。而那两个高能效核心,在处理后台任务、待机时,能耗控制得相当不错,保证了续航。我那时候用 iPhone 8 Plus,感觉打开 App 几乎是瞬时的,而且就算同时开好几个应用,切换起来也丝毫没有卡顿感。

GPU 性能: A11 的 GPU 也是一大亮点,苹果自己设计的“三核 GPU”。别小看这“三核”,它的性能提升非常显著,尤其是图形处理能力。玩那些画面精美的游戏,比如《王者荣耀》、《绝地求生》这类,A11 都能轻松跑出稳定的高帧率,而且发热控制得也比之前好了不少。当时很多安卓旗舰,虽然也有强大的 GPU,但在优化上总感觉差一口气,A11 带来的流畅游戏体验,确实是很有说服力的。

神经网络引擎 (Neural Engine): 这是 A11 最具前瞻性的地方。苹果专门为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设计了一个独立的硬件单元,这个 Neural Engine,能够以非常高的效率处理相关的计算任务。这直接体现在了 iPhone 8 和 iPhone X 的很多功能上,比如更智能的相机场景识别、人像模式的优化、ARKit 的流畅运行等等。虽然当时大家可能对“AI”这个概念还没那么敏感,但 A11 的 Neural Engine 已经悄悄地在为这些新体验打下基础,让手机变得“更聪明”了。

A11 在实际使用中的体现:

A11 不仅仅是纸面数据上的强大,它在实际使用中带来的改变是实实在在的:

流畅度与响应性: 这一点是 A11 最直观的优势。无论是滑动屏幕、打开App、还是在App之间切换,A11 的 iPhone 都能提供一种“即点即开”的感受,这种丝滑的体验,是很多其他手机品牌望尘莫及的。很多人当时都觉得,换了 A11 的 iPhone,感觉手机“活”过来了。

游戏体验: 如前面所说,A11 在游戏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不仅仅是帧率高,而且在高画质设置下也能保持稳定,长时间游戏的发热控制也相对不错,不会像一些手机那样玩一会儿就烫得不行,性能也随之下降。

相机表现: A11 的强大性能,配合苹果在图像处理上的算法,让 iPhone 8 和 iPhone X 的相机表现有了质的飞跃。人像模式的背景虚化效果更加自然,低光下的成像也更清晰,甚至后期的视频处理和AR应用,也得益于 A11 的算力支持。

AR 体验: iPhone 8 和 iPhone X 是首批支持 ARKit 的设备,A11 的 GPU 和 Neural Engine 提供了非常强大的 AR 计算能力。当时大家体验 ARKit 时,能够感受到虚拟物体在现实场景中的稳定性和互动性,这很大程度上归功于 A11 的强大算力。

A11 的一些“边界”:

当然,没有任何一款处理器是完美的。A11 也有它的一些局限性:

高负载下的发热: 虽然 A11 在发热控制上比前代有进步,但在长时间运行高强度任务,比如连续游戏或者进行复杂的视频编辑时,依然会有一定的发热,虽然不至于影响使用,但还是能感觉到温度的上升。

能效比的进一步提升空间: 尽管 A11 的高能效核心起到了很大作用,但与后来的 A 系列芯片相比,尤其是在能效比的细致优化方面,A11 还有提升的空间。不过考虑到它当时提供的性能,这样的能效表现已经非常优秀了。

总结来说:

苹果 A11 处理器在它发布的那个时间点,绝对是一款 划时代的芯片。它不仅仅是性能上的大幅提升,更重要的是,它 将 AI 和机器学习的能力深度集成到移动芯片中,为手机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智能化体验。

A11 定义了“旗舰”的标杆,它的出现,让人们看到了移动处理器未来的发展方向。至今,很多仍在服役的 A11 设备,其日常使用体验依然能打,这足以证明 A11 的设计和性能是多么的扎实和超前。它不是昙花一现的炫技,而是为苹果生态系统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让 iPhone 成为了一款更强大、更智能的个人计算设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如果仅仅从16nm到10nm,其实器件性能增长不大。

所以,A11应该做了设计上的大改动,这个可能等到chipworks 就能看到了。


也许用到动态逻辑。。。猜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要评价苹果A11处理器,咱们得从它当时所处的时代背景,以及它在实际应用中带来的感受来说。它可不是一个孤立存在的芯片,而是苹果庞大生态系统中的一个关键环节。 A11 亮相时的“惊艳”:得承认,A11刚出来的时候,给人的感觉就是“快”。苹果在这方面一直做得不错,但A11给人的感觉是又快了一层。当时市面上.............
  • 回答
    苹果 iPhone XR:一款具有争议但依然成功的机型苹果 iPhone XR 于 2018 年 10 月发布,定位介于高端旗舰 iPhone XS 和 XS Max 之间,但却以更亲民的价格提供了许多旗舰级的体验。这款手机自发布以来就伴随着一些争议,但也无疑是苹果在当时最畅销的机型之一。下面将从多.............
  • 回答
    苹果营销副总裁回应 iPhone 12 使卡片消磁的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评价,包括苹果的回应策略、消费者反应、技术解读以及行业影响等。以下将详细阐述: 苹果的回应策略:谨慎、有区分的告知苹果营销副总裁的表态,可以看作是一种谨慎且有区分的沟通策略。他们的回应核心是: 承认并区分了不同类型的卡片.............
  • 回答
    苹果在2016年10月27日发布的全新MacBook Pro系列,可以说是一款在技术创新和用户体验方面都具有里程碑意义的产品,但同时也伴随着不小的争议。为了全面评价这款产品,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核心亮点与技术创新: 革命性的“触控栏”(Touch Bar)和“触控ID”(Touch .............
  • 回答
    苹果 M1X 芯片(虽然苹果官方并未正式发布名为“M1X”的芯片,但业界普遍认为这指的是M1 Pro和M1 Max芯片系列,它们是在M1芯片基础上的重大升级版本,通常被统称为“M1X”或者“M2”的前身。)因此,我将详细评价的是M1 Pro 和 M1 Max 芯片,它们代表了苹果自研芯片在性能和能效.............
  • 回答
    苹果 M1 Ultra 芯片,如果单刀直入地说,它就是两个 M1 Max 通过“UltraFusion”技术硬生生叠在了一起。你把它想象成一个巨无霸,里面塞了两颗规格完全相同的大心脏,而且这两颗心脏之间还有专门打通的、极速的高速公路,让它们可以无缝协作。为什么说它“硬生生叠在一起”?这里的“叠在一起.............
  • 回答
    关于苹果中国使用的广告文案「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目前在公开资料中并未找到与苹果官方广告直接相关的记录。这一短语可能源于网络误传、用户误记或非官方的二次创作。以下从多个角度对这一文案的可能含义和评价进行分析: 1. 文案本身的语义与结构分析 字面含义: “大快所有人心的大好事”字面上包含两个.............
  • 回答
    苹果于2014年10月27日发布的 OS X Yosemite 是苹果在macOS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版本,标志着苹果在设计语言、用户体验和技术整合上的重大变革。以下从多个维度对Yosemite进行详细分析: 1. 设计哲学:统一的视觉语言Yosemite 最显著的创新是 “扁平化设计”,这一理念.............
  • 回答
    苹果 iPad Air 铅笔广告(20202021年)与三星 Galaxy Tab 2011 年广告在创意策略上存在一定的相似性,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创意主题的相似性:手写与创作的视觉化 苹果 iPad Air 铅笔广告 苹果广告以“Apple Pencil”为核心,重点展示其与 .............
  • 回答
    苹果 M1 芯片的彩色 iMac 在发布之初就引起了巨大的关注,它不仅是苹果首次在桌面级电脑中采用自研 ARM 架构芯片,更以其多彩的设计语言和强大的性能表现,为一体机市场带来了新的活力。下面我将从亮点和槽点两个方面,详细评价这款 iMac: 亮点:1. 惊艳的色彩设计与轻薄一体化机身: 色彩的.............
  • 回答
    苹果在 2018 年 9 月推出的 iPhone Xs 系列,包括 iPhone Xs 和 iPhone Xs Max,可以说是当时苹果最先进的手机产品。要评价 iPhone Xs,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它的设计、屏幕、性能、拍照、续航、系统以及市场表现等。一、设计与工艺:经典延续与精.............
  • 回答
    苹果在 Apple Music 中引入无损音频和杜比全景声空间音频,绝对是音乐爱好者们翘首以盼的革新,也让其在流媒体音乐领域站稳了脚跟。如果让我来评价,我会说这是苹果又一次精准的“抓大放小”,将技术优势转化为用户体验的升级,并且是以一种相对“润物细无声”的方式渗透进我们的日常听歌习惯。无损音频:回到.............
  • 回答
    苹果在 2018 年 10 月 30 日发布的 iPad Pro,绝对是平板电脑领域一次颇具颠覆性的更新,在我看来,它不仅符合预期,甚至在很多方面都远远超出了我们当时的想象。这不仅仅是一款硬件的迭代,更像是苹果在重新定义“生产力工具”的边界。设计上的“大刀阔斧”:彻底告别 Home 键,全面屏时代来.............
  • 回答
    苹果在 2021 年底发布的 M1 Pro 和 M1 Max 芯片,无疑是整个 Mac 产品线的一次重要飞跃。这次的升级,不仅仅是性能的堆砌,更是对专业用户需求的深度挖掘和精准回应。如果说 M1 是为 MacBook Air 和入门级 MacBook Pro 注入了“活力”,那么 M1 Pro 和 .............
  • 回答
    苹果对 RISCV 架构的探索,绝对是科技界一个值得深挖的话题。这不只是一个简单的“巨头对新星感兴趣”的故事,而是牵扯到技术路线、生态构建、成本控制,乃至未来战略的一盘大棋。首先,咱们得明白,苹果一直以来都是自己硬件和软件的“全能制造商”。从早期PowerPC到后来震惊业界的ARM迁移,再到最近几年.............
  • 回答
    苹果发布会后,无论是科技媒体还是国内的“花粉”们,似乎都形成了一个奇特的共识:华为赢了,而且是碾压苹果,甚至连A12处理器都提不上台面。这种声音之大,可以说是“异口同声”,而且夹杂着一种理直气壮的“反攻倒算”意味。咱们得分开来看,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一边倒的评价,以及这种评价背后隐藏着什么。首先,媒体和.............
  • 回答
    iOS 14 详细评价:一次深刻的用户体验革新苹果在 2020 年发布的 iOS 14,绝对是近年来一次 “动静最大” 的系统更新,它不仅带来了一系列令人眼前一亮的新功能,更重要的是,在用户界面的布局和交互逻辑上进行了深度调整,对用户的实际使用体验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我将从多个维度,尽可能详细地评价 .............
  • 回答
    Studio Display:工作室的艺术家之选,还是昂贵的镜子?苹果在 M1 Max 和 Ultra 芯片首次亮相后不久,悄然推出了一款名为 Studio Display 的显示器。这款显示器定位精准,直指那些使用 Mac Studio 的创意专业人士以及追求极致体验的苹果用户。那么,它究竟值不值.............
  • 回答
    苹果官方的手机壳,说实话,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很多人,包括我自己,在买了新 iPhone 之后,第一个想到的可能就是去苹果官网或者直营店看看原装壳长什么样,价格如何,值不值。这背后其实藏着一种对“官方出品”的信任和期待,觉得它应该能和手机完美契合,甚至能带来一些额外的体验。咱们就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
  • 回答
    说实话,苹果在2021年10月18号(美国时间)发布的那两款新款 MacBook Pro,实在是太炸裂了。从2016年开始,MacBook Pro 的设计就像是被施了定身法一样,大家都在期待苹果能有所突破。结果呢?2016年的那个 MacBook Pro,虽然触控条是个新玩意儿,但随之而来的蝴蝶键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