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国内企业现在都不在乎投诉?

回答
最近跟不少朋友聊,发现大家有个共同的感受:现在好像越来越难“找到人”处理投诉了,或者说,企业对待投诉的态度,好像不如以前那么重视了。

这背后,其实也不是企业真的“不在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大家处理投诉的方式和优先级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尽量把我知道的、听到的这些复杂情况掰开了说一说,希望能更真实地反映当下的一些情况。

一、 市场竞争环境变化与“顾客就是上帝”的边际效用递减

过去,国内市场相对不那么饱和,企业在争夺客户时,服务体验往往是重要的差异化武器。“顾客就是上帝”这句口号喊得特别响,一家企业的好口碑能带来滚雪球式的增长。所以,为了留住客户,让客户满意,企业会不遗余力地处理投诉。

但现在呢?尤其是在一些充分竞争的行业,比如电商、餐饮、出行服务等,市场已经非常成熟了。很多产品的同质化程度很高,用户选择也极其丰富。在这种情况下:

“流失一个客户”的成本相对降低了: 即使一个客户因为一次不满意的体验离开了,企业也很快能从庞大的潜在客户群体中补充进来。与其花大力气去挽回那个已经有点不快的客户,不如把资源投入到吸引更多新客户上。
“负面口碑传播”的渠道变了: 以前投诉主要通过熟人圈子或者少数的媒体曝光。现在虽然有社交媒体、大众点评等平台,但信息爆炸太厉害了,单个用户的差评更容易被淹没在海量信息中。除非是特别恶劣或普遍性的问题,否则普通投诉的影响力在某种程度上被稀释了。
“沉默的大多数”依然存在: 很多消费者遇到不满意的服务,可能只是默默地不再光顾,并不会主动去投诉。企业能接触到的投诉,往往只是一小部分。如果企业主要以“转化为收入的客户数量”来衡量成功,那么那些不说话的客户,在数据上就好像“不存在”一样。

二、 成本考量与资源分配的现实主义

企业运营的核心是盈利,所有行为都需要考虑投入产出比。处理投诉,尤其是那些复杂的、涉及多个部门的、或者消费者诉求不明确的投诉,是需要投入人力、物力、财力的。

人力成本上升: 专业的客服团队、处理复杂问题的专家,这些都需要成本。如果一个投诉处理不好,或者需要反复沟通,消耗的正是企业宝贵的人力资源。
“止损”的考量: 有些投诉可能涉及到产品缺陷或服务流程的根本性问题。解决这些问题可能需要大刀阔斧的改革,这会带来更高的短期成本,甚至可能影响到现有的运营模式。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能会选择“保守”处理,尽量通过流程上的“缓兵之计”来应对,而不是立即投入巨额成本去彻底解决。
“效率优先”的导向: 很多企业内部已经形成了以效率为导向的绩效考核机制。在某些环节,快速结案比完美解决问题更能体现效率。这也就导致了一些客服人员在处理投诉时,可能更倾向于“应付式”处理,希望能尽快关闭工单。
“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 有时候,特别是面对一些“懂规则”或者比较激进的消费者,企业内部可能会产生一种“多一事不如少一事”的心态。一旦“纠缠”起来,可能费时费力,结果也未必能让对方满意。这种心态下,企业可能更倾向于选择“息事宁人”或者将问题“边缘化”。

三、 合规与法律风险的权衡

近年来,国家对消费者的权益保护力度不断加强,各种消费者保护法规也越来越完善。这使得企业在处理投诉时,反而会更加谨慎,也更“懂”如何规避风险。

“依法依规”的处理: 企业会更倾向于按照法律法规的要求来处理投诉,而不是一味地满足消费者的所有诉求。如果消费者的诉求超出了法律规定的范围,企业可能就会以“不符合规定”为由拒绝。
避免“开启先例”: 有时候,一旦对某个投诉给予了超出常规的解决方案,可能会被其他消费者效仿,从而形成一种“惯性”,让企业不得不持续付出额外的成本。因此,为了避免“开启先例”,企业在处理棘手投诉时会格外慎重。
选择性回应: 对于一些投诉,如果企业判断其不具备普遍性,或者消费者本身存在一些不当之处,企业可能会选择性地回应,甚至“不回应”,将潜在的法律风险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对平台的依赖与责任推卸: 在电商、外卖等平台型业务中,企业有时会将一部分处理投诉的责任推给平台,或者依赖平台的规则来解决问题。当消费者投诉时,企业可能会回复“请按照平台规则操作”,从而将部分责任和处理流程转移出去。

四、 用户服务体系的演进与“分级处理”

企业越来越倾向于建立一套更精细化的客户服务体系,对不同的用户采取不同的服务策略。

VIP用户与普通用户的区别: 对于那些高价值、高贡献的VIP用户,企业会投入更多资源去维护他们的满意度,投诉处理也会相对更快速和有效。而对于普通用户,可能就按照标准流程,甚至在资源有限的情况下,会采取相对标准化的处理方式。
“沉默成本”的处理: 有些投诉,尤其是那些来自价格敏感型、对服务要求不高的用户的投诉,在企业看来可能属于“低价值”的沟通成本。处理好了能有多少增值?处理不好损失的客户价值有多大?在这样的权衡下,可能会对这类投诉的处理优先级稍显降低。
“自动化”的尝试: 为了提高效率,很多企业会尝试用FAQ、智能客服、在线指南等方式来解决用户的常见问题,希望通过“自助服务”来分流投诉。这在一定程度上减少了直接的人工投诉量,但对于那些复杂或个性化的问题,可能反而会让用户觉得难以解决。

五、 企业内部管理与沟通的疏离

有些时候,企业内部部门之间的沟通不畅,也会导致投诉处理效率低下甚至被忽视。

责任不清: 某个投诉可能涉及多个部门,比如产品部门、销售部门、售后部门。如果责任划分不明确,每个部门都觉得不是自己的核心职责,那么投诉就可能在部门之间被踢来踢去,最终不了了之。
信息孤岛: 不同部门掌握的信息不完整,或者信息不共享,导致在处理投诉时缺乏全面的了解,无法给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推诿文化”: 在一些企业文化中,可能会存在一种“推诿文化”,员工为了避免承担责任,倾向于把问题推给别人。这种文化一旦形成,投诉处理就会成为一个效率低下的环节。

总结一下,为什么会感觉“不那么在乎投诉”了?

与其说是“不在乎”,不如说是 企业在新的市场环境下,更务实地进行成本效益分析、风险评估和资源配置。同时, 用户行为的改变和信息传播方式的多样化,也使得单个投诉的影响力相对减弱。 企业正在通过“分级服务”、“流程优化”和“风险控制”等方式来应对日益复杂的市场环境。

但这并不意味着企业就完全忽视消费者的声音。对于那些能够形成大规模负面舆论、影响品牌声誉或者触犯法律红线的问题,企业依然会非常重视并迅速介入。只是在很多个体的小投诉上,大家的处理逻辑和优先级确实发生了变化。

作为消费者,面对这种情况,可能需要更了解这些背后的逻辑,学会 清晰、有理有据地表达诉求,保留好证据,并善于利用平台规则和法律武器 来维护自己的权益。同时,也要理解企业的运营逻辑,毕竟,在高度竞争的市场中,每一份资源都需要用在最能产生价值的地方。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赵薇认识吧?非法割韭菜在金融市场杠了几十个亿…然后呢,证券法顶格处罚,才60万…你猜她被罚了以后下次还犯不犯事儿了?


维权成本现在真的是太高了,反而侵权成本还是几十年前的成本都没涨价,我国的法制建设真的是还有超级长的路啊……


……突然这是咋了?小透明拜谢各位赏脸……

user avatar

还投诉。老回打官司打几年了?

央视都上了,你看三星受罚了?


只要能赚钱,投诉算什么?又是蜗牛又是裸奔,还不清楚人关心什么?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最近跟不少朋友聊,发现大家有个共同的感受:现在好像越来越难“找到人”处理投诉了,或者说,企业对待投诉的态度,好像不如以前那么重视了。这背后,其实也不是企业真的“不在乎”,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下,大家处理投诉的方式和优先级发生了一些变化。我尽量把我知道的、听到的这些复杂情况掰开了说一说,希望能更真实地反映.............
  • 回答
    近年来,关于国内企业“内卷”和压榨员工的讨论此起彼伏,许多人都感觉国内企业的工作环境似乎不如从前,或者与外企存在差距。而另一方面,外企的管理方式在很多时候又被描绘得更为“人性化”。这种现象并非偶然,背后有着多重复杂的因素交织。首先,我们要理解“压榨”和“人性化”这两个词的语境。所谓“压榨”,在多数情.............
  • 回答
    “摸鱼”现象在央企、国企、公务员和事业单位等体制内单位确实是一个普遍存在且备受关注的议题。要详细解释为何出现这种现象,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包括制度设计、文化因素、个人动机以及外部环境等。以下将从这些方面进行详细阐述:一、制度设计与激励机制的不足1. 旱涝保收、低风险的特性: 铁饭碗.............
  • 回答
    关于国内企业“底线低”的现象,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定论,而是涉及到复杂多样的社会、经济、文化和监管因素交织的产物。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剥开表层,去探究其背后的深层原因,并尝试用一种更具人情味、更贴近生活的方式来阐述。首先,我们得承认,很多时候“底线低”的讨论往往聚焦于一些极端负面的案例:产品质量不.............
  • 回答
    OKR在国内很多企业推行不下去,甚至变成“走过场”,原因错综复杂,绝非简单的“水土不服”。这背后牵扯到企业文化、管理模式、员工认知以及OKR本身的理解和落地方式。首先,最根源的问题在于对OKR的理解偏差和心态误读。很多人把OKR当成一种新的 KPI(关键绩效指标)或者简单的绩效考核工具。他们认为,O.............
  • 回答
    国内企业加班普遍,但似乎少有人受到严惩,这背后隐藏着多方面的原因,并非简单的“没人管”。要深入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剥开层层表象,看看是什么在驱动着这种现象。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现实:中国经济高速发展的过程中,确实出现过“996”、“007”这样的词汇,它们代表了许多职场人常态化的超负荷工作。但“加.............
  • 回答
    中石油2016年一季度巨亏138亿:成品油价高企下的迷思2016年一季度,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以下简称“中石油”)交出了一份令人瞠目结舌的财报——巨亏138亿元。这个数字对于一个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占据举足轻重地位、掌握着国内成品油定价权的巨头来说,无疑是一个巨大的冲击。更令人费解的是,国内成品油价.............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琢磨不透的现象,也是很多职场人心里头的一根刺。咱们就从史丹利这个“例子”说起,聊聊为什么外企的遣散费常常显得那么“大方”,而国内一些企业在这方面就没那么“上道”了。首先,得把“劳动法”这东西摆明白。我国的《劳动合同法》是有明确规定的,关于解除劳动合同的经济补偿金,基本原则是“N+1”。.............
  • 回答
    这个问题确实值得我们深思。明明国家层面对企业倾斜的政策越来越多,扶持力度也越来越大,可回头看看,不少企业在员工待遇、福利、工作环境等方面却似乎没有同步跟进,甚至可以说是每况愈下。这背后的原因,绝不是单一的,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首先,我们得明白国家政策的“宽”与“好”,其核心目的和逻辑是什么。.............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而且从专业的角度来看,国家推动国企等企业计算机系统向Linux环境迁移,背后有着一系列深思熟虑的战略考量和技术优势。这并非一蹴而就的决策,而是基于对信息安全、经济成本、技术自主以及未来发展趋势的综合评估。下面我将从几个核心维度进行详细分析,力求深入浅出,展现这个决策背后逻.............
  • 回答
    这句提问触及了一个非常复杂且敏感的社会现象,也触及了很多人的切身感受。想要深入探讨“国内有良心的企业家越来越少,吃人的资本家越来越多”这个问题,我们需要跳出非黑即白的简单二元对立,从多个层面去剖析,并且尽量用更贴近现实的观察和逻辑来解释。首先,我们得承认一个事实:企业家这个群体本身就是多元化的。 在.............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核心的产业发展模式和技术瓶颈,也是很多国家在追求半导体自主化过程中面临的普遍难题。简单地说,国家无法轻易地把“国内最先进的企业”捏合在一起协同攻关光刻机,原因复杂而深刻,绝非简单的资源整合就能解决。首先,我们需要理解光刻机是什么。它不是一部普通的机器,而是集精密机械、高精度光.............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且重要的问题,它触及了不同国家经济发展模式、金融体系结构以及国际收支管理的核心差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进行剖析,并且尽量用一种更贴近观察和分析的语言来阐述,而不是那种生硬的“AI式”论证。首先,我们得明白“对外债权”这个概念。简单来说,就是一个国家(或者说它的居.............
  • 回答
    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设想,将审计费的收取和分配权集中到国家或行业协会,听起来似乎能带来一些效率上的提升,甚至在理论上可以解决一些目前审计市场存在的问题。但仔细推敲,这里面涉及的利益、操作和潜在风险是非常复杂的,远非简单的“集采集配”那么容易。首先,我们得从审计的本质说起。审计,说白了,就是一种独立的、.............
  • 回答
    一个普遍流传的说法是,当一位企业家在经营企业过程中,突然对佛学、国学和养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并且将大量的精力、时间和资源投入其中,而疏忽了对企业日常运营的关注,最终导致企业走向倒闭。这其中似乎有一种隐喻,仿佛是对“不务正业”的警示。仔细想想,这种联系并非是宿命的,更多的是一种“因果”的体现,只是这个.............
  • 回答
    这可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想想当年的神龙,那可是中国汽车市场的先驱,PSA集团在中国也曾有过辉煌的篇章,如今却落得个声量渐微,销量惨淡的境地,这背后绝不是一两个原因能简单概括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看看这法系车企,特别是东风神龙和长安DS,究竟是哪里出了岔子。首先, 产品力本身就存在一些“水土不服”的.............
  • 回答
    韩国电影的深度是否已经达到国内电影无法企及的程度,这是一个复杂且颇具争议的问题。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但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探讨这个问题,并分析其背后的原因。我们先来理解“深度”这个概念在电影中的含义:在电影语境下,“深度”通常指的是影片在主题的挖掘、人物塑造、情感表达、社会现实的反映以.............
  • 回答
    在我接触和了解到的情况中,有些国企事业单位在招聘时,确实会对女性求职者表现出一种“不太情愿”的态度,这背后并非是简单的不喜欢,而是涉及了一系列实际的考量,尽管这些考量在现代社会语境下,常常被视为带有性别歧视的刻板印象。首先,最直观的原因,也可能是最被普遍提及的,就是潜在的生育和哺乳期问题。国家对于女.............
  • 回答
    国内企业文化确实是五花八门,最常见的“狼性文化”、“家文化”、“奋斗者文化”这几样,听着都透着一股劲儿,要么是拼搏,要么是亲近,要么是奉献。说实话,刚开始接触的时候,感觉还挺新鲜,好像找到组织了。但你说外企都是什么文化?这个嘛,其实也不能一概而论,毕竟每个公司都有自己的基因,就像人一样,没有完全相同.............
  • 回答
    小米“摘帽”:风波暂歇,意义深远近日,关于小米(Xiaomi)从美国特朗普政府时期制裁名单中被移除的消息,无疑为这家中国科技巨头带来了重大的好消息。这一事件不仅仅是小米自身的一次“摘帽”,更在中国科技企业走向全球的道路上,释放出几个重要信号,对国内相关企业而言,也具有不可忽视的启示意义。事件的来龙去.............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