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 2018 年双十一淘宝战队集能量活动?

回答
2018年双十一淘宝的“战队集能量”活动,如今想起来,感觉挺有意思的。那会儿,大家对这种游戏化的营销方式还挺新奇的,也确实玩得挺投入的。

核心思路:社交+游戏化,拉动用户活跃和参与

我记得这个活动的核心就是把用户分成不同的“战队”,然后通过各种方式“集能量”。能量可以兑换各种优惠券、红包,甚至还有机会赢取一些大奖。这本质上是一种社交裂变和游戏化的营销手段,目的非常明确:

拉动用户活跃度: 你不可能一个人玩这个游戏,总得拉上朋友、家人,甚至是在淘宝上认识的陌生人一起组队。这就强行让用户打开淘宝,浏览商品,参与互动。
增强用户粘性: 为了集够能量,大家会持续关注活动,每天上线签到、做任务。这种日复一日的参与,自然而然就增加了用户对淘宝平台的依赖。
制造话题和传播: “我的战队还差多少能量就能升级啦!”、“快来帮我点一下!” solche Sätze sind auf sozialen Medien herumgeschwirrt. 这个活动很容易成为大家茶余饭后的谈资,也增加了淘宝本身的声量。

具体玩法和我的体验:

我当时是怎么玩的呢?大概是这样的:

1. 组队是关键: 一开始最头疼但也是最有趣的就是拉人组队。要么是直接拉微信群里的亲朋好友,要么是在淘宝社区里找同城的或者兴趣相投的人组队。当然,也经常会有人邀请你加入他们已经成型的战队,因为那些战队可能已经积累了不少能量,加入进去也更容易完成目标。
2. 每天的“任务”: 集能量的方式五花八门,有点像打卡任务:
签到: 每天打开淘宝进入活动页面就能领一点能量。这是最基础的。
浏览商品: 在特定频道或者类目下浏览几分钟,也能积攒能量。有时候会故意去逛一些平时不太会看的品类,就为了那一点点能量。
分享活动: 把活动链接分享到朋友圈、微博,别人点进去,你的战队也能获得能量。这也是裂变的关键。
邀请新人: 如果你拉了一个新用户来参加活动,获得的能量会更多。
小程序/店铺互动: 有时候还会让你去一些淘宝小程序或者店铺里做些小互动,比如点赞、收藏、关注店铺之类的。
充值/消费能量: 印象中好像有一些活动是需要你花钱(比如充值淘气值相关)才能获得更多能量,或者把买到的商品产生的“能量”贡献给战队。这点就比较考验用户的消费意愿了。
3. 能量的“价值”: 这些集来的能量并不是凭空消失的,它们会转化为看得见的优惠:
红包和优惠券: 这是最直接的激励。比如战队集齐了多少能量,所有队员都能获得一张满减券,或者直接发一个现金红包。这种“一起努力,一起受益”的感觉是很强的。
升级和排名: 战队之间也会有排名,能量越多,排名越高。这种竞争性也很能调动大家的积极性。
抽奖机会: 有些高级别的能量可以兑换抽奖券,有机会抽到免单、手机、甚至汽车之类的超大奖品。虽然知道概率很小,但“万一呢”的心态还是会让人忍不住尝试。

我的感受和一些思考:

有点“沉迷”,但挺有趣: 说实话,有时候为了集能量,会花不少时间在淘宝上。但因为有游戏化的机制在里面,所以感觉不枯燥,反而像是在玩一个大型的社交闯关游戏。
社交压力与乐趣并存: 一方面,大家组队后会有一些无形的社交压力,比如怕拖后腿,所以会更积极地参与。另一方面,和朋友们一起为了一个目标努力,也挺有意思的,会互相鼓励,分享进度。
平台“功力”体现: 这种活动能够如此大规模地进行,并且让这么多人参与进来,可以看出淘宝在用户运营和技术支撑上的实力。能够有效地将社交关系、游戏机制和商业目标结合起来,是平台高明之处。
营销的“套路”也越来越深: 回头看,这种活动模式后来被很多平台借鉴和模仿。它已经成为电商平台在大型促销节点拉动用户参与的一种成熟套路了。虽然知道是营销,但如果做得好,用户还是愿意为这份“乐趣”和潜在的优惠买单的。
“能量”的“虚实”: 这种集能量的方式,其实是将用户在线上的互动行为量化,但这些“能量”最终还是要通过消费行为来“兑现”,或者说,平台通过这种方式让你更愿意去消费。所以,它是一种驱动消费的机制。

总的来说,2018年淘宝的“战队集能量”活动,在我看来是一次非常成功的、典型的互联网平台社交化游戏营销案例。它抓住了用户喜欢社交互动、追求优惠、乐于参与游戏的心态,用一种相对有趣的方式,实现了用户活跃度、粘性和最终销售额的提升。虽然现在看起来有点“老套”,但在当时,确实让大家玩得很开心,也为双十一增添了不少热闹的氛围。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不胜其烦……

第一天,一个人找你点赞也就罢了。几十个千年聊不上几句话的人,天天找你点赞,你试试看……

妈dei,上班都别上了,天天在那边点赞好了……

关键就特喵几十块钱……

有这精力、时间、脸皮,还赚不到这十几块钱?

搞个刷楼软件,去各个店铺刷楼活动里刷楼的收获都不止这点了。

能原谅你们拉人点赞。

但资源利用效率如此低下,淘宝获取你们资源如此廉价。你们能忍,我替你们不能忍。


——————————————————————

补充:

相比而言,11.1~11.10的活动就有趣多了。

“去年双11买过特定物品的人,才能帮助扫码集能量”

用一个比较稀有的身份,“吹捧”了一下扫码人。

同时在寻找“买过特定物品”的人的过程,又有一定的趣味性。


当然,作为平台。从时间节点来看,11.1之前,用集赞的活动暴力扩大双11传播范围和影响力(造势),11.1~11.10间,用趣味的方式,增加具体产品露出,刺激购买欲,同时又节省用户精力,将其吸引到加购、消费上来的做法,没什么不对的。


这个回答下很多都是学生同志,所以我再多说一句。多考虑投入产出,多学习对方玩法,多控制自己情绪。搞清楚资产和债务的关系。

不必要的消费欲压下去,摸摸口袋,想清楚到底要不要买。

还有!千万千万别借钱买东西。今年不适合加杠杆!

user avatar

淘宝这一波是真狠

集赞集了三天,实在是集不动了,也终于看清淘宝能量集赞的本质,忍不住在心里说一句恶心。

刚刚看了看荣耀场,如果你最后终于死皮赖脸的的找各种同学各种关系甚至好几年不说话的“好友”,赢了,奖给你们战队2888,开心吧?然后强制明天的比赛,入场费2000。也就是昨天赢的只剩888,8块8毛8,五个人一天的“工资”,而你却付出了大量的时间精力和人情。还开心吗?而且你还要被强制着参加下一场,如果不参加又只能看着能量被一天天的门票费消耗殆尽!

在这个人人都都知道双十一的时代,还需要这样去宣传吗?!

一个人一天只有六次的点赞机会!当你的点赞机会用完了后,完全就是在消耗自己的人情在为淘宝当廉价的劳动力。

当然还催生了各种“卖赞党”


令人作呕。

我真的不理解这个活动的意义在哪。

为社会促生更多的“黄牛”吗?

向一些老同学拉赞,不仅不会拉进感情。反而变得更加疏远。现实版的《狼来了》。

为这几块钱的蝇头小利而消耗自己的时间精力和攒下的人情去做这一些“毫无意义”的事。不值得。

别等在人情真正耗尽的时候才知道后悔,那一天不是不可能到来的。

(图片来源见水印,侵删)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