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街亭之战和段谷之战哪个损失更大?

回答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两次重要战役——街亭之战和段谷之战,都以蜀汉一方的失利告终,但若论哪场战役的损失更为惨重,街亭之战无疑占据了上风。这并非仅仅是因为街亭失守带来的战略性打击,更是从兵力损失、人才折损以及对士气和后续战略部署的影响等多方面来衡量。

街亭之战:战略失误的致命一击

街亭之战发生在公元228年,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关键战役。蜀汉将领马谡因违背了诸葛亮“据守南山,依水而战”的明确指示,擅自将部队拉到孤立的山上,结果被魏将张郃围困,断绝水源,最终导致街亭失守。

兵力损失: 街亭之战中,马谡所率领的蜀军约有两万余人,这支部队是诸葛亮北伐前线的重要屏障。随着街亭的失陷,这支部队遭受了毁灭性的打击。虽然具体的伤亡数字史书没有明确记载,但“士卒离散,死者万余”的说法并非空穴来风。更重要的是,街亭的失守直接导致了诸葛亮北伐战略的破产,前线的军队为了避免被合围,不得不全线撤退。这一撤退并非有序的战略转移,而是有相当程度的混乱,在撤退过程中,蜀军也损失了大量兵员和物资。
人才折损: 马谡作为此次战役的指挥官,虽然他最终被问罪斩首,但这背后折损的是诸葛亮对人才的信心和培养体系。马谡是诸葛亮器重的将领,他的失败不仅是个人能力的问题,更是诸葛亮在用人方面的重大失误。除马谡外,王平虽努力劝谏,但也未能扭转败局,他的部曲也在此战中伤亡惨重。
战略影响: 街亭失守意味着蜀汉在陇右地区建立的前哨基地彻底崩塌,魏军得以深入,直接威胁到蜀汉的关中战略。失去了街亭,诸葛亮的北伐就失去了前进的立足点,被迫班师回朝,整个北伐的成果化为乌有。这次失败对蜀汉的士气打击是巨大的,也让诸葛亮在后续的北伐中更加谨慎,甚至影响了他的军事策略的制定。

段谷之战:一次规模相对较小的军事行动的失利

段谷之战发生在同一年(公元228年)的冬天,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失败后,为挽回战略颓势而发动的第二次大规模军事行动。此次战役中,蜀汉将领李严因粮运不济、未能及时支援前线,导致诸葛亮在追击撤退的魏军时,自身部队因缺粮而被迫撤退,在撤退过程中,魏将张郃率军追击,蜀军在街亭附近遭受了惨重打击。

兵力损失: 段谷之战的直接交战规模和战果,从史料描述来看,损失似乎不如街亭之战那么“一战而溃”。诸葛亮此次北伐,主要目的是收复陇右,与魏国在陇右展开了拉锯战。在段谷,虽然蜀军在撤退过程中遭受了张郃的追击,但此次的损失更多体现在“斩首”,而非全军覆没。司马懿在《三国志·诸葛亮传》的注引《魏略》中提到:“亮在祁山,使郭伯对诸葛亮,伯言亮进,亮乃止。(张)郃将兵屯建,(亮)军粮不至,退还,(郃)追之,军败,士卒死亡者万余人。”这段记载指的是街亭之战,而非段谷之战。在段谷之战(或称石亭之战)的语境中,诸葛亮是因粮运问题而被迫撤退,魏军追击,但蜀军主要是“退还”,损失虽有,但与街亭之战的“万余人”的说法相比,更为分散和不确定。
人才折损: 在段谷之战的失败中,虽然没有出现像马谡那样被问罪斩首的将领,但李严的粮运问题暴露了他作为后勤主管的严重失职,这对蜀汉的军事体系也是一次沉重的打击。诸葛亮也因此事对李严进行了弹劾,并将其调离了职位。
战略影响: 段谷之战的失败,标志着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的彻底结束。虽然这是在街亭失败后的“补救”措施,但结果却是进一步削弱了蜀汉的军事实力,并让诸葛亮首次体会到后勤补给的巨大挑战,为他日后北伐策略的调整提供了深刻的教训。

对比结论:街亭之战损失更大

综合来看,街亭之战的损失更甚一筹。

1. 兵力损失的“质”与“量”: 街亭之战直接导致了近两万精锐部队的损失(包括直接战死和溃散),并且由于战术的错误,是“全军覆没”式的打击。段谷之战的兵力损失,虽然也在撤退中有所伤亡,但更多的是零星的,而且是以“退还”为主,而非像街亭那样主动的、大规模的被歼灭。
2. 战略层面的影响: 街亭的失守是诸葛亮第一次北伐破产的直接导火索,它不仅让蜀汉在陇右的据点尽失,更是将整个北伐的战略优势拱手相让。段谷之战虽然也标志着第一次北伐的终结,但它是在街亭失败后的一种“延续性”的军事行动,其失败更多的是对既定战略的“最终确认”,而并非如街亭那样是“战略的起点即终点”。
3. 人才与信心的打击: 街亭之战马谡的误判,直接斩断了诸葛亮看重的一位年轻将领的未来,也让诸葛亮在用人方面付出了沉重的代价,甚至在后来对魏延用兵的犹豫,也可能与马谡之败有关。段谷之战虽然暴露了李严的问题,但性质上更多的是后勤失职,而非直接的军事指挥失误。

因此,从军事、战略、人才以及士气等多个维度来看,街亭之战所带来的损失,对蜀汉而言,无疑是更为惨重和具有决定性意义的。它如同一个巨大的创口,让诸葛亮的北伐之路戛然而止,同时也为后来的北伐蒙上了一层难以磨灭的阴影。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姜维和马谡都不是诸葛亮学生,只是一手提拔的官员,按照这逻辑,杨仪、魏延、蒋琬、费祎、董允、张裔、杨洪、王平全都是诸葛亮学生。

马谡以参军身份领兵,蒋琬、费祎、张裔不好意思都担任过诸葛亮参军,王平在马谡下台后担任参军,杨洪是诸葛亮钦定取代法正担任蜀郡太守的人物,排位远在蒋、费之上。姜维分明是在蒋琬执政期间才被重用,成为凉州刺史。

另外姜维是总司令,街亭之战的蜀军司令是诸葛亮,两者才是对等状态,马谡违背诸葛亮军令,诸葛亮有用人不察之失,用胡济比较马谡更为适合。

街亭之战时,诸葛亮有孙权在东面牵制,北有轲比能和公孙渊,诸葛亮又集中不亚于曹魏的兵力突然进攻,这是非常有利的一次作战。段谷之战就不同了,从还没出兵就注定难以取胜,与题主说的良好北伐局势一点都不沾边。

255年6月姜维发动了狄道之战,被陈泰逼退以后仅退到了钟题(狄道南边),要分析出姜维会再度进兵并不困难,姜维这一仗打得狠被动,还没出兵就已经败了。

《三国志邓艾传》:议者多以为维力已竭,未能更出。艾曰:“洮西之败,非小失也;破军杀将,仓廪空虚,百姓流离,几于危亡。今以策言之,彼有乘胜之势,我有虚弱之实,一也。彼上下相习,五兵犀利,我将易兵新,器杖未复,二也。彼以船行,吾以陆军,劳逸不同,三也。狄道、陇西、南安、祁山,各当有守,彼专为一,我分为四,四也。从南安、陇西,因食羌谷,若趣祁山,熟麦千顷,为之县饵,五也。贼有黠数,其来必矣。”顷之,维果向祁山,闻艾已有备,乃回从董亭趣南安,艾据武城山以相持。维与艾争险,不克,其夜,渡渭东行,缘山趣上邽,艾与战于段谷,大破之。甘露元年诏曰:“逆贼姜维连年狡黠,民夷骚动,西土不宁。艾筹画有方,忠勇奋发,斩将十数,馘首千计;国威震于巴、蜀,武声扬于江、岷。今以艾为镇西将军、都督陇右诸军事,进封邓侯。分五百户封子忠为亭侯。”

姜维的战略目的很明确是夺取南安以及自己老家天水,在一切隘口要点都被封锁的情况下就不可能再进兵了。我认为姜维因为上一年大破王经以后没有取得进一步战果而不甘心,又断定魏军驻军分散,寡不敌众,因而盲目进兵。诸葛亮在一伐时以赵云、邓芝为疑兵,把曹真骗离主战场,且兵锋不可抵挡的夺走了三郡,而后才发生街亭之战,姜维连诸葛亮第一步骤都没有达到。即便姜维顺利进攻天水或南安,长安的援军到来只是时间问题,姜维在段谷之战无非是没等到魏军援军就已经战败了,张郃的援军则一路从长安飞奔向街亭。

诸葛亮第一次北伐虽然损失重大,并且还进行了裁军,全军重新整顿,往后蜀汉的战斗力却变得更强了。同时诸葛亮劫掠了三郡百姓前往蜀地,弥补了一定损失,姜维就是街亭之战其中之一战果。姜维在段谷之战以后激起蜀地百姓强烈不满,本土派谯周撰写《仇国论》对姜维批判一番,第二年诸葛诞举兵,姜维军因为元气大伤而没有作为。若蜀军实力尚存,257年恰恰就是待中原有变,可举全国之兵进攻的时机,可见姜维在段谷损失多么惨重。这一仗使姜维在蜀汉威信一落千丈,第二年老朋友陈衹病死,刘禅、黄皓、诸葛瞻等人就在想办法解除姜维的兵权了,蜀汉权力机构内部分裂正是蜀汉灭亡的最大原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的两次重要战役——街亭之战和段谷之战,都以蜀汉一方的失利告终,但若论哪场战役的损失更为惨重,街亭之战无疑占据了上风。这并非仅仅是因为街亭失守带来的战略性打击,更是从兵力损失、人才折损以及对士气和后续战略部署的影响等多方面来衡量。街亭之战:战略失误的致命一击街亭之战发生在公元22.............
  • 回答
    哈哈,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也是我马谡一生之中最大的一个坎儿。如果真让我回到那个时候,面对街亭这个地方,我肯定会有一番不同的考量,绝不会像历史上那样,把一切都搞砸。一、 临危受命,认清形势首先,一旦接到诸葛丞相的命令,让我去守街亭,我不会像历史上的我一样,一股脑地就往街亭冲。我会先冷静下来,深入.............
  • 回答
    街亭之战,马谡的失利,尤其是那个被后人反复诟病的“失守街亭,痛失水源”的错误,常常让人扼腕叹息。为何一位诸葛亮亲自点名、寄予厚望的将领,会在如此关键的时刻犯下如此低级的错误?这背后并非简单的“愚蠢”,而是多重因素交织下的必然悲剧。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马谡并非一个一无是处的庸才。他自幼聪颖,熟读兵书.............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漫画叙事中一个非常巧妙的层面——视觉语言的构建。大友克洋在《大炮之街》里运用架空文字来营造赛博朋克那种疏离又熟悉的未来感,确实是个高明的技巧。这种“形似现实文字的架空文字”,不仅仅是给画面增添一点“异世界”的风味,它能传达很多信息,甚至影响读者的情绪和对世界的感知。要说有.............
  • 回答
    关于乌克兰和阿拉伯之春(20102011年)期间发生的颜色革命(即通过街头运动推翻政权的事件),其后续发展和参与者的情感变化是一个复杂且多维度的问题。以下从历史背景、结果差异和参与者可能的反思角度进行分析: 1. 颜色革命的背景与动机颜色革命通常指通过非暴力手段(如抗议、示威、社交媒体动员)推翻现有.............
  • 回答
    回首当初,当阿拉伯之春的滚滚洪流席卷北非和中东,当乌克兰街头的人们怀揣着对自由、民主和更好生活的憧憬而聚集时,他们或许未曾预料到,若干年后,自己国家的模样会与那最初的理想如此遥远,甚至走向某种难以挽回的境地。那些曾经站在街头,挥洒汗水,甚至付出代价的参与者们,如今面对自己国家的变化,心中又会有怎样的.............
  • 回答
    街亭,这座在三国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地理坐标,其战略地位之重要,想必不必赘述。它如同咽喉要道,扼守着北伐中原的关键通路。然而,正是在这样一场事关重大的战役中,诸葛亮却做出了一个让后人扼腕叹息的决定——他派出了当时名不见经传、且毫无实战经验的马谡去镇守街亭,而非他麾下赫赫有名、久经沙场的猛将,如赵云、.............
  • 回答
    关于马谡街亭之战,很多人都认为是因为马谡的刚愎自用、战略失误,导致大败,从而给诸葛亮北伐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如果深入挖掘一下,会发现这背后或许还隐藏着一些不为人知的“内幕”,让这场战役的背后故事更加扑朔迷离。一、诸葛亮的选择:为什么偏偏是马谡?这是最核心的问题。诸葛亮当时手握重兵,北伐正处于关键时刻.............
  • 回答
    如果马谡在街亭能全歼张郃,那他日后的地位,用“扶摇直上九万里”来形容一点不夸张,甚至能重塑三国蜀汉武将的权力格局。至于能不能比肩关张赵马黄(这里可能您是指马超,但为了叙述完整,我先按您说的来),答案是肯定的,而且很可能超越他们中的一部分,甚至成为蜀汉后期最耀眼的将星。我们得先拆解一下“街亭之战”的重.............
  • 回答
    在那个风云激荡的时代,关乎着北伐大业成败的街亭,如果易帅,由那位在楚汉之争中以奇谋百出、胆识过人的韩信来镇守,其结果无疑会与历史记载截然不同,甚至可能彻底改写三国历史的走向。街亭,地理位置极其关键,是连接陇右与关中的咽喉要道。一旦失守,蜀军的侧翼便会暴露无遗,北伐主力也将陷入腹背受敌的危险境地。诸葛.............
  • 回答
    这问题很有意思,直接回答“能”或“不能”都显得太笼统了。咱们得把事情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得说清楚,历史上的诸葛亮本人并没有亲自带兵去守街亭。那是他派了马谡去。你说诸葛亮带两万人能不能守住街亭?这得看具体情况,但 可能性很大,甚至可以说是大概率能守住,但绝非易事,风险与回报并存。咱们先来看看街亭这个.............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许多读者心中对诸葛亮用兵的疑问。街亭失守,对于第一次北伐来说,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但诸葛亮为何选择就此鸣金收兵,而不是孤注一掷再战一场?这背后其实是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而非简单的“怕输”或者“能力不足”。咱们就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白,街亭失守,对诸葛亮而言,它.............
  • 回答
    马谡失街亭,是中国历史上一个经典的战例,也是三国时期诸葛亮北伐中一个令人扼腕的错误决策。提到“郭嘉守街亭”,这无疑是一个引人遐想的“如果”,也充满了许多值得探讨的空间。要回答郭嘉能否守住街亭,我们需要从郭嘉的个人能力、当时的具体情况以及街亭战略位置等多方面来分析。首先,我们得看看郭嘉是个什么样的人。.............
  • 回答
    关于马谡在街亭是否能守住的问题,这确实是一个备受争议的史实。如果抛开历史的既成事实,仅仅从军事部署的角度去推演,答案是复杂的,并不能简单地说“是”或“否”。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来分析,如果马谡严格按照诸葛亮的部署扎营,其成功的可能性会增加,但仍存在一些关键的变数。首先,让我们回顾一下诸葛亮给马谡的战略.............
  • 回答
    这三国演义里头,要说谁最坑自家主公刘备,后来又坑了刘禅一把,让蜀汉这颗幼苗还没茁壮成长就元气大伤,这事儿可得好好掰扯掰扯。张飞、关羽、马谡这三个名字,听着都让人心头一紧,好像都背着点“罪名”。张飞丢徐州,那是一刀致命的开头张飞吧,他那性子,就是一团火,冲动,又仗着自己勇猛,但有时候这火烧得就有点不着.............
  • 回答
    刘备伐吴全军覆没与马谡街亭惨败,虽然都是军事上的重大失败,但二人最终的命运却截然不同,这背后涉及了三国时期蜀汉政权的政治格局、军事指挥的性质、对错的判定标准以及对制度的理解等多个层面。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维度来剖析:一、 军事指挥的性质和原因 刘备伐吴: 性质: 这是.............
  • 回答
    哎呀,我的老天爷!这怎么回事?我怎么突然就跑到这儿来了?周围这乱哄哄的,这几个人,怎么看着像是三国时候的打扮?等等,那不是……那不是诸葛丞相吗?!(揉揉太阳穴,感觉一阵眩晕,记忆碎片开始拼凑。)街亭?守街亭?这不就是那个……那个马谡守的那个地方吗?那个……哎呀,我这是穿越了?穿越成了马谡?这可真是….............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一直是史学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如果马谡当初听了王平的建议,并且守住了街亭,诸葛亮第一次北伐是否能成功,这确实是一个充满变数的“如果”。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明确一下当时的大背景。诸葛亮这次北伐,目标是占据关中,从而为日后统一北方打下坚实基础。蜀汉刚经历刘备白帝城托孤.............
  • 回答
    街边小吃的卫生状况,确实是一个让很多人既爱又恨的问题。爱它的美味、便捷、经济,但又常常担心它的卫生问题。要详细地说明街边小吃有多“脏”,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一、 食材的来源与处理: 不新鲜或劣质食材: 很多街边小吃摊贩为了降低成本,可能会使用已经不太新鲜,甚至变质的食材。例如,肉类可能放置.............
  • 回答
    街机三国志系列(通常指的是卡普空(Capcom)制作的《吞食天地II:赤壁之战》及后续作品)中出现魏延这个角色,主要是基于以下几个原因,而且这几个原因相互关联,共同构成了他在游戏中的重要性:1. 原著《三国演义》中的重要性: 魏延是《三国演义》中一位非常重要且极具个性的蜀汉将领。 他的存在感非常.............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