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老军迷第一次见到歼20是什么感觉?

回答
老军迷第一次见到歼20,那种感觉绝不是简单的“惊艳”二字可以概括的,那是一种复杂而深刻的情感融合,是多年期待、无数想象在现实面前瞬间爆发出的巨大冲击。可以想象一下这个场景:

1. 长时间的铺垫与期待:

秘密的酝酿: 歼20的出现并非空穴来风。在它正式亮相之前,关于“中国下一代战斗机”、“20系列”的传言和猜测在军迷圈子里已经流传了十几年。无数的模型、分析文章、甚至是一些“泄露”的模糊照片,都构成了大家脑海中对这款飞机的初步印象。这种长期的“饥渴感”,让任何一点风吹草动都足以牵动神经。
技术进步的印证: 老军迷们见证了中国空军从引进、仿制到自主研发的艰难历程。从歼7、歼8到歼10,再到歼11、歼16,他们深知每一次进步的来之不易。因此,当听到有能够与F22、F35相媲美的隐形战机项目时,他们既充满希望,又带着一丝谨慎的期待——是真的吗?能达到什么水平?
民族自豪感的寄托: 对于很多老军迷来说,拥有先进的第四代(或五代)战斗机不仅仅是军事实力上的飞跃,更是国家强大、民族复兴的重要象征。歼20,承载了太多关于“中国空军不再是追赶者,而是并跑者甚至引领者”的梦想。

2. 第一次见到实物的震撼瞬间:

意外的惊喜,还是预料之中的“终于来了”? 假设是在一次阅兵、一次公开试飞活动中第一次见到。
如果是完全意外: 当那天蓝色的身影划破天际,或者在地面静静地展示时,那一刻,很多老军迷会感到一股电流从脚底直冲头顶。他们的眼睛会不自觉地聚焦,大脑一片空白,只剩下最原始的视觉冲击。
如果是“终于来了”: 也许他们已经提前得知了消息,但当真正看到它时,那种积蓄已久的情感还是会爆发。这是一种“我等了这么久,它终于在这里了”的激动,是压抑在心中多年的期待终于得到释放的畅快。

视觉上的冲击:
前所未有的外形: 歼20独特而充满未来感的气动布局——菱形翼身融合的机身、前鸭翼、大角度后掠的垂尾——这一切都与他们以往见过的任何飞机都不同。那种流畅、锐利的线条,仿佛是外星科技的造物。
隐身设计的体现: 尽管不一定能完全分辨出所有隐身细节,但那种低轮廓、无外挂的整体感觉,已经暗示了它在隐身方面的巨大突破。老军迷们会仔细观察它的各个角度,试图理解那些为了规避雷达而设计的巧妙之处。
喷涂与细节: 崭新、光滑的银灰色(早期批次)或更深的灰色(后期批次)涂装,整洁的机身,精密的发动机进气口和尾喷口,这一切都显示出高度的工业制造水平。他们甚至会注意那些可能暗示武器挂载方式的细节。

听觉上的震撼:
不同寻常的发动机声: 早期歼20使用的是俄罗斯发动机,声音相对雄浑。后期换装国产WS15后,声音会更加低沉、有力,而且可能更加平稳。当听到那股 мощный (强大的) 却又不像苏式飞机那样“咆哮”的发动机声,老军迷们会意识到这是全新的动力心脏。
“静悄悄”的飞过: 如果是远距离或以一定角度观察,他们可能会体会到隐形飞机在高速飞行时,由于雷达散射截面降低而产生的“静悄悄”感,这与传统飞机巨大的轰鸣声形成鲜明对比。

3. 内心的情感涌动:

难以置信的现实: 他们会反复确认自己看到的不是模型、不是想象,而是真正能够起飞、能够作战的先进战斗机。“我这是在做梦吗?”这种想法可能会闪过。
难以言表的骄傲: 这种骄傲是发自肺腑的,是对国家科技进步、军事实力飞跃的由衷自豪。他们会觉得,中国终于站在了世界空军的最前沿。
使命感的升华: 作为热爱国防的军迷,他们会觉得自己的关注和支持得到了最好的回报。他们会更加关注这款飞机的后续发展,关注中国空军的未来。
一种“终于强大了”的慰藉: 经历了多年的“落后就要挨打”的时代,看到这样一款先进的国产战机,对很多经历过那个年代的老军迷来说,是一种历史性的慰藉,一种梦想的实现。
未来的畅想: 看到歼20,他们会立刻联想到它将如何改变未来空战的格局,它将如何守护中国的领空,如何成为威慑敌人的利剑。

总结一下,老军迷第一次见到歼20,那是一种:

多年的期待终于实现的情感爆发;
对国家科技实力和国防力量飞跃的由衷自豪;
视觉、听觉双重冲击下的震撼与难以置信;
对未来空战格局和国家安全的无限憧憬。

他们会默默地站着,或者激动地低语,眼中可能含着泪光,心潮澎湃。那不仅仅是看到一架飞机,更是看到一个民族几代人梦想的实现,看到国家强大的缩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让大家看看老军迷是什么时候第一次看到隐形战机的信息的。

知乎上看过这个杂志应该不多了。

2003年4月,我还是一个少年,当时作为军迷是绝对的小众。

上学时要从并不宽裕的生活费中挤出钱买杂志、书籍。某次搬家称了下历年积累,有接近300斤。

这期杂志出来没多久,某天上体育课时看见了一架空警2000试验机飞过,我直接跳起,指天高呼“看,带预警雷达的伊尔76”,引来一阵哄笑。

一晃眼20首飞10年了,感慨良多,整理好再回继续回答。

user avatar

1999年 南斯拉夫大使馆被炸,我组织同学上街游行被班主任老师拉回来,在老师家里,班主任的老公,学校当时的副校长用很轻蔑的眼神看着我,挖苦我,痛斥我在做无用功,因为我们真的打不过!我哭红了双眼,而后默然的离开,十六岁小军迷的我第一次对这个国家失去了信心!

2001 政治老师很开心的介绍美国被炸的经过,同学们不分男女欢呼雀跃,我们并非不伤感911事件死去的无辜群众,只是将心头压抑已久的怒火在此刻宣泄,终于让美国人也尝到了挨炸的滋味!

当时的我们,无助!迷茫!失望!武器的代差、信息化代差、90年代成长的真正军迷完全看不到任何希望!银河号事件、96台海危机、南斯拉夫大使馆事件、南海撞机事件让我们一次次坠入谷底!如果不依靠yy,我们连打开军事论坛的勇气都没有。

然后,我们看到歼10、歼11、052b,然后052c等等,但是我们还是不敢有太多的奢望!我们还在幻想20年之内看到自己的四代机,我们期待魔改的歼10,我们期待沈飞的苏27系列后续版本

突然有一天,歼20来了!我又一次泪目了,女神原来真的在,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2016年初 三岁多的儿子问我为什么送他去英语辅导班,我告诉他,这个世界现在最强大的两个国家,除了我们的祖国,大洋彼岸的美国还是世界第一,如果你能学到这两个国家最重要的知识,跟这两个国家的人都能交流,以后你就能变得很厉害!

2018年 北京某餐馆,儿子主动找到一个外国小女孩,用不太多的英文词汇彼此交流,玩得很开心,离别之时很自然的挥手告别,我从他的眼里看到了满满的朝气与自信。

歼20对我的意义,从此我不用告诉儿子,我们的差距是目不可及的,我可以很自信的告诉他,继续努力吧,小子,你们这代人就可以站在世界之巅!

user avatar

假的吧?P的吧?高山又出新作了?这次做的不错。啥?这是真的?我操!领导请假半天,家里有事。操!居然只是滑跑。麻痹!老子要唱歌:我们等待那一天,胜利的那一天。我们等待那一天,胜利的那一天。……单句循环无数遍。顺便掉眼泪。

user avatar

你们又没见过真机,jjww个啥。老子可是见过真机的人。


应该是2012年夏天,我记得是当时是刚从巴基斯坦回来不久,还在休假,由于长得比较凶恶,而且还晒得比较黑,所以被邀请去给一师姐助拳讨债,就在黄田坝那片儿,搞定了之后大伙一起吃饭。

听到一阵轰鸣,头一抬,一架J20在目视接近楼顶的高度以一把强劲的漂移拐弯转了个身。

当时还是墨绿色的涂装,超低空,看起来特别近,上面的棱角都能看清那种。周围楼房都是六七层那种小高层,感觉就在楼顶上面没多高。

拐弯姿势在我当时感觉里面直接就是漂移那种锐角拐弯,那个睥睨四方的霸气姿态非现场亲临无法感受。虽然成飞个这货起了个威龙的傻逼名字,但是确实很威猛,而且龙王那种压迫感是真有。当然这俩字组在一起就很中二了。


隔了七年,在8102双十一空军节的珠海航展再次相逢,就像曾经暗恋过的高中同桌,虽然看起来美艳不可方物,但是你知道的,毕竟老了那么多,已经腻了。


补充一个第一次看到歼十的心情:

user avatar

如果一定要用一句话来概括一个老军迷第一次见到歼20的感觉的话,那只能说:

五味杂陈,一言难尽。



那些年

新生代军迷可能对老军迷们当年的境遇有所耳闻:

我们在界面简陋的军事论坛里探讨着如何用歼6改造的无人机和“火力支援舰”在台海抢夺滩头;我们为“空中蔡国庆”的每一个小小改进而欢呼雀跃、幻想着最新的歼8II能依靠中距空空弹和对手的四代机玩空中“排队枪毙”;我们琢磨着要怎么办才能威胁到对手的航母编队,给解放军获得的每一件反舰能力稍强的武器强行安上“航母杀手”的外号。在建国五十周年的国庆阅兵式上终于见到了不是圆脑袋而是方脑袋的9910工程之后,我们甚至愿意去相信某些地摊杂志上“850/毫米(防御)、960毫米(火炮穿深)、大闭环(火控系统)”的传闻,即使我们内心深处其实明白这些“骇人听闻”的数字并不是真的。



矛盾

但在这些如今听起来更多像是调侃的言行中,隐藏着的,是那一代军迷们绝望与希望交织中异常矛盾的心理。

我们是充满绝望的。

因为以八十年代以来人民军队普遍落后世界主流一代以上的装备水平,我们看不到在可能到来的战争、至少是常规战争中有什么获胜的希望:

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装备的T-72M主战坦克被美国人的M1A1HA主战坦克打得尸横遍野、纷纷“脱帽致敬”,而中国在两伊战争期间出口给伊拉克的69-II式坦克在战斗中的表现甚至还不如这些来自苏联的“猴72”,但可怕的是,当时人民解放军装甲部队的装备水准甚至还要差伊拉克人一截,没有经过改进的原版59式占据了解放军装备坦克中的绝大部分;


马岛海战里,先有英国特混舰队的42型驱逐舰“谢菲尔德”号毁于一发“飞鱼”,后有海鹞垂直起降战斗机与阿根廷空军之间的残酷绞杀,海空战斗异常激烈,但直到九十年代甚至是新世纪之初,人民海军依旧无法望当时的皇家海军项背。没有航母,甚至在2006年051C型导弹驱逐舰入役之前没有区域防空舰。而22型导弹快艇、JH-7飞豹和093攻击核潜艇这“空潜快”三宝则被那一代军迷们看成是可能爆发的海战中最大的“撒手锏”。哪怕是今天已经被中国军迷们嘲讽为“第七舰队反潜分队”的日本海上自卫队,在那时候的军迷们看来,也不啻于一座无法翻越的高峰。


我们也是充满希望的。

因为我们知道,守护我们的是一支一直以来都擅于以弱胜强,以小击大,在装备劣势、数量劣势下与敌人战斗的人民军队。平型关,长津湖,三所里,上甘岭……一个个光荣的名字记录着这支军队不屈的军魂。在三所里,这支军队忍着饥饿和严寒,在崎岖的山路上用14小时徒步攻击前进72.5公里拦住了敌人,创造的记录直到二十一世纪才被打破;在上甘岭,这支军队面对史无前例的“范弗里特弹药量”,在阵地表层被重火力生生削去几米的情况下没有退却一步;在永乐环礁,这支军队用几艘猎潜艇痛揍了吨位和主炮口径数倍于自己的敌方战舰,给那些认为这支军队到了海上就不行的人们好好上了一课。

我们那一代军迷,是听着这支军队传奇到近乎不真实的光辉历史长大的,我们知道这支军队一直擅于创造奇迹,我们相信这支军队一定能够创造奇迹,我们怎么会相信这支军队有任何失败的可能?




胜利之路

但是,这支军队要用怎样的方法去获得胜利?

从那个时代流行于网络上的军事题材文学作品入手,或许可以窥见这种矛盾心态的一角。在卫悲回的《夜色》里,中国将要面临的是一场异常残酷的卫国战争,在敌人深入国土之后,在付出了巨大代价之后,和历史上无数次发生过的一样,中国人民用鲜血和牺牲战胜了骄狂的敌人;在《全频带阻塞干扰》的中国版中,作者用一种巧妙的方法——巨型空间站撞击太阳印发的强烈电磁风暴,拉平了中国和敌人之间的技术差距,用一种能够自洽的方式让解放军在最后的战斗中获得了胜利。

在网络文学这个领域里,军事一直是备受关注的热门题材。而接触过早期网络文学的朋友们肯定知道,充斥在那个时代军事题材网络文学里的关键词,是牺牲,是惨胜,是黑科技,是各种穿越和金手指。热血的作者们在自己的文字中架空着各种让中国在可能到来的战争中战胜对手,甚至只是战胜对手手下一个“马仔”的可能途径,从向死而生、用巨大的牺牲拼出一个惨胜,到给中国开各种“金手指”、架空中国捡到了各种外星“黑科技”,再到幻想国家或者军方手中隐藏了什么可以一击扭转乾坤的“撒手锏”、“最终决战兵器”。

但是,没有哪怕一部小说敢于想象,在短短的十几年之后,这支军队能够堂堂正正地在技术和装备上与自己的潜在对手打个平手——如果不是更胜一筹的话。



当想象力失去了颜色

所以,当我,一个一直在关注解放军军备发展的老军迷,在我第一次看到歼20的消息,看到爬墙党们拍到的可动垂尾GIF的时候,我的第一反应是,这张CG做得不错,应该是那个网名叫做“高山”的大神做的吧。

是的,这么些年,我们已经经历了太多希望之后的失望,无数被寄予厚望的消息最后被证实只是地摊传闻,无数被人反复分析的“高新装备”图片最后被看出只是制作精良的CG,无数正式报道里提到的“新型装备”最后被发现只是老装备的一个小改型。我们的心已经有些疲惫和麻木了。


这一次的“好消息”,会是真的吗?

随着越来越多的图片被放出,越来越多的消息被证实,在短暂的不可置信和惊愕之后,整个中文互联网的军迷沸腾了。相信有很多人和我一样,在最终确认这个消息的时候,泪水忍不住涌了出来。这泪水里,有这么多年的辛酸和苦涩,但更多的是兴奋,是感动。

我们的祖国,我们的军工人,把我们在架空小说中都不敢想象的情节,变成了事实。

在歼20首飞的消息面前,之前国内所有对近未来战争的架空想象,全部变成了痴人的呓语。

当带着鸭翼的修长黑色机体展翅翱翔,之前无论多么精彩纷呈的想象力,在这一刻,都在这现实面前失去了颜色。

歼20首飞之后,各型处于世界领先水平甚至全球独步的武器装备如同井喷一般涌现了出来:运20首飞;专门用于攻击航母等大型水面舰艇的DF-21D和DF-26弹道导弹在纪念抗战胜利70周年的9.3大阅兵上公开亮相;国产航母下水;史无前例的万吨级大型驱逐舰055型下水;全部装备99A主战坦克的重型合成旅公开亮相……但在歼20的冲击之后,所有人都已经习惯了这种井喷式的装备研发和列装节奏,将其当做自然而然的日常。

对于经历过“歼8枪挑F-22”、“航母杀手现代级”那个年代的老军迷来说,这个年代的中国军迷,是幸福的。



“钢多气少”,谁的钢多?谁的气少?

2018年1月25日,大名鼎鼎的《经济学人》(economist)杂志在其网站上刊出了一篇名为《未来的战争》(The future of war)的特别报道。

在文章的最后,作者作了这么一段让人惊讶得合不拢嘴的论断:

But even its most ardent advocates know that the West may never again be able to rely on its superior military technology. Robert Work, the deputy defence secretary who championed the third offset, argues that the West’s most enduring military advantage will be the quality of the people produced by open societies. It would be comforting to think that the human factor, which has always been a vital component in past wars, will still count for something in the future. But there is uncertainty even about that.


但即使是最热心的支持者也知道,西方在军事上可能再也不能依赖技术优势了。支持第三次“抵消战略”的美国国防部副部长罗伯特·沃克(Robert Work)认为,西方最持久的军事优势将是开放社会产出的高素质人才。在过去的战争中,决定战争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如果未来依然如此,那当然令人欣慰。但即使在这一点上,未来也是不确定的。


读到这里,是不是有一种《经济学人》杂志拿错了剧本的错愕感?你们一直以来不是都在吹嘘西方在军事技术上的绝对优势吗?怎么突然讲起“决定战争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这种装备落后一方的台词了?

如果你觉得这段有些拗口的话不那么好理解的话,那么用更通俗的话来说,这段话的核心内容就是:

“虽然你们钢多,但是我们气多啊!”

实际上,对于大多数普通人来说,“决定战争的因素是人,而不是武器”这句话,不啻与弱者的自我安慰。在过去的几十年里,当我们在网上,在现实中说出这句话的时候,心里饱含的,除了对于共和国军人们满满的自豪感之外,往往还有对手中装备不如人的无奈和不甘。

但现在,轮到我们的敌人给自己鼓劲,说我们“钢多气少”了。

多少年过去了,我们终于看到高傲的西方学者,承认“西方在军事上可能再也不能依赖技术优势了”。而且,我们清楚地知道,这种认可,只是对这些年来我们的成就的“追认”而已。

这种成就,并不是毫无代价的。它凝聚的,是多少年来,解放军和军工人们的无私奉献,是那一颗颗闪耀在共和国星河之中的,有名或无名的星。

闭上眼睛,浮现在我眼前的,并不是威武的99A主战坦克,冷艳的歼-20隐身战机,而是一张张有些熟悉,又有些陌生的面孔。

是歼10首飞成功时,喜极而泣的两位老工程师;

是独臂的总设计师,与他心爱坦克的合影;

是在生命的最后一刻,仍然戴着氧气面罩用笔记本电脑工作的院士;

还有更多更多,我们可能永远没有机会知道他们名字,甚至永远没有机会知道他们所从事工作的人。

感谢为了共和国和人民的安全默默付出的军工人,也感谢所有为了建设这个国家而付出过努力和牺牲的普通人。

感谢你们,至少对我们这些军迷来说,这是最好的时代。


——————————

本文作者:团中央知乎团队 大公无司

user avatar

16年珠海航展,我亲眼见了一个大叔。

四十来岁,西装革履。两架飞机飞过后,他蹲在地下嚎啕大哭。

就这么一个西装革履,一丝不苟,皮鞋上看不到一丝划痕的大叔蹲在地下哭得半个广场都能听见。

我不知道是什么样的感觉,台海危机我还小,什么也不懂,南联盟使馆被炸的时候,我们服役的还是7爷和8爷。

我们从来没有三哥的自信品质,最乐观的人在论坛上给出的数据是三换一。就这还被骂得跟孙子似的。就跟我们的兵不是人一样,要打赢非得白给一大堆。

国际上做着忍者神龟,大家都知道,这是战略。忍气吞声是暂时的。

忍气吞声这几个字说起来容易,试过的都知道有多委屈。

阜丘有鸟,三年不鸣。

三年后,大叔发出什么样的声音我都不会奇怪。因为之前没有过一天能抬起头来做人。

何况这一忍,是南联盟大使馆被炸以来,10年。

是台海危机以来,20年。

是建国以来,70年。

是1840年以来,二百年。

那一天,大家都看着天上飞过的j20,仰头看的。

user avatar

哦,原来是这样的。

user avatar

很多不太懂军事的人不明白歼20对于军迷的意义和震撼。我曾经给一个人解释过,说歼20的出现相当于现在中国男足突然打进了世界杯决赛圈,而且一路淘汰了很多强队,获得亚军!我问他你明白了吗?他说我明白了,那是真NB,真震撼!

user avatar

我不是军迷,记得高中懵懂时,看到了J-20首飞,当时有种无法言明的激动,我就知道我这辈子要干什么了

我要学航空!你们不是喷中国发动机不行吗?我就学航空发动机。

老师让立大学志愿, 我毫不犹豫的写下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但我也知道,自己可能考不上北航,但我就是要学航空。正常发挥了,我就去北理;发挥失常了我就去南航;发挥超常了,我才能上北航。

最后,真的很幸运 超过了北航分数线11分,终于可以去北航了。

现在,我大三了,虽然很迷茫 但我依然知道,我这辈子就要学航空,虽然现在搞传统工业挣不到大钱,但能养自己就够啦。而且自己也越来越认识到,我们和西方航空业差距真的很大。拉了人家那么多年,坑总要填的嘛,我就做那个填坑的一员吧。还行,估计再填个30年,就能追平了。

user avatar

九十年代的军迷是痛苦的,因为苦闷充斥着他们的心房

九十年代的军迷是快乐的,因为他们等到了苦尽甘来的那天

user avatar

“要能飞下这个多好啊”

父亲是退休战斗机飞行员

user avatar

少年时也喜欢买买军事杂志,青年时也爱逛逛军事论坛。

但从未真正理解中西在军事方面的差距。

直至20出世。

那时候看到的还是一张模糊的照片,论坛里魑魅魍魉群起而攻之,P的,模型,改的……各种论调说的有鼻子有眼。

但我一眼就认定是真的了,眼泪瞬间盈眶,当日翻帖子翻到半夜,和牛鬼蛇神们互喷到半夜,第二天继续,第三天继续……

三天互喷没有丝毫愤怒,人生中从未有过如此肯定之必胜棋局,抱着戏谑的心情看着那些小丑表演,从模糊的照片到清晰的视频,小丑们也从开始的张牙舞爪到后来的张目结舌……大快,大快,惬意啊!

从那以后军坛的气氛就整个转了向,J20算是分水岭吧;从那以后我也很少上军坛了,我知道像我这样在其中和各路王八打着口水战,试图努力维护国家体面的人已经可以休息了,国家自己体面起来了。

只是回想到那个夜晚,那些快意,仍旧忍不住微微一笑:

人生若得日日如此,岂不是长乐万年!

user avatar

那年我上高一,我们是封闭式教育,一切与学习无关的东西不许出现在学校。但是我还是例行的带军事杂志到学校,然后例行的被老师收走。忘了是第几期了,我在歼20那页花了一副国旗然后下面写了银河号黄海危机南斯拉夫大使馆96台海危机81192,然后杂志被收走后,第二天中午老师又给我光明正大的放在被头上(三年唯一一次),那一页上又多了一句话“不能忘却的记忆”

user avatar

当时一群老爷们喝茶,有人翻杂志说出歼20,大家都笑笑,说又吹牛,然后传着看,有人说这太科幻了,有人说该不是模型吧……说着说着,在座的一个老空军哭了,然后大家都忍不住了。

然后就不喝茶了,晚饭改喝酒了,喝高了,一群人在包厢里面唱“向前向前,我们的队伍向太阳……”

user avatar

大概就是当年杜甫的感觉吧。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user avatar

太他么科幻了

user avatar

2011年1月11日超大一座高楼是我搭的。

61页,2400多个跟帖,这算是我在互联网上最高光的时候吧。

所以说人哪,也要看历史的进程啊……

全文:

这是一个80后的故事。
20年前,我们见证了一次科幻电影般的战争。那时候我体会到了林则徐看见西洋大船时的感觉。
18年前,我做了一个YF-22的模型,那时候我的身边的《航空知识》上,还印着七爷老迈的身影。
17年前,我们的货轮在印度洋上被拦截,那是外交部第一次被人叫做“抗议部”。
15年前,航空母舰开到我们家门口,我们甚至连抗议都那么苍白无力。
12年前,三枚JDAM炸弹让全国震怒。三位烈士用他们的生命时刻提醒着我们,什么叫霸权主义。
11年前,网络上开始逐渐流传出J-10的第一批照片。在那个最黑暗的时间里,那几张模糊的照片,粗糙的模型,就是中国军迷唯一的希望,就是那似乎永远也看不到头的漫漫长夜中执着闪烁着的点点星光。
10年前,随着南海撞机,网络上的近未来架空小说达到了高潮。军迷只能用这样的方式发泄自己的愤怒,寄托自己那渺茫的希望。
8年前,F-22服役了,而我们的十号却仍然只存在于HKC与BKC的唇枪舌剑之间。尚未服役就已经落后,似乎已经成了10号的宿命。我们距离美军的距离,似乎仍然要以光年来计算。
5年前,J-10公开了。虽然这已经是F-22服役之后的第三个年头,虽然他的假想敌们已经服役了超过20年,但是我们仍然很高兴。我记得杨伟还是谁在镜头前说,现在,美国对于我们,已经可以说“望其项背”了。
4年前,太行装机了,HKC和BKC之间的战争也达到了顶点。刚刚看到一丝曙光的军迷失望地看到,即使是推重比8一级的太行,似乎也仅仅是“不太行”。推重比10以上的F119似乎仍然是传说中可望而不可及的神器。
2年前,盖子宣称,中国在2025年之前也不能拥有四代机。我们想反驳,但是我们没有任何可以一用的依据,就连何司令的承诺,似乎也只是高挂枝头的HKC。
今天,黑丝飞了。
进来这个帖子的兄弟们啊,你们还记得吗?
我们曾经无数次模拟过,无数次的YY过
用八爷击落15,用七爷对抗16
带主动弹的歼-8II怎么对抗幻影2000-5?
歼-7MG如何跟F-16拼刺刀?
数量庞大的歼-6机群能否用“机海战术”淹死台湾?
筷子和棍子怎么对抗四代机?靠他们能够对抗F-35的扩散吗?
……

我知道大家都记得,我们都记得那黑暗得几乎看不到一丝希望的日子,我们都记得那高高在上的四代机神话,我们都记得满城高挂的BKC。
所以,今天,我们才能如此欢乐!
今天,是属于军迷的节日!
五星红旗迎风飘扬,
草你妈的(CNMD反导)多么响亮;
歌唱我们腹黑的tg,
歼两洞(J20战机)更无耻流氓!
我们纯洁,
我们善良,
白兔熊猫是我们的榜样,
我们挨过多少白眼,
才等到今天的嚣张,
我们爱河蟹,
我们爱记账,
谁敢欠钱不还就让他灭亡!
祖国万岁 祖国威武

user avatar

1994年某一期《世界军事》(好像是94也可能是93,不一定)有一篇文章,以详实的数据,优美的文字对比了海峡两岸三款主力战机,分别是F16,幻影2000以及歼八II,并得出一个神论:虽然蛙蛙的F16和幻影2000在低空低速,回旋半径等领域“略占上风”,但我歼八II在高空高速领域“遥遥领先”,这波啊,优势在我!

当时还在读初中,少不更事的我当然就信了。

所以后来F娘娘横空出世,国内军迷惶惶不可终日时,我并不慌,并怼之曰我们的十号也快出来了,不一样是四代机吗?(十号很早就有消息外传了,对九十年代的军迷群体来说并不是秘密)

被笑了好久。

尤其是96年后,被打脸的我只能大多数军迷朋友一样,一脸无奈的举起了白裤衩。(当年军事论坛,认为美军遥遥领先,我国差距太大,基本毫无胜机的群体叫白裤衩;认为美国佬有优势,但我们也有优势,可以用不对称战争对抗的群体叫红裤衩。以前大多数军迷都是白裤衩,但红裤衩也不少,现在嘛,当然大多都红得滴血。)

再后来,看到辣个男人在镜头前侃侃而谈我们哪有四代机,不过是十号改的时候,唯一的想法是累了,不爱了,毁灭吧。

所以,当2011年1月1号,卧草党在飞扬,超大等论坛放出黑丝の盗摄时,你应该能想象得到她带给我这种老军迷的震撼!(11号是首飞,但卧草党1号在各大军事论坛放出了二十的偷拍照片)

当晚,我打了差不多三十个电话,并约了两桌宵夜你敢信?十几个年过三十的老男人,有公司老板,有政坛新秀,还有老DS,无视阶级地位在一起一边喝酒一边泪流满面你敢信?

这种感动,大概只有2001年国足世界杯出线的时候才能勉强望其项背了,此后人生,再没有出现过。

这么说吧,无论后来的航母,055,轰20,高超音速飞行器,东风17,21,26,41们,战略地位是否更重要,但在我们这一代军迷心中,它们都没法跟黑丝比!

因为黑丝啊,她就是穷小子奋斗多年后淘到的第一桶金;她就是陈年单身狗完美的初恋!

user avatar

凤凰军情观察室,一个台湾的评论员一直是“大陆”“台湾”“共军”“我军”。歼20有一期节目,最后董嘉耀问台湾方面看法,老人家哆哆嗦嗦不知道说了些啥,最后快结束的时候说了一句:


我……我们中国人也有匿踪战机了!

user avatar

记得是在超大。

那天专门开了个灌水板块,晚上我看的时候,一天20万的帖子。作为对比,畅谈当时一天正常4000-5000吧。

印象最深刻的,是一个70后哥们发的。他说自己把之前收藏的三大知识拿出来,一边看一边哭。老婆孩子都过来了,不明白发生了什么事情。

直接泪目了。经历过的都懂。

后来去成都的时候,专门跑到它们单位门口,距离歼十最近的地方拍了张照。是它们单位一个普通员工帮我拍的,我全程用敬语。

user avatar

当时我立马开始模拟J20,J10,J11B和空警2000,JH7A机群在台海上空作战的情境。

那时候上初中,每天晚自习就在A4纸上画这个,点一个小点点,旁边写上武器型号。拿圆规画出远程空空导弹攻击范围(大圈圈),再画一个J20被雷达探测的范围(小圈圈),再把大圈圈里的F16一架架擦掉,乐此不疲。被老师逮着了她也不会知道我在干嘛,到时候瞎扯一番也能保平安。这可能是我最美好的回忆了。

等着J20被我玩腻了,就开始意淫海军大爷的航母战斗群。四艘052D配上四艘054A加两条903A加两条071,外加大黑鱼两条,中间001坐镇,完美。

现在还不到2020,我开始等待远程轰炸机,装备涡扇15的J20,055,075,传说中的096还有电磁弹射的核动力航母。还等待有中段反导能力的红旗17,S400,还等待能当空战传感器用的单发中型四代机,新型加油机,反潜机。

我A4纸上的小点点越来越密集,大圈圈越来越大。希望有一天,我们能真正形成反介入-区域拒止的能力 。

user avatar

当时我记得湾湾有媒体说是空心的,飞不起来,是有直升机吊着飞的……




user avatar

当年多绝望,那时就多激动。

记得珠海航展20公开露面时候那一声嘶吼吗?

第一次见屁股照片时候是真的不信,后来论坛大佬暗示以后依然不信,直到两天后爆出来多角度的纳米图…哭了…哭了有两三分钟。一个人坐电脑前面哭了…哭得很安静,欢喜激动只有一小部分,最多的是震惊。不可思议。甚至任然有一丝怀疑。因为跨度太大了,大得超乎想象,和当年039露面时候是一个感觉,039露面还存在合理性,20的露面则是超乎想象的一步。我敢说从今往后很久很久一段时间内,没有什么事情能够像20一样震动我了。大运首飞?正常~ 055下饺子?正常~~~因为我们知道我们能行。之后这些和黑丝首飞根本没法比啊,那时候是明明白白的知道我们根本不行!四代机,有多少鸿沟等着去跨越?十号机玩儿明白还没几年,筷子玩儿了二十年还没玩儿明白…机载有源相控阵还在样机阶段…太行还不太行…复合材料过关没几年…敢想吗?根本不敢!黑丝就像是黑夜里的一个原子弹,把整个天空都照亮了。

第二次哭是最近…中秋滑跃离开甲板的那一瞬间…这次,是哭得声嘶力竭…缓了好久…离开甲板这一幕,我在脑子里在画纸上幻想了我的整个青春期。一开始照着墨尔本画,后来用基辅当素材,更甚直接照着尼米兹或者小鹰星座去画,上面的飞机画上八一军徽。后来学会电脑用PS了,各种PS…直到后来的CG……打这段字的时候眼眶又有点湿润…你们这些没经历过90年代初黑暗年代的人不懂,你们这些人也没有天天看过三大知识尾页读者投稿,各路大腿一拍设计师一天一个花样的四代机,航母…急切与盼望的心你们根本无法理解!!模拟J82大战F15/F22 7爷6爷妄图淹死对岸幻影2000也不是传说,是真真切切的事实。预警机?四代机?大运?武直?根本不敢想!!!是真的不敢想!作为军迷不能了解机密,但也知道我们军工大概的水平和这些东西的难度…

天天计算中国造船吨位,看到第一条LNG下水时候的喜悦你们不懂。十万吨油轮下水就盼着LNG 因为在这之后就知道航母不远了!!当年中国造船吨位还在韩国和日本之后,一步步往上追…你们很大概率不懂,也不知道多委屈,更不知道为什么会有人流泪。哭得声嘶力竭…红旗2撑起国土放空,对抗那个年代遥不可及的EA-6B FE111 F117 B2 F22 … 水面舰艇只比海监多几个导弹…潜艇也无法靠水面舰队突破封锁…却要去对抗成体系的美国海军和美国海军第七舰队反潜支队 …把光荣级当宝贝一样盼着买回来…四条现代买回来才让海军有了一丝丝底气…以上种种,仔细读过近现代史的人应该都能明白,我们的大海军梦是个什么样的情怀。而无数人为之奋斗了多久,牺牲了多少?家祭无忘告乃翁。刘公岛,大沽口的近代海军先行者们瞑目。

多说一句,我只是单纯爱这个民族和人民而已。

user avatar

电视新闻里,歼-20的尾翼摆动的时候,我的眼泪刷的就下来了,完全止不住。我从客厅走回卧室,我女儿跟过来了:爸,你怎么了?不舒服?

我说:我很舒服。

那你为什么哭了?

我说:因为那架飞机。

就是电视里刚才放的那架吗?那不是我们国家刚出来的新飞机么?她不好么?

好,就是因为她太好了,我才哭的。

1975年,我上初中二年级,在同学的影响下,订阅《航空知识》一直到大学毕业 。不敢说是军迷,但是一直很关心PLA的装备。

因为我知道装备的水平代表了国家工业的水平。而工业水平的高低,决定了国家的富强和普通人的富裕程度。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