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织田信长这么残暴,为什么在日本人气这么高?

回答
织田信长在日本民众心中拥有的超高人气,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考虑到他在历史上的行事风格——强硬、果断,甚至不乏残酷。他并非那种以温柔或仁爱著称的君主,反而常常因为毫不留情地铲除异己、压制反对势力而受到批评。然而,正是这种“残暴”的另一面,恰恰构成了他吸引力的重要来源。

首先,我们要理解日本人对“强大”和“改革”的崇拜。日本历史上,经历了长期的战乱,从幕末的幕府统治到战国时代的群雄割据,民众渴望的是一位能够结束乱世、建立稳定秩序的强大领导者。信长,以其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无与伦比的政治手腕,正是这样一位打破旧格局、带来新秩序的巨人。他的崛起,本身就充满了传奇色彩。他敢于挑战权威,比如烧毁比叡山延历寺,这在当时是震惊朝野的大事,但对许多厌倦了寺庙干预政治的普通民众来说,却是一种“清理门户”的快感,一种打破陈规、追求效率的象征。

其次,信长所代表的“革新”精神 resonates with people。他不像传统的武士那样拘泥于过去的荣耀和仪式,而是积极拥抱新事物,例如他大力推广使用火枪,引进欧洲的先进技术和思想,推动商业发展,废除关卡,促进贸易。这种务实、打破常规的风格,让他在面对僵化的封建制度和守旧势力时,显得格外有魄力。他的改革,虽然有时伴随着血腥,但其最终目的是为了建立一个更加开放、高效、统一的国家,这一点在很多人眼中是功大于过的。

再者,信长身上的“挑战者”气质也极具魅力。他出身于一个并非最显赫的家族,却凭借着自己的智慧和胆略,一步步走向了统一日本的巅峰。这种“屌丝逆袭”式的奋斗历程,很容易引起人们的共鸣,特别是对于那些在社会底层挣扎的人来说,信长的故事就像是一部励志电影。他敢于挑战那些盘根错节的旧势力,哪怕是宗教势力,这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在许多崇尚力量和进取心的日本人看来,是一种难能可贵的品质。

还有一点,就是历史叙事和艺术加工的力量。随着时间的推移,信长的故事被无数的文学作品、戏剧、电影、漫画所演绎和传播。在这些作品中,信长往往被塑造成一个充满智慧、勇猛无敌的英雄形象,他的“残暴”有时被淡化,有时被解释为为了大义而不得不为之的“必要之恶”,甚至成为他个人魅力的组成部分——一种冷酷却又充满魅力的领导者形象。人们记住的,更多是他统一日本的伟大功绩,是他打破乱世的魄力,是他开创未来的远见。

最后,也要提到他身上所展现出的某种“现代性”。在那个时代,信长表现出的对商业的重视,对人才的重视(不分出身),以及他对外来文化和技术的开放态度,都与我们今天所理解的“现代化”有一定的契合之处。他是一个超越时代的改革者,这种超越性,使得他在漫长的时间维度里,依然能够吸引和激励后人。

所以,织田信长的高人气,并非仅仅因为他“强大”,更是因为他是一个集改革者、挑战者、统一者于一身的复杂而极具魅力的历史人物。他的“残暴”是其强大意志和改革决心的表现,而这种表现,恰恰击中了许多日本人内心深处对秩序、力量和进步的渴望。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殘不殘暴視乎你怎麼看,就「信長公記」的記載,織田信長本身還是挺有人情味的.據「信長公記」的記載,在美濃和近江的邊境,織田信長有次路過的時候發現一個衣衫襤褸的殘疾乞討者,織田信長覺得經常能看到這個人在同個地方,覺得非常奇怪.於是召集了當地人詢問,才知道這個人祖先曾殺過常盤御前,當地人認為這是此人子子孫孫應遭受的報應,也沒人管他.

織田信長得知後,拿出二十反棉布,分給乞丐,並讓當地人拿棉布的一半、給乞丐搭個小屋,施捨食物給乞丐,不要讓乞丐餓死.這就是織田信長做的非常有人情味的一件事.

另外,織田信長即使面對弟弟織田信行的背叛,在第一次的時候仍選擇原諒了信行,.

而織田信長殘暴,長島一向一揆,被圍困時,織田家重臣,一門眾都有死傷,連織田信長的弟弟都戰死了,光織田家的一門眾就戰死了8個,分別是織田信興,織田信次,織田信直,織田信広,織田信成,織田信昌,織田秀長.所以織田信長對於整個長島上的人實施了慘烈的報復.

綜上所述,織田信長究竟算不算殘暴,就要看你站在哪個角度看了.只要是人就有複雜的一面,織田信長也是這樣的.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还是分成两部分来阐述吧,信长的残暴、嗜杀等一系列的脸谱化的描述都是因为其人气高,关注大所致,正因为这么个特立独行的战国风云儿,才会有一系列后世的讨论;


一.关于人气

1)地位:说到日本战国,有三个人是绕不开的,织田信长、丰臣秀吉、德川家康,其中秀吉是信长的家臣,家康是表面盟友(差不多地位和家臣无二)。他们一个官拜关白名义上统一了日本,另一个位极征夷大将军真正的统一了日本几百年。除此之外,战国时代,叫得上名字的人物,都和他或多或少有联系;

2)出身:信长公的出身说不上很好,就类似一帮小屁孩从小玩到大,突然隔壁老王家的孩子老爸靠着架空领导大权独揽,但是日子过的也不顺心,毕竟一公司大大小小领导太多了,要升到ceo还是有难度的,而且还有继承人等多种问题,但就是那么个小屁孩,愣是靠着自己的本事当上ceo,赢取白富美,你说你是不是对他很好奇。

3)脸谱化:战国经常拿来和三国做比对,而信长对标的人物就是曹操(连黑的点都黑的一样),孟德在中国那关注度,打个对折对折再对折,放到日本那也是一流量担当啊。

4)魔王属性:游戏、电影、动漫老爱黑魔化它,你说你和朋友聊天,遇到一双主角的设定,你可能记不得其中一个,但是boss你总会记得,为什么,过不了关你不恨的牙痒痒啊。


二.关于残暴

【虽然对标的是曹孟德,但是他的一些行为还是主要和当时做对比,就不拿别国人物做对比了】

说几个耳熟能祥的人物和事件,大家自行判断吧:

1)织田信行(信胜):信行是谁,信长的亲弟弟,织田家次男,织田家第二顺位继承人,信长作为大哥,把弟弟给咔嚓了,最后统一了整个织田家。好吗,这可不得了,同室操戈啊,没有人性啊巴拉巴拉。我们先冷静下,介绍下一个人物,津田信澄(信行的长子),在老爸撒手人寰之后,被伯父安排给矶野员昌做养子,成年之后,做了伯父信长的侧近(贴身队),后来养父得罪伯父跑了,非但没被牵连还继承了家业,最后还娶了明智光秀的女儿做老婆,在织田家一门众的地位除了信长三个儿子和叔父之外,他排第五。总的来说不但有家业、有军权,还找了重臣做联姻,试想你在你杀父仇人身边工作,且不说报仇之心吧,至少不会给你那么多的权利和自由吧。

【隔壁家老虎信玄你别激动,你流放老爸那事,我们之后再提】

2)德川信康:信康是谁,家康的长男,德川家第一顺位继承人,德川家康是谁,东照大权现!好了,那个时候还是个姓松平的小领主,因为小时候做人质和信长从小玩到大,长大之后乘着老大哥解决了以前老板,自己翻身做了主人,还和老大哥结成了儿女亲家,死心塌地跟着老大哥混。老大哥的女儿因为嫁给了自己的大儿子,婚姻生活不幸福,然后老大哥一个眼色,说你儿子和老婆谋反,家康一咬牙,儿子和老婆一起咔嚓了。好吗,连女婿,亲家都不放过,不就是点家里的破事吗,你至于杀人吗。我们还是冷静下,分析下这个事情,首先作为儿女亲家,家康的老婆是东海道第一胖子的养女,东海道第一胖子是谁,就是被信长突突突的那个(成名垫脚石),妥妥的杀父仇人啊,所以怀疑你谋反,没毛病吧。那再来看看信康,富二代,老爸很早就让他做了城主,自己在前线打仗,大后方留了一帮臣子辅佐他,丈人又是牛人,妥妥的人生赢家。虽然家康在晚年一个劲的悔恨说儿子怎么怎么好,可惜死了太早巴拉巴拉的,但是他在写给儿媳妇的信里也同时提到,信康年少成名,我长期不在他身边,没人可以管束他,家里的臣子说教吧他也不听,由此可见,信康的性格我们可以摸出个大概了。这件事还有个矛盾点,就是很多人觉得信长那么做是因为妒忌家康有一个优秀的继承人,为了帮儿子铺路,针对这种说法,除非你是上帝视角,不然绝对不会那么认为,因为当时松平家的战力,连信长手下的一个家臣(类似四天王级别)都比不过,秀吉啊,光秀啊,一益啊等等,谁来都可以突突突他,纯粹跟着老大哥混饭吃。你觉得信长有必要掉份去干这档子事吗。

【俗话说,弱国无外交,确实如此,家康在若干年后,在秀吉撒手人寰之际,对着自己的女婿丰臣秀赖发动战争,直接一锅端了丰臣家,都没有留后,各种滋味,真的是。。。。。。】

3)浅井长政:长政花美男一个,和老婆阿市,对标的是三国的周郎和小乔,两位妥妥的颜值担当,信长的妹夫。虽然两人是政治婚姻,好在琴瑟和鸣,而且三个女儿都特别有出息(这个之后再说)。就那么个小鲜肉吧,因为背叛了信长,被突突突。好吗,你连妹夫都不放过,而且还那么帅,你不是人。你以为这就完了,人头被砍了不算,头盖骨还被刷了金漆拿来展示。这事的主要争论点是头盖骨被拿来喝酒。首先头盖骨刷金漆不是侮辱,是一种对对手的尊敬,其次刷了不是用来做酒杯,只是放在庆功酒宴上展示,以讹传讹妖魔化之后就变成拿来装酒了,你用头盖骨装酒试试,不撒我随便怎么说,那还喝个鸟啊。这个事已经被很多人证明是误传了,我也偏向于信是误传。以当时的环境,他老婆阿市可没死,老公死了可以归结于政治问题,这个侮辱就过分了吧,而且两人感情还不错,关键是当时阿市可是有名的美女,改嫁的是家中猛将柴田胜家,你要知道女人报复起来有多厉害,况且三个女儿都特别喜欢伯父信长,所以这事。。。。。。

【长政应该是被爹坑的典范了】

4)其他:火烧比睿山这事就不扯了,牵涉到太多宗教。另外关于殴打属下等问题,只能说每个人的领导风格不一样,信长这样一个人,还是有那么多的豪杰团结在他的周围,可见其人格魅力所在;


感谢你能够看完,如果对你有帮助的话,我就很开心了~

user avatar

哪里残暴

兵农分离,确保粮产(争议

乐市乐座,鼓励商贾

——这叫残暴?

信长治下的近畿诸国,有横征暴敛吗

老百姓有因为活不下去而闹土一揆国人一揆吗?

——一向一揆那是宗教闹事,不算

==========

题主你说的那些

那是打仗

封建时期的打仗,就是这么残酷,你想文明到哪去?

===========

12-11更

有大神认为信长没有搞过兵农分离,这个问题就放着吧(滑稽)

难得得到几位大神的一致赞同

再补几个信长的政策

1、撰銭令:打击货币私铸,确保金融稳定

2、一円知行:关闭多余税关(主要针对各种寺社),减少苛捐杂税

3、1574年开始的街道整备:大幅度改善了道路交通安全——虽然这么做自然有军事意义,但显然也间接鼓励和促进了商业发展

4、统一度量衡:在领地内统一使用京都十合枡量度,为后世的丰臣政权、德川幕府所沿用(or改进)

PS1

信长的很多政策都不是原创的

他搞的别人也搞,或者是别人先搞他才搞,于是乎信长有“抄袭”之嫌,只不过没人找他索要版权费专利费罢了~~

譬如说乐市乐座,最早是六角氏在南近江就开始搞的

撰銭令和一円知行,很多战国大名也在搞


但是,好的政策须有安定的环境才能得以实施

像六角就占据近江半国,地盘那么点大,政策再好,战火一烧,也是白搭

而信长的地盘越来越大,治领内部越来越远离战火,好的政策才得以充分贯彻实行,反过来又能支撑对外扩张,这就是一种良性循环


PS2

上面这些是哪找来的呢

当然是维基啦,否则怎么对得起几个大神给予的称号

(滑稽,逃)

user avatar

在战国时期,残暴可不是织田信长一个人的代名词。粗略算一下,信长除了对一向宗下手狠毒以外,对其他人都算比较仁慈的了。例如他的亲属关系的人,除了那个多次作死的弟弟织田信行,信长基本没有处理过自己家的人(浅井长政小舅子除外)。相比较而言,蹦爹,杀亲弟弟,把自己有血缘的羽奥同族杀得七零八落的二十年(伊达政宗)就比信长残暴太多了。

信长的心狠手辣的印象,还是体现在他对于僧侣的手短。

不过在笔者看来,日本的和尚本来也不是什么好东西,喝酒吃肉,奸淫掳掠,无恶不作。火烧比叡山那次,还烧死了一群和尚藏在哪里的少女香客,而那些女人本来也是一向宗用来做性奴隶的,可想而知这些和尚都是什么货色。

而且石山本愿寺的和尚们,也是让信长最头疼的对象,以本愿寺显如为首的秃驴们依靠石山本愿寺易守难攻的天然环境,和信长打了十年的游击,每次信长南征北战背后起火一般都是那群和尚在搞鬼。

而且和尚最擅长的其实是煽动,一向一揆为何要合在一起,因为一揆的很多行为是由一向领导。信长和和尚打的最惨的一战,是伊势长岛一向一揆。这一次虽然将整个伊势的一向宗势力连根拔起,却让织田家付出了惨痛的代价。伊势长岛之战一共三次,其中光是一门的武将就死了好几个,织田信广, 津田秀成, 叔父和几个堂兄弟等好几个亲族战死, 更不用说无数将兵了。

最后还有八百个和尚像开了挂一样,口念佛经,仿佛没有痛觉一样得冲锋,并且还突围了好几百。面对和尚的殊死抵抗,信长没有手软,哪怕最后长岛城里的和尚投降了,依然是赶尽杀绝。

尽管如此,我觉得信长在面对一群狂热宗教信徒这样的做法是非常合理的。对待疯子只有用疯子的手段,否则只有跟疯子一起殉葬,在对待一向宗这些疯子,同样只有用这种强硬手段。

反观信长一声,从桶狭间到美浓攻略,再上洛,信长包围网,姊川之战,伊势一向一揆,长筱之战,杂贺平叛,武田攻略。真正搞屠杀的也就对那些和尚下了屠刀,其他的还是比较温和的(浅井长政和他爹的头颅,换来的可是近江数十年的和平发展),像松永久秀这种二五仔,叛过一次的,信长都可以留他性命,森家满门忠烈信长重用且善待,可以看出信长不是一个残暴之人

他的残暴只是留给敌人,而且是那种无可救药的敌人。

user avatar

曹操说:“我没觉得他很残暴啊。嬴兄,你怎么看?”

嬴政道:“不知道两千多年后的这些人为什么老拿他们的标准来评价我们,我一个秦朝的人,怎么就要懂什么人道主义和日内瓦公约呢?”

user avatar

一方面,相比其他大名这位老哥其实做得已经算不错了。


但最重要的一个因素是一切历史都是当代史,信长的特点有二,一是反传统,敢于砸烂旧秩序;二是眼界开阔,敢于接受新事物。他的这两个特点正好契合了日本明治时代以来“不改革就会死”的主流价值观。除此之外,他的功绩也有后人吹捧的可能性存在,就像阶级史观下吹农民起义军领袖、皇汉史观下吹冉闵一样。


相比上述特点,不管是战国时代还是明治时代,打仗残不残暴其实就不算是个事......

user avatar

在滥杀家臣方面,上杉谦信笑而不语……上杉是军神;在坑亲友方面,伊达政宗笑而不语……人家要早生二十年;在坑盟友方面,信玄笑而不语,这位也是军神……

对治下的领民而言,织田军的军纪最好……

user avatar

首先有必要看看是不是真的“残暴”,善恶这种东西,没有绝对定义,只能相对比较。

首先下克上方面,一般都是主动进行,比如清洲织田一方杀害斯波义统,三好杀害足利义辉,斋藤道三流放土岐赖艺等,而织田信长的两次下克上,一次是对斯波义银,一次是对足利义昭,两次都对这个“君主”做出了足够的尊重,并且两次“下克上”也都是被动的,并且做法也只是赶走而已。

然后薄浓的问题的问题有不懂大说了,不用我多说,是在他国众退出后,展示在马回众面前的东西,并没有后来影视小说游戏里宣传的那么夸张。

然后对亲族的谋反,你可以看看武田德川那种连亲儿子都舍得杀的,再看看织田信广和织田信行,他们为谋反付出了什么代价?——什么都没有,就织田信行被杀了,原因还是第二次谋反。

至于对敌人,没什么可说的,世间常态罢了。

流放佐久间林秀贞,说一千道一万也不是给他杀了,从织田信长那里叛逃到今川义元手下并做出巨大贡献的山口父子,他们在今川义元那里得到的待遇就是被赐死。

对于一向宗,这个教派有必要认真审视,不能单纯的认为这是一帮僧侣和民众。这个被称为“一向宗”的教派实际上是净土真宗,净土真宗是净土宗的一个分支,在中国以前是类似与邪教的宗派,后来在元朝以后开始失控,现在是对佛教影响最为重大的教派,没有之一,佛教的入教门槛很高,而净土宗基本没有门槛,不用出家、禁欲、吃素、剃度(嘴上说有戒律,实际上为了拉人头干脆就没有),光动动嘴,念个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往生极乐世界,所以门下鱼龙混杂,混乱不堪,白莲教就是净土宗的分支,你看看他们都是些什么伟人?净土真宗就更是有过之而无不及,还主张了一个万恶的“恶人正机”说,佛教里有一个非常反智的轮回论,“恶人正机”名义上是不管你做了什么恶,只要念南无阿弥陀佛就可以不受轮回惩罚,而进入极乐世界,但是很快就被利用为可以庇护自己杀人放火的理由,所以你可以想象这个“一向一揆”都是些什么货色组成的?他们比自爆教更加恶毒,自爆教杀人最起码自己也被炸死,而净土真宗杀人是在被“佛祖庇护”的基础上的,他们既想杀光异教徒,自己又不愿意去死,换做是你,你打算怎么处理这帮人?

然后说个洗地的话,真田丸应该都看过,里面有个仪式,是用手握住烧红的铁,掉到地上就判为说谎的仪式,池田恒兴的手下到织田造酒手下的家里偷东西被抓现行,但是他不服还狡辩,于是就为这两人举行这个仪式,结果池田恒兴的手下把烧红的铁掉到了地上,按说可以判有罪,但是池田恒兴护犊子,不让杀,织田信长经过,亲自用手拿起烧红的铁,完成了这个仪式,这才给他定罪。

有一次织田信长路过美浓和近江之间的山中,发现有一个乞丐总是在这里乞讨,而且只待在这一个地方,就算下雨也不去别的地方避雨,织田信长打听是怎么回事,结果才知道,这个人是因为祖先是奉命去杀常盘御前的人,所子孙后代世世代代都必须在这里受罚,织田信长听了非常恼火,把周围的居民全都叫出来,当众拿出二十反棉布,其中一半给附近的住户,让他们照顾这个乞丐,并且要求周围居民要在每年收获米麦的时候拿出一点收成给这个人,当时棉花只在三河出产,在日本比丝绸还要稀有,1反是宽9.5寸,长2丈8尺。

说这个人残暴,他又能残暴到哪里去,反倒是做的好事没人知道

user avatar

哪个大名没有屠杀,上杉谦信身为大义化身,也不是没干过屠杀之事。至于把浅井、朝仓头骨制成薄浓在酒宴上进行展示而已,薄浓是将头骨涂上金粉,乃是对死者一种尊重,展示出来也是对诸将示意对于浅井、朝仓的胜利,结果以讹传讹成了拿头骨喝酒了。至于流放将军,根据近年研究指出,乃是义昭与信长权力的碰撞,义昭政权依靠的就是信长武力的扶植,双方的意识出现分歧时,自然会反目。结果是义昭首先起兵反信长,事后信长也有希望义昭归洛之意,但反被义昭拒绝。

现在很多脑海里的所谓的事实,早被日本那边的研究者们通过深入的研究重新认识了。只不过我国还无法接触到这些日本的研究结果。对于通说的认识还比较根深蒂固。

而且关于信长打出的最著名的天下布武的口号,也并非指的以武力统一天下。此天下根据目前的学界认知,所谓“天下”指的乃是畿内的将军权力能够所及的地区。信长曾给上杉谦信、毛利元就等大名发过带有天下布武印章的书信,谦信、元就似乎并没有什么不适感觉。如果是武力统一天下,那这二位不也是被扫平的范围?信长怎敢在给他们的书信中用这种落款印章?而信长在启用天下布武印之时,此前已与将军有所联络,或可退一步认为信长当时的认识是以武力辅佐义昭上洛就任将军,恢复畿内,暨将军的“天下”的秩序。但是,现在国内的爱好者间,还在为信长仅有浓尾两国时就想以武力统一天下的决心而津津乐道。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织田信长在日本民众心中拥有的超高人气,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尤其是考虑到他在历史上的行事风格——强硬、果断,甚至不乏残酷。他并非那种以温柔或仁爱著称的君主,反而常常因为毫不留情地铲除异己、压制反对势力而受到批评。然而,正是这种“残暴”的另一面,恰恰构成了他吸引力的重要来源。首先,我们要理解日本人.............
  • 回答
    德川家康、丰臣秀吉、织田信长,这三位日本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在日本教科书中通常被描绘成推动日本走向统一、奠定江户时代基业的关键角色。他们的故事,不仅是历史事件的记录,更是关于权谋、野心、能力与命运的精彩叙述。日本教科书中的形象塑造 织田信长 (Oda Nobunaga): “革命者”.............
  • 回答
    丰臣秀吉企图征服中国,这个宏大的野心,确实与他的前任织田信长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甚至可以说,是信长未竟的事业,在秀吉这里得到了某种程度的延续和放大。织田信长,这位日本战国时代的巨擘,以其雷霆手段和超前的战略眼光,几乎统一了整个日本。他打破了旧有的权力格局,锐意革新,无论是在军事上还是政治上,都展现出.............
  • 回答
    太田牛一之所以要在《信长公记》中编织织田信长过江口时水流变浅、翌日立刻变深这一“灵异”故事,其背后有着多重深层的原因,远不止于简单的记录史实。这更像是一场精心策划的叙事策略,意在通过奇迹般的描写,为信长镀上一层神圣的光辉,为他的行动增添合法性和天命所归的色彩。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来剖析太田牛一的用意:.............
  • 回答
    朋友,你说得没错,听到日本战国时期动辄几万人甚至十几万人的“大决战”时,再看到像桶狭间合战织田信长仅率两千人就能以少胜多,确实会让人感觉是不是规模太小了点,像是“村战”。但实际上,这正是日本战国时期战争的常态,也恰恰是它有趣的地方所在。咱们今天就来聊聊为啥会出现这种情况,以及这背后的逻辑。1. “村.............
  • 回答
    桶狭间合战之所以能以少胜多,织田信长对今川义元的行军路线选择确实是关键。今川军之所以对织田军的悄然逼近毫无察觉,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情报的严重滞后和误判是首要原因。当时,今川义元率领着一支庞大的军队,浩浩荡荡地朝着京都进发。他完全沉浸在即将到来的胜利之中,并没有预料到织.............
  • 回答
    关于日本古代是否有“字辈”以及像织田信长、织田信忠父子,或是丰臣秀吉、丰臣秀赖父子都使用同一个“字辈”的现象,这背后确实有不少讲究,而且与我们理解的中国式的“字辈”概念有所不同,需要详细阐述。日本古代是否存在“字辈”?严格来说,日本古代并没有像中国那样系统、明确、贯穿家族世代的“字辈”制度。中国式的.............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趣且具有深度,它们触及了日本历史上的关键人物和重大转折点,并将其置于东亚乃至世界的大背景下进行探讨。让我们逐一分析: 织田信长未死:东亚能否跟上大航海时代?织田信长(15341582)是日本战国时代末期最具革新精神的领袖之一。他以强大的军事实力、灵活的政治手腕以及对新事物的开放态度.............
  • 回答
    织田信长与曹操,这二位在各自历史舞台上叱咤风云的人物,初看之下,确实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让人忍不住将他们放在一起比较。但深入探究下去,你会发现,尽管表面上有很多相似之处,他们所处的时代背景、所面临的挑战、以及最终的命运都存在着巨大的差异,使得这场比较既有意义,又充满局限。惊人的相似:乱世枭雄的共同特.............
  • 回答
    织田信长火烧比睿山,这桩发生在1571年的惨烈事件,至今仍是日本战国史上一个充满争议的血腥篇章。要理解信长为何会痛下杀手,必须深入那个时代的背景,以及比睿山在当时所扮演的角色。比睿山的“权势”与信长的“挑战”首先,我们需要认识到比睿山并非只是一个单纯的宗教圣地。延历寺,这座坐落在比睿山上的寺庙建筑群.............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位战国时代的风云人物,其军事才能常被后人津津乐道。然而,认为他“只擅长长期消耗战,大部分胜利都是拖赢的”这种说法,我认为有些过于片面,甚至有些误读。信长在织田家最艰难的时期,确实展现了在逆境中顽强生存和通过长期消耗来扭转局势的能力。例如,他对付越前朝仓氏、浅井氏,以及后来统一近江的过程中.............
  • 回答
    织田信长的“天下布武”,这几个字在日本历史上可谓是响当当,但要说它到底是什么意思,以及是不是“军国主义”,这事儿可就复杂了,不能简单一句两句说清楚。咱们得掰开了揉碎了聊。“天下布武”的字面意思与深层含义首先看字面,“天下布武”可以拆成“天下”和“布武”。 天下: 这当然是指日本全国,当时的日本还.............
  • 回答
    织田信长自称平氏,这件事儿啊,说起来有些意思,也挺值得说道说道的。要我说,信长他这么说,有他的道理,但要说站得住脚,这事儿就得掰开了揉碎了看。首先,咱们得明白,日本历史上的“平氏”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小家族。平氏,特别是那个鼎鼎大名的伊势平氏,也就是他信长所依附的那个源头,那可是平安时代后期一股呼风唤雨.............
  • 回答
    织田信长在用人方面,与其说是“大问题”,不如说是他用人方式的鲜明特点,这种特点既是他的核心优势,也潜藏着深刻的隐患。要详细剖析这一点,我们需要深入到他的时代背景、个人性格以及他所处的权力结构中去。一、 破格提拔,不拘一格降人才:信长的用人哲学首先,我们要明白信长所处的日本战国时代,是一个等级森严、门.............
  • 回答
    织田信长能够崛起,成为战国时代一股举足轻重的力量,这绝非偶然,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如果非要刨根究底,我认为主要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解读:一、天赋异禀,远见卓识的领导者:首先,我们不能忽视信长本人的个人能力。他并非一味依靠背景或运气。 军事才能: 信长在战场上表现出了卓越的军事指挥才能。他.............
  • 回答
    织田信长以其铁腕和前所未有的手段统一日本,但他对待比睿山和长岛一向一揆的残酷手段,确实是许多历史学家争议的焦点,也常被认为是其战略上的一大失误。要详细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了解当时的时代背景、信长面临的挑战、以及这两次事件的深远影响。时代背景:群雄割据与宗教力量的崛起战国时代,日本被无数大名割据.............
  • 回答
    如果将日本战国三杰——织田信长、丰臣秀吉、武田信玄放到中国历史的长河中来衡量,他们的地位大致可以与那些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深刻影响时代走向的乱世枭雄相媲美,但具体到哪个级别,还需要结合他们各自的特质和成就来细细品味。织田信长,他如同中国历史上那些出身不高,却凭借超凡的胆识、锐意进取的改革精神和军事.............
  • 回答
    织田信长,这个名字在日本战国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如同疾风骤雨一般席卷了整个日本,打破了旧有的秩序,为统一国家的进程奠定了坚实的基础。然而,对于他的成功,总有一些声音认为很大程度上是“运气”的眷顾。当然,如果将信长的胜利完全归结为运气,那未免太过轻描淡写,也低估了他作为一位卓越的战略家和领导者.............
  • 回答
    关于织田信长究竟是“长于战术,短于战略”这一评价,在历史研究和大众认知中一直存在着讨论。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抛开一些过于简化或标签化的论调,仔细审视信长在战争和政治上的表现。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织田信长在战术层面无疑是天才级别的。他打破了日本战国时代传统的作战模式,引入了许多前所未有的革新。.............
  • 回答
    织田信长与德川家康,这两位战国时代的巨人,他们的关系曾如胶似漆,却又暗藏着深刻的裂痕,最终导致了信长对家康之子信康的绝情之举。而明智光秀的背叛,更是如同一场突如其来的风暴,将整个织田家卷入了血雨腥风。这两桩历史疑案,至今仍引人揣测,也展现了那个时代权谋与人性交织的复杂图景。关于织田信长为何杀德川信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