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流浪地球》?

回答
《流浪地球》:一场壮丽的星际挽歌,一次关于人类命运的沉思

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像是一首写给宇宙、写给人类的宏大挽歌。它以一个近乎疯狂的设定——带着地球家园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为起点,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同时也深刻地拷问着人类的生存意志、集体智慧与道德困境。

初读《流浪地球》,最先震撼人心的,无疑是那个“地球工程”的恢弘构想。想象一下,亿万人类齐心协力,将整个星球变成一艘巨大的宇宙飞船,数万座行星发动机轰鸣着,将地球推离即将熄灭的太阳。这个设定本身就充满了令人窒息的悲壮感,它突破了我们对“家园”的固有认知,将“地球”的意义从一个物理空间拓展到了一个承载着人类文明的生命载体。作者通过对行星发动机的细节描绘,如“巨型合金铸造的柱体”、“火焰喷射口”、“控制中心”等等,营造出一种令人信服的科技感,让我们相信,在绝望面前,人类能够迸发出何等惊人的创造力。

小说最成功之处,在于它并非仅仅堆砌科幻概念,而是将人类的情感和命运牢牢地置于故事的核心。当太阳进入红巨星阶段,地球面临毁灭时,人类没有选择等待死亡,而是毅然踏上了这场“流浪”。这份勇气,这份对生命的执着,是《流浪地球》最动人的部分。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看到了不同时代、不同背景下的人类所展现出的复杂面向。

从“火石”的时代,人们在地下城中依靠着有限的资源艰难求生,那种对阳光的渴望,对地表世界的怀念,写得如此真挚,让人感同身受。接着是“饱和式救援”的时代,行星发动机的建造,是一个规模空前的集体工程,它考验着人类的组织能力、工程技术,更考验着人类的牺牲精神。而“流浪地球”时代的困境,例如木星引力危机,更是将人类推向了生死存亡的边缘,也暴露了人类在极端压力下的自私、恐惧与无序。

小说中最具争议,也最引人深思的,莫过于“领航员”的角色和“牺牲”的抉择。当木星的引力即将撕裂地球时,绝望的“领航员”们做出了一个冷酷而理性的选择——熄灭部分发动机,牺牲掉地球上的数亿人,以确保地球能够脱离木星的引力,继续前往新的家园。这个情节,将人类文明的道德底线推向了极致。

在这一刻,我们看到的不是英雄主义的闪耀,而是生存本身的残酷。作者并没有回避这个问题,而是将其赤裸裸地摆在我们面前:在种族存续的绝对目标面前,个体的生命价值是否可以被量化和牺牲?“领航员”们是否是恶徒?他们是救世主还是屠夫?刘慈欣并未给出明确的答案,而是让读者自己去衡量。我想,大多数人在面临这种选择时,都会感到一阵寒意,因为我们每个人身上都可能潜藏着“领航员”那样冷酷的理性,又或者,我们希望自己能成为那个不惜一切代价也要守护家园的“傻瓜”。

《流浪地球》也探讨了代际之间的传承与冲突。老一辈的“领航员”们背负着沉重的历史包袱和理性的算计,而年轻一代则充满了冲动、反叛和对情感的坚守。影片中,莫斯是父亲的代表,他坚守着“领航员”的职责,即便面对死亡也义无反顾;而刘启则是年轻一代的缩影,他渴望自由,对父亲的“无情”感到不解甚至憎恨,但最终却在关键时刻继承了父亲的责任。这种代际之间的碰撞与和解,也是小说深层的情感连接点。

当然,从叙事节奏上来说,小说的一些段落可能略显平淡,特别是关于一些科学原理的解释,对于不熟悉天文学和物理学的读者来说,可能会觉得有些晦涩。但瑕不掩瑜,刘慈欣的文字风格,那种对宏大叙事的驾驭能力,以及对人类情感的细腻捕捉,足以让我们忽略这些小小的不足。

总而言之,《流浪地球》是一部令人心潮澎湃的作品。它用一种近乎绝望的场景,展现了人类文明最坚韧的生命力,以及在面对终极危机时所迸发出的勇气、智慧和牺牲。它让我们重新思考“家园”的意义,重新审视人类的集体选择,甚至让我们在内心深处,默默地为那颗流浪的星球,为那群执着的灵魂,献上一份最崇高的敬意。它不仅仅是一个科幻故事,更是一曲关于生命、关于文明、关于在宇宙洪流中永不放弃的壮丽颂歌。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流浪地球的情况基本上不可能发生,可以参考一下洛夫克拉夫特的《直至诸海……》。

除非统治集团可以长生不老,不断完成这个移民项目,否则以人类百年的寿命,需要等待万年而以及迟迟不到的危机,加之人类社会本身的不确定性,带概率无法完成脱离太阳系的项目。

user avatar

流浪地球是一个短篇,其实刘慈欣就想讨论一件事情,群氓和精英的冲突。


精英说太阳会爆炸,我们带着地球走。你说炸就会炸?为什么要拉上全人类来赌你不知道怎么算出来的狗屁东西?你怕太阳炸造个飞船自己走呗。再说了,太阳炸也是我死后的事情了,凭什么你们一句话现在就要死一半的人?


这里面可以展开很多冲突……但是这个短篇也没有展开那么多,主要就是一群人造反把精英们都处决了,结果这时候太阳炸了……


当然了,带着地球去流浪,一百代人共同完成一个目标,这种浪漫主义的幻想也是精彩之处。

user avatar

地球在太空中已流浪两千年。

地球人口,四千七百万。

资源匮乏,营养不足,智力退化。

是死亡,铺垫出了生的希望。

文明的记忆已经模糊。

地球发动机还在轰鸣。但没几个人说得清那是些什么东西。两千多年前写下的程序,在维持着它们的自动运行。不停往里面填燃料的人,已经变成了一个孤独而神秘的种族,他们日复一日地重复着这艰苦的劳动,却早忘了这样操作的意义。

他们的父亲穷尽一生,这样以石填火。

正如他们父亲的父亲。父亲的父亲的父亲。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

地球发动机在那些古老的代码指挥下,转向,减速,并向目标恒星的轨道。

几个耀眼的物体在空中越来越大,整个世界越来越亮。

花了两千多年习惯黑暗与阴冷的人类,陷入惶恐。

「那是什么东西?」他们哭喊着,尖叫着,「为什么这么刺眼!为什么这么热!」

当地球在新的太阳下重新生息的时候,全球人口,六百三十万。

地球的到来给这个星系带来了新变化参数,当智者从古籍里推测出那种闪耀的东西叫「太阳」的时候,地球的天空里已经只剩一个太阳了。

-

「流浪地球?」稚童问爷爷,「那是什么?」

爷爷回答的,是一个经过千百次转述后,模糊不清的故事,「就是一个大球,上面带了很多人,很多生物,大家一起逃离家乡的大灾难。」

「什么大灾难?」稚童问。

「很大很大的灾难,」爷爷说,「遍及每一尺,每一寸,没有逃生机会的大灾难。」

「哦,那就是发大水吧?」稚童做了自己的推断,「那个『流浪地球』,就是一艘大船咯?」

爷爷也不知道,说,「那就是船吧。」

又过了一百年,这个故事变成了,一位先知,得知将有灭世的洪水,便修了大船,带着家人,带着每一种生命的种子,逃向了远方。

-

口述的历史也依然记得,被天上好几个太阳煎熬的苦难史。

后来人们说,以前天上有十个太阳,整个世界都差点烤焦,幸亏有一位大英雄,射掉了九个太阳,只剩下一个。

-

老人们还说,各地那些巨大而沉默的高塔,曾经工程喧嚣,曾经放着通天的光芒。

有人说,那是不知天高地厚的人们,想要修通天巨塔,终于被上帝惩罚。

-

【延伸阅读】有哪些看似很废的超能力却有出人意料的用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流浪地球》:一场壮丽的星际挽歌,一次关于人类命运的沉思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不仅仅是一部科幻小说,更像是一首写给宇宙、写给人类的宏大挽歌。它以一个近乎疯狂的设定——带着地球家园逃离太阳系,寻找新家园——为起点,展开了一幅波澜壮阔的史诗画卷,同时也深刻地拷问着人类的生存意志、集体智慧与道德困境。初读.............
  • 回答
    评价刘慈欣的科幻小说《不能共存的节日》:一场对文明冲突与融合的深刻思考刘慈欣的短篇科幻小说《不能共存的节日》是一部极具思想深度和艺术感染力的作品。它以一个看似荒诞离奇的设定为基础,深入探讨了不同文明之间的接触、理解以及最终的冲突与融合,展现了刘慈欣一贯的宏大叙事和冷峻思考。核心设定与情节:故事的背景.............
  • 回答
    刘慈欣的《乡村教师》无疑是中国科幻文学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以一种极其朴实却又宏大深刻的方式,展现了科幻的魅力和人性的光辉。要评价这部作品,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进行深入剖析。一、 故事的独特视角与创新性《乡村教师》最令人印象深刻的创新之处在于其独特的叙事视角。它将宏大的宇宙文明冲突,通过一个中国偏远乡村.............
  • 回答
    《全频带阻塞干扰》这篇短篇小说,是刘慈欣早期作品中相当有代表性的一篇,读完之后,总有种说不清道不明的震撼,也有点说不清道不明的悲凉。它不像《三体》那样波澜壮阔,也不像《流浪地球》那样展现人类的坚韧。它更像是一记冷拳,打在脑门上,然后你才慢慢回过味来,原来事情可以这么残酷,原来我们所见的“常态”是多么.............
  • 回答
    刘慈欣的科幻小说《光荣与梦想》是一部非常引人入胜、充满宏大叙事和深刻思考的作品。由于您没有提供具体的《光荣与梦想》的文本内容,我将基于刘慈欣一贯的科幻创作风格和他的代表作品,推测并评价他可能在这部作品中展现出的特点和影响。刘慈欣科幻作品的普遍特点(推测《光荣与梦想》可能包含):1. 宏大的宇宙尺度.............
  • 回答
    刘慈欣的《西洋》是一篇充满野心和独特视角的中篇科幻小说。它不像《三体》那样宏大叙事,也不像《流浪地球》那样聚焦于具体的危机解决方案,而是更深入地探讨了人类文明的根源、发展轨迹以及可能面临的终极命运。评价《西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审视,包括其主题思想、叙事手法、想象力、科学性以及文化意涵等方面。一、 .............
  • 回答
    刘慈欣的《朝闻道》确实是一篇引人深思的科幻短篇,它如同宇宙中的一道惊鸿掠影,在短暂的篇幅里勾勒出宏大而又残酷的真相。要评价它,不能仅仅停留在故事的曲折或设定的新颖,更重要的是它所传递的那种关于认知、关于文明、关于存在的哲学思考。首先,从故事的基石——“朝闻道,夕死可矣”这句孔子的话说起。《朝闻道》这.............
  • 回答
    刘慈欣的《赡养人类》是一篇短篇小说,虽然篇幅不长,却以其独特的构思和深刻的社会隐喻,在读者中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在我看来,这篇小说最大的亮点在于它提出了一个极具冲击力的概念:“赡养人类”,并以此为切入点,对当下社会的一些现象进行了辛辣的讽刺和深刻的反思。首先,我们得说说这篇小说的核心创意——“赡养人类.............
  • 回答
    对于刘慈欣的《中国2185》,这篇小说确实是一颗遗珠,隐藏在刘慈欣浩瀚的科幻宇宙之中,但它所折射出的思想深度和预见性,即使在今天来看,也依然值得我们细细品味和认真反思。这并非一篇宏大的叙事,也不是硬科幻的极致展现,它更像是一幅用冷峻笔触勾勒出的未来政治寓言,挑战着我们对社会结构、权力运作以及人类终极.............
  • 回答
    刘慈欣的《吞食者》给我的感受,用一个词来形容,那就是“震撼”。这不是那种让你捧腹大笑或者热血沸腾的震撼,而是一种直击灵魂深处的、关于宇宙、关于文明、关于生存的冰冷而宏大的震撼。首先,这篇小说最让我印象深刻的,是它对“生存”这个概念的极端解读。在《吞食者》里,文明的生存不再是政治博弈、科技竞赛,甚至是.............
  • 回答
    关于刘慈欣的《超新星纪元》,如果用一个词来概括,那便是“史诗般的绝望”。这绝不是一本轻松愉快的读物,它带来的冲击力,即使在读完多年后,依然能轻易勾起脑海深处的震撼与回响。首先,从故事的根基来看,《超新星纪元》简直就是将人类文明置于一个极端到近乎疯狂的设定下。一场预料之中的超新星爆发,剥夺了人类的未来.............
  • 回答
    掰开“山”的内核:刘慈欣这篇奇作究竟牛在哪里?要评价刘慈欣的《山》,首先得明白,这玩意儿和我们平时认知里那些拯救世界、探索宇宙的宏大叙事科幻,有点不一样。它更像是一颗包裹着科幻外衣的,关于生命、关于文明、关于选择的内核。而这个内核,包裹得又如此巧妙,以至于你初读的时候,可能更被那份庞大的、冰冷的、压.............
  • 回答
    评价刘慈欣加入商汤科技,任职「商汤科技科幻星球研究中心主任」刘慈欣,这位享誉世界的科幻作家,以其宏大的宇宙观、深邃的哲学思考和硬核的科学想象力,在中国乃至全球科幻界都拥有举足轻重的地位。他作品中的“三体”等概念,不仅为无数读者带来了震撼,更深刻地影响了人们对未来、科技与人类文明的认知。因此,他加入商.............
  • 回答
    刘慈欣小说改编电影《流浪地球》的评价:一次艰难的探索与进步刘慈欣的《流浪地球》作为中国科幻文学的里程碑式作品,其电影改编无疑承载了无数观众的期待,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总的来说,我认为这部电影是一次 大胆且充满野心的尝试,代表了中国科幻电影制作水平的一次显著提升,尽管仍然存在一些不足之处,但其价值和影.............
  • 回答
    刘慈欣,这位以硬核科幻闻名的作家,对当下主流文学的“自恋”论调,无疑抛出了一个极具挑战性和反思性的观点。他的这一看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根植于他对文学功能、人类命运以及宇宙尺度思考的深刻洞察。要理解他的文学观,我们不妨从几个维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理解刘慈欣语境下的“自恋”是什么意思。在我看来,他.............
  • 回答
    刘慈欣的《球状闪电》要拍电影的消息,对于很多科幻迷来说,无疑是近期最振奋人心的一条新闻了。毕竟,这可是继《三体》之后,刘慈欣另一部极具代表性的长篇作品,一直以来都被认为是改编潜力巨大,同时也承载了许多观众对国产科幻电影的期待。首先,从原著小说的角度来看,《球状闪电》本身就拥有非常扎实的改编基础。 .............
  • 回答
    豆瓣文章《我想说刘慈欣是一个缺乏想象力的人》是一篇非常值得探讨和引发思考的文章。作者以一种颇具挑衅性的标题,直接挑战了普遍认为刘慈欣是中国科幻文学的领军人物、甚至拥有“宇宙级想象力”的观点。要评价这篇文章,我们需要从其论点、论据、逻辑以及其可能带来的影响等多个维度进行详细分析。文章的核心论点及潜在意.............
  • 回答
    《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和刘慈欣在中国作家的地位:一次深度剖析要评价《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以及刘慈欣在中国作家的地位,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细致的分析,包括其内容创新性、思想深度、文化影响、市场反响以及国际认可度等。 一、《三体》三部曲在文学史上的地位:划时代的史诗《三体》三部曲(《三.............
  • 回答
    《三体》捧回雨果奖,本该是华人科幻界乃至中国文化界的一件盛事,但随后出现的一些声音,却着实让人感到啼笑皆非,甚至有些荒谬。一部分人,突然摇身一变成了“政治评论家”,硬要把刘慈欣和他那本星际史诗往政治光谱里硬塞,这实在是一种令人遗憾的现象。你看,一部科幻小说,本身就是对宇宙、对人类命运、对未知科学的想.............
  • 回答
    刘慈欣对漫威电影的评价:一位科幻巨匠的深刻洞察与中国式视角刘慈欣,中国当代最杰出的科幻作家之一,其作品《三体》系列享誉国际,深刻影响了全球科幻文学的面貌。当这样一位拥有宏大宇宙观、对科学、哲学和社会有着深刻思考的巨匠,对当下席卷全球的漫威电影宇宙(MCU)发表看法时,无疑具有极高的关注度和解读价值。.............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