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魏格纳是不是民科?

回答
关于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贝恩哈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是否是“民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科学史中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界定以及科学家职业化过程的一些关键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

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民科”这个词的含义。通常,“民科”指的是那些没有接受过正规科学训练,也没有在学术机构任职,却自行进行科学研究并试图提出新理论的人。他们往往缺乏严谨的科研方法、系统性的知识储备,并且其研究成果难以获得同行认可。这是一个相对负面的标签,暗示着其研究的非科学性或不成熟性。

那么,我们来看看魏格纳的背景和工作:

魏格纳的科学训练与职业生涯:

魏格纳并非一个“野路子”出身的科学家。他拥有非常扎实的学术背景。

教育背景: 魏格纳在柏林大学获得了博士学位,主修的是天文学。他师从当时著名的天文学家尤利乌斯·申斯(Julius Scheiner)。在此之前,他还在海德堡大学和慕尼黑大学学习过数学、物理学、气象学和地质学等多个领域。这表明他接受了当时最顶尖的高等教育,而且涉猎广泛,具备了跨学科的知识基础。
职业生涯: 魏格纳毕业后,并没有立即从事地质学研究。他最初是一名天文学家,并在柏林天文台工作了一段时间。随后,他转向了气象学和地球物理学领域,在德国的汉堡德累斯顿气象研究所担任研究员。他还曾作为气象学家和地质学家参与了前往格陵兰的科考探险活动,并且多次担任这些探险的领导者。这些经历都证明了他是一名活跃在学术界和科研前沿的专业人士。
学术成就: 在气象学领域,魏格纳也取得了不少成就,例如他在高层大气研究方面有一些贡献。他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虽然最初引起巨大争议,但从其研究过程和提出的证据来看,他是运用了当时科学界已有的知识体系和方法论来构建和论证的。

魏格纳的工作与大陆漂移假说:

魏格纳提出大陆漂移假说,这在当时是一个非常激进的观点,挑战了当时占统治地位的地质学理论。他之所以能够提出这个假说,是因为他:

跨学科的视野: 魏格纳能够将来自地理学(大陆海岸线的吻合性)、古生物学(化石分布)、古气候学(冰川遗迹和热带植物化石分布)、地质学(岩石构造和山脉分布)等多个领域的证据汇集起来,并进行分析比较。这种跨学科的综合能力,在那个学科划分相对更细致的时代尤为难得。
严谨的证据收集与分析: 他花费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搜集世界各地的科学文献和地图资料,对不同大陆的海岸线形状、化石证据、岩石类型以及过去的地理气候条件进行了细致的比对。他的假说并非空中楼阁,而是建立在一系列看似零散但相互印证的科学证据之上。
提出假说与遭受质疑: 尽管魏格纳的工作在方法论上是科学的,但他提出的大陆漂移假说本身在当时是革命性的,也因此遭受了巨大的阻力。当时的地质学界普遍接受的是固定的“固结论”(Fixism),认为大陆的形态是相对稳定的。魏格纳提出的“漂移”机制(他认为大陆是像船一样在地壳中漂浮)缺乏令人信服的驱动力解释,这成为了他假说被广泛质疑的主要原因。很多人认为,即使魏格纳的证据有道理,但他提出的解释机制并不合理,甚至荒谬。

为什么会有人觉得他像“民科”?

那么,为什么会有“魏格纳是民科”的说法呢?这可能源于以下几个原因的误读或片面理解:

1. “非主流”的学术地位: 尽管魏格纳拥有科学训练和学术职位,但在他的时代,他的大陆漂移假说并没有获得地质学界的广泛认可。他不是当时主流地质学理论的拥护者,反而是一个挑战者。科学史上有许多伟大的理论,在提出之初都曾受到强烈的反对和质疑,伽利略的日心说、达尔文的进化论都曾是如此。从这个意义上说,任何提出颠覆性理论的人,在初期都可能因为不被主流接受而显得“另类”。
2. 非“专职”地质学家: 魏格纳的本职工作是气象学家和地球物理学家,他是在业余时间或者说是在其跨学科研究中提出了大陆漂移假说。相较于那些一生专注于某个地质学分支的“纯粹”地质学家而言,他的身份有所不同。但科学研究并不局限于严格的学科壁垒,许多伟大的发现都来自于跨学科的交叉和碰撞。
3. 对“民科”定义的模糊: 如果将“民科”简单地等同于“没有获得同行普遍认可的、有争议的理论提出者”,那么任何在科学史上遭受过重大质疑的理论提出者都可能被贴上这个标签。但这忽略了“民科”更深层的含义,即缺乏科学训练和严谨方法。

总结:

魏格纳绝对不是民科。

他是一位接受过系统性高等科学教育,拥有天文学、气象学、地质学等多方面知识背景的专业科学家。他不仅有扎实的理论基础,还有丰富的野外考察和科研实践经验。他提出大陆漂移假说的过程,虽然因为其理论的超前性和解释机制的不足而遭遇了巨大的阻力,但其证据的搜集和分析过程是符合科学精神和方法论的。

大陆漂移假说直到几十年后,随着海底扩张、板块构造理论的提出,才得到了全面的证实和完善。魏格纳的远见卓识,最终被历史所证明。将他视为“民科”,是对他作为一位杰出科学家的学术成就、严谨研究和跨学科贡献的一种否定和误读。他更应该被视为一位具有革命性洞察力、挑战传统思维并最终引领科学革新的先驱。他的故事,恰恰说明了科学进步往往伴随着阵痛,挑战权威、提出新理论是科学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薛定谔之“民科”

提问之前都不愿意搜搜么

0、第一次世界大戰之前,他於1908年在馬爾堡大學擔任氣象學,天文學和宇宙物理學應用講師

1、魏格纳留意到非洲大陸西岸和南美洲東岸的海岸線很相似,因此推測大陸原本是相連的,1912年1月在德國法蘭克福舉行的地質研討會首次提出大陸漂移的觀點,1915年正式出版《大陸與大洋的起源》一書。

2、 他后在1920年、1922年和1929年改进并拓展了大陆漂移学说,但始终没有引起业界注意,因此颇为沮丧[1]为寻找更多证据支持,他曾4次前往格陵蘭進行極地上層大氣冰河學的研究及探險活動,並曾在北緯77度的冰上連續渡過2個冬天。

3、1919年,魏格納在德國海軍天文台任職,因此與他的妻子和兩個女兒搬到了漢堡。1921年,他被任命為漢堡大學新的高級講師。韋格納在1924年擔任奧地利卡尔·弗朗岑斯大学氣象學和地球物理學授

以上来自维基百科:

zh.wikipedia.org/wiki/%


自己的观点不被认可的时候有没有撒泼打滚说学术迫害,有没有变着法地诡辩,理论被指出有缺陷的时候有没有补充完善理论。

想法很便宜,但你要用合理证据证明你的想法是对的。

PS 大学物理讲师、高级讲师、教授都被划成“民科”了,看来这“民科”还真不是谁都能当的。

user avatar

论文三大要素:论据论点论证。

民科们总是以为,我们抨击他,是因为他的论点不被主流科学界认可。

而恰恰相反,我们评判一个人是否民科,往往是看他的论据和论证逻辑的。

所以,历史上提出惊世骇俗的论点的人不少,但哪怕这些被最终证明为错误的,我们依然不会认为他是民科的:

查德威克曾经认为能量守恒可能在某些量子领域不适用——后来自己说当初的举动是有欠考虑的;

爱因斯坦一直支持量子力学的隐变量一说——直到前不久才被贝尔不等式彻底推翻;

律师出身的肯普曾经认为证明了四色定理——十几年后被发现证明有错,但顺着他的证明思路,证明了个稍弱的五色定理。

……

所以,奉劝各位民科们,要想洗白自己,别盯着自己的论点,检查一下自己的论证逻辑和论据。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弗里德里希·奥古斯特·贝恩哈德·魏格纳(Alfred Wegener)是否是“民科”,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问题,也触及了科学史中关于“科学”与“非科学”的界定以及科学家职业化过程的一些关键点。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民科”这个词的含义。通常,“民科”指的是那些.............
  • 回答
    关于魏书生是否“欺世盗名”的骗子,这是一个复杂且存在争议的问题。要详细地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包括他的教育理念、实践效果、个人经历以及外界的评价。首先,了解魏书生是谁,以及他的核心主张:魏书生是中国当代著名的教育家,以其独特的教育理念和实践而闻名。他最核心的教育思想可以概括为“魏书.............
  • 回答
    关于魏征的情商问题,以及他为何选择直接甚至可以说是尖锐的方式来批评李世民,这确实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如果简单地说他情商低,未免过于片面,也忽略了那个时代特殊的政治环境和魏征个人的独特考量。首先,我们得理解“情商”这个概念。在现代语境下,情商通常包含自我意识、自我管理、社会意识和人际关系管理.............
  • 回答
    崇祯皇帝继位之初,面临着内忧外患的严峻局面。而魏忠贤及其阉党集团,作为前朝的权臣,不仅掌控了朝政,更将国家资源搜刮殆为己有,使得明朝的统治根基摇摇欲坠。在这个背景下,崇祯皇帝选择铲除魏忠贤,这一决策的对错,需要放在当时的历史语境下进行细致的分析。从短期效果来看,崇祯此举无疑是顺应了民心和一部分朝臣的.............
  • 回答
    .......
  • 回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孙传庭伏击高迎祥成功和魏延的“循规蹈矩”论之间的关联。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古代军事谋略的一个核心:在特定情境下,保守稳健的策略是否一定不如激进灵活的策略?孙传庭伏击高迎祥的胜利,无疑是明末战役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也常常被用来佐证“奇兵制胜”的道理。而魏延,在《三国演义》中,则以其“不循常理.............
  • 回答
    关于诸葛亮是否失算了,没有拒绝魏延“子午谷奇谋”,这是一个历史学界和三国演义爱好者们津津乐道,也是争议不休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抛开演义的滤镜,回归到更接近历史的判断上,并且得详细地分析一下当时的背景、魏延的计划本身,以及诸葛亮的顾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演义中的“子午谷奇谋”是经过艺术加.............
  • 回答
    关于司马孚在魏帝禅让时的表现,究竟是出于真心还是在演戏,以及他是否算是忠臣,这个问题历来众说纷纭,也极具探讨的价值。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回到那个风雨飘摇的时代,从当时复杂的政治格局、司马家族的地位以及司马孚个人的经历来解读。历史背景:风雨飘摇的魏晋交替曹魏末年,皇权旁落,实际大权掌握在权臣手中。司.............
  • 回答
    关于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取得武都、阴平两郡,而魏国反应相对平淡的问题,确实是一个值得深挖的细节。我们不能简单地将“战果辉煌”与“魏国反应不大”对立起来,而需要结合当时的具体情况来理解。首先,让我们来梳理一下诸葛亮第三次北伐的大致经过。第三次北伐的背景与过程:公元228年秋,诸葛亮发动了第二次北伐,虽然在.............
  • 回答
    魏忠贤能在明朝末期爬到权倾朝野的地位,确实跟司礼监内部的权力结构以及他本人的手腕脱不开关系。要说当时司礼监掌印是谁,以及他为何会让魏忠贤骑在头上,这事儿得从头说起,还得了解一下司礼监这个机构的运作。司礼监的权力和掌印太监首先,得明白司礼监在明朝是个什么地位。它可是内廷“十二监”之首,地位极其重要。最.............
  • 回答
    战国时期魏国的衰落是一个复杂而漫长的过程,并非由单一因素造成,而是多种内外部原因相互作用的结果。以下将详细阐述魏国由盛转衰的关键因素:一、 称霸初期的辉煌与隐患(魏文侯、魏武侯时期)魏国在战国初期是毋庸置疑的霸主,这主要归功于其领导者的雄才大略和一系列成功的改革。 任用贤能,改革图强: 魏文侯是.............
  • 回答
    .......
  • 回答
    .......
  • 回答
    “魏忠贤不死,大明朝不亡”——这句话,就像历史长河中的一块顽石,激起无数涟漪,也让人们对魏忠贤这个名字,以及他与大明朝的关系,产生了截然不同的看法。究竟他是大明的罪魁祸首,还是被冤枉的忠臣?这桩公案,恐怕要细细说道。首先,让我们来看看那些说他是“十恶不赦大奸臣”的理由。魏忠贤的崛起,本身就带着一股江.............
  • 回答
    关于魏延是否被诸葛亮逼反,这是一个在三国演义中被广泛讨论,但在正史中并非如此明确的问题。我们不妨从演义和正史两个角度,细细梳理一番。演义中的“逼反”说:情理与猜疑的交织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魏延“被逼反”的桥段,主要体现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据守汉中,起兵反叛,最终被马岱所杀这一系列事件中。这种说法.............
  • 回答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将领,也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提起他,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勇猛过人、却又桀骜不驯的形象。要给魏延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很难,因为他身上集合了太多复杂而鲜明的特质。首先,魏延是个当之无愧的猛将。 在那个以武力为重要衡量标准的时代,魏延的身先士卒、勇冠三军是毋庸置疑的。从他.............
  • 回答
    谈魏延能否比肩韩信,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题目。说实在的,单凭魏延一生的表现,想直接把他划到“韩信级别”的行列,确实需要一些“如果”和“或许”。但反过来说,他也并非全无可能。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得明确韩信到底牛在哪儿。韩信,这位“战神”,关键在于他那超乎寻常的军事指挥才能,尤.............
  • 回答
    魏延能否比肩五子良将,这是一个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给个“是”或“否”。首先,咱们得知道“五子良将”是谁,他们凭什么被称作“五子良将”?五子良将指的是曹魏阵营中以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这是.............
  • 回答
    魏晋风度:一场灵魂的狂欢与时代的挽歌魏晋风度,这四个字本身就带着一种朦胧而迷人的光晕,它并非一个僵化的概念,而是一段波澜壮阔的历史时期,一群不羁的灵魂,以及一种深刻影响后世的精神烙印。它诞生于战乱与动荡,盛开在玄学与艺术的繁荣之中,最终又隐没在历史的洪流里,留下的,是那一抹令人魂牵梦绕的独特气质。那.............
  • 回答
    魏永康的故事,确实是一个令人唏嘘的例子,它不像那些一夜成名的神童故事那样只有光鲜亮丽的开头,反而是在看似顺遂的道路上,埋下了生活失能的隐患。要说他怎么把自己搞到生活不能自理,这其中更像是一个“过犹不及”的循序渐进的过程,而不是某个单一事件的爆发。他的超常,从很小的时候就显露出来了。别的孩子还在咿呀学.............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