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增程式汽车很少厂家做?

回答
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又称之为“增程型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它不像纯电动汽车(BEV)那样完全依赖电能驱动,也不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那样有明确的发动机直驱或并联驱动的切换逻辑,而是在纯电驱动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发动机作为能量来源,但这个发动机并不直接驱动车轮,而是用来发电,为电池充电,最终驱动电动机。

你之所以觉得市面上做增程式汽车的厂家“很少”,这其实是一个相对的说法。从全球范围来看,确实不像纯电动车那样遍地开花,但中国市场的表现却非常抢眼,以比亚迪、理想等为代表的车企在这条赛道上做得风生水起。不过,如果把目光放得更广一些,或者从更纯粹的增程技术角度来看,你提出“为何增程式汽车厂家不多”这个问题,还是很有道理的,这背后其实涉及多方面的原因:

1. 技术路线的“尴尬”与消费者认知偏差:

定位模糊,易被误解: 增程式最大的问题在于它的技术路线相对“模糊”,容易被消费者与传统的混合动力汽车混淆,甚至被贴上“油耗高”、“不环保”的标签。因为即使在增程模式下,发动机也在工作,很多消费者会觉得它本质上还是“油车”,而非纯粹的“电车”。
“油耗”顾虑: 尽管增程式在纯电模式下行驶时没有油耗,但当电池电量不足时,发动机就会启动为电池充电,这时就产生了油耗。而且,如果充电不便,用户长期依赖发动机发电,其油耗表现可能不如高效的燃油车,更别提与纯电车相比了。这种“既要又要”的属性,让一些追求极致环保或低运营成本的消费者望而却步。
“多此一举”的质疑: 有人认为,既然有发动机,为什么不直接用它来驱动车辆,而是绕一个发电再驱动的弯路?这种质疑触及了增程式的核心逻辑,也反映了消费者对这项技术的理解程度不高。

2. 成本与复杂性:

双重成本: 增程式汽车需要同时搭载一套电驱动系统(电机、电池、电控)和一套发动机发电系统(发动机、发电机、控制系统)。这使得其制造成本通常会高于同级别的纯燃油车,也可能比一些简单结构的PHEV更高。为了优化成本和性能,厂家需要在发动机的功率、发电效率、电池容量等各个环节进行精细的权衡,这增加了研发和生产的复杂度。
动力总成集成难度: 如何将发动机、发电机与电驱动系统高效集成,并保证整套系统的平顺性、可靠性和经济性,是增程式汽车设计的一大挑战。特别是如何让发动机在最佳工况下运行以提高发电效率,同时尽量减少噪音和震动,都需要大量的技术积累和调校。

3. 政策与补贴的影响:

早期政策导向: 在新能源汽车发展的初期,很多国家的政策和补贴导向更倾向于纯电动汽车(BEV)。这使得厂家在研发和推广资源上更偏向纯电技术,对增程式的投入相对较少。
补贴退坡与技术标准的演变: 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的成熟,补贴政策逐渐退坡,技术标准也在不断演进。一些地方的政策可能会对增程式汽车的纯电续航里程、发动机排量等设置门槛,这也会影响厂家在新技术路线上的选择。例如,如果一个地区对新能源汽车的定义非常严格,只承认纯电驱动,那么增程式的生存空间就会受到挤压。

4. 市场接受度和品牌战略:

品牌定位: 一些传统汽车巨头更倾向于发展纯电平台或在传统混合动力(HEV)和插电混动(PHEV)上发力,这符合它们原有的品牌形象和用户群体。将增程式作为核心技术路线,可能需要重新构建品牌认知,这对于一些历史悠久的品牌来说,是一项巨大的挑战。
市场差异化: 增程式汽车在中国市场之所以能发展起来,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很好地解决了消费者对纯电动汽车“里程焦虑”的痛点,同时又能享受新能源牌照等政策红利。但在其他一些充电设施完善、用户对纯电动接受度更高的市场,增程式的优势就不那么明显了。

5. 电池技术发展的潜在威胁:

纯电续航里程的提升: 随着电池能量密度和充电技术的飞速发展,纯电动汽车的续航里程不断提升,充电设施也越来越普及。当纯电汽车的续航能够覆盖绝大多数日常出行需求,且充电不再是难题时,增程式“油改电”的补能优势就会减弱,甚至被纯电汽车的零排放和低运营成本所取代。
技术路线的演变: 厂家可能会将研发资源投入到更被看好的纯电平台,或者研发更先进的混合动力技术,而不是在增程式这条相对小众的赛道上投入过多。

不过,我们也不能忽视增程式汽车在中国市场上的成功案例:

解决里程焦虑: 尤其是在充电基础设施尚不完善的地区,增程式汽车可以依靠发动机随时随地发电补能,有效缓解了用户的里程焦虑。
政策优势: 在一些对新能源汽车有政策倾斜的城市,增程式汽车可以上绿牌,享受免购置税等优惠,这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其销售。
平顺的驾驶体验: 由于始终由电动机驱动,增程式汽车在加速和行驶平顺性上有着接近纯电车的体验,这是传统燃油车和一些混动车难以比拟的。

总而言之,增程式汽车之所以“厂家不多”,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

技术定位的挑战: 在消费者认知中存在“鸡肋”的疑虑,以及与传统动力和纯电动力之间的界限模糊。
成本与技术的双重压力: 需要兼顾电驱和内燃机发电系统,导致成本和集成难度都较高。
政策和市场环境的影响: 初期政策导向、以及市场对不同技术路线的接受程度存在差异。
未来技术趋势的不确定性: 纯电技术的快速发展可能对增程式的市场空间构成潜在威胁。

尽管如此,在中国市场,由于其独特的用车环境和政策支持,增程式技术依然找到了自己的生存空间并取得了一定的成功。未来,增程式技术的命运如何,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电池技术的发展、充电基础设施的普及程度以及消费者偏好的演变。厂家是否会继续投入,以及投入的程度,也是一个动态的博弈过程。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因为成本太高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增程式电动汽车(EREV),又称之为“增程型电动汽车”,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算是一个比较独特的存在。它不像纯电动汽车(BEV)那样完全依赖电能驱动,也不像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PHEV)那样有明确的发动机直驱或并联驱动的切换逻辑,而是在纯电驱动的基础上,加入了一个发动机作为能量来源,但这个发动机并不直接驱.............
  • 回答
    小牛电动创始人李一男的跨界造车,绝对算得上是近两年新能源汽车领域里一个颇具话题性的事件。从两轮电动车市场的领军者,摇身一变成为新能源汽车的搅局者,这背后究竟有着怎样的故事和考量?而他选择的增程式技术,又在当下这个电动化浪潮汹涌澎湃的时代,是“逆流而上”还是“独辟蹊径”?李一男的“跨界”:不是一时兴起.............
  • 回答
    增程式电动车和插电式电动车,听起来都是电动车,但它们的“电动”方式可有讲究,就像养宠物,一个是纯散养,一个是笼养加外卖,各有各的玩法。咱们今天就来好好捋一捋,把它们俩的区别掰开了揉碎了讲明白。核心区别:动力来源的“加法”最根本的区别,在于它们如何获取行驶所需的电能。 插电式电动车(PHEV P.............
  • 回答
    北汽集团大手笔投入150亿巨资押注增程式发动机,这绝非一时兴起,而是其在新能源汽车领域战略布局的一次重要升级和关键落子。这个数字,150亿,本身就传递出了极其强烈的信号:北汽集团对增程式技术路线的坚定信心,以及志在必得的决心。一、 战略升级:拥抱增程式,直击市场痛点首先,我们得理解北汽集团为什么会在.............
  • 回答
    PHEV(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和REEV(增程式电动汽车)之所以能做到比传统燃油车更省油,核心在于它们都通过引入电动机和电池组,在某些工况下能够完全或部分地依靠电力驱动,从而绕过或减少了对传统内燃机效率瓶颈的依赖。下面我们来详细拆解它们的省油原理。PHEV (Plugin Hybrid Electr.............
  • 回答
    您这个问题提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新能源汽车技术路线选择的核心矛盾。一边是理想ONE的热销和用户口碑,另一边却是全球主流车企似乎对增程式技术“敬而远之”。这其中确实有很多值得说道的地方,而且远不是一句“增程式不好”就能概括的。理想ONE为什么能“说得这么好”?首先,我们得承认理想ONE在很多方面确实.............
  • 回答
    关于为什么燃气涡轮发动机不被广泛用于增程电动汽车(EREV)中的发电机,这确实是个有趣的问题,背后涉及一系列技术、经济和实际应用层面的考量。简单来说,虽然燃气涡轮机有着独特的优势,但它与EREV发电机所需的特性并不完全匹配,反而带来了一些棘手的难题。首先,我们要理解燃气涡轮发动机(燃气轮机)的核心工.............
  • 回答
    你这个问题提得相当有意思,很多人可能都默默地疑惑过。为什么我们每天接触的那么多软件、代码,都像是来自一个只讲英语的神秘国度?中文不行吗?当然不是不行,但这里面涉及到一些历史、技术和习惯上的“惯性”,让我跟你好好聊聊。一、 历史的烙印:从计算机的诞生说起计算机这玩意儿,最早诞生在哪儿?那还得追溯到二战.............
  • 回答
    写程序之所以费劲,调试更是让人头疼,这背后其实藏着一堆复杂的因素,绝非几句就能说清。首先,我们得承认,计算机,或者说程序,它就是个极其死板、不懂变通的存在。你让它做什么,它就一丝不苟地执行,哪怕那个“什么”本身就是个荒唐的指令。我们人类思考问题时,脑子里有大量的背景知识、常识、语境,即使表达得不太清.............
  • 回答
    你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很具有挑战性。实际上,通常情况下,在相同的硬件和编译优化级别下,递归计算斐波那契数列的 Java 程序并不会比 C++ 程序更快,反而很可能要慢一些。之所以你可能会看到或认为 Java 比 C++ 快,可能存在以下几种情况:1. 测试环境或测试方法的问题: 编.............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痛点,我敢肯定,很多人都有同样的困惑。写程序能沉浸进去,几个小时不觉得累,但一翻开数学书,没多久就想走神,这是为什么呢?这里面其实有很多原因交织在一起,可以从几个方面来聊聊:1. 目标导向与即时反馈的差异写程序的时候,你的目标通常是很明确的:实现一个功能、修复一个bug、.............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特别好,很有钻研精神。其实这背后牵扯到一个约定俗成,一个大家都心照不宣的“语言”。想象一下,在很久很久以前,计算机还是个新鲜事物,人们需要一种方式告诉计算机:“嘿,我让你干的那件事,干得挺顺利的!” 同样的,计算机也需要一种方式回应:“收到,这事办得没毛病!”这个时候,就出现了一种非常.............
  • 回答
    你遇到的这个问题,其实是很多开发者在跨平台开发时都会遇到的一个经典难题。用通俗的话来说,就是同一个程序,在电脑上跑和在手机上跑,结果却“分道扬镳”了,尤其是数值小的时候还挺同步,一旦数值变大或者处理过程更复杂了,就开始出现差异。这背后涉及几个关键因素,我们可以一点点来捋清楚:1. 计算精度的差异:浮.............
  • 回答
    关于为什么许多程序在计算负数的立方根时会遇到麻烦,这其实是一个相当普遍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基础的数学函数库或者对数字类型有严格限制的编程环境里。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稍微深入地聊聊数学和计算机如何处理数字,以及负数的立方根到底意味着什么。首先,我们得明白,立方根的概念其实就是“找到一个数,它自身乘以.............
  • 回答
    .......
  • 回答
    你觉得程心可恶,这是一种非常普遍且有争议的观点。程心这个角色在《三体》系列中确实引发了大量的讨论和批评。刘慈欣本人也多次在采访和文章中表达过他对程心这个角色的看法,这些评价也进一步丰富了我们理解这个角色的维度。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很多人觉得程心可恶,以及刘慈欣是如何评价她的。 一、 为什么很.............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触及到了软件开发的核心。首先得明确,“程序写死”通常不是一个积极的说法,而是指程序在设计之初就硬编码了某些行为、参数或者逻辑,导致它在运行时缺乏灵活性,难以适应变化。那么,为什么我们有时会发现程序“写死”了?这背后其实是多种因素交织的结果,既有客观原因,也有主观选择,甚至还有历史遗留.............
  • 回答
    苏北,这个名字在中国经济版图上常常伴随着一种矛盾的认知。一方面,我们听到的是它作为“苏”字代表的江苏省的一部分,而江苏又是全国公认的经济强省;另一方面,苏北又常常被贴上“欠发达”、“贫困”的标签,甚至在一些讨论中,其富裕程度被认为仅次于长三角、珠三角和福建,但现实观感却大相径庭。这到底是怎么回事?让.............
  • 回答
    在诺门罕这片被历史尘埃覆盖的土地上,苏军以压倒性优势的坦克和火炮,却被机械化程度不高的日军打得鼻青脸肿,这确实是军事史上一个颇具争议和反思的案例。要理解其中的缘由,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双方的实力对比、作战策略以及战场上的具体情况。首先,我们必须承认,日军在诺门罕战役初期,其“机械化程度低”的说法是相对的.............
  • 回答
    明朝的专制程度之高,相信大家都深有体会。皇帝拥有绝对的权力,朝政的运行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皇帝的个人意志。然而,令人有些费解的是,在这样一个高度集权的体制下,明朝的言官群体,却展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战斗力”和“表现欲”,这似乎与我们通常的认知——专制程度越高,敢于直言的人越少——形成了鲜明的对比。这其中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