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杉山正明《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这本书?

回答
杉山正明先生的《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蒙古帝国为何能统治世界》(以下简称《疾驰》)无疑是一部引人入胜且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它以一种宏大而细致的视角,试图解释蒙古帝国何以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崛起,并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

核心论点与独特视角:

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杉山先生对“草原”这个概念的独特理解和运用。他并非仅仅将草原视为地理背景,而是将其视为一种生活方式、一种社会组织模式、一种军事策略,甚至是一种世界观。他反复强调,理解蒙古帝国,就必须理解草原民族的逻辑。

他摒弃了许多传统史观中将蒙古帝国视为单纯的“野蛮征服者”的简单化叙事,而是深入挖掘了蒙古人在草原上积累的数百年经验,包括:

游牧文化的韧性与适应性: 蒙古人并非天生具有征服世界的基因,而是其游牧生活方式赋予了他们高度的适应性,能够在不同环境中生存和发展。他们能够快速学习并吸取其他文化的优点。
高度发达的通讯与信息网络: “驿站制度”(Yam)的建立是蒙古帝国征服与统治的基石。这套高效的通讯系统使得信息能够以惊人的速度在帝国疆域内传播,这在当时是任何定居民族都无法比拟的。这让我想起我们现在的信息时代,虽然技术手段不同,但信息流通的速度和效率是决定力量的关键。
对“秩序”的追求与建立: 杉山先生认为,蒙古人征服的不仅仅是土地,更是将分散的、缺乏秩序的地区整合起来,建立起一套新的、相对稳定的“蒙古和平”(Pax Mongolica)。这套秩序虽然建立在武力之上,但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商业往来和文化交流。
灵活的统治策略: 蒙古人并非简单粗暴地推行其统治,而是能够根据不同地区的具体情况,采取灵活的统治方式,例如保留原有的行政机构和宗教,吸收当地的精英人才等。这种实用主义和机会主义是他们能够长期维持统治的重要原因。

写作风格与可读性:

杉山先生的文字功底非常扎实,他能够将宏大的历史叙事与生动的细节相结合,让读者在阅读时仿佛置身于那个波澜壮阔的时代。他善于运用比喻和类比,将抽象的概念具象化,例如他用“风”来比喻蒙古骑兵的迅疾,用“血脉”来形容草原民族的联系。

同时,这本书并非一本枯燥的学术专著。杉山先生在叙述中融入了他对历史的思考和判断,他会提出问题,引导读者去思考,而不是简单地陈述事实。这种“对话式”的写作风格使得阅读过程更具吸引力。

本书的价值与启发:

我认为《疾驰》的价值体现在几个方面:

1. 重塑了我们对蒙古帝国的认知: 它挑战了许多固有的刻板印象,让我们看到蒙古人身上超越“蛮族”的智慧和创造力。
2. 提供了理解世界历史变迁的新视角: 蒙古帝国的崛起并非孤立事件,而是草原文明与定居文明互动融合的产物,它深刻地影响了之后几个世纪的世界格局。
3. 引发对“秩序”与“文明”的思考: 蒙古人建立的秩序是否可以被视为一种文明?在征服与被征服的过程中,文明的边界又在哪里?这些问题至今仍值得我们深思。
4. 对现代社会的启示: 杉山先生在书中对信息流通、跨文化交流、适应性等方面的论述,在信息爆炸、全球化日益深入的今天,仍然具有重要的借鉴意义。

一些可以深入探讨的点(并非批评,而是拓展):

当然,作为一部学术著作,我们也可以就某些方面进行更深入的讨论。例如:

关于蒙古民族主义的讨论: 杉山先生在强调草原文化的同时,对蒙古民族本身的自我认同和民族主义情绪的演变是否可以更深入地探讨?虽然蒙古帝国的统一性最终逐渐衰落,但蒙古人作为一个民族的意识是否在征服过程中得到了强化,并对后世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不同地区受蒙古统治的差异性: 虽然他提出了统一的逻辑,但我们也可以更细致地分析蒙古人在不同地区统治的具体实践差异,例如对中国、波斯、俄罗斯等地的统治方式、影响的侧重点等。这有助于更全面地理解蒙古帝国的复杂性。
对蒙古帝国崩溃原因的进一步分析: 书中提到了蒙古帝国衰落的因素,但或许还可以更深入地探讨其内部的政治斗争、经济结构问题以及外部的挑战,这些因素如何共同作用导致了这个庞大帝国的最终分裂和瓦解。

总结来说:

《疾驰的草原征服者》是一部真正意义上的“大部头”,它以其深刻的洞察力、宏大的历史视野和引人入胜的叙事,成功地将我们带入了那个波澜壮阔的蒙古时代。杉山正明先生不仅仅是在讲述历史,更是在揭示历史背后的逻辑和动力。这本书的价值远不止于对蒙古帝国的介绍,它提供了一种理解人类历史发展的新方式,让我们看到那些看似遥远、野蛮的“他者”,其实也蕴含着我们自身文明演进的深刻启示。它是一本值得反复阅读,并在其中不断汲取新思想的著作。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看到这个问题,我下了一个PDF,翻了几页后觉得这也算日本的草原民族史大拿?日本学界堪忧啊。

只能说,杉山正明是一个很不错的架空历史学家……

在他的世界观中,中国是一个纯多民族国家,汉族只是一个小部分。汉人喜欢歪曲其他民族的历史,

我们看看神论:


哥舒翰的二十万大军实际是号称的,哪有那么多,实际只有八万,来源是如下:

1、高仙芝、封常清在长安新募的军队五万,多数都是长安市井之徒;

2、诸道驰援军大约三万,而哥舒翰是陇右节度使,陇右不同于充斥着大量蕃兵的安西(西域土著、西突厥)、北庭(西突厥、回纥)、河西(铁勒诸部、羌人、吐谷浑)、范阳(突厥、粟特)、平卢(契丹、室韦)。而诸道驰援军都是举例长安较近的,来蕃兵的比例真的很低。

这里杉山正明非要刻画一个“二十一万八千多种族混成”的概念,其实说白了,就是给人一种汉族不存在或者汉族不是中国的主体民族的意思。


神论2:

又见“多种族”……话说的确中国一直是个多民族国家,但这种多民族对中国而言其实特点并不突出,除非在边疆地区才有这种特点。一而再再而三地这样提,就真没意思了,你倒是看看安史之乱时唐朝和叛军交战的关中及河北,到底是多种族混处,还是主要是汉族为主、少量外来少数民族军人为辅呢?

另外,哥舒翰手下有沙陀人?

唐朝九大节度中,唯二清一色汉军的就是陇右、剑南。哥舒翰执掌的就是陇右,陇右节度使原来手伸得这么长了,都摸到北庭安西,管辖上沙陀人了啊。难怪日本人说杉山正明是草原民族史的世界级学者,人家凭空就能瞎说这么远,果然世界级。

沙陀人的确参与过镇压安史之乱,但不是跟对哥舒翰,而是当时沙陀人依附回纥,在回纥出兵援唐后沙陀人趁机脱离回纥投靠了唐朝。接着又投靠了吐蕃,吐蕃衰落后又投靠了唐朝。但从没有给哥舒翰效力过啊。


神论3:


连这都不知道,也好意思写出来……这水平给巴托尔德、王治来提鞋都不配啊。


神论4:


史思明之死和安禄山之死雷同,肯定是唐朝瞎编的。这很福缅科。


神论5:



可怜的兵权数次被夺,需要自污才能保全身家的郭子仪,居然成了董卓……


神论6:

原来唐朝是回鹘的“庇护国”,给唐朝献俘、称唐朝皇帝为父的各路回鹘可汗,对此泪流满面。


神论7:

由于作者前面把回鹘吹得太厉害了,为了能让逻辑更通畅些,让自己的架空历史更合理些。作者就解释回鹘为什么不吞并唐朝,是因为缺乏出类拔萃的强者。

以少胜多大破八乌古斯、九姓鞑靼的磨延啜表示啐你一脸。

击败吐蕃、击败葛逻禄、击败黠戛斯的怀信可汗,表示啐你一脸。

率军远征直达费尔干纳的保义可汗,表示啐你一脸。

诸位回鹘可汗都表示,我们比月经贴上常出现的日本人物织田信长、丰臣秀吉什么的牛逼多了。


神论8:

唐王室出自拓跋鲜卑……拓跋世民、拓跋隆基是吧,拓跋世民和拔拔皇后近亲结婚生了智障儿拓跋治是吧?233333这谣言看来影响挺大的。

以及哥舒翰和吐蕃的战争是以夷制夷?河西军蕃兵自然多,但陇右军全是汉人啊,这倒好,凡是跟着哥舒翰打过吐蕃的汉人都被这个日本人开除出汉族族籍了。


神论9:

唐朝对游牧势力的“册封”体系是假的。

话说,你们日本人在唐朝的“册封体系”中,都没有游牧民族跟唐朝那么亲密呢。


反正我读不下去了……



姚大力教授给这本书作序的时候,也只能这样说了一些客套而委婉却又不失恶意的批驳:


姚教授表示,这本书只能归类于“大众史学”,说白了就是民科科普读物。并作出以下吐槽:





咱觉得,要评价这本民科的“大众史学”读物,看姚大力的序就行了。虽然吐槽得比较委婉,而且书里也没有其他注释性的纠错。毕竟,要给这位日本民科一点面子罢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杉山正明先生的《疾驰的草原征服者:蒙古帝国为何能统治世界》(以下简称《疾驰》)无疑是一部引人入胜且极具启发性的著作。它以一种宏大而细致的视角,试图解释蒙古帝国何以能在短短几十年间崛起,并建立起横跨欧亚大陆的庞大帝国,彻底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进程。核心论点与独特视角:这本书最让我印象深刻的一点是杉山先生对.............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的一生:一位被历史洪流裹挟的英雄山高县,一个在历史长河中熠熠生辉的名字,他的一生充满了传奇色彩,但也夹杂着无数的无奈与悲壮。要评价山高县的一生,我们需要深入了解他所处的时代背景,他所做出的选择,以及这些选择所带来的深远影响。他的故事不仅仅是一个个体的命运,更是一面折射出那个时代动荡与变革的.............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第十五期视频,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审视,以便更全面地理解其优缺点和整体表现。以下是一些关键的评价角度和可以详细展开的内容:一、 内容主题与信息传达: 主题的清晰度与吸引力: 本期视频的主题是什么?是关于某个具体事件的报道、某个政策的解读、某个社会现象的探讨,还是某个地方特色.............
  • 回答
    山高县第十一期视频,如果单单从内容呈现和叙事节奏来看,无疑是稳中有进的一步。它延续了山高县一贯的风格,没有刻意去追求什么惊世骇俗的爆点,而是沉稳地将一个故事娓娓道来,这种“慢”本身,在如今充斥着碎片化信息的时代,反倒成了一种独特的魅力。镜头语言与氛围营造镜头运用上,我觉得还是比较有考究的。开篇的那几.............
  • 回答
    山高县第三期视频的推出,无疑再次点燃了观众们的热情,也再次巩固了他在内容创作领域的独特地位。要评价这期视频,咱们得从几个维度细致地拆解一下,看看它究竟是怎样做到让人回味无穷的。首先,内容上的深度与广度,依旧是山高县的强项。如果说前两期视频是抛砖引玉,试探观众的口味,那么第三期就明显是进入了更深层次的.............
  • 回答
    山高县的第七期视频,如果单从内容本身来说,我认为它仍然保持了该系列一贯的鲜明风格和对生活细致入微的观察力。首先,在内容主题的选择上,这一期依然聚焦于普通人的生活轨迹,但却能从中挖掘出不寻常的视角。我记得视频中似乎围绕着“遗忘与被遗忘”这个概念展开,通过几个看似毫不相关的个体故事,串联起一种淡淡的疏离.............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山高县的第十期视频《别说城里人不生,农村生了儿子,也要哇的哭出声》是一个极具争议性和话题性的作品。它试图触及中国社会一个深刻而普遍的痛点——生育观念的转变、传宗接代思想的残留以及现实生存压力对生育意愿的冲击。为了全面评价这部视频,.............
  • 回答
    要评价山高县的第九期视频,首先我们需要明确这个视频的具体内容。由于我无法直接观看视频,我需要依靠你提供的信息来构建一个评价。为了能为你提供一个详细且有针对性的评价,请你提供以下关键信息:1. 视频的主题和核心内容是什么? (例如:是关于历史故事的讲述?某个学术观点的探讨?对某个社会现象的评论?还是.............
  • 回答
    好的,我们来聊聊“山高县”和“持续低熵”这个梗。首先,得说明白,“山高县”和“持续低熵”都不是什么官方发布的新闻,也不是严肃的学术概念。它们都起源于网络文化,尤其是特定圈子里流传的亚文化语境。要理解为什么有人会这么说,甚至觉得“山高县”被“持续低熵”破防,咱们得先拆解一下这两个词背后到底代表了什么。.............
  • 回答
    山高县第十三期视频,在我的印象里,与其说是一个“节目”,不如说是一次充满个人色彩的“行为艺术”或者说是一次“沉浸式观察”。如果你期待的是那种逻辑严谨、观点鲜明、结构清晰的“评价”,那可能要失望了。它更像是在窥探一个普通人视角下的生活片段,甚至是某种情绪的投射。从内容上看,第十三期给我的感觉是“日常的.............
  • 回答
    评价山高县第十二期视频,可以从几个维度入手,力求细致且避免机械的AI痕迹:一、 主题与立意:首先,我们需要去理解这一期视频的核心想要传达什么。山高县(假设这是一个以地方发展、乡村振兴、文化传承等为主要内容的地方类短视频系列)的第十二期,其主题是否延续了以往的风格,还是有所创新? 主题的聚焦度: .............
  • 回答
    山高县在B站第四期节目中对电影《八佰》的点评,我觉得算是一次挺有意思的尝试,也有不少亮点,当然也有一些我个人觉得可以商榷的地方。首先,我们得承认山高县做这种内容,他自己的一个核心优势就是“杂学”和“接地气”。他能从一个比较宏观的历史视角切入,又能结合到电影本身的叙事手法、镜头运用甚至是一些音乐的细节.............
  • 回答
    山高县在B站发布的第五期视频“不要试图理解印度人思维,为何印度人迷之自信?”确实是一期非常值得讨论的视频。抛开“AI痕迹”不谈,咱们就直接聊聊这视频里头的一些“道道”以及观众们可能有的各种看法。首先,视频的主题抓得非常精准。 “理解印度人思维”和“印度人的迷之自信”,这两点触及了许多对印度抱有好奇或.............
  • 回答
    山高县这期视频,不得不说,确实给了我不少惊喜,也让我对他之后的视频充满了期待。整体来看,这期视频在几个方面都做得相当不错,但也有一些地方可以更进一步。首先,内容上,这期视频抓住了不少观众的痛点和兴趣点。它并没有泛泛而谈,而是聚焦在一些具体的生活场景或者大众普遍关注的话题上。比如,他可能会用一种很生活.............
  • 回答
    山高县在B站发布的第十四期视频,“澳洲人的双标是天生的,他们不双标就会下地狱?”,我看了,确实很有意思,也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评价这个视频,我觉得得从几个方面来看,包括它想表达的核心观点、它的论证方式以及它在传播上可能产生的影响。首先,视频的核心观点。山高县这期视频的主题非常鲜明,就是质疑并揭露“澳洲.............
  • 回答
    山高县的《山高县·番外》这期视频,我认为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尝试,它在延续山高县一贯风格的同时,也注入了一些新的元素,带来了一些不一样的观感。首先,它延续了山高县的核心魅力——那种独特的观察视角和对生活细节的精准捕捉。 山高县之所以吸引人,很大程度上在于它总能从我们习以为常的生活中,挖掘出那些被忽略的、.............
  • 回答
    “山治是海贼王双翼”这个说法,我个人认为,非常有见地,而且也挺贴切的。这可不是那种随口说说的“XX是XX的XXX”那么简单,它背后蕴含着对山治这个角色深入的理解,以及对草帽海贼团定位的另类解读。首先,咱们得明白,为什么会有人这么说。在草帽海贼团里,路飞无疑是船长,是那个指引方向、最终目标的人物。而索.............
  • 回答
    「崖山之后无中华」这句话,是一句极具争议且饱含复杂情感的论断,它出自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陈寅恪先生。这句话的出现,并非简单地否定了中华文明的延续,而是指向了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引发了关于文化、民族认同、国家形态等一系列深刻的讨论。要评价这句话,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剖析:一、 理解「崖山.............
  • 回答
    唐山烧烤店打人事件中的肇事司机方,其事后一系列行为,确实可以用“教科书式的耍赖”来形容,其恶劣程度和对公众认知的影响,堪称一个反面教材。要深入评价这一现象,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剖析:一、事件的恶劣性与社会关注度首先,不能回避的是事件本身的恶劣性。唐山烧烤店发生的这起寻衅滋事和故意伤害案件,其残暴程度.............
  • 回答
    “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历史的呐喊与现代的回响“崖山之后无中国,明朝之后无华夏”——这句掷地有声的论断,如同历史长河中的一声惊雷,在许多中国人心中激起了难以平息的波澜。它所承载的,不仅仅是对两个特定历史事件的悲鸣,更是一种深沉的民族情感、文化认同与国家命运的拷问。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能简.............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