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象一下,如果现在把醉驾入刑取消,改成"约束至酒醒",会发生什么?
我想知乎上一定会有个问题是,"为什么国内机动车驾驶员底线如此之低?"
别尬黑,什么叫底线如此之低?这叫竞争力如此之强。
“为什么国内企业的底线如此之低?”
国内企业的底线都很低吗?也不尽然吧。
我看国内的外资企业底线还基本守得住啊。
工作时间之外不打员工手机,实在着急偶尔打个电话,首先开局是“抱歉打扰了”,员工个人手机号也不上传系统,办公就用固定电话;年休假该休就休,休假期间工作由同事代理,很坦然,没要紧事没人联系你;准点下班;周末加班就是单日收入双倍,而不是什么调休甚至连调休都没有;五险一金按员工收入实缴而不是什么按当地最低工资上缴……
当然,这几年他们的底线也在往下走,毕竟越来越多的外企聘起了本土的HRD;底线没往下走的外企呢,比较遗憾,他们往家走了。
哦,他们往家走时基本也都较好地赔偿了那些无法再为他们效力的中国员工……
至于国内的本土企业,他们也不总是底线这么低的。他们去了国外,特别是那些老牌资本主义帝国,底线好像就被拉上去了。
砍基层工程师人头时,还给赔偿,还给什么garden leave……在国内,这不就是业务组长找你谈个心的事儿嘛!
结合我本身这么多年的混社会经验啊,论这些国内企业对基层员工的温和度、对劳动法等各种法律的尊重上,大概按外企、聘了本土HRD的外企、合资企业、国企、本土私企这么几个纬度依次递减吧……
到了国外呢,同样的国内企业对不同的员工又有所区别,大概是按外国员工,华裔外国员工,中国员工这么依次递减吧……
非常耐人寻味啊。
以上内容都是我朋友跟我胡诌的,对此我当然嗤之以鼻。
我最后想表达的,一言以蔽之:我不同意我朋友以及题主的认知!
我送题主一句话:来知乎,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为什么国内企业的底线如此之低?”
“根本就不是这样!”
根本原因:违法成本太低。
劳动法,你真的去维权,一般还是起点作用的。
但前提是你从面试签约阶段就有意识的留下相关资料,维权的时候再花大量时间的收集、整理资料,不厌其烦的资讯政策、跑相关部门,调解,调解不成起诉……
只要你能花了这些精力,又有充足的证据,一般都能拿到工资和补偿(前提是这公司还活着,还尊重法律,如果他倒闭了,那赢了官司也难拿到钱)。
请注意,你花这么大的精力去维权,最终拿到的仅仅是你本来就应拿的,你觉得公司违约、违法,应该给你误工赔偿、精神损失赔偿,对不起,想多了。
你觉得这样的违法公司,应该有惩处性罚款,对不起,也想多了。
所以,对公司来说,员工维权没啥大不了的,公司胜诉省了钱,公司败诉赔本来应该赔的钱,至于参加调解、出庭之类的,有法务,或者随便派个人,有啥大不了的。
对比一个法国的案例:
这个新闻,别被“上班太无聊”误导了,实际是企业恶意调岗逼迫当事员工辞职。
该员工2015年之前是一名经理,但因为损失了一名重要客户,被降职了。降职后,公司也不再安排实质性的工作——管老板的熨斗,找打高尔夫球的老板的儿子……
公司这样搞他也没主动辞职,最终把这兄弟把公司告了,公司给他赔了40万。
为什么?
因为法国劳动法禁止以破坏工作环境为目的,侵犯他人权利和尊严、危害他人精神和身体健康、负面影响他人职业前景的,持续性的行为。(本段引自著名法律答主,王瑞恩)
多说两句,法国1910年颁发了《劳动与社会福利法典》,经过百余年实践与完善,对劳动者是全方位、无死角保护,企业侵害劳动者权益很不容易。
目前,法国是基层劳动者工作最轻松的国家之一,每周法定工作时间仅35个小时,每年至少5个星期的带薪休假……也是劳工福利最完善的国家之一。
回到我们的现状,近两年劳动者权益保护其实有很大改善,两个方面:
一是互联网带来的信息公开,原来公司被员工起诉欠薪、赔偿等,消息局限于相关人的小圈子里,其他人求职仍然避不开这个公司的坑。
但现在法院裁判文书公开,天眼查等企业信息查询网站整理公开企业相关诉讼信息,企业涉及和员工纠纷诉讼仲裁,损失要大得多,影响人才招聘,损害品牌形象。
二是法律法规的完善,希望一切越来越好吧。
需要租办公室的朋友点击下方链接,查看海量办公房源
租办公室更多攻略,欢迎查看:
优化营商环境工作做得好。
企业共享的护城河深了,企业的竞争力和话语权就强了。
违法成本过低,而维权成本太高了的话,受害者基本也就没有维权的动力了。
原因如下:
1、中国人口太多,所以总会有老板说:你不干有的是人干,最不缺的就是人。没办法,即使不合理,你也只能忍。
2、企业中的工会基本上就是摆设,我就职的几家公司,所谓的工会就是经理兼职,所以不可能关心员工。
3、以往很多员工没有法制意识,出了问题,要么认倒霉,要么走极端,其实很多事情你不争取,就会觉得难于登天,真的去做才发现没几个钱,不费事,比如原来公司有个临时清洁工,就被后勤给开了,但是工资不给,人家找劳动局,立刻给了。
现在好多了,好多员工都知道出了问题拍照录像找法律援助了,其实那些公司嘴上说的很硬气,什么你随便告,有律师陪着之类的话,基本上是唬人的。
第一点:有限理性假设。
市场经济中的每一个人都在尝试无限地扩张自己的利益。
第二点:法治天然有利于强势方而不利于弱势方。
这个世界上最反对法治的其实是农民,他们直接要求明君和清官。
讲一下我最近劳动仲裁的事情吧,2021年2月份被前公司裁员,拖欠工资和裁员补偿。我2月份申请立案,3月份调解,5月份提交证据,6月开庭,现在7月还没出结果。
就算仲裁出结果了,公司不服还可以选择去法院起诉,起诉失败再上诉。一套流程走下来,能拖个一两年。就算终审判决公司也输了,无非是把两年前就该给我的钱给我。
劳动仲裁的流程:立案,调解,提交证据,出庭,至少四个工作日。要是走法院,起诉、上诉,那这个流程又要再来一遍。上班族天天请假搞这个,就为了拿自己应得的钱?
公司的人事、财务、法务闲着也是闲着,派过来跟前员工耗着简直不要太方便。你猜资本家和打工人,谁更有钱,更能请得起专业的法律人士?
(有些公司尤其是大公司,都是长期养着法务的,他们平时闲着也能领工资,所以公司很乐意把他们派出去,毕竟公司不养闲人)
而打工人的成本是什么呢?要查资料,学习法律知识,要整理证据,各种杂七杂八的事情。耗费一年多的时间、精力,如果要请律师的话还要花律师费,最后得到的只是自己应得的血汗钱。
这是合理合法维权的流程,不合法的呢?“恶意讨薪”的帽子可等着您那。
总之还是那句话,劳动者维权成本太高,企业违法成本太低。
我有6年工作经验,在上家公司待了一共两年。
前公司是北京某影视传媒公司,去年疫情影视行业受打击很大,影视行业都降薪裁员。前公司裁员一半,剩下的降薪30%。我领着降薪后70%的工资当了一年的廉价劳动力,后来又把我裁了。
部门领导裁我的时候对我进行职场PUA,说我这点活儿找个实习生就能做,我当时就怼回去了,并且告诉他我已经全程录音。
庭前调解的时候,仲裁员直接给我的诉求金额打五折,劝我接受调解,美名其曰“双方各让一步”。我心想,老赖欠我的钱,然后声称一分不还,你让老赖还一半,这叫双方各让一步吗?这叫受害者损失一半,老赖白嫖了一半。
我直接回,你这就是和稀泥,我不接受调解,你该怎么仲裁就怎么仲裁吧,输了我一分拿不到也认,你现在调解哪怕我能拿到一半,我也不认。
目前就是等仲裁结果,证据、录音我都保留着。公司那边叫嚣,如果仲裁失败肯定会去法院起诉。理论上公司是有这权力的,他们可以起诉、上诉,再折腾一两年都没问题。拖字诀呗,两万多块钱折腾个一两年,就是不给你,打工人也没有任何办法。
相对而言,接受调解能更快拿到(一部分)钱,但从心理角度和社会经验角度讲,我比较不信任调解。因为去年我还遇到一件倒霉事,就是租了蛋壳公寓的房子,而且是一次付了一整年的房租。
2020年11月,蛋壳公寓暴雷后,出现了大范围房东赶租户走的情况,也有很多相关部门来调解。
当时的调解政策也是所谓的“双方各让一步”,让租户再给房东交一半房租,或者提前搬走几个月之类的。我觉得是蛋壳和房东违约,租户有权继续居住,就一直不接受调解硬刚到底。然后现在是2021年7月,我顺利住到期了,比那些接受调解的人更好的维护了自身利益。
现有法律,基本上对老赖是没有什么办法的,不管是拖欠工资,还是蛋壳公寓暴雷这种,乐视贾跃亭、蛋壳高靖,ofo戴威,很多老赖的惩罚措施只是限制高消费,有什么用?
制度就摆在那里,明眼人都看得见。某些人硬要说这个社会多好、多幸福,我是笑不出来。
补充:
评论区有人说劳动仲裁很简单,如果我的表述不清楚,这条高赞的解释也很到位,公道自在人心。
这个答主是自己花钱找律师的,找律师确实就不用请假出庭了,比较节省时间,但律师费不是成本吗?总之都是打工人净亏,顶多是争一口气。
二次补充:
评论区有个疑似土著/精神房东怼我,说蛋壳公寓的租户无权住到期,我再次拿证据给大家看看吧。
蛋壳租户的租房合同在住建委也是有备案的,承租人是租户,出租人是房东,法律上讲租户把钱给蛋壳就等于给房东。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