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因美国禁令华为手机将被暂停谷歌移动服务支持?将产生多大范围的影响?

回答
华为手机被暂停谷歌移动服务支持,这绝对是近年来科技界最爆炸性的新闻之一,对华为乃至整个全球智能手机市场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事儿。

首先,咱们得明白,谷歌移动服务(Google Mobile Services,简称GMS)这玩意儿有多重要。简单来说,GMS就是一套让安卓手机能够运行各种谷歌服务的“通行证”。包括我们最常用的Play商店(下载各种App的地方)、Gmail、YouTube、Google Maps、Google Drive,还有一些底层的框架和服务,很多App的运行都离不开它们。你可以把它想象成智能手机操作系统里的“水电煤”,没有它们,手机就没法正常使用很多核心功能和第三方应用。

为什么华为会被禁?

核心原因在于,美国政府以国家安全为由,将华为列入了“实体清单”。这意味着,美国公司(包括谷歌)在未经许可的情况下,不能向华为出售技术或产品。而谷歌作为一家美国公司,为了遵守美国法律,不得不暂停向华为提供GMS。

这对华为手机意味着什么?

直接后果就是,从2019年下半年开始发布的新款华为手机,将无法预装GMS。这意味着:

无法安装Google Play商店: 这是最直观的影响。用户无法直接在手机上下载和更新Google Play商店里的各种应用,包括那些高度依赖谷歌服务的国际主流应用,比如Gmail、YouTube、Netflix、Facebook、Instagram、WhatsApp等等。
部分应用无法正常运行: 很多国际应用在设计时就默认调用了GMS的一些服务,比如地理定位、推送通知、账号登录等。即便用户通过其他方式(比如APK文件)安装了这些应用,也可能因为缺少GMS而出现闪退、功能异常,甚至根本无法启动。
体验大打折扣: 对于习惯了谷歌生态的用户来说,失去GMS就像手机少了一半的灵魂。日常使用中的便利性、娱乐性都会受到很大影响。

影响有多大范围?

这个影响可以说是相当巨大的,而且是多方面的:

1. 对华为手机业务的直接冲击:

海外市场销量暴跌: 华为在海外市场一直有着不错的口碑和销量,尤其是在欧洲。GMS的缺失让很多消费者望而却步,因为他们无法使用自己习惯的应用和服务。直接导致华为手机在海外市场的出货量大幅下滑。
品牌形象受损: 虽然华为在技术上很强大,但在消费者层面,一个“用不了谷歌服务”的手机会被贴上“不方便”的标签,这对其品牌形象造成了负面影响。
消费者信心动摇: 即使在国内,也有不少用户会使用一些国际应用,或者出于对未来海外市场表现的担忧,对华为手机的购买意愿产生动摇。

2. 对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格局的影响:

其他安卓厂商渔翁得利: 华为在海外市场的失利,让三星、小米、OPPO、vivo等其他安卓厂商有了争夺市场份额的机会。它们能够继续提供完整的GMS体验,吸引了那些流失的消费者。
“碎片化”风险增加: 理论上,失去GMS迫使华为不得不依赖自家的鸿蒙系统(Harmony OS)和HMS(Huawei Mobile Services)。这让本就存在一定程度碎片化的安卓生态,可能面临更严重的“分叉”。虽然鸿蒙是基于安卓开源项目开发的,但如果不能完全兼容所有依赖GMS的第三方应用,其发展也会受到限制。
对安卓生态的挑战: 谷歌在全球安卓生态中扮演着核心角色。华为事件让一些人开始反思对单一生态过度依赖的风险,也可能促使其他国家或地区思考建立自己的独立技术生态系统。

3. 对华为自身生态建设的影响:

HMS生态的挑战: 华为不得不大力发展自己的HMS生态。这包括应用商店(AppGallery)、地图服务、支付服务等等。这是一个漫长而艰巨的过程。AppGallery想要挑战Play商店的地位,需要吸引大量开发者和优质应用,这需要时间和巨大的投入。
鸿蒙系统的未来: 华为将鸿蒙系统定位为跨设备、面向未来的操作系统。虽然鸿蒙系统本身并不依赖GMS,但要吸引用户和开发者迁移,依然需要解决与现有安卓应用生态的兼容性问题。如果不能有效解决这些问题,鸿蒙的推广也会面临阻碍。
供应链的影响: 除了GMS,禁令还涉及其他美国技术和零部件的供应,这使得华为在芯片制造、屏幕供应等方面也面临挑战。这些因素叠加在一起,对华为的整体运营产生了巨大的压力。

华为如何应对?

华为并没有坐以待毙,而是采取了一系列措施:

大力发展HMS和AppGallery: 这是华为应对的核心策略。通过各种激励措施,吸引开发者将应用迁移到AppGallery,并努力提升HMS服务的易用性和功能性。
优化手机体验: 在没有GMS的情况下,华为也在努力优化自家服务和第三方应用的体验。例如,通过一些合作,让一些国际主流应用在AppGallery上提供下载,或者通过其他方式解决部分应用的兼容性问题。
推广鸿蒙系统: 华为加速了鸿蒙系统的推广,并将其应用到更多设备上,希望构建一个独立自主的生态系统。
坚持技术研发: 华为持续投入巨资进行研发,寻求技术上的突破,以应对外部压力。

总结一下:

美国禁令导致华为手机暂停谷歌移动服务支持,是一场影响深远的科技“地震”。它直接打击了华为在海外市场的手机业务,改变了全球智能手机市场的竞争格局,也迫使华为加速构建自己的技术生态。

从用户的角度来看,这无疑带来了不便,尤其对于习惯了谷歌服务的用户。但从更宏观的角度看,这件事也引发了对技术主权、生态多元化以及地缘政治对科技产业影响的深刻思考。华为能否成功走出这场危机,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能否在短时间内建立起一个足够强大和有吸引力的HMS生态,并让鸿蒙系统获得市场的广泛认可。这是一个艰巨的挑战,但华为一直以来展现出的韧性和技术实力,也让人们对其未来发展保持着高度的关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是资深Android开发者,国内和国外的项目都做过。所以对于这个话题还是比较有发言权的。

华为将来的手机,仍然可以使用Android系统,仍然可以更新Android系统(Android代码开源,谁都能获取到);但是不能再继续使用Google Services, 和 Google Play Store。

对于华为的国内手机市场,是没有什么影响的。因为这些在国内都不可用。

但是,对华为的海外市场影响很大,尤其是已经取得不少成绩的欧洲市场。

做过海外App开发的都知道,海外发布的App是多么依赖Google Mobile Service。甚至很多App没有GMS就无法运行,因为这东西在国外是手机标配。而Google Play是国外安装App的通道。

国内很多人,甚至一些开发者也不知道:这对于海外用户,远远不是无法从Google Play商店下载应用这么简单。海外App即使通过华为商店等途径安装了,也无法运行。即使你自己安装上了,也会提示你“缺少GMS组件,无法运行”。

这些手机将无法安装或使用Google Maps, Google Calendar, GMail, 以及 FaceBook, WhatsApp, Instagram 等绝大多数国外常用App。 至于微信和支付宝等国内App,都可以安装并正常使用,不过国外的人应该不怎么用这些。

文中Google的语气也很无奈,不过这是美国发出的禁令,无法不执行。

已经买了的,不要担心。提到的是"Future Phone",是华为将来发布的手机无法使用这些。

忽然想到了解决这个问题的办法:直接让华为的技术部门,给手机适配GMS框架和GooglePlay。 然后以“爱好者”的名义把程序和教程发布到网站上,任人下载。这样华为手机就能继续用GMS服务和PlayStore了。再加个“手机型号伪装”功能,伪装成是其他厂商的手机。简直完美。(类似的事情,不少厂商做过,尤其是路由器领域,玩潘多拉的应该都知道)

user avatar

由于众所周知的不可描述的原因,GMS在国内是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所谓停止谷歌移动服务支持,这件事情在国内已经发生很多年了。

这意味着,事实上国内主流产商都有GMS服务的替代品,所以华为完全可以选择借此机会把华为账号体系引入进国际版的华为手机,从而实现GMS的绝大部分功能。

另外,GMS指的是那些独立app,而浏览器并不是gms的一部分。因此,那些google服务其实,就算不装app,依然是可以用浏览器访问的。

这个体系中,个人觉得,应用商店可能是比较薄弱的环节,毕竟华为的应用商店包含的国外应用比不上googleplay应用商店,不过借这个机会把自有的这一套替代服务搞好也不是坏事。

个人觉得「海外用户必须依赖GMS服务」这可能是个伪命题,毕竟iPhone就没有GMS,一样的能用,所以,如果能够提供接近iPhone能提供的相关云服务,那么自有的这一套也完全是可用的。现在的问题仅仅是短期内,华为云服务体系能否优化到适合国外使用了。

user avatar

首先,我们必须明白,因为地球位面只存在中美两大互联网巨头。所以所有中文之外互联网世界基本美国人说了算。其实中文也是,大部分投资都来自美国。

而现代智能手机必须依赖互联网,海外安卓系统如果没有gms则基本无法使用,最大的问题是几乎所有的软件和游戏都必须依赖于google play和几个核心服务。这和国内完全不同。特别是涉及到认证和支付这个问题,这基本不用幻想自己搞一套替代谷歌,用户不可能接受,除非欧洲向中国学习。

也就是说华为如果不解决这个问题,也就基本凉了海外市场。至于偷偷提供gms一键下载安装这种违法行为,只会加重制裁和引起高额商业索赔。至少目前,技术上是无法绕过GMS的,可以参考谷歌反制欧洲制裁的GMS思路,就是利用欧洲用户不可能放弃GMS,对拆分后的GMS强制收费进行对抗,欧盟至今无解。

但目前的禁令并不禁止客户自行安装谷歌全家桶。只是全家桶依赖的gms框架是需要授权的。所以可行的方案是由运营商向华为采购手机,再自行和谷歌申请gms许可,自行加装gms,但这样需要付出额外费用。相当于运营商自己定制rom,自己集成gms。其实运营商自己出品手机这种做法很常见,早期某些运营商定制系统,记得我曾经用过的日本国nec某型号测试机,全家桶就是自己在运营商商店选择加装的。

但是华为能搞定多少运营商就不知道了。至少是一种可行思路,比让用户自己crack靠谱。

或者华为nb说服欧盟,要求欧洲上市的所有app,都必须支持谷歌之外的第三方商店。

user avatar

危与机并存

华为的海外业务应该是死掉了,至少是近期死掉了。 因为Youtube,Gmail, Map,Chrome 等等这些服务是不可替代的。 华为的手机业务应该会至少在今年失掉很大一块市场。

海外市场不只是欧洲市场,还包括俄罗斯市场,中东市场,印度市场,东南亚市场等等,这些地方华为都卖的相当不错,很多地方都是废了很大努力才进入到前两名的。 特别是欧洲市场,本来今年华为有机会击败三星的。如今应该是没有机会了,好气哦,可是毫无办法。并且影响不局限于华为。比如本来华为p30pro用的是京东方的oled屏幕如果华为手机全球少卖了30%那么所有华为供应链都会少卖30%。随之而来可能会有降薪裁员等等。

这只是个开始,我估计应该马上就可以出来 微软和英特尔的新闻了,简单来说就是如果安卓华为用不成,那么windows华为应该也用不成了。

不过鉴于华为国内市场基本不受影响,而华为国内市场占华为市场份额50%以上,所以指望华为手机一下子被打垮不太可能。

所以应该是华为手机,平板电脑海外市场全灭,华为笔记本电脑全球市场全灭。 其他消息还得等等再看。

单就此事而言华为必须全力救援。因为华为是我国科技界的整编74军这样的角色。

同时谷歌必须被惩罚,但很可惜谷歌不是乐天,目前我门拿谷歌其实没有什么好办法。

长远来看,这件事情会促进国内真正重视技术发展。毕竟这样的摩擦以后会越来越多。

如果中国能够真正让体制促进科技进步,那么美国这一次的限制无非是当年英国蒸汽机禁令的重现(英国曾经严禁蒸汽机,技工和图纸出口)。成为后人谈论经济,技术史的一个失败案例罢了。

但是如果国内还是让,汉芯,鸿毛药酒,透明计算,这些东西充斥。做芯片的工资不如售楼部长得漂亮的小姐,那么最近这一系列限制,其影响就不是我可以估计的了。

作为身居庙堂者,应该思索的是如何提高资金使用效率。我举一个例子,2005年,长虹电视拿了70多亿元的补贴,最后什么也没做出来。人民搜索20亿元补贴,又做出了什么? 那么多钱建西部高铁,能不能多投一些钱去做核心产品。

集成电路产业基金一期投资1500亿元,看起来很多,其实也就是一条港珠澳大桥的钱。 可是科技战,贸易战到来得时候,才能看出来到底是港珠澳大桥重要还是大基金重要。

不论如何 中美科技竞争已经进入了 你死我活的阶段,5G就是分胜负的斯大林格勒战役了。

你问我预言最后谁能胜利? 我只能说 中美两国,谁更能促进科技进步,谁更能解放科研人员天赋,谁就获得胜利。 封锁是打不垮中国的。

作为个人来说,身处这样大国风云激荡的时代,是非常幸运的。我已经迫不及待的想要看到结局了。

user avatar

谢邀,我个人以为,这个事情几乎对整个中国乃至世界上很多潜在大国都敲响了警钟,也是真正的逆全球化的开始。 冷战结束后,大国间整体算是竞争合作的。 有摩擦,但是在更大的整体上是不断加深合作与工业链条分工的。这也是中国进一步系统完善工业体系的黄金时代。 可以说,苏联156工业体系埋下了种子,而改开后几十年中国则通过与西方社会的交流和对前苏联地区的技术吸纳完善了自己的体系。 并真正具备了挑战世界巅峰的基础。

副作用就是整个国家一直有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心态。 而在“与世界接轨”的口号下,大批系统与西方接轨或者直接购买许可。 毕竟全球化的思路下,并没有太多人在思考,如果某一天任何一个国家被像冷战一样遏制了怎么办? 甚至有些东西试图搞自己的系统,都会被批评“与世界脱节”

现在这个时代来了。 Google的不作恶从当年撤离中国的时候我就呵呵过。 后来的棱镜门也说明,硅谷的大佬们不傻,明白科技无国界,公司有国界,无非是当试图打开市场时候说的是前者,当发现对手有威胁的时候是后者罢了。

但我也说,机遇就是和挑战并行的。 在美国市场里,面对微软的系统,苹果一直坚持走自己的路线的原因是什么,不就是有同样的担心?

而其他世界国家的各大公司是否有自己的想法,那就看危机意识了。

同为亚洲国家,日本公司也马上体会出了冷暖,20小时之前丰田不就已经发言了么?

但我个人是欢迎这种竞争的,某种意义上全球化实际在不断融合一个全球金融商业集团。而这个集团内的竞争越来越少的同时,也越来越和自己所属国家进行剥离。 而这轮新的政治斗争引起的商务撕裂下,一个新的竞争时代也许就在地平线上。

入则无法家拂士,出则无敌国外患者,国恒亡。然后知生于忧患,而死于安乐也。

在这轮去全球化 -- 我更愿意叫规则洗牌的斗争中谁能取胜? 望各国和公司努力吧。 一个制度的建立和崩溃都是产生大量机会的时代,看谁有能力去把握了。

从这个角度看,华为,不一定会是这个竞争中的失败者呢。

-------------额外的分割线-----------------

有朋友会说我一个前美军,现联邦探员为什么会说这种风格。 因为虽然我不是果粉,但是我对乔布斯订下的坚决走自己的路线,防止被微软系统遏制乃至吞并的思路保持欣赏。如果当年苹果公司屈从了微软,放弃OS系统,那后面哪会有iOS? 一旦全面使用微软系统,当安卓来时,苹果是否就得签订城下之约,否则就会被瞬间死亡? 而且多平台的竞争本身就是对市场的利好。 如果今天只有一个安卓, 某些费用会那么低么? 中国的网民数量是美国全部人口的两倍,而华为的硬件铺开面积也是非常大的,这是多么大的一个市场? 但如果没有独立系统,那么一旦遇到这种风险,那就是一个稻草屋,系统可以兼容,但是必须有独立性。这也是中国反思过去的政策,开启一个新的真正鼓励创新,重奖能力时代开始。996的程序员们的价值也能真正被显示出来了。反过来这种竞争也可以倒逼美国真正意识到竞争下人才的重要性,调整白左控制下重政治正确,轻能力的教育体系。 对所有人都有利,不是么?

--------------------鉴于一些人经常没看懂就发评论的分割线-------

“逆全球化”是各自闭关锁国么?

当然不是,从长远看在工业化面前全球化进程不可避免。 但现阶段传统意义上的“全球化分工”实际上是阶层化分工,即西欧美国顶层,日韩四小龙及部分东欧国家二级,中国越南等三级,印度和亚非拉大多数国家底层。

美国一旦遇到系统性挑战(如日本,中国等),为了保证自己的制度性优势。必然进行遏制。正如 @衣锦还乡 陈述的

在国际贸易的体系中自由贸易从来不是长期主导的
新时期的超保护贸易正在发生
以国别为主体的各个市场正在通过保护自己的强势产业的手段,在世界市场中收割额外利益。
其本质是世界分工的强势方收割弱势方以保证自己的经济利益。

可以说,全球化不是目的,维持全球化体系下得产业分工,不许逾越是目的。 现在中美间的这一轮“逆全球化”实际上是阶级洗牌的尝试与反制而已。 我期待 @冷哲 的进一步分析。毕竟中国是发达国家粉碎机的状态是在中国与发达国家同属一个系统下竞争造成的。 现在美国领头开始打压中国的阶层上升尝试,那么被中国发展粉碎和挑战的其他发达国家态度很值得玩味。

“996并不是程序员主观能动的奋斗,越996越低效作秀。”

一个在和平时代的士兵,哪怕再能打,都是被看做吃干饭不产生价值的。只有战争时,士兵的待遇才能真正被保障 (例如二战为了鼓励作战,美国政府拨款了大量的GI Bill 鼓励参军退伍后进入大学,这些人成了baby boomer的父母和对抗苏联的中产主力,相比现在的GI Bill 是天差地别的 -- 只负责学费,杂费不管,或者上好大学只管1万6/年,然而好大学多的都快6万/年) 同样,中国庞大的IT团队,包括华为在内,很长时间的996都其实是在压榨生命去对抗其他国家的科技企业,为什么?因为在造不如买,买不如租的大环境里求利润和积累就只能压榨自己。996不是问题,问题是996的待遇和消耗不匹配。 是资本有其他利益来源点时把工人当压榨对象。 当中国开始真正开创自己的研发时代时,真正能做事的才会被重视,才会被重奖。什么时候中国的IT团队有当年美国硅谷那样的资本投入和创业热情及回报(这个很重要)时,才是码农们真正被正视价值并得到属于自己付出等量回报的时候。

你出于什么立场来评论?

很简单啊,美国现在白左搞各种AA啊,真正努力的族群(中韩日印越)被政治正确压制啊 :-) 这不SAT都上逆境分了么, 为了”多元化“藤校都拼命给亚裔打低人品分了么。 各大公司也要有多元化,亚裔要三面,考试刷题才有机会,某些族裔吃个饭就有offer啊。 ^^ 甚至考试要加入族裔分(根据种族打分,黑人60分算A,拉美裔75,白人80,亚裔90),公司开除也要按族裔比例啥的。

只有真正的竞争才能让他们知道,努力和才能才是真正的渠道。 不是按闹分配。

因此说这种竞争对大家都有好处不是

另外我个人是自由意志者,我一向认为垄断/行业垄断是扼杀创造性的大问题。google的行为,会造成 @从头再来 说的“不仅仅是中国,全世界所有的硬件制造商从今天开始都会瑟瑟发抖,然后开启去美国化”无论结果如何,是主动还是被动,一轮新的竞争开始了。

user avatar

人人恪尽其守,继续战斗。

我们不能决定战斗的胜负,能决定的只是否战斗与如何战斗。看看美墨战争中奴隶主匪帮的吃相,就不要对美国佬有哪怕一秒钟幻想。

一城一池的得失,决定不了战争的胜负。要对战争的艰巨性,残酷性与长期性有足够的心理准备,对北美奴隶主种族灭绝政权不要存在哪怕一秒钟的幻想。

我们进行的战争是正义的战争,神圣的战争。消灭北美奴隶主反人类匪帮的历史重任,已经承担在了中国人民的肩上,不要辜负这个神圣而伟大的使命。





user avatar

和我前几天预计的一样,如何看待华为海思“备胎转正”一事?华为可能会被迫阿里化腾讯化,多年深耕海外的很多成果会失去。。

我觉得这并不可怕,缩回本土好好夯实整个行业从硬件到软件的基础,即使亏损多年也是值得的。反正技术不会丢,人才还在,经营模式很多企业都会学。

最重要的是队伍不要散。如果实在困难,可以考虑剥离一部分(尤其是基础的部分)以军费或专向经费支持,不按照市场机制激励。这也算是军民融合的一次重要尝试。不仅支持电子行业,而且可以探索军民融合的机制。

对外的话,关键在于不可以抛开华为与美国签贸易协定。在前两天华为上新闻联播后我觉得这一点应该有保证。

还是那句话,华为战是列宁格勒战役。光靠自己突不出去的。必须斯大林格勒胜利才能解围。在这之前决不投降绝不逃跑就算完成任务了。

user avatar

全家桶这个问题在国内没有影响。

华为现在无非就是要解决两个问题。

1.全家桶的研发

这个对于华为来说,问题不大,且不谈研发难度,华为在国内本来就是有全家桶的,华为应用市场和邮箱,手机管家、邮件、华为商城这些东西都是已经研发完成的,出去换个皮就是了。

至于其他APP和系统,都有一套现成的东西,只要和当地结合,那么难度不大。

2.直接越过谷歌,和厂商对接

这个其实很好理解,就是华为代替谷歌的位置,和国外各大公司、企业直接签订协议,来推出新协议下的安卓生态框架,这样就等于直接和谷歌系的有了“物理隔离”了,以后华为和谷歌之间的区别基本上就等于安卓和IOS的区别了……

说真的,我对这个不怎么乐观,欧洲还好,无非是华为要付出多少代价去谈的问题,毕竟欧洲地区华为已经能把手伸进国家级的通讯网络建设了,但想用这种方式解决美国客户是不太可能的。

乐观点的说一句吧。

谷歌这种打压即是坏事,也是好事,谷歌全家桶不能用确实会对华为产生影响,但华为如果能把全家桶做好,国内企业甚至有可能因此搭个顺风车,开发和维护要是能做的出色一些,国内企业甚至有可能借此把自家的APP推广到全球,不至于像现在一样,出去得在IOS和谷歌两种框架下赚钱还得忍两道收割,算上汇率可能要割三道。

华为再怎么不行也是中国公司,他只割一道。

其他领域我不是特别了解,我是做游戏电竞的,中国厂商在游戏、电竞这块海外发行实际上是非常强悍的,尤其是手游方面,基本上可以说是全球圈钱,比如游族网络,公司收入每年有超过60%是来自海外的,而腾讯、网易、趣加这些全都在海外大规模发布东西。甚至有公司专门针对中东土豪做了伊斯兰风氪金游戏,榜单高的不行,比如《苏丹的复仇》就是,在当地的IOS榜单上挂了半年多第一[1]

这说明一点,中国的东西不是没有竞争力,只是国外生态实在是太结实,中国很难插一腿,如果真的让华为把这个生态做起来,以后确实是能赚大钱的。

参考

  1. ^ https://games.qq.com/a/20170816/035500.htm
user avatar

美国这下可以算是撕下一切伪装了,这算是事件矛盾升级的开始,是真正的逆全球化

本来大家以为所谓贸易战是双方在擂台上你一招我一式么,特朗普告诉你太naive,这就是掰手指头挖眼睛脚踢下体的无下限街头流氓斗殴

流氓斗殴怎么才能把你打怕,一个人打一拳回合制游戏是不可能的,办法就是盯着一个人往死里打,产品关税这个+5%那个+10%这没人在意,你华为是民族企业希望,高新科技领头羊,那我就干你,无所不用其极地干你,要干的你高潮迭起,跪地求饶才行。

这种手段的出台,感觉现在的首要问题不是芯片储备够不够,海外市场保不保得住的问题,而是要检查部署在公海的弹道导弹核潜艇,发射装置是否正常,通信系统是否畅通等。

美国挑选在这个时机动手,正值国内房价高企,民怨沸腾,年轻人结不起婚也生不起娃的时候,打的就是你一波装备真空期,在你自顾不暇的时候,消灭中国高新技术的自主力量。华为是国内自研技术的代表企业,枪打出头鸟,所以说为啥不搞腾讯,不搞阿里,在这个时候,才彰显什么样的技术叫做竞争力,叫做战略威慑。

感觉国家必须以国家层面出手救救华为,保住这一支通信技术的自主研发力量,同时也算给中国人民敲响了警钟,地球上不可能同时存在两个超级大国,关键技术上受人掣肘,便永远在竞争中处于劣势。

user avatar

我来不负责任瞎几把扯一下。

坐等一个背后由除了美国以外的多国资本家站台的open app store出现……

不,说不定美国佬也会暗戳戳参与这个,毕竟他们和川普政权不见得穿一条裤子。

天下苦苹果谷歌两大appstore垄断久已。

只有我朝,靠贸易壁垒的保护,每个手机品牌都有自己的应用商店。

你以为外国佬不眼红么……

如果给我是欧洲搞手机互联网的资本家,

赶紧忽悠下政府为人民服务,加强反垄断力度。

加大GMS收费力度,然后弄个便宜的替代品出来农村包围城市。

钱不够不是问题,中国人有的是钱=_=

诺基亚的生产线应该还在的吧……

===========================================

噗,搜了一下新闻,意大利,对,就是上次那个说‘还有一个’的小伙,

展开了对谷歌的反垄断调查,噗噗噗,请叫我乌鸦酒。

===========================================

以我幼稚的观点来看,作为垄断者,最不应该打的牌就是断供。


断供这种牌,只能用来威胁,不能真的打出来的。

一旦打出来了,就是自己打破自己的垄断局面。

美国人打开了潘朵啦的魔盒。

断供是有可能可以杀死华为,但是后果是难以预料的。

这个事儿有两种变化:

第一:买华为的人都不买华为了,于是华为死了。

第二:用谷歌GMS的人开始发现,咦有备胎有更便宜更好的竞争对手了,于是谷歌煞笔了。

不要以为第二种不可能。

连QQ这种粘性超大的霸权地位都会因为时机没把握住被自家的微信搞掉,

还有什么市场上不可能发生的事儿?

中国这么点市场做地图的就不知道有多少家,

欧洲那边会没有人看着谷歌抢的蛋糕眼馋?

我不信。

欧洲国家也不都是沙漠之鹰,就算英国是舔狗,法国佬和德国佬不是。

市场垄断得好好的,自己把自己揍了一顿,我不信没人试着去接。

时间一长,时机一到,垄断地位就没了。

============

都说这么多了,就再多说两句。

你们知道劳动力的议价要发挥价值,最大的依赖前提是什么吗?

是劳动力的充分自由的流通。

资本也是一样的,资本要让资本的议价发挥最大的价值,最大的前提条件就是:

资本的充分和自由的流通。

资本充分流通,资本家才能最大化地发挥资本的优势,

卖最贵的东西,买最便宜的劳动力和资源,赚最多的钱。

所以,资本家是天生支持全球化的。

但是,劳动力充分自由流通对于企业来说,显然是不利的,企业最好全是奴隶。

资本家面临同样的问题,资本的充分流通,对于国家来说是不利的,国家最好都是嗯哼。

然而,美国怎么说呢,在这方面其实是有巨大隐患的。

断供牌不是不可能打出来,而是打出来以后,世事难料……

user avatar

5月21号编辑:没时间大修改了,简单说一句吧。写答案的时候多少有点在气头上,也把Google揣度得太阴暗了点。现在看来Google虽然是第一个跳的,但也是很积极地在和华为一起寻找解决方案,平心而论作为商业伙伴算得上是仁至义尽,没有什么值得诟病的地方。


不请自来,从技术人员的角度简单聊聊现在的情况吧。

根据BBC新闻网上爆出来的消息,Google并不会限制华为使用Android系统的主干部分(AOSP),但会停止向华为提供“最新的漏洞补丁、技术支持”,而且华为的新设备上将不能再搭载GApps全家桶,比如Google地图Google服务框架等。

The move by Google, first reported by Reuters, means Huawei loses Google's security updates and technical support, and any new devices would no longer have apps such as YouTube and Maps.

关于漏洞补丁这一点,我初步怀疑是新闻媒体的笔误,因为Google的漏洞补丁一般是通过AOSP推送的,而AOSP并不在这次禁止的范围内。即使有一天Google真的封杀了漏洞补丁推送,华为也完全可以拆开其他厂家的补丁包看看更新了些什么。

但一方面,拆补丁包是件费时费力的工作,拆的时候还有可能搞出岔子;另一方面,有的黑客团队也会有人负责拆补丁包,以便于抢在用户打补丁之前,提前对用户发动攻击。如果不能第一时间拿到更新,就意味着会给攻击者留下一个短暂的机会,给用户带来一定的安全风险。所以在这一点上,还是希望自诩不作恶的Google不要把事情做得这么绝,别拿3.4亿华为Android用户的安全作为暗算别人的筹码。

如果真到了那一步,某备用系统估计也只能在没有生态的情况下硬着头皮上了。(顺便一提,如果某系统是我想的那个系统的话,那么在应用生态这个问题上可能会给所有人一个惊喜。具体方向我就不说了,毕竟也有可能是我猜错了。)

那么,抛开目前还不明确的漏洞补丁的问题,聊聊Google全家桶吧。很多网友都已经提到了Google服务框架非常好用,海外用户基本离不开它,这点确实是没错的。不过在读过目前为止的报道后,我觉得我能做出如下几点补充:

  1. 按照目前这些新闻媒体的口吻,Google应该不是“禁止华为设备使用Google全家桶”,而是禁止“华为设备出厂自带Google全家桶”。换句话说,如果用户自己想装的话,应该还是可以自己装一套Open GApps的,只是很麻烦而已。
  2. 目前Google服务套件提供的大部分服务,如云备份、密码存储等,华为服务框架基本也覆盖了,只是有一些地方打磨地还不够到位。如果有的海外用户愿意为了摄像等功能改变自己的使用习惯,并且把数据迁徙到华为云上的话,应该还是能保住一些海外销量的。
  3. 失去Google全家桶之后,其实最疼的是很多国外应用会无法正常使用,因为它们往往依赖于GMS、Firebase之类的组件。虽然Facebook等比较大的厂商,会为了没装全家桶的设备专门做适配,但也有很多中小应用厂商是没有好好适配过的。

简单总结一下,这次的Google封杀确实挺疼的,但是技术角度上讲,其实多少还有一些缓冲的余地。这次封杀比起实质上的损害,更多的是给其他美国公司传递了一个信号:“连高风亮节的Google,跟华为合作那么愉快的Google,现在都跳出来捅华为刀子了,你们还在那磨叽什么?”

有了Google今天的屈服在前,其他美国公司应该会很快跟进。破釜沉舟的生死之战,可能已经近在眼前了。


注:看了看评论区之后稍微补充一句,我个人比较不快的地方并不在于Google站队美国政府。作为一家美国公司,Google自然不可能拧着政府的大腿走,切断与华为的业务往来是早晚的事情,但我真没想到他们跳得这么早。Google那边很多团队都跟华为有深入合作,华为还有一批人常驻Google,跟他们保持交流关系。现在看到他们第一个跳起一刀,说心里不窝火那肯定是骗人的。

user avatar

散了散了,都是打太极拳。

其实无论是google还是ARM都是不痛不痒的公司,他们本来就没从华为上赚什么大钱。所以拿出来做样子,其他高通什么的和中国停止合作直接等着倒闭吧。硅谷高科技企业60%的利润在中国

华为ARMv8属于买断的,除了仅有苹果在用的softcore授权之外,没有比华为权限更多的公司,只是不能用更新的构架。ARMv9最快也要明年才出来,2022年最快也就是苹果会用上,普及至少还要好多年。在ARMv9普及,ARMv8淘汰之前不会有任何问题的。

user avatar

刚刚在YouTube上面刷到这个新闻,很震惊

下面高赞网友评论也很有意思

这个哥们说仅仅川普和政府不喜欢华为所以要我们消费者买单吗?微笑脸

层主说我会给US竖个中指然后接着买P30 Pro,up主评论说确实是,我也可能买一个,下面有的支持,有的是提示层主表示不能用Google服务了

一楼说我还是会买

二楼说美国总是这样,喜欢欺压别的国家,但是别的国家欺压他们时却装作受害者,让科技仅仅就是科技,不要掺杂别的东西!

三楼说我想买P30 Pro,但是现在看起来还是接着用8plus吧。。。


看ID应该是欧美地区用户,总之感觉很多人还是理性看待,支持华为,抨击US政府做法的。

希望华为挺住!

更新:

user avatar

华为现在使用的安卓系统跟谷歌是有深度合作的,具体的安卓系统其实也分两个级别,如下:

在操作系统层面,华为目前在全球销售的手机所采用的操作系统均来自于 Google 主导的“安卓开源项目计划” (Android Open Source Project, 简称 AOSP) 的开源代码库。AOSP 开源项目由 Google 主导,GMS 由 Google 控制。两者有相关之处,但本质截然不同。AOSP 包含了一个基础版本的 Android 内核操作系统,和一些基本功能的应用(比如搜索、日历等),但这些应用和 GMS 套件版本(Google 搜索、Google 日历)存在明显差异。
通过 GMS 授权,Google 将谁能安装上述套件的控制权掌握在自己手中。任何厂商想要在手机里预置,或者允许用户安装使用这些产品,都必须和 Google 签订 GMS 协议。由于这些产品在海外知名度高,用户量极大,通常手机厂商都会向 Google 获得授权。
如果没有授权,手机不但不能预置前述产品,用户激活后也不能自行安装。不过在过去,曾有中国手机厂商推出非官方版 GMS 套件供用户使用,摆脱了 GMS 的授权限制。 via 硅星人

这则新闻如果真的将执行,不能再使用 GMS 那真的影响很大。尤其是海外欧洲用户,毕竟华为以性能和价格在欧洲手机市场的占有率还是可圈可点的。

至于有人说小米、一加等的机会来了。

覆巢之下,焉有完卵!

user avatar

谷歌说它不作恶,连百度都笑了:大家都是千年的狐狸,你跟我玩什么聊斋啊?明面上谷歌是好像没有明火执仗的作恶,其实背地里专门给恶人提供工具,助纣为虐。

user avatar

其实很讽刺。

谷歌的风评在国内惊人的好,仿佛无视一切不和谐因素的吹捧。对当年谷歌退出中国的这件事,也异常坚定的认为是ZF的单方面因素,丝毫不去深究真实原因。

现在好了,贸易战开始,谷歌就开始卡华为脖子了,要不是安卓是开源系统,华为连安卓都没得用。


至于多大影响:

用户层面主要是限制了使用Google play,YouTube,Gmail客户端的使用,GMS服务以后不能更新了。

华为层面,华为去年消费者业务营收占了整个公司的48%,整个手机出货2.06亿台,海外市场1亿台,也就是说,这个影响了华为消费者业务将近一半的营收,整个公司的四分之一的营收。好不容易在手机行业中站上了全球第二这个台阶,估计接下来的日子里,海外出货会有较大幅度的波动吧。

其他手机厂商层面,谷歌能用基础服务卡华为脖子,那也能卡其他厂商的脖子。按照贸易战逐渐升级的趋势,国内其他厂家被限制的可能性也会越来越大。所以让安卓一家独大,风险实在不可控,需要好好考虑下新的出路。


总体来说,系统层面其实不难,最大的问题是生态。国内厂商的出路还是在于能否成立一个新的生态联盟。不过按照中国手机厂商互撕的惯性,要靠自觉实在是太难了,说不定某些厂家还在暗喜,所以国家层面出面还能有一点希望吧。

user avatar

毋庸置疑,这一举措会对 华为、Google,乃至整个 Android生态产生极其重大的影响;这里简单表达一下我的看法,不当之处请各位批评指正。

首先澄清一些问题:

  1. 华为可以继续使用开源的 Android 系统。Android 系统是开源的,Google 能够控制的只有它自己的 Google 服务。华为无法使用Google 服务,但是可以继续使用 开源的 Android 系统构建自己的移动服务。并且,事实上华为已经这么干了。从前段时间的方舟编译器来看,华为完全有这个觉悟、决心和实力。
  2. 已经购买并且在使用的设备不受影响。这一点官方已经澄清了。

然后再来说说这件事有啥影响。

对用户来说

国内的华为用户可以说没有任何影响,但是海外就爆炸了。可能很多国内的小伙伴不了解「Google 服务」到底是个什么东西。在国外的 Android 系统中,「Google 服务」是犹如空气和水一般的存在:比如 Google Play(应用分发),Gmail 邮箱,Google 相册,Youtube (视频),Google Music(音乐)等,它们是系统里面的基础设施。不过,Google 服务在国内基本上被阉割,或者被国内厂商自己的服务替代掉了。所以说,这一举措对国内基本没啥影响,但是海外的华为没了 Google 服务,基本是没法用的。

我觉得还是有人低估了 Google 服务在海外的影响,虽然华为有自己的移动服务,但是这还远不足以替代 GMS。就拿 Google Play来说,很多应用都在 Google Play上架,海外的 Google Play就如 App Store一样。如果没了 Google Play,难道国外友人要在华为应用商店上架和下载应用?这个短期内可能吗?

事实上,这个消息公布之后,国外的小伙伴比咱们着急多了,他们生怕自己的设备变成废铁一片;下面是国外友人的评论:

对华为和 Google 的影响

对华为和 Google 来说,这是一个双输的结局。华为是最大的 Android 设备制造商之一,同时也是 Android 生态的重要建设者。除开国内不说,华为在海外也拥有巨量的用户,下图是去年第四季度海外厂商在欧洲的市场份额:


可以看到,在 Android 市场上,华为的市场占有率仅次于三星,而且还在以及其恐怖的速度高速增长。但是这个政策一出,接下来就很难说了。也许有人会来嘲笑 Google 又做恶了,但实际上,在国家机器面前,所谓的个人信仰、公司理念,都不值一提。

对 Android 生态的影响

最重要的是,这一举措会对整个 Android 生态带来无法估量的影响。我们知道,一直以来整个 Android 生态都极其碎片化;这么多年过去,Google 苦心经营,联合一众厂商软硬兼施,甚至不惜多次改造 Android 系统架构(如 Android 8.0 引入的 Project Treble,Android 10.0 引入APEX),为解决碎片化的问题不遗余力;这个政策一出,所有的努力都付诸东流。

作为一个平台以及整个生态的建设者,最最重要的就是公信力。今天 Google 可以 ban 了华为、那什么时候是小米,会不会某一天又轮到三星?Android 生态内的合作伙伴中任何一个有脑子的公司都会去考虑,万一 Google 把我 ban 了怎么办?这样下去,有谁愿意去共建生态?即使短期内无法自立,那一定会启动 Plan B 去定制属于自己的操作系统。前段时间,华为推出了方舟编译器,由于自带 runtime,有人就推测华为是不是接下来要搞自己的操作系统了;从现在看,这个基本上是板上钉钉。

或许有一天,三家分晋,群雄四起,移动操作系统迎来战国时代?

user avatar

美国禁止华为手机用Google移动服务已经是前几周的新闻了,说说这件事的最新进展吧。Google正在游说美国国会豁免对华为和Google之间的禁令。而且据我推测,从Google现在砸下的巨额支票(我们内部俗称Fat Checks)来看,国会议员们的态度已经有些松动。期限延迟是肯定的,完全豁免也不是没可能。

Google目前对国会游说的理由是:

如果不允许华为得到最新安卓系统更新,华为会开发自己的系统——即被曝出来的鸿蒙。而新系统可能会给全世界带来更高的“安全风险”。我猜,这里的安全风险是指新系统会开放后门泄露信息。

虽然理由很扯,但是Google雇佣的游说公司就是用这个理由+巨额支票,敲开了一个个议员的门。我知道的几家游说公司包括Capitol Legislative Strategies, S3-group和SIA。目前比较有成效的是SIA(美国半导体工业联合会),他们背后代表的公司不仅有google,还有intel和Qualcomm。在SIA的安排下,参议院可能未来会安排一场听证会重新评估对华为的禁令。如果国会(尤其是参议院)非常反对禁令,特朗普也必须考虑国会的态度。

现在对华为的禁令到8月19日,我认为到时候国会一定会颁布新的措施。


既然说到这里就多说一句Google最近在国会的行动吧。其实现在是Google的多事之秋,Google在2016年希拉里竞选时捐款了160万美元,是希拉里最大的金主之一。但是特朗普上任后,共和党批评Google并没有在2016年大选时对平台上的内容有所监管,开始不停审查Google是否有违法行为。

自2016年以来,Google每年花2000万美元进行游说,但还是不停有议员认为Google有垄断行为,试图拆分Google的母公司Alphabet,司法部也在调查Google的垄断行为。因为在华盛顿公关工作不力,不久前Google刚刚解聘了一半的游说公司,换上了新的人马。现在负责Google游说的是政府关系的副总裁Karan Bhatia。在Bhatia的领导下,Google现在不断在反垄断、税收、关税和贸易的议题上洒下钞票,可以这样说,议员们其实有点欢迎他们的到来。


欢迎大家关注贝贝的公众号:华府工作小透明萝贝贝

想了解更多美国政治秘闻内幕就加入贝贝的知识星球:华府圈Insider

里面有更多知乎和公众号上没有的独家爆料哦~

user avatar

最大的影响不会是华为……

而是欧盟……


要知道提防谷歌最大的几个组织,中国后面就是欧盟再然后是俄罗斯……


欧盟非常想发展出自己的互联网公司来打破谷歌等美国公司的垄断,整天没事儿就找谷歌的茬儿……

以前是微软……



华为嘛,大不了手机海外卖不动咯,华为的主要业务不是通信器材么?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