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凭借什么成为四大名著之一?

回答
《红楼梦》之所以能跻身四大名著之列,绝非偶然,它是一部集大成、承上启下、自成一格的伟大作品,其魅力与深度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得详细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

一、 思想深度与现实关怀:洞察世情,批判封建

《红楼梦》最打动人心、也最令其不朽的,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核。它并非简单的家族兴衰史,而是借贾府由盛转衰的过程,对中国封建社会末期的种种弊病进行了淋漓尽致的揭示和批判。

封建家族的必然衰败: 作者以贾府为缩影,展示了一个看似煊赫庞大的贵族家庭,内部是如何被腐朽、奢靡、等级森严、压抑人性所侵蚀的。从上层贵族的官场倾轧、享乐无度,到下层仆妇的阿谀奉承、勾心斗角,再到主子们对奴仆的任意欺凌,无不体现了封建制度下人性的扭曲和道德的沦丧。《红楼梦》看到了封建制度的内在危机,预言了其必然走向灭亡的命运,这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具有极其深刻的警示意义。
对封建礼教的叛逆与控诉: 小说中对封建礼教的描写是极其细致入微的,那些繁文缛节、门当户对的观念,对女性的束缚与摧残,都得到了赤裸裸的展现。宝黛之间超越门第、追求真挚情感的爱情,本身就是对这种封建婚姻制度的巨大挑战。宝钗的“金玉良缘”最终未能敌过宝黛的“木石前盟”,更是对虚伪礼教的有力讽刺。宝玉对仕途经济的厌恶,对“禄蠹”的鄙视,也反映了对当时主流价值观念的质疑和反叛。
人性的解放与悲剧: 《红楼梦》最令人扼腕叹息的,是它对人性的关怀和对个体命运的悲悯。宝玉对女儿的尊重与珍爱,认为“女儿是水做的骨肉,男人是泥做的骨肉”,这在男尊女卑的时代是多么惊世骇俗的观点。他看到晴雯被逐致死,感同身受,为她写下《芙蓉女儿诔》,寄托哀思。小说中的每一个鲜活的生命,无论主子还是丫鬟,都在时代的洪流中或被碾碎,或被吞噬,他们的悲欢离合,构成了对那个时代深深的悲歌。

二、 艺术成就与文学创新:百科全书式的描绘,高超的塑造技巧

《红楼梦》的艺术价值,足以使其在文学史上占据重要地位。

人物塑造的巅峰: 《红楼梦》塑造了数百个性格鲜明、栩栩如生的人物,没有脸谱化的好人或坏人,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复杂性和多面性。林黛玉的敏感多情、孤傲清高;薛宝钗的温厚随和、世故圆滑;贾宝玉的叛逆多情、至情至性;王熙凤的精明强干、心狠手辣……这些人物不仅是中国文学史上的经典,甚至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深入人心。作者运用白描、对比、烘托等多种手法,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外部行为刻画得入木三分。
结构宏大而严谨: 小说以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兴衰为背景,以贾宝玉和林黛玉的爱情为主线,又 interwoven 了众多人物和情节,形成了一个庞大而精巧的叙事网络。情节的铺陈张弛有度,伏笔照应巧妙,首尾呼应严密,展现了作者卓越的驾驭全局的能力。从“草蛇灰线,伏脉千里”的描写可以看出作者的匠心独运。
语言的艺术: 《红楼梦》的语言是中国古典小说的巅峰之作。既有典雅的文言,也有鲜活的白话,而且能根据不同的人物身份、性格,使用不同的语言风格。黛玉的诗词、宝钗的箴言、刘姥姥的粗俗诙谐、宝玉的率真,都各具特色,真实而生动。尤其在人物对话上,更是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一句一语都充满了人物的个性与情感。
细节描写的百科全书: 从衣食住行、服饰器皿、园林建筑,到节庆风俗、医药养生、诗词歌赋,小说几乎囊括了当时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如同一个百科全书。这些细节的描写不仅增添了作品的真实感和生活气息,更通过对物象的描绘,映照出人物的命运和时代的变迁。例如,元妃省亲时使用的种种奢华物品,都暗示着家族即将到来的衰败。
诗词曲赋的巧妙运用: 小说中的诗词曲赋并非可有可无的装饰,而是与情节发展、人物塑造、主题表达紧密相连。黛玉的葬花词,宝玉的好了歌注解,都深刻地揭示了人物的命运和对人生、社会的感悟。这些文学性的插曲,极大地提升了作品的艺术品位。

三、 流传与影响:经久不衰的生命力

《红楼梦》能够成为四大名著,与其强大的生命力和深远的文化影响也密不可分。

广泛的社会基础: 《红楼梦》的诞生,正值中国封建社会由盛转衰的时期,许多社会问题和思想矛盾在小说中得到了集中体现,这使得当时社会各阶层的人们都能从中找到共鸣。无论是贵族阶层看到的家族兴衰,还是普通读者对爱情、人生的思考,都能在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
“红学”的形成与研究: 《红楼梦》的复杂性和艺术魅力,催生了专门研究它的“红学”。几百年来,无数的学者投入到《红楼梦》的研究中,从作者生平、版本流传、思想内容、艺术手法等方面进行深入探讨,这反过来又不断地发掘和传播了《红楼梦》的价值,使其生命力更加旺盛。
对后世文学的影响: 《红楼梦》对中国后世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其深远的影响,许多作家在人物塑造、结构安排、语言运用等方面都借鉴了《红楼梦》的经验。同时,它也影响了戏剧、绘画、音乐等多种艺术形式,成为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跨越时代的魅力: 尽管描写的是封建社会的往事,《红楼梦》所探讨的爱情、人性、命运、社会制度等主题,至今仍具有普遍意义。它对真善美的追求,对虚伪丑恶的批判,对个体价值的肯定,都能引起当代人的深刻反思。

总而言之,《红楼梦》之所以成为四大名著,是因为它集深刻的思想性、卓越的艺术性、广泛的社会影响和持久的生命力于一体。它不仅仅是一部小说,更是一面反映中国社会历史、文化、人性的镜子,一部值得反复品读和深思的伟大作品。它以其无与伦比的成就,奠定了其在中国乃至世界文学史上的崇高地位。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其实四大名著中有三本半是烂尾。

三国演义的开头和结尾明显不如中段。

水浒传后半部应付故事的太明显。

西游记有几本后传里几个故事加入原著也基本一点问题都没有。

红楼梦那么多年了,补不上一个满意结尾。

user avatar

搞笑啊,我一直觉得其他三个名著有点不配和《红楼梦》比肩,居然有人问红楼梦凭什么是四大名著之一?

user avatar

谢邀。
红楼是中国小说的顶峰,这本书产生了一门学问,做到了前无古人后无来者。


红楼里有一个世界。红学长盛不是因为一群人闲得夸张,而是因为曹公想的远比写的多,有大量东西有意不写或来不及写,读者难以知道他想什么。即便后数十回不曾迷失,也不容易读懂。所以红学能成学问。世人大多觉得它无用,也不奇怪。
红学不只要搞清线索,更要引导读者去追究人性、追索曹公的灵魂。这才是红学的使命。不应将《红楼梦》看成现实主义小说,而应当体悟作者的用心。也不要急于下结论,因为很可能作者的用心我们没体会到。
《红楼梦》是主观、情感、灵魂的写作。作者用灵魂写的书,读者只能用灵魂去参悟,否则不配去读。这不是傲慢,而是自然规律,因为无诚意则真正的东西一定接触不到。古语云“当局者迷”,然而《红楼梦》是不当局者才迷。冷眼在外旁观看不清,因为角度在外,真相却深藏于内。

从脂批看,红楼基本上是写完了,只不过后面不知何因而失落。我认为,红楼的主题就是写真实、写毁灭、写悲剧的,曹公在无名、无利,甚至举家食粥的悲惨环境中,用一生、甚至生命去写了一本书,把美丽的爱情、美好的希望、绚丽的青春等等一切在现实中被毁灭的人间的天国“大观园”再次呈现给我们看,就如绛珠之泪至死不干、万苦不怨,让这本书刻骨铭心、万古不灭、永世流传!


---------------------

补充一下:关于续书,张爱玲有个考证,续书人对曹家非常熟悉,还经常拿出来卖弄,具体可以去查原文。如果这个考证确定的话,雪芹已经写完了的后续章回,应该是被其继承人系统的销毁、重写(现在的考评已经证明续书不是高颚所作),而不是批书中说的丢失了。原因很简单,曹公后书肯定对礼教的挑战更为激烈、人物的命运更为悲惨、家族的毁灭更为彻底。这些可以看看书中原形之一的苏州织造李家的悲剧(百度:李煦(康熙皇帝亲信)_百度百科),女眷全部被卖身为奴,有的沦落为娼妓。雪芹逝去后对原作的翻案也是必然。还举几个简单的例子,比如正十二钗中元春明显是自杀,湘云、妙玉和巧姐明显是落难为妓(巧姐是为妓后被救出嫁与板儿),惜春出家后后第二年秋天都没能过得去就逝去,等等。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红楼梦》之所以能跻身四大名著之列,绝非偶然,它是一部集大成、承上启下、自成一格的伟大作品,其魅力与深度是多方面共同作用的结果。要说得详细些,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剖析:一、 思想深度与现实关怀:洞察世情,批判封建《红楼梦》最打动人心、也最令其不朽的,在于它深刻的思想内核。它并非简单的家族兴衰史,.............
  • 回答
    说起87版《红楼梦》,那真是说一天一夜也道不尽的精彩。要问它凭什么能成为“无法被超越的经典”,这事儿可得掰开了揉碎了说,而且背后是无数心血和匠心的堆砌,绝不是一句“拍得好”就能概括的。一、 深入骨髓的文本理解与改编:首先,这部剧最核心的,是对曹雪芹原作《红楼梦》那种近乎虔诚的尊重和理解。那个年代,还.............
  • 回答
    这个问题,如果人生真有这么个岔路口,十八岁的我绝对会陷入一场巨大的纠结。说实话,这两种选项都太有吸引力了,就像在黑暗中突然被投射的两束光,一束是知识的殿堂,一束是物质的沃土,哪一个指向的未来都显得那么光明。让我掰开揉碎了好好说说,十八岁的我到底是怎么想的,又为什么会纠结。选择一:清北录取通知书,实力.............
  • 回答
    《红楼梦》中薛姨妈(薛蟠之母)留在贾府并非简单的“赖”字,而是多重社会关系、家族利益与个人处境交织的复杂结果。以下从多个层面详细解析这一现象的成因: 一、家族联姻与利益捆绑1. 贾府与薛家的姻亲关系 薛姨妈作为薛家次女,其婚姻已与贾府形成紧密联系。贾母对薛姨妈的宠爱(如“薛家女儿最会来事”).............
  • 回答
    如果《红楼梦》中贾府能够节省银子,不搞排场,其命运可能与原著中呈现的衰败轨迹产生显著差异,但这种“假设性”改变仍需结合小说的社会背景、家族结构和时代特征进行深入分析。以下从多个维度展开论述: 一、经济状况的短期缓解1. 银钱消耗的直接减少 贾府的经济危机主要源于长期的挥霍与奢侈。例如,贾母的.............
  • 回答
    关于晴雯与宝玉是否发生过性关系,在《红楼梦》的文本中,并没有明确、直接的描写。这是曹雪芹有意为之的留白,也因此成为读者和研究者们争论不休的焦点之一。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这个问题,并尽量详细地呈现相关的论据和观点:一、 文本中的暗示与模糊之处: 亲密且超越主仆的关系: 晴雯是宝玉最喜爱的丫.............
  • 回答
    红楼梦里,林黛玉的命运如同一株风中的绛珠仙草,飘摇不定,令人扼腕。她与贾宝玉之间那段刻骨铭心的爱情,是整部书最动人心魄的篇章,也是她人生轨迹最重要的锚点。然而,一旦我们脱离了这个最核心的“宝黛爱情”,去设想黛玉的“如果”,去探讨她除了宝玉还能嫁给谁,那便是在曹雪芹精心编织的命运之网中,进行一次充满想.............
  • 回答
    这个问题,说实话,就像问“世界上最美的花是什么?”一样,答案很主观,也很难有绝对的定论。但如果非要我说《红楼梦》“真的很好吗?”,我的回答是:对于那些愿意花时间和心思去品味它的人来说,是的,它真的非常非常“好”,好到难以用简单的语言来形容。但如果你期待的是一个直白的、快节奏的故事,或许它就不会那么对.............
  • 回答
    关于《红楼梦》的作者,虽然普遍认为是曹雪芹,但这个问题的背后,其实隐藏着一个比我们想象中要复杂得多的故事,充满了曲折的考据和不同的声音。我们先来谈谈最主流、也是最被广泛接受的观点:曹雪芹是《红楼梦》的作者。这个说法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建立在多方面的证据之上,其中最核心的,也是最让人信服的,来自于书中的.............
  • 回答
    《红楼梦》这本书,说实话,我读过不止一遍,但每次读,都有不同的感触。要说最难忘的场景,这可真是一个甜蜜的负担,因为曹雪芹的笔下,那些人物和故事,就像刻在了心里一样,时不时就会浮现出来。如果非要选几个最触动我的,那大概是这几个吧。一、宝黛初会,木石前盟的初启,那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熟悉与心动。第一次读.............
  • 回答
    这个问题就像问在满汉全席里,我最想尝哪一道菜一样,真是个甜蜜的烦恼。《红楼梦》里的丫鬟,个个都像是从画里走出来的,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性子。要是真能挑一个来伺候我,那可真是太难了!不过,如果非要选一个,我想我会选——袭人。当然,这可不是因为她多么花容月貌,也不是因为她有多么得体周到到让人觉得“假”.............
  • 回答
    说到焦大,那可真是《红楼梦》里一个让人唏嘘的角色。他年轻时,那叫一个威风八面,是贾府里的“活活的烈士”,为老一辈的贾家立下了赫赫战功。可到了老了,却落得个“人人见了,都嫌他嘴上没把门儿的”,被撵到街上,活得凄凄惨惨。这中间到底是怎么回事,听我慢慢道来。首先,咱们得说说焦大年轻时的“大功”。这事儿得追.............
  • 回答
    《红楼梦》里,史湘云和薛宝钗一家在贾府的居住情况确实有很大不同,这背后折射出的是当时社会背景下,不同家族的经济状况、婚姻考量以及女性的社会地位。咱们先说说史湘云。她是个什么样的姑娘?是叔叔婶婶养着的,算是寄人篱下。她的家境虽然曾经富裕,但因为父亲早逝,家业可能已经衰败。所以,她虽然性格开朗,像个男孩.............
  • 回答
    说到《红楼梦》里的冷香丸,这可真是一味奇妙的药,它承载的不仅仅是药方的本身,更像是作者曹雪芹为我们精心调配的一种带有深刻寓意的象征。要说这冷香丸的深意,咱们得从几个层面一点点掰开了说。首先,最直观的,冷香丸是用来治病,具体来说,是治薛宝钗的“热毒”。宝钗是什么人?她是那种“罕言寡语,人谓藏愚;安分随.............
  • 回答
    要说《红楼梦》里贾、史、王、薛这四大家族,都说是烈火烹油、鲜花着锦之盛,但到小说后半部分,随着贾府的落败,其他三家也各自面临着不可避免的衰亡之势。虽然曹雪芹原著后半部分残缺,但仅凭现有文字,以及脂砚斋的批语,我们也能窥见一二。这衰亡之路,有的直接而惨烈,有的则更为隐晦,却同样令人心酸。一、史家:从国.............
  • 回答
    贾府的衰败,不是一朝一夕,也不是单一因素造成的,而是多方面原因交织叠加的结果。这庞大的家族,就像一株曾经枝繁叶茂的大树,虽然根基尚存,但内部的腐朽和外部的侵蚀,最终让它走向了倾颓。首先,体制性的弊病和家族内部的管理混乱是贾府衰败的根本性原因。 人浮于事,效率低下: 贾府这样的大家族,虽然人丁兴旺.............
  • 回答
    关于《红楼梦》中人物的族属,这其实是一个值得细细探究的问题,也正是因为这种复杂性,才让《红楼梦》的人物塑造更加立体和真实。简单地说,小说中的人物以汉族为主体,但同时也出现了满族以及可能带有其他民族背景的人物。为了说得更详细,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梳理。首先,绝大多数人物都是汉族。《红楼梦》的故事背景设.............
  • 回答
    《红楼梦》想表达的终极内涵,若非要一言蔽之,我以为是一种对“虚无”的深刻体认,以及在这一切幻灭面前,人性的脆弱与顽固,最终落得一场无边无际的悲凉。它不是一个简单的爱情故事,也不是一个简单的家族兴衰史,而是将人生如梦、富贵如露的道理,以一种触目惊心的方式展现给读者。首先,让我们来拆解“虚无”这个概念在.............
  • 回答
    《红楼梦》中,虽然没有明确列出四大家族具体犯了什么罪行能够导致“白茫茫大地真干净”的结局,但通过小说中层层铺垫和暗示,我们可以推断出他们犯下的罪恶是多方面的,涉及到政治、经济、道德和人伦等各个层面,最终汇聚成一股强大的腐蚀力量,导致了贾、史、王、薛四大家族的衰败和覆灭。以下是对四大家族可能犯下的罪行.............
  • 回答
    《红楼梦》中,秦可卿的房间是整部小说中描写最为细致、最富有象征意义的场景之一。通过曹雪芹对她卧房的精心描绘,我们不仅能窥见她奢华的生活环境,更能深刻地感受到她复杂而矛盾的内心世界,以及她所处社会环境的压抑与腐朽。从秦可卿房间的描写来看,她是一个集华贵、情欲、病态、忧郁和隐秘于一身的,在压抑环境中挣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