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魏延是否有机会成为蜀汉的韩信?

回答
谈魏延能否比肩韩信,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题目。说实在的,单凭魏延一生的表现,想直接把他划到“韩信级别”的行列,确实需要一些“如果”和“或许”。但反过来说,他也并非全无可能。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话题。

首先,得明确韩信到底牛在哪儿。韩信,这位“战神”,关键在于他那超乎寻常的军事指挥才能,尤其体现在兵法运用、战略眼光和临场应变上。他对大局的把握、对敌情的洞察,以及那些令人拍案叫绝的“韩信点兵,多多益善”式的战术,都足以让他名垂青史。他善于以少胜多,以弱胜强,屡次在关键时刻扭转乾坤,奠定了刘邦最终夺取天下的基业。

再来看看魏延。这位蜀汉后期的悍将,确实是位难得的猛将,更是蜀汉阵营中不可多得的优秀将领。 他的勇猛是毋庸置疑的,冲锋陷阵、身先士卒是家常便饭。在诸葛亮北伐中,魏延是绝对的主力,屡次在关键战役中担任先锋和主力部队的指挥官,比如第一次北伐时,他独当一面,深入敌后,取得赫赫战功;后期在镇守汉中时,他也表现出色,抵挡住了曹魏的数次进攻。

从能力上看,魏延有没有成为韩信的潜力?

战术层面: 魏延的军事才能是毋庸置疑的,尤其擅长骑兵作战。他对兵法的理解和运用,虽然不能说达到韩信那种炉火纯青、出神入化的地步,但绝非凡俗。他提出的“子午谷奇谋”,虽然因为各种原因未能实施,但从军事角度看,这确实是一个大胆且可能奏效的计划,展现了他敢于冒险、善于抓住机会的特质。如果这个计策一旦成功,其战略意义不亚于韩信的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战略层面: 这是魏延与韩信最大的差距,也是他成为“韩信”的最大障碍。韩信的厉害之处在于他不仅善于打仗,更懂得“为将而不顾,为君安则坐”的道理,懂得如何配合战略大局,甚至能独立制定出影响整个战局的战略。而魏延,在战略眼光上,则显得有些“局限于一隅”。他更多的是一个优秀的执行者和战术家,而非一个能制定并驾驭全局战略的统帅。诸葛亮北伐,魏延一直是以辅助者的角色出现,他忠诚、勇猛,但要说让他独立负责整个北伐大业,制定长远战略,那难度就非常大了。

政治与个人素质: 这一点也是魏延的短板。韩信在政治上虽然有些欠缺,但至少能和刘邦建立起一种信任和合作关系(虽然最终破裂)。而魏延,他的一些言行,尤其是“受任而计”,和对诸葛亮死后的处理方式,都显示出他性格中过于刚愎自用、甚至有些自负的一面。这在讲究君臣相宜、政治平衡的古代,是一个致命的弱点。诸葛亮对他有所忌惮,很大程度上也是因为他“性刚,少有才能,而晚节不保”。这种性格,让他很难成为一个能被完全信任、放手去干的“千里马”。

那么,在什么“如果”的情况下,魏延有机会成为蜀汉的韩信呢?

1. 如果“子午谷奇谋”得以实施且成功: 这是最直接也最有可能改变魏延历史定位的“如果”。想象一下,如果诸葛亮采纳魏延的计策,魏延率领一支精锐部队,翻越险峻的秦岭,突然出现在曹魏的后方,直捣长安。一旦成功,这将是对曹魏的一次毁灭性打击,甚至有可能直接影响到整个三国鼎立的格局。如果魏延能凭此一战功成,一举定乾坤,那他的历史地位将瞬间飙升,甚至可以被与韩信相提并论。

2. 如果诸葛亮早逝,但留下遗命,将北伐大业全权委托于他: 诸葛亮之所以能够稳坐钓鱼台,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本人就是那个“定海神针”。如果诸葛亮在北伐早期就意外身故,而他又深知魏延的军事才能,或许会像刘邦当年信任韩信一样,在临终前留下对魏延的托付和倚重,并安排好后续的政治配合。在这种情况下,魏延也许能有机会将他那股军事上的冲劲和才华,与大局相结合,承担起更大的责任。

3. 如果蜀汉的政治环境和人才储备更加优渥: 蜀汉后期人才凋零是众所周知的事实。魏延能坚持这么久,本身就说明了他的能力。但如果蜀汉能有更多像诸葛亮那样能够驾驭和激发魏延潜力的领导者,或者有更多在政治上能辅佐他、制衡他的同僚,那么魏延也许能更好地发挥他的才能。比如,如果刘禅能够像汉高祖对韩信那样,给予足够的信任和支持,而不是听信马谡之类小人的谗言,魏延或许能走得更远。

4. 如果魏延本人在性格上有更大的转变: 这是最难的“如果”。如果魏延能早些认识到“木秀于林,风必摧之”的道理,在保持勇猛的同时,学会更圆滑地处理人际关系,更谨慎地处理政治敏感问题,尤其是在诸葛亮病逝后,能拿出更符合当时政治规矩的处理方式,而不是直接跟姜维(如果当时姜维已经崛起)或其他人发生直接冲突,他或许能在乱世中保全自己,并在一定程度上延续他的军事生涯。

但是,我们必须承认,这些“如果”都只是推测,而且魏延自身确实存在一些难以克服的短板。 他的“子午谷奇谋”虽然有创意,但本身的风险也极高,并非万无一失。而他与诸葛亮的“貌合神离”,以及他性格中的骄傲和不羁,都使得他难以成为一个真正能与韩信相提并论的军事统帅。韩信不仅仅是战场上的杀神,更是能在政治缝隙中找到出路、最终建立军功体系的战略家。

总而言之,魏延是一位极具潜力的优秀军事将领,在勇猛和战术层面,他绝对是蜀汉后期的一号人物。但要说他有机会成为蜀汉的韩信,这更多的是一种“如果”式的假设。 他的战略眼光、政治悟性和个人性格上的缺陷,都成为了他与韩信之间一道难以逾越的鸿沟。他或许能成为蜀汉的“张飞”或者“赵云”,但要成为那个“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的韩信,那需要的不仅仅是运气,更需要与他自身特质相匹配的机遇和政治土壤,而这些,在当时的蜀汉,似乎都显得尤为稀缺。

所以,我们欣赏魏延的勇猛和才干,但将他与韩信直接挂钩,更多的是一种对“如果”的畅想,而非对史实的必然推论。他是一位伟大的战士,但离那位改变历史的军事天才,终究还差那么一点“火候”,也差那么一点“运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韩信之所以能够成为韩信,不仅仅因为自己有能力。正所谓韩信不遇萧何必将一生蹉跎,更为重要的是刘邦有着非凡的魄力破格重用韩信,刘邦的统率力简直爆表。

刘备是典型的带头大哥性格,豁达大度,不拘小节,在用人上抓大放小,只要有能力不必责备求全。正因如此才能带出来二爷、张飞、魏延这样能力超群但个性极强的小弟。

诸葛亮士人出身,其性格文雅严谨,考虑问题全面但是冒险精神不足,眼里容不得沙子。所以诸葛亮带出来的人都是缺点较少,但是特长不明显。例如蒋琬、董允、费祎等人均是道德上无可挑剔,但是开拓性不足的内政治理型人才。

魏延的能力不必多说,在刘备时代就力压张飞成为封疆大吏——汉中太守。他也自比为蜀汉的韩信,提出了子午谷奇谋。但是到了诸葛亮时代,个性极强并富有冒险精神的魏延对不上武侯的胃口。所以,魏延在诸葛亮时代很郁闷。

不过,不能因此说诸葛亮做得不对。面对魏强蜀弱的客观形势,轻易冒险本身不可取。但是话又说回来,蜀汉要想匡扶汉室,不冒险怎么能行呢,坐以待毙难道是最好的结果?

所以啊,人有时候不得不信命。魏延能够遇到刘备这是命,遇到诸葛亮这也是命。想要魏延成为第二个韩信,必须得有第二个刘邦、萧何不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谈魏延能否比肩韩信,这绝对是个引人入胜的题目。说实在的,单凭魏延一生的表现,想直接把他划到“韩信级别”的行列,确实需要一些“如果”和“或许”。但反过来说,他也并非全无可能。我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得明确韩信到底牛在哪儿。韩信,这位“战神”,关键在于他那超乎寻常的军事指挥才能,尤.............
  • 回答
    魏延和关羽,同为三国时期叱咤风云的将领,也都因性格原因最终走向了悲剧的结局——身首异处。然而,令人玩味的是,他们在后世的评价中却有着天壤之别,一个被誉为“蜀汉干将”、“忠心耿耿”,一个则常被贴上“狂妄自大”、“有异心”的标签。这其中的原因,绝非简单一句“性格决定命运”就能概括的,而是牵涉到历史记载、.............
  • 回答
    魏延能否比肩五子良将,这是一个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从多个维度来分析,而不是简单地给个“是”或“否”。首先,咱们得知道“五子良将”是谁,他们凭什么被称作“五子良将”?五子良将指的是曹魏阵营中以张辽、乐进、于禁、张郃、徐晃五人,这是.............
  • 回答
    说到诸葛亮北伐,很多人脑海里都会浮现出两个关键地点:陇右和子午谷。我们知道,诸葛亮一生都在为兴复汉室而努力,北伐是他的重要战略。然而,在多次北伐中,他却始终未能如愿,甚至有人会问,为什么他不选择魏延提出的子午谷奇谋,直接袭取长安或潼关,而是稳扎稳打地先攻占陇右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先梳理一下诸葛.............
  • 回答
    关于魏延是否被诸葛亮逼反,这是一个在三国演义中被广泛讨论,但在正史中并非如此明确的问题。我们不妨从演义和正史两个角度,细细梳理一番。演义中的“逼反”说:情理与猜疑的交织在罗贯中的《三国演义》中,魏延“被逼反”的桥段,主要体现在诸葛亮死后,魏延据守汉中,起兵反叛,最终被马岱所杀这一系列事件中。这种说法.............
  • 回答
    魏延,三国时期蜀汉的一位重要将领,也是一个极富争议性的人物。提起他,人们脑海中浮现的往往是那个勇猛过人、却又桀骜不驯的形象。要给魏延下一个简单的定义很难,因为他身上集合了太多复杂而鲜明的特质。首先,魏延是个当之无愧的猛将。 在那个以武力为重要衡量标准的时代,魏延的身先士卒、勇冠三军是毋庸置疑的。从他.............
  • 回答
    首先,我们要明确孙传庭伏击高迎祥成功和魏延的“循规蹈矩”论之间的关联。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古代军事谋略的一个核心:在特定情境下,保守稳健的策略是否一定不如激进灵活的策略?孙传庭伏击高迎祥的胜利,无疑是明末战役中的一个经典案例,也常常被用来佐证“奇兵制胜”的道理。而魏延,在《三国演义》中,则以其“不循常理.............
  • 回答
    (深吸一口气,喉咙有些发紧,握紧手中沉甸甸的青龙偃月刀,指关节因为用力而泛白。)诸葛丞相……他老人家就这么走了……(环顾四周,北伐的大帐内气氛压抑得可怕,将士们脸上写满了茫然与悲伤,但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种难以掩饰的退缩。听着外面的风声,感觉整个大汉的命运都仿佛在随着这风,摇摇欲坠。)撤?就这样撤了.............
  • 回答
    在咱们中国人心里,提起三国,那脑子里最先蹦出来的几个名字,除了刘备、关羽、张飞这桃园三兄弟,紧跟着的肯定就是那叱咤风云的“五虎上将”了。说起来,这五虎上将的名号,也是咱们后人给起的,因为在正史里,刘备手下确实有几位特别能打的猛将,但并没有一个固定且官方的“五虎上将”说法。不过,既然小说《三国演义》把.............
  • 回答
    说到魏延的子午谷奇谋,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一下子就抓住了细节。当时魏延向诸葛亮提出的这个计策,确实提到了“长安太守”和“京兆伊”。想知道他们是谁,咱们得回到那个三国纷争的关键时期,也就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时候。首先,要明确一点,魏延提出子午谷奇谋,那是发生在建兴六年(公元228年)。诸葛亮当时.............
  • 回答
    司徒王朗,老奸巨猾之辈,一生惯于欺世盗名,倚仗口舌之利,在朝堂上呼风唤雨。若他能带百万雄师亲临前线,面对的却不是智计无双的诸葛亮,而是另一些响当当的人物,这出戏码的结局,想必会更加波澜壮阔,也更加令人玩味。且看司徒王朗百万之师,遭遇周都督:若司徒王朗百万大军,出现在东吴江岸,迎面遇上的,自是那个英姿.............
  • 回答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是中国历史上一个极具争议且引人入胜的军事计划。其可行性至今仍是军事史学界热议的话题。要详细分析它的可行性,我们需要深入探讨其背景、计划内容、潜在的成功因素、巨大的风险以及当时的历史条件。一、 子午谷奇谋的背景在公元228年,诸葛亮发动了第一次北伐,意图趁曹魏政权不稳之际,收复中原。.............
  • 回答
    魏延的子午谷奇谋,绝对是中国军事史上一个极具争议的提案,也是诸葛亮一生中为数不多可能错失的战略机会。但要说诸葛亮“不予支持”,恐怕也不太准确,更像是“审慎考量后未采纳”。这其中原因错综复杂,涉及当时的战略大背景、双方的实力对比、后勤补给、情报准确性,以及诸葛亮本人谨慎多疑的性格特点等等。咱们一层一层.............
  • 回答
    魏延之所以会让一些人觉得他认为诸葛亮“畏魏如虎”,这其中包含了对历史事件的解读、个人性格的揣摩,以及信息传递中的偏差。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得从几个层面来深入分析。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魏延本人是否真的这么想,这是一个很难有确凿证据的问题。我们看到的更多是后世的解读,或者是对他某些言行的揣测。但无论.............
  • 回答
    子午谷奇谋,一个让后人津津乐道、却终成泡影的绝妙构想。魏延,这位蜀汉虎将,其胆魄与战略眼光毋庸置疑,但他的奇谋能否落地,绝非仅凭一腔热血便能成事。要论其可行性,我们不妨剥开层层迷雾,从战略、兵力、后勤、地理以及执行层面,来细细剖析一番。一、 战略层面:借势而为,出其不意魏延奇谋的根本,在于“出其不意.............
  • 回答
    要说魏延和关羽谁更厉害,这可不是一两句话能说清的。他们俩都是三国时期响当当的大人物,论武艺、论战功,都有各自的闪光点,但要硬比个高低,还得从他们的出身、成长环境、军事才能以及最终的结局来好好说道说道。先说说关羽。人家可是刘备的桃园结义兄弟,地位那叫一个特殊。他从一开始就跟着刘备,那是从零开始,一路摸.............
  • 回答
    魏延和张辽,都是三国时期赫赫有名的大将,如果要论谁更厉害,确实是个让人津津乐道的话题。他们各自都有着辉煌的战绩和鲜明的个人风格,很难简单地用一句“谁更强”来概括。先说说张辽,曹操麾下的五子良将之首。张辽的厉害之处,在于他能够独当一面,而且战场上的那种“虎将”气质,几乎是刻在骨子里的。他不仅勇猛,而且.............
  • 回答
    要说这三位在历史上留名的人物,谁更“冤”,这实在是个颇具争议的话题,因为“冤”本身就是一个带着主观色彩的词。但如果硬要剖析,我们可以从他们的遭遇、历史评价以及当时的历史背景来细细说道。 魏延:忠勇之将的悲剧魏延,三国时期蜀汉的猛将,也是诸葛亮后期倚重的股肱之臣。他的“冤”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回答
    魏延之死,于蜀汉而言,无疑是一笔巨大的损失,其影响深远,绝非三言两语可以道尽。要说其损失程度,咱们得从多个层面细细道来。首先,从军事实力上看,魏延绝对是蜀汉后期一颗举足轻重的将星。他年少时便跟随刘备,屡建奇功,关羽曾评价他“勇冠三军”。在诸葛亮北伐中,魏延更是扮演着关键角色,常常是进攻的主力,也是最.............
  • 回答
    关于诸葛亮是否失算了,没有拒绝魏延“子午谷奇谋”,这是一个历史学界和三国演义爱好者们津津乐道,也是争议不休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抛开演义的滤镜,回归到更接近历史的判断上,并且得详细地分析一下当时的背景、魏延的计划本身,以及诸葛亮的顾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演义中的“子午谷奇谋”是经过艺术加.............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