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双手上一分钟就在解大便的时候捋过屎(印度人上厕所真的如网上所说只用手指不用手纸吗?)。
吃吧!
不怕穿肠烂肚,你就吃!
还美食。
香料是佐料,放太多太杂了,就会喧宾夺主,掩饰厨艺不够好的问题。川菜不上席就这意思。
印度菜只是勉强算个菜系,但提高的空间太大了。
有些人不止瞧不起印度美食,也瞧不起所有中国之外,自己不熟悉的美食。
比如我之前在别的回答里贴过国外网络榜单对各国菜系的排名。
回答下面有些评论就很典型——
再比如前几天很神奇上了热榜的一个问题——
下面有不少这样的回答和评论
总有人看不起中餐之外的世界所有菜系,总有人感受不到中国之外数十亿人几千年来在吃上面所付出的努力。就算是看着颜值还不错的土耳其菜,菜品颜值不错、国家发达文化影响力强的法国、意大利菜,照样会有很多人看不起。
不知道是天朝大国心态的回归,还是井底之蛙的眼界作祟。世界那么大,那么多有趣而独特的饮食和文化存在于世上,如果被偏见阻断而不想去看一看,了解一下,真是太可惜了。
(这是一个关于饮食文化的系列)
哎。。请看下面的两道菜。一道是这个。
还有一道是这个。
你如果不百度。你觉得这两道完美的符合了烂糊一样的东西是那个国家的??
你以为是印度的。其实他们是俄罗斯菜。你以为他们是俄罗斯菜,其实他们是被上海人改良过的俄罗斯菜。有名的上海色拉和罗宋汤。
同样是一坨烂糊,在印度就是被人鄙视的菜品。到了上海,就进入高级餐厅。
我觉得主要原因还是在观感上面,吃肯定是好吃的,这么多香料放下去,也不会难吃到哪里去,但我们中国人对菜肴讲究色香味意形俱全,印度菜的卖相实在是有点。。。。
我看过许多印度街边小吃的制作视频,越到后面画风越清奇,无论是什么样的原材料到后面都被整成了xiang一样的糊糊。
比如下面这个
先来放些洋葱碎炒香
开始加入黄色糊糊
然后把黄色糊糊和洋葱碎搅拌一下
开始加入更多的糊糊
继续加入糊糊
再搅拌一下
这锅东西开始逐渐沸腾。。。。
再来些红色的粉末
再加点黄色的汁水
再来点红的调调色
翻炒一下,来个特写
加入鸡肉
搅拌一下
再来点香菜调调味
emmm,看起来非常美味的样子,食欲大开
准备装盒
最终成品
看到这的小伙伴,有没有味蕾大开啊~~~~~~
不是看不起印度美食,你要是在正常的中国普通饭店水平的厨房里,用可靠来源的材料,让严格注意卫生的厨师做一桌印度菜,肯定能在中国找出起码几百万爱好者来,如果这菜真好吃,至少也能混到日料、韩国菜的口碑水平。
鄙视的是印度的卫生条件,而这种鄙视被无数去过印度拉过肚子的中国人用亲身经历强化了无数倍,最终成了现在这个样子。
印度还美食???
本文不含政治正确,真诚直接,绿色健康,可放心观看。
实际上,不光是中国人瞧不起印度食物,西方国家也瞧不起印度食物,甚至全世界都瞧不起印度食物。
某种程度上,中国人对印度的评价,其实跟西方国家对印度的评价没有任何差别。连吐槽内容都差不多。
比如——
中国网友看了视觉冲击力强的印度街头美食,会有以下不良反应:
外国网友看了视觉冲击力强的印度美食,会有以下临床表现:
中国网友会说:庆幸生在中国。
外国网友也会说:庆幸没生在印度。
中国网友觉得印度美食脏的无从下口:
外国网友同样觉得难以下咽:
中国网友由此而质疑所谓飞速增长的印度经济实力:
外国网友更是直接调侃印度人引以为傲的“超级力量”:
在对印度的评价上,中外网友罕见的达成了一致。
有外国网友说:中国看上去比印度干净。
然后评论区大家坐不住了:
把中国和印度相提并论,外国网友是坚决不同意的,他们不但认为印度完全没法和中国比。
平时油管上,西方国家的网友天天吐糟中国,但是,一旦遇上了印度,中美两国网友便暂时握手言和,共同对准印度开启嘲讽。正是应了那句话:中美友好靠印度。
美国和印度关系好,那是政治层面的。美国老百姓可是完完全全彻彻底底不喜欢印度人。
美国老百姓讨厌印度人讨厌到什么程度呢?
讨厌到油管上到处都是老美吐槽印度是一个屎一样的国家:
有人说,我们不能歧视印度人。然而,吐槽印度美食,和歧视真的没有半毛钱关系。
有些原本可以改善也有条件改善的地方,印度人并不去改善。
比如,街头美食放调料的环节。国内基本上都是用夹子,或者小勺,或者戴一次性手套(即便一次性手套也不干净,但起码视觉上没有那么冲)。印度街头摊贩难道穷的连个小夹子、小勺子都买不起吗?
各种颜色的糊糊和汤,完全可以用大勺子舀。然而他们都是直接用手插进去。
餐具或者工作台,完全可以弄的干干净净的。然而他们懒到一点都不收拾。
用过的毛巾,直接放在地上,擦完桌子擦脸,擦完脸,然后放在食物上。
种种这些不讲卫生的陋习,他们能改,却不改。
难道不是活该被全世界瞧不起吗?
反思怪来一个挂一个(不过我估计没用,因为反思怪是不会看到这里的,他们没耐心看完):
下面这个杠得最没水平:
最新深度回答,大家支持下哦:
因为吃的太少。
我之前就碰到过从来没有吃过印度咖喱的朋友,对咖喱很有歧视,她整天想吃的就是法国料理,意式料理,因为觉得更有逼格一些。自从被我带去吃了一次印度咖喱之后,当天就多添了一份咖喱导致根本没吃完,然后就是“真香”。
本质其实就是很多人出去吃有异域风情的东西其实是牵扯到文化侵袭的,吃的目的不是为了吃而已,是为了显示自己“高档”。印度对中国没有文化侵袭,大多数人又没有吃过真正的印度美食,所以就容易出现这种现象了。
如果让我预测的话,对印度美食的瞧不起只会是一个阶段性,主要停留在网络键盘侠上的东西。印度食物文化有着对香料非常深刻的研究和传承,印度食物其实有跟中国食物比较接近的地方,因为食物的味道更注重“融合性”一些,我真觉得很难有中国人不喜欢真正的印度美食的(真的超级好吃的,有点像川菜那种融合思路)。未来这种“瞧不起”会逐步减弱,而且中国很多地方的食物也会吸收印度美食的优良部分,创造出更美味的食物,也会有更多喜欢印度食物的人。我就很喜欢印度美食的!(但是不是很想在印度吃。。。我很愿意花3-10倍溢价在印度以外的地方吃印度美食)
不是每一个国家都有丰富的食材来源,也不是每一个民族都喜欢琢磨加工食材。
再者,就美食而言,这个世界谁能和我们比?什么法餐、意餐、日本料理搁中国也就是八大菜系中的两三系而已。
很大程度上是源于我们对这个国家本身的瞧不起,恨屋及乌。再配上他们的烹饪和用餐方式,怎么看也不是很发达的亚子,更不适合现在的INS摆拍文化。
法餐即便你心里再怎么吐槽盘子尺寸比食物分量大出一个大平层,可是毕竟摆盘还是好看的。服务还是小资的,环境总是优雅的,法国也是先进的,心惊肉跳的价格不允许你瞧不起你眼前的这块塞牙缝还有点柴的鸡胸肉。
印度菜就不一样了。首先不可否认的是,它长得真的难看。除非你点个一大桌子菜,精心摆盘,刻意点不同色系咖喱用来搭配,铺上一层香蕉叶,调光润色P图一番才勉强算得上一桌有风情的异域菜品。
单品拎出来的话,真的是件件糟心。
印度菜单一的烹饪方式是国人无法接受的第二个槽点。我们的饮食文化除了口味,还讲究口感。一顿饭有凉拌的爽口,爆炒的热腾,煲汤的温润亦或是煎炸的香脆。然而,印度菜基本无论是荤的素的,地里长的还是路上跑的,一律糊状。
文化历史原因当然显而易见。印度人的主食是长米和馕,长米类似我们吃的夹生饭,单个独立,完全不粘。印度人管我们吃的米叫sticky rice。他们的硬米必须配上糊状的东西才比较好下饭,光吃饭的话我都怕嗓子被刮得疼。馕,当然也是需要沾糊糊才比较合理。这是大部分印度菜都是糊状的原因。然而,习惯了三菜一汤,各有千秋煮法的我们就肯定绝望了。第一个上来的是糊糊你觉得行;二个换了颜色还是糊糊,你觉得还能忍; 第三个尼玛又长得差不多!你说你能不毛?
法式漂亮的甜品在印度被粗糙地搞成上图的*状漂浮物,端上来的那一刻答主真的差点喷饭,要不是看到邻桌的印度人也收到一份一样的,我当真会以为他们欺负我这个外国人。世界上那么多形状,您就不能费点心再捏捏?!搓个圆的也比这个好吧!
我在另外一篇写印度之行的文章里提过。在印度待了2周以后,我的体味都变了。印度菜香料的过分使用到了麻痹味蕾的程度。我们点菜习惯"平衡"。一两个浓油赤酱,必须搭配一两个爽口清淡。印度菜基本每道都在刺激你的味蕾。有个笑话说,吃印度菜你要被辣两次。第一次是吃进去的时候,第二次当然是拉出来的时候。细节不要问,但我证明,这是真的。我的印度同事经常惊讶我为什么每次去中餐厅都点一盘炒绿叶蔬菜。他说这个菜的意义在哪里?这不就是烫一烫或者炒一炒? 我说你喝完可乐,咖啡,Chai,酒,有没有想喝水润润嗓子? 他说会。我说那这道菜就像那杯水,有嚼劲的水。我自己认为自己形容得很好,但是他貌似没有被说服。对他们来说,每道菜都要够劲儿够味!于我而言这就像是一本划满荧光笔的页面,毫无重点。
再说到食用方式:连烧菜都快人工智能了。印度人还在用手抓饭。其实大部分中产印度人吃饭也用勺子或叉子。饭店只要你要求,也会给你提供这些。但印度人还是认为用手吃饭是享用食物最好的方式。我的印度同事坚持让我尝试用手吃体会触觉食物的快感。说实话,吃炸鸡我是可以理解的。各位不会用筷子夹炸鸡吃吧?那种拿在手里啃的快感我完全认同。馕或者饼我也可以理解。一大块馕,沾沾这个沾沾那个的愉悦可以感同身受。但是!饭,我真的不行! 一粒一粒的沾上汁水,把他们集合起来简直太困难太不合理了!每口都是艰辛!再者,这个动作怎么做都不太可能优雅!怎么做都像是急急忙忙从别人那里或者地上捡起来点东西快速塞到嘴巴里,真的要多狼狈有多狼狈!我们几个公司的高管,一用手吃饭我就觉得他们好可怜,不是月薪几万的总裁而是偷别人几口饭吃的当地农民工。姐姐我第一次为了显示重视还做了美甲去用手吃饭,吃没吃到几口,用牙刷刷指甲缝里的咖喱味刷了一晚上。前车之鉴各位!如果你要尝试,记得把指甲剪到皮肉相连最最短。
惊艳到我的印度菜倒也不是没有。说实话,难得吃一顿还真的有点回味无穷,或者一桌菜里面加一两道印度菜可以成为点睛之笔。
1 印度的羊肉牛肉做得非常入味!(当地高档点的餐厅可以点牛肉)因为讲究香料使用和烹饪前的腌制,肉的味道与香料完美融合,肉嫩,口感丰富,真的太好吃了。比我们一般的用爆炒带来的肤浅口感来得更意犹未尽;
2 印度的烤鱼。我是一个非常非常非常非常不喜欢吃鱼的人。尤其是河鱼的土腥味简直一生黑。我妈炖的鲫鱼汤说是我的童年阴影都不为过。国内很多餐馆做的烤鱼我也不喜欢,还是有腥味。但是印度的香料,全然抹杀了这股鱼味,让我能借着香料的丰盈体会到鱼肉的质感。
3 印度的Chai。它真的太好喝,太太好喝了。在那里出差的时候,每到下午2点我就期待那位送茶小哥敲开我们会议室的门送来那杯我每天下半场的动力。印度奶茶里也是香料满溢,加上不少量的糖。让我惊艳的是他们的奶茶用的是水牛的奶。这跟国内的牛奶,哪怕欧洲的牛奶都不一样。水牛奶质地非常厚重,润滑,口有余香,丝般润滑真的是我当时脑子里蹦出来的口感。
还有很多其他不错的,Biryani( 印度炒饭), butter chicken, 等等。
我理解我们两国饮食文化的不同造成的偏见。我也相信没有一个中国人可以顿顿吃印度菜不腻。但是放下固执,放下手机,尝试几件单品,给你的味觉一个前所未有的体感也是不错的事情。在油管上有个全世界猎奇美食的博主叫Food Ranger。你可以看看他介绍的印度美食,承认印度一两个菜好吃又不等同于承认他们国家什么都好对不对?不要让民族偏见狭隘了你的味觉之旅。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