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朝闻道》?

回答
刘慈欣的《朝闻道》确实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科幻短篇,它如同宇宙中的一道惊鸿掠影,在短暂的篇幅里勾勒出宏大而又残酷的真相。要评价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的曲折或设定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那种关于认知、关于文明、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

首先,从故事的基石——“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孔子的话说起。《朝闻道》这个名字本身就奠定了小说的基调:对终极真理的追求,以及为此付出的代价。刘慈欣显然不是简单地将这句话作为点缀,而是将其升华为整个故事的核心驱动力。小说中,科学家们不顾一切地去探寻宇宙的终极奥秘,即使明知那可能是一个足以摧毁一切认知基石的真相,他们依然前赴后继,这种精神内核无疑是人类理性探索的极致体现。

小说的叙事非常巧妙,以一种近乎宗教启示的方式展开。我们跟随主人公们,如同追随一群朝圣者,一步步走向那“真理”所在。最初的设定,那些代表着“道”的“神秘而辉煌的奇观”,充满了吸引力,也让读者充满了期待。我们期待的可能是宇宙运转的根本法则,是生命存在的终极意义,是某种超越感官理解的美妙存在。然而,刘慈欣在这里展现了他一贯的冷峻和深刻——他并没有给出一个温情脉脉或振奋人心的答案。

当那个“道”最终被揭示时,那种震撼是毁灭性的。它不是一个定理,不是一个公式,甚至不是一个简单的现象,而是一个被隐藏起来的、关于宇宙本身“存在方式”的残酷规则。小说里描述的“道”的最终形态,是如此的抽象和宏大,以至于人类现有的语言和认知体系都无法完全承载。那种“无限的宁静”和“无限的黑暗”并存的状态,模糊了生死、物质与能量的界限,呈现出一种令人窒息的终极寂灭感。

这里面的关键在于,这个“道”的揭示,并非指向某种积极的、可供人类借鉴的“经验”,而是揭示了一个宇宙的根本性限制和悲哀。宇宙并非为生命而设,也并非有意隐藏什么,它只是以一种我们无法理解的方式“存在着”,而那些能够理解它的人,却因为这种理解而走向“死亡”——这里的死亡,更是一种精神的、存在的彻底消亡,是一种被终极真相同化后的“消失”。

这种“消失”处理得非常到位,它没有血腥,没有暴力,只有一种绝对的、无法逃避的虚无。那些曾拥有着人类情感、思想、甚至个体意识的科学家们,在理解了那个“道”之后,他们不再是“他们”了,而是融入了那个宏大的“道”本身。这是一种比物理死亡更彻底的消解,是对个体存在的终极否定。

刘慈欣在此触及了关于文明命运的沉重议题。如果说宇宙的终极真相是如此残酷,那么人类,或者说任何有智慧的生命,在认识到这一点之后,是否还有继续存在的意义?小说中的科学家们用自己的行动给出了一个悲壮的答案:即便知道终点是虚无,也要去求证。这是一种对真理的近乎癫狂的崇拜,也是一种对人类智慧极限的终极拷问。他们拥抱了真相,也拥抱了真相带来的毁灭。

从美学角度来说,《朝闻道》的文字简洁而有力,它营造出的那种神秘、宏大、最终走向寂灭的氛围感极强。没有冗余的描述,每一个字都仿佛是精心打磨过的石块,堆砌成一座巨大的墓碑,纪念着那些为求知而牺牲的灵魂,以及那个可能永远无法被人类完全理解的宇宙真相。

当然,也有人会觉得小说过于悲观,过于虚无。但科幻的魅力,恰恰在于它敢于去想象那些最极端、最令人不安的可能性。《朝闻道》之所以伟大,就在于它没有回避人类面对宇宙终极问题时的无力感和渺小感,反而将这种感受放大到极致,让读者在读完之后,久久不能平静,开始反思我们所知的“实在”究竟是什么,以及我们追求“真理”的意义究竟在哪里。

总而言之,《朝闻道》是一篇充满哲学思辨的科幻杰作。它不是一本“好看”的故事书,而是一次对人类认知边界的挑战,一次对生命存在意义的深刻追问。它告诉我们,也许宇宙最深刻的奥秘,恰恰是对一切奥秘的终结,是对所有存在形式的否定。而人类的伟大,或许就在于即便面对如此真相,依然有勇气去“朝闻道”,哪怕这意味着“夕死可矣”。它留给读者的,是一种深邃的怅惘,一种对未知既敬畏又渴望的复杂情绪。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4年有一次做讲座时,我尝试说了一下这个问题,把那时的讲稿贴一下:


从朝闻道说开去


人类建立了巨大的加速器,想要揭示宇宙的奥秘,却被突然出现的外星人摧毁了。外星人说,宇宙的最终奥秘,可能导致宇宙的毁灭。所以不能允许人类探寻这个奥秘。

想要探寻宇宙真理的物理学家,向外星人提出了一个交易,就是外星人解答他们对于大一统理论的疑惑,然后杀死他们。

人类最伟大的科学家、数学家,纷纷踏上了那个用生命交换真理的祭坛。他们得到了梦寐以求的答案。然后一边回味这答案的美妙,一边走向死亡。

这个故事取的是朝闻道,夕死可矣的典故。只是从科幻的角度来表达人类的这种精神诉求。

这个故事表达了多重的意向。但我想关注的是这样的一个问题:

如果外星人掌握的科技,能量,和物质的生产能力都完全碾压了人类,甚至仅靠回答问题,就能让人类的精英们无怨无悔的去死时,人类的生存价值何在?

******

在尝试回答之前,我们先来看一个和科幻无关的问题。

F1方程式赛车,有一些很奇妙的规定。不允许更高的稳流翼,不允许更宽的轮距。

或者说,为什么一个以速度为目标的赛事,会拒绝车队用技术手段来提升车身性能,获得更好的成绩?

为什么一个以追求速度为目标的赛事,会限制选手用技术手段达到这个目标?

再例如,奥林匹克的口号是更高, 更快, 更强。但为什么不允许使用违禁药物?

******

要回答这个问题,其实应该反问:不是在一定限制下去追求的极限,有什么意义?

F1就是这样一项在自我限制的前提下去追求极限的运动。这些技术限制,是F1对自己提出的限制。而在这些限制下,发挥能动性去追求更好的成绩,是选手的责任和义务,也是选手能力与车队能力的集中体现。这个过程,体现了力与美。因而让F1成为一项具有非凡趣味的运动。

如果对速度的追求只是对技术的追求,那大家把各自的引擎摆出来,比一比马力就完了,干嘛还要上赛场?

同样,奥林匹克的意义是什么?是人。

奥林匹克欣赏的是什么?是人所展现的力与美!

奥林匹克追求的是什么?

不只是更高、更快、更强。更是在追求更高、更快、更强的过程中,作为载体的人所体现出的力量、技巧、智慧、意志和尊严。

体育竞技之所以长盛不衰,就是因为在竞技的过程中,体现了人类所拥有的这些高贵的品质。

******

从某种意义上,艺术和体育很像,都是在一个框架内,在诸多限制下,向极限靠拢的尝试。

我字写得丑,老爸因此嘲笑我,你看别人写的字能卖钱,你写的字只能卖废纸。

我就反驳说,你看都互联网时代了。字写得再好看又能怎样?最后还不是得拿键盘输入到网上。

可能在座的很多人都用这种论调反驳过父母。但你们有没有发现,我们刚才在质疑体育运动的价值时,说过类似的话。为什么要练习跑步?跑的再快,拿了奥运冠军,也没有汽车快,那练跑步干什么?

如果从这个角度来看,体育运动是一项荒谬的事业。

但我们刚才已经分析过了,体育运动的价值并不在于此,从这一点来说,艺术也是一样的。

我们必须抛开它的实用价值,来看它的审美价值。

毛笔字,就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在笔画和结构的形式下,追求极致,从而体现美。

科幻也是这样的一种艺术形式。在科幻内核和恒久命题包夹下,追求某种只有科幻这种文体才能表达的极致,从而体现美。

大多数艺术形式,都是如此。都是在某种限制的范围内,尝试着去追求极致,去表达美。因为艺术形式各自不同,所面临的局限不同,所采取的追求极致表达美的方式不同,才造就了艺术形式的多种多样。

这也是为什么随着技术的发展,一些传统的艺术形式并未消亡。例如照片没有取代油画,录像没有取代照片。电影没有取代京剧。

因为每一种艺术,都体现着在这个表现形式下的极限,以及人们为追求和表达这种极限所付出的的努力。换言之,每一种艺术形式中,都有其独有的,不可替代的美。甚至很多时候,你会因为艺术手法的简陋,反而更深切的感受到其中蕴藏着的艰辛和智慧,并为此而由衷的感动。

******

可能有朋友要问了,为什么要欣赏美呢?

大家不要笑。很多人嘴上不承认,但他们其实无时无刻不表现出这样的一种态度。我不欣赏美,我也不需要欣赏美。这是一个无益而无效的行为。推动世界发展的是实业,是金钱,是科技,而不是小说,不是艺术,不是美。

我的理解是,欣赏美能让你找到内心的平衡。

我们活在世界上,尤其是在中国,很容易心理不平衡的。

我好不容易积攒零用钱买了一直想买的iphone4s。结果苹果出了5s。更可恨的是上铺的兄弟家里有钱,瞬间把4s换了5s。然后跟你说,“早知道我换下来的折价给你就好了。”

好吧,这个例子可能不好,那我们换一个例子:地球人辛辛苦苦发展科技,向星空探索。然后,三体人来了.....

我看到有人很多朋友松了口气。好吧,我们终于回到科幻的话题上来了。没错,这是个科幻讲座,不是哲学讲座……虽然它有那么点哲学意味,但仍然是从科幻出发的。

我们先回到朝闻道的那个问题上:如果有一天外星人来访,他们的科技水平和物质生产能力完全碾压了地球。那么人类的价值何在?

就好象我们的在骑着自行车奔向心爱的妹子,然后来了个富二代开着宝马把你的妹子接走了。这种时候,你作为男人的价值何在?

你看,这种时候,你就需要来找平衡了。

******

在朝闻道里,大刘是怎么找平衡的呢?他让霍金向外星人提出了这样的一个问题:宇宙的目的是什么?外星人无从回答。

于是我们就笑了,得,你也别仗着多读了几年书就嘲笑我高中没毕业。在这张卷子面前,大家都两眼一抹黑,谁也别嘲笑谁。大刘的这个结局并不漂亮。但我完全理解他的这种写法。

你看,我们今天讲了这么久,像剥洋葱一样的分析这个问题,才终于能试着回答这个疑问。而在一篇小说里,没有足够的篇幅来消解这个疑问。而这个解释乏味的更无法容纳小说所必需具有的戏剧性。所以不如用一个哲学问题来给读者当头棒喝,来的简洁干净。

******

在生活中,这种阿Q似的找平衡,其实很常见。

社会上流行的用是不是有钱,是不是有权力,是不是漂亮,是不是有知名度这样以结果为导向的标准来衡量人的价值。我们也常用这样的标准来衡量自己的价值。

这些标准没有错。但如果把这当成唯一的标准,就会因为总有人更有钱,更漂亮,更有知名度。而不得不在比上不足比下有余中寻求自我满足。

如果不想陷入这种不上不下的虚妄中,就必须认识到这个社会通用的评价标准亦有其局限,然后从这个体系中跳出来。寻找适合自己的维度,尝试着在这个维度中寻找极限,并在这个过程中认知到自己的价值。

我觉得,人的价值,就在于追求极限。自古以来,对极限的追索就最能打动人,提升人,把人推向更高更纯粹的地步。体育、艺术、宗教、哲学。你看古希腊流传下来的东西里面,掰着指头数出4项。无一不是在仰望某个极限。再过两千年,看我们现在,留下的也会是这些东西。

所以不要问为什么要艺术,为什么要运动,为什么要思考,为什么要欣赏美。因为它们是人类最好,最高,最纯粹的部分的体现,所以我们要艺术。要欣赏美,创造美,因为这里面体现了我们对极限的追求。

******

最后,回到朝闻道的问题来,我觉得,人类的价值并不在于是否获得了大一统理论。而在于我们为了获得大一统理论付出了多少代人的努力,心血,财富与智慧。大一统理论是某个极限,那么向这个极限靠拢的过程,就是我们作为一个物种的价值体现。 换个通俗点的讲法,追妹子的最大意义,不在于你追没追到。而在于你追没追和怎么追。如果你说因为没有宝马,不配追这个妹子,所以就不去追这个妹子,那么意义和价值都无从谈起。

******

最后,人生的目的到底是什么?

说了这么多,其实都是在尝试回答这个问题。我的理解是:

人生的目的是尝试向自己的极限靠拢。

哪怕只是靠拢一小步,哪怕这一小步并不代表整个人类,不会让世界改变,不会让恒星闪耀,不会让时光倒流。但这一小步,体现了你的力量,意志和智慧。是值得你骄傲的一小步。所以找到一个这样的极限,朝它迈进,哪怕只有一小步。

这就是我理解的人生的目的。

user avatar

元首下令召开四体世界全体执政官紧急会议,这很不寻常,一定有什么重大的事件发生。


两万四体时前,四体舰队启航了,它们只知道目标的大致方向,却不知道它的距离。也许,目标处于千万光时之外,甚至在银河系的另一端,面时着前方茫茫的星海,这是一次希望渺茫的远征。


元首说:“在四百五十万时后,当四体舰队到达地球所在的行星系时,那个文明的技术水平已在加速发展中远超过我们!四体舰队经过那么漫长的航行,中间还要穿越两条星际尘埃带,很可能只有一半的飞船到达太阳系,其余的将损失在漫长的航程中。到那时,四体舰队在地球文明面前将不堪一击——我们不是去远征,是去送死!


“在长达四万时的时间跨度上,任何传统的战争和恐怖活动的战略意义都不大,都可以得到恢复。在这样长的时间跨度上,要想有效遏制一个文明的发展,解除其武装,办法只有一个,杀死它们的科学。下面,请科学执政官简单介绍一下我们已经制定的计划。”


科学执政官:“要封锁人类的科技,尤其是在量子物理的继续深入,我们需要摧毁他们的加速器和科研人员。虽然我们无法远程摧毁地球上的设施,但是我相信上帝在保佑四体文明:不过几个地球日,一块四维碎片就会划过地球赤道一圈,削掉他们的加速器。另外,我们还会远程授予地球四体组织两个简单的技术:快速铺草皮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


“请科学执政官停一下!”军事执政官站起来说,“元首,我想表明自己的看法:这个连计划都算不上的东西对杀死人类的科学,几乎起不到什么作用。这个四维碎片不是我们能控制的。摧毁加速器只是运气好罢了。加速器没了,科学家还在,人类只要有人力物力,就可以重建!你能保证他们下次建好加速器的时候也有这么精准的四维碎片吗?另外,快速铺草皮技术和全息投影技术是什么狗屁玩意,能杀死科学家吗?是时候停止这场闹剧了!”


科学执政官:“你太高估人类了!只要有了这一次,他们就永远建不了第二个。人类在未知的强大力量面前会失去理性,这个时候只要有人站出来,声称能控制它。人类就会对它俯首称臣。你看人类的历史:在人类遇到雷电、暴雨等强大的自然力量之前,就会虚构出‘雷公’、‘龙王’等角色,还有一些如今被成为‘神棍’的人类个体声称能和他们沟通,以谋取利益。可笑的是,其他人类居然信了!”


军事执政官愣了一下,“你的意思是……”


科学执政官:“据我所知,人类现在还不能理解四维碎片。我们大可以像人类文明中的‘神棍’一样,声称是我们干的。我们来编一些奇怪的名字,就叫‘宇宙的排险者’好了!为了让他们更相信,可以给他们看一些我们根据他们目前地质学理解做出来的视频,声称‘这就是放置在你们世界上方的传感器拍下的地球影像’。之后再编一些‘可能给我们的宇宙带来灾难’、‘真空衰变’的理由,这样他们就不会再建加速器了”


“厉害啊!”军事执政官不由地发出感慨。


科学执政官:“更厉害的还在后头,我还能让那群科学家乖乖去死!只要我告诉他们‘我们知道宇宙的真理,想知道的话就得去死’,再说一些‘探索’‘真理’等激发情感的词,把他们引诱到‘祭坛’上弄死就可以了。我已经联系了地球四体组织,让他们建好祭坛,祭坛下面就是一个地下处刑室。祭坛的外面用我们给他们的全息投影技术包裹,在外面的人看来,他们是在得知‘真理’后幸福地死去的。哈哈!一群傻瓜!那群科学家其实一走上祭坛就被拖入地下处刑室被弄死了。科学是通过经验实证的方法,对现象进行归因的学科只要有现象被不断地被发现,科学就会被不断地改写,怎么可能会有不变的真理?


军事执政官不解地问:“你觉得人类真有可能那么傻?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加速器消失,我们出面说是我们干的,他们就会对我们言听计从,甚至乖乖去死?”


科学执政官:“在几百地球年前,人类为了那些自己所不了解的自然现象而捏造的‘神’,会献祭同伴、家人,甚至自己。你觉得这些生物能在几百年间变聪明多少?你就等着看好戏吧!”


四维碎块如期而至,抹去了加速器。丁仪在几位物理学家和技术负责人的注目下醒来。地球四体组织连夜用四体人提供的技术在沙漠上铺好草皮,搭建了全息投影:一名自称“排险者”的中年男子,穿着白衬衣和黑裤子,没打领带。


道具、演员到位,四体人摧毁人类科学的阴谋剧正式开演。




后面的剧情大家都知道了。除了霍金因为轮椅不太好弄到地下得以幸存,人类其他顶尖科学家都被杀死。人类再也没有能力,也没有勇气造出第二个赤道加速器了。


至于“排险者”所说的“真空衰变”到底是不是真的,已经没有人想去确认了。可以确认的是,人类已经在大统一理论的探索之路上止步了。


(完)


《朝闻道》原文:朝闻道 - 刘慈欣 - 小说在线阅读 - 努努书坊

大刘写《朝闻道》,主要是为了表现科学家对探索的追求。的确,从事科研的人,或多或少都是为了探索自然规律而选择了这条道路。但是,这些规律必须是要自己通过实验探索的,而不是相信一个自称懂得真理的人说一个无法验证的答案。


如果这种事情真的发生了,注重逻辑的数学家可能会上祭坛,但是注重经验实证的科学家是不会上的。(评论中有朋友指出数学家也不会上祭坛)

早在几百年前,就有一群掌握强大力量,自称懂得真理的人,声称“地球是宇宙的中心”。

最后还不是有科学家偷偷研究,收集证据,最后将反对意见发扬光大?


在现实中,如果外星人真的摧毁了加速器,物理学家也会在地下偷偷建第二个,或者思索着改变实验手段去继续探索,而不是像小学生一样求着外星人老师给答案。

而生物学家就不同了,他们直接问外星人:“摧毁一个加速器没有统计学意义,我现在再给你报几个加速器的地点,你去把他们都摧毁了。如果Fisher exact test p<0.05 我们就相信是你干的。”

(物理学家:MMP

user avatar

好像都没有人说到朝闻道里面的这一段啊:

最后 ,当生存问题完全解决 ,当爱情因个体的异化和融和而消失 ,当艺术因过分的精致和晦涩而最终死亡 ,对宇宙终极美的追求便成为文明存在的唯一寄托 ,他们的这种行为方式也就符合了整个世界的基本价值观 。

这一下子就把这个短篇给拔高到一个非常高的高度了,如果没有这一段,这不过是一个不入流的开脑洞的作品罢了。

接下来大刘开始大开脑洞,排险者文明是如何得到大统一理论的?是因为上一个宇宙的所有文明为了得到这个理论做实验毁灭了那个宇宙得来的……


孔子说,朝闻道,夕死可矣。闻道了,享受一天的时光,就可以慷慨赴死了。

丁仪说,让我闻道,给我十分钟我就可以慷慨赴死。

而上一个宇宙的所有文明,连道都可能没闻到,在万分之一秒的时间里面宇宙就毁灭了。


我当时就震精了,这TM才是科幻啊,尼玛还有这样的科幻小说,,,


当然,大刘这文笔很烂也是真的……还有那个时候还有点儿中二,什么各国总统,最后以霍金提出一个不入流的哲学问题收尾……啧啧……

其实随便来个哲学家提出一个哲学问题外星人应该都解决不了,嗯……

哲学问题也不可能让哲学家坐那里看个球幕电影哦哦嗯嗯啊啊就能赴死了……


其实脑洞开完了,后面的写一半留一半比较好,写的太详细了你看这些搞科研的挑多少刺出来了……


=============================================

最后,我看完后的脑洞和你们不同,我一直琢磨着那个外星草甚至可以适应沙漠的气候,这是妥妥的入侵物种啊。大刘也没说那草能吃,也许过个几十年就会把地球占满,然后把人类饿死吧,就像泰伯利亚那样。

user avatar

然而,借用暮光闪闪的话说,prove it。对于数学家来说,看了完整的证明,证明确实自圆其说,就可以满心欢喜的自爆了。对于物理学家,理论光自圆其说,能解释所有的已知现象还不够,还得根据理论进行推导出新现象,亲眼看到新现象才算罢休。比如泊松斑,人家就说根据推导挡板后面应该出现亮斑,真出现了亮斑才信。这些物理学家如果真的嗜真理如命,那么必然要求做实验证明才能罢休。然而能做实验的加速器已经被拆了,这理论怕是成了不可证伪的东西。物理学家不会因为不可证伪的理论去死的。

------分割线---------

补一下梗

在我的小马驹G4第一季第一集中 暮光闪闪第一次遇到云宝黛西时,云宝说自己能在10秒钟把天上的云清理干净。

暮暮是什么反应呢?既没有说 你真棒,也没有说我不信,而是说 证明一下。

相信那些为了真理不怕死的科学家的学术素养,应该比得上小马谷的图书管理员。

user avatar

讲道理我从里面看到“碳排放”和“环保指标”了……

“为了宇宙的安全,不能让你们探索物理奥秘!”

“为了地球的环境,不能让你们发展初级工业!”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刘慈欣的《朝闻道》确实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科幻短篇,它如同宇宙中的一道惊鸿掠影,在短暂的篇幅里勾勒出宏大而又残酷的真相。要评价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的曲折或设定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那种关于认知、关于文明、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首先,从故事的基石——“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孔子的话说起。《朝闻道》这.............
  • 回答
    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不能共存的节日》:一场对文明冲突与融合的深刻思考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不能共存的节日》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它以一个看似荒诞离奇的设定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理解以及最终的冲突与融合,展现了刘慈欣一贯的宏大叙事和冷峻思考。核心设定与情节:故事的背景.............
  • 回答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无疑是中国科幻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一种极其朴实却又宏大深刻的方式,展现了科幻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故事的独特视角与创新性《乡村教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它将宏大的宇宙文明冲突,通过一个中国偏远乡村.............
  • 回答
    《全频带阻塞干扰》这篇短篇小说,是刘慈欣早期作品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一篇,读完之后,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震撼,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凉。它不像《三体》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流浪地球》那样展现人类的坚韧。它更像是一记冷拳,打在脑门上,然后你才慢慢回过味来,原来事情可以这么残酷,原来我们所见的“常态”是多么.............
  • 回答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光荣与梦想》是一部非常引人入胜、充满宏大叙事和深刻思考的作品。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光荣与梦想》的文本内容,我将基于刘慈欣一贯的科幻创作风格和他的代表作品,推测并评价他可能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的特点和影响。刘慈欣科幻作品的普遍特点(推测《光荣与梦想》可能包含):1. 宏大的宇宙尺度.............
  • 回答
    刘慈欣的《西洋》是一篇充满野心和独特视角的中篇科幻小说。它不像《三体》那样宏大叙事,也不像《流浪地球》那样聚焦于具体的危机解决方案,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类文明的根源、发展轨迹以及可能面临的终极命运。评价《西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主题思想、叙事手法、想象力、科学性以及文化意涵等方面。一、 .............
  • 回答
    《流浪地球》:一场壮丽的星际挽歌,一次关于人类命运的沉思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像是一首写给宇宙、写给人类的宏大挽歌。它以一个近乎疯狂的设定——带着地球家园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为起点,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同时也深刻地拷问着人类的生存意志、集体智慧与道德困境。初读.............
  • 回答
    刘慈欣的《赡养人类》是一篇短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却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深刻的社会隐喻,在读者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我看来,这篇小说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概念:“赡养人类”,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反思。首先,我们得说说这篇小说的核心创意——“赡养人类.............
  • 回答
    对于刘慈欣的《中国2185》,这篇小说确实是一颗遗珠,隐藏在刘慈欣浩瀚的科幻宇宙之中,但它所折射出的思想深度和预见性,即使在今天来看,也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认真反思。这并非一篇宏大的叙事,也不是硬科幻的极致展现,它更像是一幅用冷峻笔触勾勒出的未来政治寓言,挑战着我们对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人类终极.............
  • 回答
    刘慈欣的《吞食者》给我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震撼”。这不是那种让你捧腹大笑或者热血沸腾的震撼,而是一种直击灵魂深处的、关于宇宙、关于文明、关于生存的冰冷而宏大的震撼。首先,这篇小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生存”这个概念的极端解读。在《吞食者》里,文明的生存不再是政治博弈、科技竞赛,甚至是.............
  • 回答
    关于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史诗般的绝望”。这绝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它带来的冲击力,即使在读完多年后,依然能轻易勾起脑海深处的震撼与回响。首先,从故事的根基来看,《超新星纪元》简直就是将人类文明置于一个极端到近乎疯狂的设定下。一场预料之中的超新星爆发,剥夺了人类的未来.............
  • 回答
    掰开“山”的内核:刘慈欣这篇奇作究竟牛在哪里?要评价刘慈欣的《山》,首先得明白,这玩意儿和我们平时认知里那些拯救世界、探索宇宙的宏大叙事科幻,有点不一样。它更像是一颗包裹着科幻外衣的,关于生命、关于文明、关于选择的内核。而这个内核,包裹得又如此巧妙,以至于你初读的时候,可能更被那份庞大的、冰冷的、压.............
  • 回答
    评价刘慈欣加入商汤科技,任职「商汤科技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刘慈欣,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幻作家,以其宏大的宇宙观、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硬核的科学想象力,在中国乃至全球科幻界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作品中的“三体”等概念,不仅为无数读者带来了震撼,更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未来、科技与人类文明的认知。因此,他加入商.............
  • 回答
    刘慈欣小说改编电影《流浪地球》的评价:一次艰难的探索与进步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其电影改编无疑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次 大胆且充满野心的尝试,代表了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水平的一次显著提升,尽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价值和影.............
  • 回答
    刘慈欣,这位以硬核科幻闻名的作家,对当下主流文学的“自恋”论调,无疑抛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反思性的观点。他的这一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他对文学功能、人类命运以及宇宙尺度思考的深刻洞察。要理解他的文学观,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刘慈欣语境下的“自恋”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他.............
  • 回答
    刘慈欣的《球状闪电》要拍电影的消息,对于很多科幻迷来说,无疑是近期最振奋人心的一条新闻了。毕竟,这可是继《三体》之后,刘慈欣另一部极具代表性的长篇作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改编潜力巨大,同时也承载了许多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待。首先,从原著小说的角度来看,《球状闪电》本身就拥有非常扎实的改编基础。 .............
  • 回答
    豆瓣文章《我想说刘慈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一篇非常值得探讨和引发思考的文章。作者以一种颇具挑衅性的标题,直接挑战了普遍认为刘慈欣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甚至拥有“宇宙级想象力”的观点。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论点、论据、逻辑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文章的核心论点及潜在意.............
  • 回答
    《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刘慈欣在中国作家的地位:一次深度剖析要评价《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刘慈欣在中国作家的地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其内容创新性、思想深度、文化影响、市场反响以及国际认可度等。 一、《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划时代的史诗《三体》三部曲(《三.............
  • 回答
    《三体》捧回雨果奖,本该是华人科幻界乃至中国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但随后出现的一些声音,却着实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甚至有些荒谬。一部分人,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政治评论家”,硬要把刘慈欣和他那本星际史诗往政治光谱里硬塞,这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现象。你看,一部科幻小说,本身就是对宇宙、对人类命运、对未知科学的想.............
  • 回答
    刘慈欣对漫威电影的评价:一位科幻巨匠的深刻洞察与中国式视角刘慈欣,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作家之一,其作品《三体》系列享誉国际,深刻影响了全球科幻文学的面貌。当这样一位拥有宏大宇宙观、对科学、哲学和社会有着深刻思考的巨匠,对当下席卷全球的漫威电影宇宙(MCU)发表看法时,无疑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解读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