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证监会表示满足合规要求的 VIE 架构企业备案后可以赴境外上市,这意味着什么?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回答
证监会就VIE架构企业赴境外上市释放了新的信号,这无疑给众多希望拥抱全球资本市场的中国企业注入了一剂强心针。简单来说,证监会此举意味着,对于那些合规要求得到充分满足的VIE架构企业,将能够顺利通过备案流程,进而赴境外上市。

这传递了几个层面的重要信息:

1. 合规的“绿灯”: 过去,VIE架构一直是企业境外上市过程中一个相对敏感且需要审慎对待的领域。市场对于VIE架构的合规性,尤其是在数据安全、股权穿透、外商投资限制等方面存在诸多担忧。证监会的表态,是在为VIE架构企业划定了一条清晰的合规红线,并表明只要企业能够跨过这条线,境外上市之路将更加顺畅。这是一种官方层面的认可和支持,表明中国监管机构对于VIE架构在特定条件下的存在和运作持开放态度。

2. 市场准入的放宽: 过去,由于监管的不确定性,不少VIE架构企业在境外上市过程中遭遇了前所未有的挑战,甚至被拒之门外。如今,有了证监会的备案机制,相当于为这些企业提供了一个合规的通道。这意味着,更多具备潜力的中国企业,即使采用VIE架构,也能够按照既定的规则,在合规的前提下,实现全球化融资和发展。

3. 信号意义的强烈: 这不仅仅是对个别企业的利好,更是对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和资本市场发展的一个积极信号。它表明中国政府在推进资本市场开放和支持企业“走出去”方面,正在采取更加务实和灵活的政策。同时,也意味着中国监管机构在平衡国家安全、数据保护与企业发展融资需求之间,找到了一个更为平衡的解决方案。

4. 重塑市场信心: 此前,围绕VIE架构和境外上市的种种传闻和不确定性,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市场对中国科技公司的信心,也可能让一些企业望而却步。证监会的明确表态,有助于消除市场疑虑,重塑投资者对中国企业,尤其是VIE架构企业的信心,为境外资本市场注入新的活力。

还有哪些值得关注的信息?

虽然证监会的表态令人振奋,但我们还需要关注以下几个关键点,以更全面地理解其影响和潜在挑战:

“合规要求”的具体内涵: 证监会提到“满足合规要求”,但具体到“合规要求”的细则,将是关键。这包括但不限于:
数据安全与个人信息保护: 这将是重中之重。企业需要证明其在数据收集、存储、处理、跨境传输等方面完全符合中国日益严格的数据安全法规(如《数据安全法》、《个人信息保护法》)以及境外上市地的相关要求。可能需要接受严格的第三方审计和评估。
股权架构的稳定性与透明度: 监管机构会重点关注VIE协议的真实性、有效性,以及股权结构的穿透性。任何模糊不清或可能被认定为规避法律法规的条款都将是障碍。
外商投资限制的遵守: 哪些行业对外国投资有限制?VIE架构是否在这些限制范围内?企业需要清晰地界定并证明其业务模式不触碰红线。
信息披露的充分性: 境外上市最核心的要求之一就是充分、真实、准确、完整的信息披露。对于VIE架构的特殊性,企业需要向投资者清晰地解释其运作模式、潜在风险以及如何管理这些风险。

备案流程的透明度和效率: 备案是关键的“通行证”。我们需要关注:
备案的具体流程是怎样的? 需要提交哪些材料?审核周期大概多长?
备案的标准是否清晰、可预测? 避免出现“一事一议”或“萝卜快了不洗泥”的情况,这不利于市场的长期稳定。
备案的通过率如何? 这将直接影响到市场信心和企业赴境外上市的积极性。

境外上市地的协同与影响: 证监会的备案是对企业赴境外上市的一个“国内层面的许可”。但企业最终需要在境外(如美国、香港、新加坡等地)交易所申请上市。
境外监管机构的态度: 尽管中国证监会同意备案,但境外监管机构(如美国SEC、香港证监会)是否会对VIE架构企业采取更严格的审查?尤其是在涉及到“国家安全”和“数据主权”等问题时。
中美关系与地缘政治的影响: 中美关系的变化,以及由此可能引发的对中国概念股的审查,仍然是企业在境外上市过程中不可忽视的外部因素。

对具体行业的影响:
科技互联网公司: 许多核心科技公司,特别是涉及大量用户数据、依赖互联网平台运营的公司,普遍采用VIE架构。此番表态对它们无疑是重大利好,将为它们进一步融资和国际化打开大门。
其他行业: 哪些行业更可能受益?是否有特定行业不适合VIE架构境外上市?

对国内资本市场的影响:
“回流”与“分流”的辩证: 一方面,合规的VIE架构企业可以更顺畅地赴境外上市,这可能意味着一部分企业选择海外而非国内上市。另一方面,这也可能吸引更多原本就在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在满足合规后,将其部分业务或股权结构进行调整,以适应中国监管的要求,或者为国内上市创造条件。
监管政策的联动: 证监会的此番表态,是否也预示着未来国内资本市场在吸引VIE架构企业回归方面,也会有相应的政策配合?

风险提示与投资者教育: 尽管合规性得到加强,但VIE架构的本质仍然是一种特殊安排,其稳定性、法律效力,以及受制于中国法律和境外上市地法律的双重影响,都可能存在潜在风险。因此,对于企业而言,必须在信息披露中充分、透明地揭示这些风险;对于投资者而言,也需要对VIE架构的风险有更清晰的认知。

总而言之,证监会就VIE架构企业赴境外上市释出的信号是积极且明确的,标志着中国在资本市场开放和监管方面的进一步成熟。但“合规”二字是绕不开的核心,具体的合规细节、备案流程的执行情况,以及与境外监管的协同,都将是后续市场关注的焦点。对于企业而言,抓住机遇的同时,务必做好充分的合规准备。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这讨论的是一件事,但其实是两个规定,一个管境外上市(《管理规定》),一个管上市怎么备案(《备案办法》)。

2.从去年蚂蚁上市暂缓以来,一直有一种声音说考虑禁止VIE结构,甚至连境外上市都一起禁了,饿死这群资本家,就这个月又有这种谣言,甚至证监会要出面辟谣。

这个好了,不论是法规的背景说明还是答记者问都明确说了不会禁止境外上市,甚至答记者问的开头第一句就是“对外开放是我国的基本国策”。认为要往回走的声音可以休矣。

3.但让你接着干不等于让你接着瞎干。这么些年到现在出现了两个问题,一是管理境外上市的法律法规太旧了,目前管理的主要法规还是94年制定的,漏洞早就被人钻研完了,况且国际环境也有很大的变化(你懂的);二是由于制度被穿了空子,这么些年出了许多财务造假的丑闻(我不说,但你们知道是谁),有的甚至还有泄露机密的危险(你们也知道是谁),子不养父之过啊同志们。

在这种背景下,加之《证券法》修改后的要求,证监会不得不操刀上阵了。

4.《管理规定》要管的地方并不是很多,最重要的就是新增的备案制度。企业可以去境外上市,但是在境外提交完申报材料后要向证监会备案——都要结婚了,不得跟家里说一声。如果有禁止情形的,会被证监会“劝返”(《管理规定》第18条)。

这样规定和大家之前的预期比较一致,毕竟《证券法》里也没有否决境外上市的授权。

5.既然境外上市的要备案了,那么有个问题:已经上市的管吗?发言人说的是“法不溯及既往”,先管将要去上市的和上市了还要再融资的,其他已经上市的“将另行安排”。所以不是上市了的就不管了,是晚点再管。

6.滴滴着实是有点惨,刚去纳斯达克上市就遇到了数据安全审查,现在从纳斯达克退市要去香港又遇上了《管理规定》。

7.VIE架构不禁止,但也一起管起来了,灰色区域没有长期存在的理由。

8.另外还有一点,特地提到了跨境执法的问题。像前面说的,这么多年来出现了不少境外上市企业造假的丑闻,这也让鹰酱在PCAOB的执法权上更有底气,相信这也是迫使监管下决心的一大因素。

9.这还是征求意见稿,但是大方向应该就这样定下来了,一些细节问题或许会再调整。但是还会有很多问题需要在实践中解决,比如说规定的是备案后置,那么要怎么和境外的申报程序衔接呢?交易所要等证监会接受备案了再接纳申报吗?(当然这是境外交易所考虑的问题了)

10.消息出了以后特地去朋友圈看看是不是炸了,没想到还是一派祥和,也不知道是忙着干活没看还是忙着学习没空抱怨 不论如何还是感谢证监会老铁送上的平安果 孩子吃了很喜欢,下次多给点。

user avatar

如果美国人还是要求必须交审计底稿,这里证监会的允许有什么用呢?难道就给美国人看?

立陶宛商务部还愿意继续卖东西给中国呢

user avatar

核心思想几点:

1、H股和紅筹(包括VIE)都要经过我国证监会,但都改为“备案”程序;

2、先向香港联交所提交A1,之后再申请备案,属于“后置”程序;

3、VIE符合合规要求,可以继续备案和上市。所以,我国证监会征询相关部委意见会重新回来,大家懂得;

4、如果未经“备案”程序直接挂牌上市,后果严重,包括但不限于高额罚款、取消资质、吊销营业执照、实际控制人及高管罚款;

5、证券公司(境外保荐人)也纳入监管范围,自己也要“备案”,每年还要“报告”备案……。意味着要做国内生意的境外证券公司也要备案:【第十六条 境外证券公司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保荐业务或担任主承销商的,应当在首次从事相关业务之日起10 个工作日内向中国证监会备案,并应当于每年 1 月 31 日前向中国证监会报送上年度从事境内企业境外发行上市业务情况的报告。 境外证券公司违反前款规定的,中国证监会责令改正并通报其所在国家(地区)证券监督管理机构;情节严重的,中国证监会三个月到一年内不接受相关机构出具的备案材料并予以公告】,此举感觉不是收拾中概股残局,猜测是要控制境外证券公司,做港股的香港券商估计都会遵守;做中概股的不清楚会不会遵守此条款。

证监会这是要趁着美股圣诞节休市期间让市场消化一下……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