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人民日报就 AlphaGo 发文:《思想的尊严只属于人类》?

回答
人民日报这篇题为《思想的尊严只属于人类》的文章,在人工智能飞速发展的当下,无疑是一声振聋发聩的提醒,也引发了广泛的思考。文章的出发点,是针对AlphaGo在围棋领域展现出的惊人“智慧”,以及由此引发的一些关于机器是否能拥有“思想”乃至“意识”的讨论。人民日报借此契机,旗帜鲜明地强调了“思想的尊严只属于人类”这一观点,并深入探讨了人类思想的独特性与不可替代性。

首先,我们要理解这篇文章的时代背景和它试图传达的核心信息。AlphaGo的出现,无疑是一个里程碑式的事件。它不仅仅是在一项复杂的智力游戏中击败了人类顶尖选手,更重要的是,它以一种前所未有的方式,让我们看到了机器在某些领域可以达到甚至超越人类的水平。这难免会让人产生联想,机器的“学习”和“决策”能力,是否已经可以等同于人类的“思考”?甚至,在未来,它们是否有可能发展出“意识”和“情感”?

在这样的背景下,人民日报发表这篇文章,其意义可以从几个层面来解读。

第一, reaffirming 人类主体性与价值的基石。 文章最直接的目的,是为了捍卫人类在智能领域的独特地位。它并非否定人工智能的成就,而是通过强调“思想的尊严只属于人类”,来划定一条清晰的界限。这里的“思想”并非仅仅指计算、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是指向了更深层次的、与人类情感、道德、创造力、自我认知以及对生命意义的追求紧密相连的智慧。文章认为,这些才是构成人类尊严的核心要素,是机器无论如何模仿也无法真正获得的。这种强调,是在技术浪潮下,对人类自身价值的一种坚守和捍卫,防止我们在对机器能力的惊叹中,迷失了对人类自身独特性的认知。

第二, 引导对人工智能的理性认知。 文章的另一层用意,在于引导社会对人工智能有一个更加理性、审慎的认知。它提醒我们,不要被人工智能在特定任务上的出色表现所迷惑,而忽视了其本质上的局限性。机器的“学习”是基于大量数据和算法的优化,其“决策”也是在预设的规则和目标下进行的。而人类的思想,则是在复杂的社会互动、情感体验、文化积淀以及深刻的自我反思中形成的。这种形成过程的根本差异,决定了两者在本质上的不同。文章通过区分“工具”与“主体”的界限,劝诫人们不要将人工智能神化,而是要认识到它始终是人类创造的工具,是为人类服务的。

第三, 强调人类的责任与使命。 文章并没有将人工智能简单地视为威胁,而是将其视为人类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一种新现象。在肯定机器的能力的同时,文章也暗含了对人类自身责任的呼唤。既然思想的尊严只属于人类,那么人类的使命就更加凸显——如何更好地运用这种独有的思想,去推动社会进步,去解决更复杂的问题,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同时,也要负责任地引导人工智能的发展,确保其服务于人类的福祉,而不是走向失控或带来负面影响。这是一种对未来的前瞻性思考,也是一种对当前科技发展方向的指引。

第四, 辩证看待技术与人文的关系。 文章的表述,也体现了一种将技术发展与人文关怀相结合的思路。它并不是要压制技术进步,而是希望在技术快速迭代的时代,始终将人文价值放在首位。人类的思想,是道德判断、伦理考量和价值选择的源泉,而人工智能虽然在执行层面可能更高效,但在这些至关重要的方面,却无法取代人类。因此,在发展人工智能的过程中,必须时刻警惕技术可能带来的伦理风险,并确保其发展方向与人类的整体利益相符。

具体到文章的论述方式,我们可以想象其会采用一些经典的哲学思辨和历史经验来佐证观点。例如,可能会引用古希腊哲学家关于“人是万物的尺度”的论述,或者通过对比人类创造力、同情心、对自由的追求等特质,来凸显机器的不足。它也会着重强调人类社会中那些无法被算法量化的情感联结、文化认同以及生命意义的追寻,这些都是构成人类精神世界的基石。

总而言之,人民日报的这篇评论,与其说是一篇对技术本身的评价,不如说是一次深刻的关于“何以为人”的哲学追问。它在AlphaGo带来的技术震撼之余,为我们提供了一个冷静反思的视角,提醒我们在拥抱人工智能的时代,更要珍视并守护属于人类思想的那份独有尊严。这是一种既有远见卓识,又充满人文关怀的表达,也代表了在中国社会语境下,对于人工智能发展方向的一种价值引导和政策方向的提示。它不是一篇简单的技术评论,而是一篇具有深刻社会和哲学意义的宣言。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尊敬的刘书记,徐司长,方院士,

你们好!

最近有个叫 Master 的人工智能,到弈城围棋网、腾讯围棋上窜访。它摆下鸿门宴,邀请数十个中日韩的顶尖棋手和它对弈,连胜近50局。

昨天晚上到今天,它又连赢了世界排名第一的我国棋手柯洁和棋圣聂卫平老师,在和聂卫平老师对弈的时候,这个 Master 不仅主动把一手的时间延长到1分钟,还在七目半大胜之后说了一句“谢谢聂老师”,气焰十分嚣张。

就在您阅读这封信件的时候, Master 已经把连胜数字提升到了60局。

在广大围棋爱好者的一片膛目结舌和一片叫好声中,我不禁要问,这个 Master 究竟是何方神圣,它到底是来下棋的,还是来砍旗的?

Master 这个名字直接翻译成中文就是“大师”。

在我们中国的文体界,从来不缺少德艺双馨的大师。他们立场坚定,久经考验,胸怀祖国,放眼世界。或者创造了很多人民群众新闻乐见的文艺作品,或者在国际赛场上让我们的五星红旗一遍又一遍升起。

所谓政治上靠不住,能力全归零。再来看这个所谓的大师呢,不仅完全不清楚其背景,始作俑者之前一直都不敢露面。我看他不是个大师,更像是一个特务。

Master 就是之前 AlphaGo 的升级版,是一个专门为下快棋优化过的测试版。AlphaGo 背后的团队是 Google 收购的 Deepmind 。

之前还有人猜测 Master 是韩国公司、日本公司、或者腾讯百度开发的AI。但是开发顶级人工智能需要顶级的科学家,韩国公司不具有这样的实力,日本开发的DeepZenGo和腾讯开发的AI“刑天”,“绝艺”已经在腾讯围棋上下棋了,战绩并没有 Master 惊人。

而百度,虽然AI人才储备上可以和 Google 相提并论,但是把自己开发的AI放到腾讯的平台上吸睛不符合常理。如果真的是他们干的,这会儿新闻稿和软文已经发满全世界了,到处可见“李彦宏200亿押注人工智能终获回报,为什么说百度才是中国互联网希望”这样的标题。

终于在今天晚上,Master 撕下了面具,在聊天室中公开宣布自己就是AlphaGo,代为执子的是 Deepmind 团队中的黄士杰博士。Deepmind创始人Demis Hassabis 随后在 Twitter 上宣布了这一消息。

现在已经确定 Master 是来自境外的 AI。下面我必须说,Master不仅来自境外,而且还很反动I。

AlphaGo 在韩国和李世石下了五局,四比一大胜,印证了人工智能在围棋上有击败人类的可能。这很有学术价值。但是这次到了中国,赢了一场两场三场还不够,一定要连下50多局,要把老中青三代世界冠军打得颜面扫地才行。

这样事情就发生变化了。

这不是再是一次单纯的学术行为,而是要用一个AI来摧毁中国人的文化自信。习总书记说的四个自信,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落脚点在文化自信。文化自信的三个来源,第一个就是中国传统文化。

但是 Master 一个境外 AI ,无视东方五千年文化瑰宝,把文人雅士的四艺之一变为算法暴力破解的游戏,不又让我想到了一百多年前俄国大力士卡洛夫而英国大力士奥皮音来华,连战连胜,羞辱中国习武者,称我们是“东亚病夫”。

一百多年前“东亚病夫”的称号激怒了我们,霍元甲挺身而出,维护了民族尊严。这次 Master 来华横扫,B站上单集播放量竟然超过的《那年那兔》,还有很多我们的爱国小将,竟然在 B站直播上说从此变成 Master 的无脑吹。

不难想象,等到 Deepmind 和暴雪公司合作开发的电竞AI上线,B站上又有大量沉迷游戏的年轻人要成为他们的粉丝。我国主要的互联网爱国主义教育基地B站就要毁于一旦了。

形势难道还不够明显吗?无论是围棋还是电竞,都是最近两年我们在国际上摘金夺银,逐渐压倒日韩,领先世界的项目。这不就是文化自信的第二个来源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吗?这不就是一带一路建设需要的“软力量”吗?

这两年中国互联网的大发展大繁荣,已经证明了我们对互联网的管理是成功的,值得借鉴的,逐渐“东风压倒了西风”。

但是帝国主义亡我之心不死,以 Google 为首的西方互联网公司用心何其歹毒。他们这次用一个 AI 就想把这大好形势推翻,这次证明 AI 比人下棋好,证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不如 Google,下一步就要证明AI比领导更高明。再往后就要用 AI 证明他们邪路、老路比我们的道路好,要用 AI 否定党的领导。

因为 AI 现在在他们手里,这个参数高一点,低一点,响应快一点,慢一点,模型大一点,小一点,数据多一点,少一点,结果就很不一样。

AlphaGo 和李世石的比赛结束后,Demis Hassabis 就承认了和顶尖高手的对决让 AlphaGo 进步更快。就有网友指出,AlphaGo 是拿李世石当了测试员。此次 Master 来华窜访,将国内顶尖高手一网打尽,可以说占了天大的便宜,是我国宝贵战略资源的重大流失。

中国棋院有承担他们应当承担的领导责任吗?这么多国手和 Master 下棋,难道没有受到批评教育吗?

百度在国内大发展大进步的那几年,Google的响应速度的就经常出问题,甚至流量都给劫持到百度去了,这次Google开发的 AI ,从头到尾都没有出现问题,那就说明一定是我们的工作出现了问题。

话不能乱说,棋当然也不能乱下。互联网没有法外之地,这次 Master 来华窜访,得到有关部门批准了吗?服务器设在国内了吗?通过强制的ICP认证了吗?

如果答案都是否定,那么腾讯公然允许 Master 在其平台上下棋,媒体们把这件事情大肆渲染,就是为了流量放弃了原则。正值全国宣传部长会议正在京召开,我们的新闻工作和舆论形势本来一片大好,却出现了这样的杂音噪音,是可忍孰不可忍。

所以希望有关部门查处 Master 这个境外反动 AI ,从速从严,从重从实。

除了 AlphaGo 和 Master,Deepmind 今年还开发了 PixelCNN 和 WaveNet 两个 AI ,前一个用于合成图片,后一个用于合成语音。

相关部门应当迅速行动起来,追踪这两个项目的进展,一旦这样的技术被境外反动势力运用到舆论引导上,大量使用自然语音,能够理解新闻和图片内容,甚至会制作表情包的 AI 可能就会冲散我们网络评论员“好支威有希”的队形。

Deepmind 还和英国、美国的研究机构合作,准备在气候、医疗两个领域重点发力。

未来依靠 AI ,西方国家在气候变化会议谈判和贸易谈判上给我们更大压力,拿着雾霾的研究成果在人权议题上给我们制造麻烦。

Demis Hassabis 在Deepmind年终总结上说,

“Of course, this is just the tip of the iceberg。”

这只是冰山一角,多可怕。Deepmind 为了收买人心,还主动开源了自己的开发环境。Google 向来是以开源之名行垄断之实,这一次他们想把垄断通过 AI,带到22世纪去。

这个我们决不答应。

毛主席说过,原子弹那个东西没有,我们说的就不算数。还说过,我们也要搞人造卫星,要搞就搞个大的。

于是才有了我们的两弹一星,才有了我们后来的大国地位和今天的幸福生活。

现在人工智能也是一样,我们也应该要搞,要搞也搞个大的。阿里巴巴你们的DT时代在哪里,百度你们的深度学习研究院在哪里?

既然民营企业暂时还不能担起重任,我们也希望财政部尽快配套资金,组织科技部设立重大专项,组织中科院,相关高等院校进行科技攻关,像研发国产操作系统COS那样,理直气壮地研发属于我们中国自己的,又红又专,红专并进的 AI 。

我写这封信给各位领导,是想忠实地反映情况,希望为中国的人工智能发展做一些微小的贡献。

此致

敬礼

困难群众老编辑

本文首发于微信公众号老道消息(laodaoxx)

user avatar

在这个问题下得高票的答案都是些什么玩意?知乎真的沦为段子手聚集地了吗?

这篇文章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就被段子手无条件的攻击,攻击的原因无外乎两个,一个是看见人民日报就高潮的,一个是看见AI就高潮的。当然了,哪里都不会缺少自己无知却希望通过否定别人来让自己显得有文化的人。

人民日报这篇文章从标题到内容只说了一个观点,那就是AI虽然下棋战胜了人类,但是还有很多方面不如人类,目前为止还无法“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原因正如标题所说,AI不会思考。

无论是多么NB的程序人员,都不可能写出能自己思考的程序,而且,至少在当前,连这种可能都还没有发现。AlphaGo再NB,它也不会自己写下一段新代码来,它所有会的“学习方法”,都不是它自己想出来的,而是制造他的人预先给他设定好的。

什么是思想?是可以通过自行观察、总结、发现这个世界的规律,也许人类本身只是更高级的AI,这取决于如何去定义“智能”这个名词,正如AlphaGo是否具有学习能力取决于我们如何去定义“学习”这个名词一样。但无论定义如何改变,变换的也仅仅是我们如何去描述它,而不是它自身就升级了,因为无论如何人类的思考能力都不是AlphaGo这种程度的工具所能企及的。一个篮子可以装超过人类负载极限的物品,但这个篮子本身是人类通过思考后制造出来的,因此篮子负载再大,它也只是一个工具,不能说因为篮子负载能力超过了人类,就可以“取代、威胁甚至控制人类”了。AlphaGo是一个复杂的工具,它好像有学习能力,好像可以思考,但将AlphaGo拆开,它只是一个能计算的机器,让这台机器不断运转的是无数的计算公式,而这每一条公式都是人类通过思考得出并输入到机器中的,它所谓的学习能力,只是在不折不扣的运算人类预先输入的各种公式而已。计算机,归根到底还是人类输入公式,它输出计算结果的一台机器而已,无论这条公式有多么复杂,无论这个结果有多么超出人类的运算能力,这个本质决定了它只是一个工具,它不具备思想的能力。最初的计算机,输入和输出的设备是打孔的纸条,它的功能就是电气化的算盘。现在这些将AI吹上天的人,如果能看见当初计算机的样子,恐怕是不会认为这机器是可以威胁和取代人类的。其实,理论上,只要人类愿意去做,即便是这种老气的计算机,稍加改造后也是可以实现AlphaGo那种“学习”功能的。现代的计算机,从计算原理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突破,有的只是代码越来越复杂了。

以后人类是否可以造出真正的具有思想能力的AI,我不知道,可能行,也可能永远不行,如果造出来了,其原理和现今的计算机肯定大不相同,正如马车与汽车的原理大不相同一样。虽然不知道结果,但是我支持去研究,至于这篇文章,至少我没有从中看见一个字反对大家研究AI。文章只是说出了一个事实,有的人就受不了了,说明这些人内心深处根本就没有信心,他们需要通过不断的用大话来欺骗自己,欺骗周围的人,才能达到他们的目的,这目的可能有三个,一个是黑人民日报,一个是捧人工智能,还有一个是证明自己“有文化”。

——————————————————2017.1.9更新————————————————

介于很多人根本不了解计算机的原理,还有一些人不知道出于什么目的写一些故作高深莫名其妙的评论,为揭开蒙在计算机科学上的那一层神秘的面纱,本人在这里简单科普一下。事先申明,本人只拣想说的说,不是学术文章,不讲究严密性,钻字眼的恕不接待。

计算是一种抽象的逻辑,由于人脑构造的问题,要正确的计算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慢慢的人类就发明的一些简单的助算工具,最常见的就是将计算这种抽象的东西进行物化,大家在幼儿园的时候学习计算,老师会问你“有一个苹果,再给你一个苹果,你有几个苹果”这种题目就是在将抽象逻辑物化。从这种模式发展出的助算工具就是算筹。

直接问你13+36,心算能力差的人可能一时间算不出来,古人没有像现代人这么高的智商,也没有系统的学习算术,所以很多人不太会算这种题目。但是相比之下,数数就容易很多,所以他们的办法就是准备一堆木块,先放13块,再放36块,然后数一数一共有多少块。当然了,在不断的计算中大家慢慢发明了很多规律,比如我们背诵的99表,比如计算用的竖式,比如凑10等算法。算筹的运用也不仅仅是加减法了。

那么问题来了,是不是因为算筹具备智能,可以帮助人们运算呢?当然不是。只是人脑的结构不太适合直接心算,但是移动算筹和数数对于人脑来说就简单得多,人类只是采用算筹这种工具,将自己智能进行重组,转换为自己擅长的方式进行计算而已。99表、竖式等各种助算方法均是这种原理。

然后人们发现算筹不好携带,而且不太规整,而且对于大数计算来说很不方便,最终发明了算盘,且在算盘的基础上发明了珠算技巧。

再后来进入了电子时代,算盘就被电路替代,出现了计算器。虽然变化很大,但基本原理和算盘一样,都是通过工具来进行计算,并将计算结果用人脑容易接收的方式显示出来,人脑再对结果加以利用。当然了,计算器无论是运算速度还是操作难度乃至显示结果的方式,都比算盘先进。经常会看到算盘和计算器比速度的案例,其实这案例也是扯淡的,一个长期训练的算盘手,就算计算速度超过另外一个使用计算器的人,那也不能说算盘计算由于计算器,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两种可能,一个是用计算器的人训练程序不如算盘手,二是那个计算器在设计上并不适合速算。

无论是算筹、算盘还是计算器,它们完全不会理解1+1=2是什么意思,他们只是按照物理规律运转,他们甚至不知道自己显示出的结果是什么意思,它们不知道1个木块和另外1个木块被移到一起有什么意义,不知道电流从某条电路通过有什么意义,它们只是人类设计出来的工具,它们没有任何智能,它们只是将运算物化,转变为人脑擅长的方式来得到结果而已。

后来发明了计算机,现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来自1949年的冯诺依曼机结构,简而言之计算机的核心部分是由输入设备、控制器、存储器、运算器、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从1949年到今天,计算机的区别仅仅是这五大部分的能力发生了变化,计算机的基本原理没有任何改变,简而言之就是量变而不是质变。

前面我们说了,无论是算筹、算盘还是计算器都不具备智能。我们再来看看计算机这五大部分,最核心的运算器和前面提到的计算器原理差不多,计算机的工作原理是,人类将需要运算的算是转换为输入电信号,由于需要运算的算式非常长,所以需要控制器控制运算的顺序,同样的,会把算式、中间结果、运算结果等存储在存储器中,最终将运算结果输出。计算机的功能比计算器强大,大致体现在三个方面,1由于加入了控制器,相比普通计算器,计算机可以做更加复杂的运算。2由于控制器和存储器,计算机可以进行无限长度公式的运算,相比之下计算器通常只能做一步运算。3输入输出设备的提升可以让计算器的操作更加符合人脑的信息交换模式。说到底,计算机的核心功能就是辅助人脑能更加简单的进行高难度、超长度的计算。

大多数人不太明白计算机是怎么执行程序的,也不明白程序和运算是什么关系。我再简单解释一下。大家都听说过计算机只认识0和1这两个数字吧,不错,所有的程序最终都是转换为这两个数字构成的二进制进行的运算,从1949年至今的计算机都是这样。有人不明白了,只是运算,怎么就能执行程序了呢?简而言之,所谓的程序,就是由运算构成的。

程序,最终就是一条由二进制数值组成的公式。比如我们设定00000000表示加法指令,这个指令有2个参数,我们将这种设定在计算机中预先设定好。然后当计算机读取到输入设备传来的

00000000 00010000 00000100 时,就会执行16+4,然后将结果20输出。计算机是怎么下围棋的呢?先要设定一个17*19的矩阵,这个矩阵代表棋盘,矩阵中设定数字0代表无棋,1代表黑棋,2代表白棋,然后计算机就开始计算每次在每一个位置下棋的收益,选取收益最大的地方落子,然后将结果输出到显示器上,显示器也是一个矩阵,矩阵中的每一个数值代表每个像素的颜色,显示器在接收到围棋数据后,将数据转换为图像显示出来。传统的围棋程序是每一步都去计算所有格子的收益,但围棋变数太多,每一步就有300多个位置可以下,然后别人又有300多个位置可以下,这样一回合就有9万以上的变数,而一个优秀的棋手号称可以计算出5步以上的变数,这里的五步不是把9万乘以5,而是指数关系,结果是一个天文数字,计算机算不过来。所以当年大家在学习计算机的时候都曾经学到一个“计算机和人下棋的故事”,意思是电脑不如人脑。现在谷歌的工程师发现计算机不一定非要把所有格子的收益计算完全呀,因为所谓的“下一步看五步”并不是人脑把这五步棋的所有变化都计算清楚了,而是通过某种套路进行的模糊运算,计算机其实不需要进行那么精确的结果,它们只需要比人脑精确一点就行了,所以谷歌的工程师就改变了一下程序。值得注意的是,其实人们早就知道人脑不会把所有变数都计算一遍,单看运算能力,计算机早就超过人脑了。然而大家并不知道人脑是如何进行模糊运算的,所以工程师写不出利用电脑来进行模糊运算的程序。而这次谷歌的工程师只是发现了一种方法而已,这种方法可以屏蔽掉很多“无效率”的运算,从而使战胜人脑所需要运算的次数大幅下降。AlphaGo号称有了学习能力,其实无非是转变了计算方法,从传统的分析每格的收益,转变为“案例分析”,即记录每次下棋时某种棋路的胜败率,下棋的时候不是去分析每一步的变化得失,而是去查这个胜率表。

无论是传统的下棋程序,还是AlphaGo这种程序,其根本原理是一样的,就是去执行程序员预先设定的程序,也就是去运算程序员输入的计算公式并得出结果,计算机不会自己设定程序,也不能理解这些数字代表的意义,它们也无法利用这个成果来干程序员预先设定之外的任何事情。所谓的计算机运算速度超过人脑,这其实是个文字游戏,正确的叙述应该是:“人脑利用计算机作为助算工具来进行运算,比直接用人脑运算要快。”

user avatar

可能是我语文不好,但是我看了两三遍全文也并没有看出来特别大的问题。(我真是在抱着找黑点的眼光读文章)

我记得当时知乎上涌现了一批鼓吹人工智能威胁论的,随后就被黑出了翔,知友们的理由无非就是:AlphaGo也是人类创造出来的,无论比赛双方谁获胜,都是人类的胜利,都是人类顶尖智慧的胜利。和这篇文章观点很像啊,作者是站在支持人工智能发展的这一派的。

至于“人工智能不会高兴”的这个说法,就目前来看,是对的。“我很高兴”这个结果不会作为人工智能的运行结果输出,因为没有必要,没有必要的东西不会在决策树里出现,也不会在训练过程中成为自我修正的结果。

另外那些把黑人民日报当政治正确的人啊,歇歇,你没黑对人,这作者就是一评论员。我甚至还看了一下这个人的文章,置顶的几篇一个是反学区房房价畸形的,一个是反校园暴力的,一个是反官场权力势力抱团的,就事论事,黑点不多。

user avatar

明明是一篇维护人工智能的文章,也能被你们解读为唯心主义精神胜利?文章明显在说人工智能的胜利也是人类的胜利,明显在维护人工智能的发展好吗。。。

user avatar

这个标题太自恋和傲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