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现代 Java 开发的“标准配置”: 我们不能否认,如今绝大多数企业级 Java 应用的开发,都离不开各种框架。Spring 生态(Spring Boot, Spring MVC, Spring Data 等)、MyBatis、Hibernate、Maven/Gradle 构建工具、JUnit 测试框架等等,这些已经成为 Java 开发的“标配”。它们极大地提高了开发效率,规范了代码结构,解决了大量重复性的、复杂的通用问题,比如事务管理、安全控制、ORM 映射、依赖注入等等。
想象一下,如果一个项目完全不用 Spring Boot,而是手动配置 Servlet、手动管理 Bean、手动处理事务,那会是什么场景?开发效率会直线下降,代码量会呈爆炸式增长,可维护性也会大打折扣。对于一个初级程序员来说,如果只接触过框架,而没有深入理解框架背后的原理,当框架出现问题或者需要进行深度定制时,他可能会感到无从下手。
2. 框架的“魔法”与“黑盒”: 很多现代框架,尤其是 Spring Boot,以其“约定大于配置”和“自动化配置”的理念,让开发者可以快速搭建应用。这种“魔法”虽然带来了便利,但同时也可能让一些开发者产生一种错觉:只要按照框架的模式写代码,就能解决所有问题。他们可能只关注如何调用框架提供的 API,而忽略了框架内部是如何工作的,背后的设计模式是什么, JVM 是如何支持这些功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