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称「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智能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安全」?

回答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女士关于“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智能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安全”的言论,无疑触及了当前汽车行业一个非常核心且复杂的话题。要全面看待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并尝试还原其背后的逻辑和可能存在的争议点。

核心观点解析:为何说智能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安全?

陶琳女士的这句话,核心在于“智能汽车”的“安全”优势。这里的“安全”,并非仅仅指传统意义上的碰撞安全性(比如车身结构、安全气囊等),而是更侧重于智能驾驶系统在预防事故、减轻事故后果方面的能力。

1. 主动安全技术的革新:
传感器与感知能力: 智能汽车搭载了大量的传感器(摄像头、雷达、激光雷达等),它们可以360度无死角地感知周围环境,远超人类驾驶员的视觉和听觉极限。这意味着车辆能更早、更全面地发现潜在危险,例如行人、障碍物、其他车辆的突然变道等。
预警与干预系统: 基于这些感知能力,智能汽车具备了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ADAS),如前方碰撞预警(FCW)、自动紧急制动(AEB)、车道偏离预警(LDW)、车道保持辅助(LKA)等。这些系统能在驾驶员反应不及或分心时,及时发出警告,甚至主动介入,避免或减轻碰撞。相比之下,传统汽车在这些方面的能力非常有限,主要依赖驾驶员自身的反应。
疲劳驾驶检测与规避: 部分智能汽车能够通过面部识别或驾驶行为分析,检测驾驶员是否疲劳,并发出警示或建议休息。这对于长途驾驶,尤其是一些需要高度专注的场景下,能显著降低因疲劳驾驶引发的事故。

2. 自动驾驶技术的潜力:
消除人为失误: 据统计,绝大多数交通事故是由于人为失误造成的,比如分心驾驶、酒驾、疲劳驾驶、超速、情绪化驾驶等。理论上,成熟的自动驾驶技术可以消除这些人为因素,从而大幅降低事故发生率。
更精准的操控: 自动驾驶系统通过算法控制车辆的加速、刹车和转向,其反应速度和精准度通常高于人类驾驶员,特别是在复杂的交通状况下(如拥堵、恶劣天气)。

3. 持续的软件升级与安全优化:
OTA(OvertheAir)更新: 智能汽车可以通过OTA进行软件升级,这意味着车辆的安全功能和性能可以不断迭代优化,修复潜在的漏洞,甚至引入新的安全特性。传统汽车一旦出厂,其安全系统基本就固定了,很难再有大幅度的提升。
数据驱动的改进: 特斯拉等智能汽车制造商会收集大量的驾驶数据,用于分析事故原因,改进算法,从而让整个车队的安全性不断提升。

为什么需要“消费者教育”?

陶琳女士提出“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这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基于智能汽车当前的发展阶段和公众认知之间存在的差距:

1. 概念混淆与误解:
“自动驾驶”的定义: 许多消费者对于不同级别的自动驾驶(如L2级的辅助驾驶和L4、L5级的完全自动驾驶)存在混淆。他们可能误以为开启了辅助驾驶功能,车辆就能完全自主驾驶,从而放松警惕,甚至在驾驶过程中分心做其他事情,这是非常危险的。
对技术的过度信任: 新技术往往会带来一种“新奇”和“万能”的错觉。消费者可能过于迷信智能汽车的先进性,而忽视了其目前的局限性以及在某些极端情况下的潜在风险。

2. 使用不当带来的风险:
驾驶员的责任: 即便是在使用辅助驾驶功能时,法律和常识都规定驾驶员仍需保持对车辆的控制和对路况的关注。然而,不少消费者可能将“辅助”误解为“替代”,导致在不适合使用的情况下滥用功能,或者在系统发出警告时未能及时接管,从而引发事故。
技术依赖与技能退化: 长期过度依赖辅助驾驶,可能会导致驾驶员的自身驾驶技能退化,一旦系统失效或无法应对突发状况,反而更容易陷入危险境地。

3. 应对突发情况的不足:
极端天气与复杂路况: 尽管智能汽车的感知能力强大,但在极端天气(如大雨、大雪、浓雾)或非常规的复杂路况(如未标记的道路、施工区域、突发障碍物)下,传感器的性能可能会受到影响,或者算法无法给出最优解。这时,人类驾驶员的经验和判断力仍然是不可替代的。
“最后100米”的挑战: 在许多场景下,尤其是在停车场、城市拥堵路段,或者涉及复杂交互的场景,自动驾驶技术仍面临挑战。

潜在的争议与反思:

尽管陶琳女士的观点有其合理性,但也可能引发一些争议和需要深思的问题:

1. “安全”的定义与衡量标准: 什么样的条件下才算“更安全”?是事故率的绝对降低,还是在同等驾驶员水平下的风险规避能力?对于智能汽车来说,其固有的技术风险(如软件故障、系统被黑客攻击)也是潜在的安全隐患,这与传统汽车的机械故障是不同的风险类型。

2. 责任划分的模糊: 当智能汽车发生事故时,责任的划分往往更加复杂。是车辆制造商的责任,是软件供应商的责任,还是使用者的责任?目前的法律法规和行业标准仍在不断完善中。

3. 营销策略的考量: 作为特斯拉的副总裁,陶琳女士的发言也可能带有一定的市场推广意图。强调智能汽车的安全性,是吸引消费者购买、提升品牌形象的重要手段。这并非说她是在故意误导,而是说在解读其言论时,需要考虑到其角色和立场。

4. “谁在教育谁”的问题: 虽然她提出加强消费者教育,但有时也存在品牌方对技术描述过于夸大,反而加剧了消费者的误解。例如,将高级辅助驾驶宣传为“自动驾驶”,就可能让消费者产生不切实际的期望。

总结:

特斯拉全球副总裁陶琳女士的“建议加强消费者教育,智能汽车比传统汽车更安全”的论述,从技术发展的角度看,是有其前瞻性和合理性的。 智能汽车凭借其强大的传感器、先进的驾驶辅助系统和自动驾驶的潜力,确实在预防事故、减少人为失误方面展现出了超越传统汽车的优势。

然而,这种优势的实现前提是技术的成熟、系统的可靠以及消费者对技术的正确理解和使用。 因此,“加强消费者教育”显得尤为重要和必要,以避免因误解和滥用技术而产生的安全风险。

在看待这一观点时,我们应该保持一种辩证的思维:

承认智能汽车在安全性上的巨大潜力, 尤其是在主动安全和消除人为失误方面。
警惕对技术的过度神化, 理解当前技术仍有其局限性,并重视驾驶员自身的责任和技能。
关注责任划分、法律法规以及行业标准的完善, 为智能汽车的普及保驾护航。
鼓励品牌方以更透明、更负责任的方式进行技术沟通和消费者教育, 避免信息不对称带来的风险。

最终,智能汽车的安全性不是一个简单的“比”字能够概括的,它是一个动态发展、系统集成和用户参与的复杂工程。教育消费者,让他们能够真正理解并安全有效地使用这些前沿技术,是推动行业健康发展的关键一步。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建议特斯拉应该推一些概念大片,将成功人士和特斯拉连接起来,不断向国内传输“开特斯拉的都是老板”这种心理暗示,这样一来,那些老板就会屁颠屁颠去买特斯拉,买的人多了,总有几个幸运儿成为了被特斯拉消灭了肉身的资本家,原地成佛,功德圆满。


如果潜在顾客不买怎么办?哼哼,当然是要进行一些神棍式宣传啦!把特斯拉说得像渡劫一样,只要你开特斯拉在几年内可以不出意外,那说明你是天选之人,财富可以传超过三代,这样就可以诱导那些人傻钱多的继续买。当然本身会买特斯拉的,多多少少都思维和常人不一样,你要是劝导他们不要买,他们会觉得你是个穷人,买不起特斯拉在那里酸。


所以,特斯拉如果能做好这种消费者教育,不是双赢,而是五赢。


特斯拉卖出了车,

资本家送了命。

打工人少了个剥削自己的老板。

社会阶层又得到了流动。

媒体又得到了流量。


我们都有光明的未来,麻了,赢麻了!这种消费者教育我万分支持。

user avatar

我相信,现在什么李斌、何小鹏、正在打算造车的雷军等人,家里如果要供牌位:

十有八九得供上陶女士才行。

这年头,友军不难找,难的是两军交战前往自己身上捅刀子的“敌方首领”。

我们平时生活中,经常会有一些因为琐事而吵起来,甚至打架的例子。

如果身旁有热心大叔大妈,就会站出来“算了算了”,给双方一个台阶下。

而陶琳就像是飞起一脚把大妈踢翻在地,再面对路人镜头高呼“我爸是XX”。

嗯,大概就这么个效果,完全无视一切努力和稀泥的声音,非得把舆论逼到对立面去。

上一个能玩到这种程度的中老年妇女,那还得是汪主席了。

当然了,你也可以视为特斯拉“不存在”的公关团队脑洞惊奇,觉得中国市场这么大,人这么多,终归会有几个不长脑子的韭菜嘛。

只要这些韭菜为我所用,马斯克割割赛过自家爹娘……

就足够了呀!

所以,现在陶琳所做出的这一系列骚操作,没准就是类似于宗教当中培养狂信徒的办法,能够跟着一条路走到黑的人。

别说是听从陶护法的要求,乖乖自学消费者教育,不拿个证书都没脸进特斯拉销售处了。

就算明天护法有言:开特斯拉刀枪不入百毒不侵,该信的还是会信。

命算得了什么?你们不懂特斯拉,就是没有开化的野蛮人!蝼蚁!

开特斯拉,上楼都有劲儿。开特斯拉,徒步就能去火星!

哦对了,现在互联网上一些饭圈也是这个套路:我不在乎99个人讨厌,只要有1个人能够为我赴汤蹈火就OK。

但从大众反响来说嘛,恐怕陶护法是要失算了。

且不提国家现在非常警惕各种饭圈文化对于各行业的影响,随时会出铁拳。

就互联网上因为“特斯拉刹不住车”衍生出那么多段子……

看看抖音上搜特斯拉的关联结果:

看看特斯拉官方视频的评论区:

看看特斯拉已经在视频中“人见人让”……

成为下一个三星,恐怕已经是特斯拉最好的结局。

user avatar

不仅车刹不住,连嘴也刹不住是吗?


消费者需要培训啥?

刹不住车时就打开车门拿脚秃噜地,最后磨到大胯那就能停下了。是这样吗?

培训手册:《特斯拉闸线儿崩了之后的自我修养》


需要招标培训机构的时候叫上我,手刹,脚刹,前列腺刹我都能教。


链子断了,脚踏板掉了,都能让消费者接上。谁敢维权,我就给谁拿拿龙。

user avatar

如果你不喜欢我,是你不够好……emmm……怎么感觉这个套路好熟悉……

user avatar

两个词:傲慢无礼、欲盖弥彰

画线部分说了两个意思

1、不是我特斯拉车不好,是你们土鳖不会开。

2、姑奶奶为了教你们开车,已经准备大发慈悲地去和驾校、交通部门合作了。

屡次出现事故以及车主维权的情况下,特斯拉以及陶琳女士还可以大言不惭地把锅甩给消费者,这是何等的傲慢就不用多说了。

但搞笑的是,陶琳女士在傲慢之余,却同时让人看到她心虚的一面。貌似是在为车主“谋福利”,要和交管部门、驾校合作,实则给自己挖了一个坑:

首先,特斯拉的操作到底与其他机动车有什么不同?如果特斯拉与其他7座以下四轮机动车的操作完全一样,那就是说,一名通过中国驾校考试,拿到C本,可以驾驭其他车辆的司机,也完全可以驾驭特斯拉。那你和驾校合作个毛线呢?

显然,陶琳女士已经承认:特斯拉在操控上,就是存在与其他车辆不同的地方,并且对这些不同的忽视,有可能造成危及人身的事故。

那么接下来问题又来了:特斯拉是什么时候知道这些不同的?

如果是刚刚知道不同,那么显然,特斯拉,起码特斯拉中国在销售其产品时,并未对产品特性做深入了解,从而将需要特殊培训方可安全驾驶的特斯拉,当作一般车辆出售,导致车主在驾驶过程中多次出现严重事故。

当然,你也可以说特斯拉从一开始就知道这些问题。那就是说,特斯拉明知其产品在使用前需要额外培训,却故意向消费者隐瞒该事实,从未组织任何针对特斯拉车型的专项训练,造成车主在使用中出现多次严重事故。

那么,就请陶琳女士做出选择,把话说透吧。

user avatar

这句话其实就是在说特斯拉其实没有问题,是大部分人很无知,缺乏教育。

把特斯拉说的再好,问题依然是问题,拿美帝搞媒体那一套是糊弄不了中国人的,因为中国人是读《毛选》长大的,懂实事求是。

user avatar

波音737max8也有类似的情况

加入MCAS系统后,飞机可以在它认为“抬头趋势过大”时自动低头,比原来更智能,但更安全吗?

ET302空难157人遇难,JT610航班189人遇难。


判断智能是否更安全要看几个维度:

1.是否保证了“故障导向安全”的原则。

2.是否保证了驾驶者的最终控制权。


我建议:

1.陶琳和特斯拉的工程师应当加强学习安全规范,了解波音的案例。

2.特斯拉应当提交控制逻辑和源代码供审核。

user avatar

某车主去买特斯拉:

车主:请问这个功能应该怎么用?

特斯拉:这应该由驾校和交通部门负责给你培训!

车主:那如果因为我不懂怎么用这个功能出现了事故该怎么办?

特斯拉:那是你自己操作失误跟我们无关!

车主:你们怎么这么不负责任!

特斯拉:我们绝不妥协!

车主:你们凭什么这么傲慢?

特斯拉:因为我们是智能车比传统车安全!是你无知罢了!


以上是个人意见,仅供参考!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