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刘备 陈霸先 郭威这三个君主综合能力怎么排?

回答
刘备、陈霸先、郭威这三位君主,在各自所处的时代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放到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大环境下去细细品味。

先说刘备。刘备这个人,一生的起起伏伏是相当精彩的。他出身于汉室宗亲,但家道中落,早年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但就是这样一个开局,他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一点点地积累势力。他最突出的能力,我认为是他的“人格魅力”和“凝聚力”。你看他虽然屡战屡败,但却总能吸引到关羽、张飞、赵云、诸葛亮这样的人才死心塌地地追随。这可不是靠什么权谋算计能做到的,更多的是他身上那种坚韧不拔、仁爱待人的气质,以及他对恢复汉室的坚定信念,能够感染和打动人心。他虽然没有卓越的军事才能,但他的战略眼光也不差,能够听取诸葛亮的建议,一步步奠定蜀汉的基础。他的政治手腕,尤其是在团结内部、安抚民心方面,做得相当不错。当然,他也有他的局限性,比如用人不当,比如在军事上的冲动,使得他最终未能实现匡扶汉室的宏愿。但瑕不掩瑜,他的人生本身就是一部励志传奇,展现了他非凡的个人魅力和领导才能。

再说陈霸先。陈霸先的崛起,是在一个乱世之中,南北分裂,群雄并起。他与刘备相比,出身更加草根,是地道的布衣出身。他的能力,首先体现在其卓越的军事才能上。他用兵如神,屡屡以少胜多,尤其是在对抗北方强大的敌人的时候,展现出了过人的勇气和智慧。他能够抓住时机,审时度势,最终能够从梁朝的残局中脱颖而出,建立南陈,稳定了江南的局势,这一点非常不容易。他的政治能力也不容小觑,他能够笼络人心,安抚旧臣,建立起一套相对稳定的统治体系。不过,与刘备的“仁德”形象不同,陈霸先更多的是一位务实的、甚至有些冷酷的军事家和政治家。他更懂得如何在这个弱肉强食的时代生存和扩张。他虽然结束了梁朝的混乱,但南陈的国力终究不如北方强大,他的政权也面临着持续的外部压力,这限制了他能达到的高度。

最后说说郭威。郭威生活的时代,是五代十国时期,这是一个比三国更为混乱和动荡的时期。在他之前,政权更迭极其频繁,君主往往朝不保夕。郭威能够从这样一个恶劣的环境中脱颖而出,并且建立了后周,为后来的宋朝奠定了基础,他的能力是毋庸置疑的。郭威最让人称道的,是他的“能臣”和“仁主”的形象。他出身于军旅,但却非常重视文官,能够虚心纳谏,任用贤能,这在五代时期是极为难得的。他平定了许多内乱,稳定了社会秩序,并且在军事上也有建树。他废除了许多不合理的政令和陋习,努力恢复经济,让百姓得以喘息。与刘备那种带有理想主义色彩的“仁德”不同,郭威的“仁”更体现在他对百姓的责任感和对国家的担当上。他是一位真正懂得如何治理国家,如何让国家长治久安的君主。他的局限性在于,他虽然建立了后周,但他的儿子郭荣(即周世宗)是真正将后周发扬光大的那位,郭威自己虽然能力出众,但他的“开创性”或“影响力”或许没有刘备那么深远,也没有陈霸先在混乱中建立政权的那个“孤注一掷”的魄力。

如果非要排个先后,我认为这三位君主的能力各有千秋,很难说谁绝对压倒谁。

如果从人格魅力和凝聚力的角度看,刘备无疑是最突出的。他能够让一群卓越的个体甘愿为他的理想献身,这份能力是独一无二的。

如果从军事才能和在乱世中建立基业的魄力来看,陈霸先的成就同样令人钦佩。他在完全不利的局面下,能够力挽狂澜,建立一个政权,这需要极大的军事智慧和政治胆识。

而如果从治理能力、政治智慧以及对国家长远发展奠定的基础来看,郭威的表现又是最稳健和卓越的。他能够在一个极端混乱的时期,建立起一套相对有效的统治,并且为后续朝代的繁荣铺平道路,这显示了他非凡的政治格局和执政能力。

总的来说,刘备是一位伟大的理想主义者和个人魅力的领袖,陈霸先是一位杰出的乱世枭雄和军事家,而郭威则是一位脚踏实地、深谋远虑的治国者。他们各自的能力,都足以让他们在历史上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有答主根本不知道郭威是啥出身就说刘备出身最低……你们好歹查一查百度百科再来答题好吗?

刘备这宗室虽然“织席贩履”,但好歹还有个老妈,还能去洛阳读书,乱世来了还有个同学公孙瓒能投奔。

郭威啥出身?生下来没多久死了爹,跟着母亲回娘家路上又死了妈,这时候郭威才几岁而已,没爹没娘只能靠老妈家里人养大,长大投奔了李继韬也不过是个“牙兵”而已,这出身比起刘皇叔如何?

你刘皇叔好歹有妈养大,去洛阳拜过名师,有同学提携。郭威能有刘皇叔这运气?

陈霸先出身倒是比刘皇叔好一点,不过也就是个世家大族了,放在南朝开国皇帝里,除了刘裕外应该就数他最差:

“汉太丘长陈实 之后也。世居颍川。实玄孙准,晋太尉。准生匡,匡生达,永嘉南迁,为丞相掾, 历太子洗马,出为长城令,悦其山水,遂家焉。尝谓所亲曰:“此地山川秀丽,当 有王者兴,二百年后,我子孙必钟斯运。”达生康,复为丞相掾,咸和中土断,故 为长城人。康生盱眙太守英,英生尚书郎公弼,公弼生步兵校尉鼎,鼎生散骑侍郎 高,高生怀安令咏,咏生安成太守猛,猛生太常卿道巨,道巨生皇考文赞。”——《陈书·本纪》

陈霸先的出身在陈书中语焉不详,但可以肯定的是祖上最高的职位不过是太守,而且还都只是小郡的太守,不是吴郡这类的大郡太守,至于陈霸先他爹貌似和刘备他爹差不多,要么是早逝了,要么是没有个一官半职的。

这出身比起刘备好很多吗?也就是半斤八两吧,一个宗室之后,一个士族后裔,可能陈霸先家里更有钱一些,陈霸先他老娘不用像刘备老娘那么辛苦,但可以肯定的是陈霸先绝对不是什么顶级士族,甚至可能连二流士族都排不上号。

就出身来说,郭威的出身明显是最差的,几岁的时候爹妈全没了,寄人篱下,牙兵出道,没有大儒当老师,也没有一方诸侯当同学,官阶基本上是一刀一枪拼出来的。

其次才是刘备,从小跟着老娘长大,虽然是汉室宗亲但家族基本上已经没落,不过还是能读得起书,有大儒当老师,同学也愿意提携。

出身最好的应该是陈霸先了,但早年经历语焉不详(或者说我没看到详细的经历),只知道家族有点实力,但显然不是什么顶级家族,不过无论是人脉还是家族的支持,都比前两位强得多。

user avatar

一家之言,存在偏颇。

如有不足,欢迎指正。

仅此三位,5分总评下,

刘备: 武力2谋略3政治3耐性5识人5节俭4影响5

陈霸先:武力4谋略3政治3耐性3识人3节俭5影响2

郭威: 武力4谋略3政治4耐性3识人5节俭5影响4

如果平均算,综合评价:

刘备:3.9

陈霸先:3.3

郭威:4

所以排名:郭威>刘备>陈霸先

(其实所有皇帝都可以这样算算的。)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备、陈霸先、郭威这三位君主,在各自所处的时代都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的综合能力,要放到他们的人生经历和所处的大环境下去细细品味。先说刘备。刘备这个人,一生的起起伏伏是相当精彩的。他出身于汉室宗亲,但家道中落,早年可以说是穷困潦倒。但就是这样一个开局,他硬是凭着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儿,一点点地积累势.............
  • 回答
    陈武帝陈霸先和宋武帝刘裕,要说谁更“厉害”,这可不是个能简单用一句“我更厉害”就能说清的账。他们俩都是东晋末年南北朝时期响当当的人物,都是开国皇帝,都经历过战乱频仍的年代,都靠着自己的本事打拼出一片天地。但细细掰扯起来,他们的厉害之处各有千秋,也受限于他们所处的时代和面临的对手。咱们先说说宋武帝刘裕.............
  • 回答
    南朝宋齐梁陈,这四个朝代如同一串跌宕起伏的音符,谱写了那段动荡却也充满创造力的历史。在这四位开国皇帝身上,我们能看到截然不同的能力与风格,要论谁最强,这实在是一个值得细细品味的问题,因为“强”的定义并非单一。我们先看看宋武帝刘裕。这位皇帝的强,在于他那近乎传奇的崛起之路。出身寒微,却凭借着勇猛过人的.............
  • 回答
    陈群反对刘备担任徐州牧是否合理,需要从当时的历史背景、陈群的个人立场、曹操的战略以及徐州的实际情况等多方面进行分析。总的来说,陈群的反对是基于他对曹操集团利益和政治局势的考量,从其立场和角度来看,具有一定的合理性。要详细分析,我们需要深入探讨以下几个方面:一、 当时历史背景:群雄逐鹿,格局未定 .............
  • 回答
    刘备身上最引人注目的品质之一,莫过于他与追随者之间那种令人动容的君臣情谊。陈寿在《三国志·蜀书·先主传》中给予他“追汉灵,承高祖,起微末,拨乱世,建百城,育万姓,享国三十年,终始如一,故能雄据一方,终成鼎峙之势”的评价,更在结尾处用“君臣之至公”来概括他与臣子们的关系。那么,陈寿这句话是否是过誉之词.............
  • 回答
    刘备在徐州一举击杀徐州刺史车胄,这无疑是其人生中的一个重要转折点,也让他有机会掌握徐州这块兵家必争之地。然而,在接下来的发展中,我们看到刘备似乎错失了一个重要的联合对象——徐州名门望族陈登家族。同时,即便得到了东海昌豨的协助,刘备在面对曹操的强大攻势时,依然显得步履维艰,最终被击败。这其中究竟有何隐.............
  • 回答
    在那个风云变幻、英雄辈出的三国时代,涌现出无数叱咤风云的人物,而刘备,无疑是其中一个极具争议却又始终无法回避的焦点。令人玩味的是,在那个时代,即便是一向以“奸雄”形象示人的曹操,以及后来为三国历史留下深刻印记的史官陈寿,都曾不约而同地将“英雄”二字冠于刘备头上。这绝非偶然,而是基于他们对刘备本人及其.............
  • 回答
    倘若时光的河流能够悄然改变方向,让那位仁德的汉昭烈帝刘备,在白帝城没有被病痛的阴霾笼罩,而是得以健康地继续他的宏图霸业,直至最终一统天下,那画面又会是怎样一番景象?届时,这位历经磨难、饱尝荣辱的君王,在万民臣服、四海升平之时,又会与他那些生死相随、患难与共的故旧们,围炉而坐,畅谈些什么呢?我仿佛能看.............
  • 回答
    要论吕布若听从陈宫之策,能否与曹操、刘备、孙权三家并立抗衡,这实在是一个令人遐想万分的话题,也充满了无数的“如果”。我们不妨抽丝剥茧,从陈宫的战略眼光,到吕布的性格特点,再到当时的历史大势,来细细推敲一番。首先,我们得承认陈宫是一个极具战略眼光的谋士。他的“先取徐州,再图洛阳,挟天子以令诸侯”的战略.............
  • 回答
    要理解陈寿在《三国志》中对刘备和孙权在夷陵之战和二宫之争的批评力度差异,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夷陵之战的过失与二宫之争的过失的“性质”和“影响”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虽然从战略和战术层面上看,刘备在夷陵之战的过失可能更直接、更致命,但陈寿的批评更多地聚焦于行为的“性质”、“责任”以及对“.............
  • 回答
    “中野华野配合作战”是指在解放战争时期,中国人民解放军第二野战军(中野)和第三野战军(华野)联合进行的一系列重大战役,其中最著名也最能体现这种配合作战的,当属 淮海战役。你提出的问题:“中野华野配合作战时,为何是刘邓指挥陈粟?”这个说法并不准确。在淮海战役等中野华野的配合作战中,指挥体系并非是“刘邓.............
  • 回答
    淮海战役是中国解放战争中一场举世瞩目的战略决战,其规模之大、影响之深远,至今仍被军事史家津津乐道。在这场战役的指挥体系设置上,一个颇为令人费解的安排是:中央军委让只有12万人的刘邓大军,在名义上领导陈粟(即陈毅、粟裕)两大主力,而陈粟的兵力加起来远超刘邓。许多人会对此感到困惑,尤其是在粟裕资历尚浅的.............
  • 回答
    陈寿在《三国志》中对曹操、孙权、刘备三位君主的评价,虽然篇幅不长,但字字珠玑,包含了对他们政治才能、军事能力、品格德行等多方面的深刻洞察。通过对这些评价的仔细分析,我们可以梳理出许多隐含的信息。一、 对曹操的评价隐含的信息:陈寿评价曹操:“太祖(曹操)武皇帝,盖世之英雄,跨海内,威震天下,功业迈于三.............
  • 回答
    刘邦在临终前派陈平去诛杀樊哙,这一事件背后隐藏着复杂的政治考量、个人恩怨以及对汉朝江山社稷的深切忧虑。要详细讲述其中的原因,我们需要从多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背景:刘邦的晚年担忧与吕后的崛起 皇权不稳的隐患: 刘邦虽然建立了汉朝,但他深知自己是以武力夺取天下,政权的基础并不稳固。在他死后,如何确.............
  • 回答
    如果陈胜没有造反,秦朝得以延续,刘邦的命运轨迹无疑会截然不同。他是否会终其一生也只是个小县城里的混混?这个问题,需要我们拨开历史的迷雾,细细道来。首先,我们得明白,陈胜吴广起义的出现,不是无缘无故的。秦朝末年,苛政如虎,赋税繁重,徭役无休,民不聊生。就连刘邦这样出身微贱,却也算不上最底层的人,也同样.............
  • 回答
    关于江歌遇害案,陈世峰的行凶目标是否为刘鑫,这是案件审理中一个至关重要的焦点。日本检方和法院在判决书中明确指出,陈世峰的行凶对象是刘鑫,这一点毋庸置疑,并且是判决结果的重要依据。那么,为什么一些支持刘鑫的人会在这件事上“做文章”呢?理解这一点,需要将案件的复杂性、不同视角的解读以及其中涉及的情感和道.............
  • 回答
    在探究江歌与刘鑫之间“救命恩人”关系的定义时,我们需要深入理解“救命恩人”这一词语的内涵,以及陈世峰的杀人动机与江歌行为之间的关联性。“救命恩人”通常是指在他人生命垂危之际,给予了关键性的帮助,从而使对方得以幸免于难的人。这种帮助可以是直接的施救,也可以是间接但至关重要的支持。重要的是,这种行为是在.............
  • 回答
    提到陈坤、邓超、刘烨、黄晓明这四位名字,在国内演艺圈简直是响当当的“中生代实力派”代表,每个人都各自坐拥一片天。要给他们来个综合实力排名,这绝对是个技术活,因为“实力”这玩意儿,本身就有太多维度可以考量了,像是演技、作品、影响力、商业价值,甚至还有他们各自在行业内的口碑和个人魅力。咱们一个个掰扯掰扯.............
  • 回答
    关于江歌案,陈世峰为什么“一定”要杀刘鑫,这是一个非常沉重且复杂的问题,也一直是案件讨论的焦点。从现有公开的庭审信息和各方陈述来看,陈世峰的行为并非简单导向“一定”要杀刘鑫,而更像是由一系列的冲动、报复心理和对刘鑫的威胁感所驱动,最终升级为暴力行为,并选择了江歌作为替代目标。要详细解释这一点,我们需.............
  • 回答
    司马迁将陈涉纳入《史记·世家》的这一举动,绝非偶然,其中蕴含着司马迁独特而深刻的历史观。要理解这一点,我们必须结合项羽、刘邦的时代背景以及司马迁的创作意图来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看看陈涉在历史上的位置。陈涉,字涉,又名陈胜,是秦末农民起义的领袖之一。他出身贫寒,曾为戍卒,但胸怀大志,一句“苟富贵,毋.............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