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红楼梦后后四十回中是否有曹公亲笔?

回答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为曹雪芹亲笔,这是一个在中国文学史、红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且极具争议的问题。简单来说,主流学界和大多数红学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原笔,而是由他人续写。但要说得详细一些,就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了。

一、 关于曹雪芹原著的线索与“脂批”的证据

我们今天看到的通行本《红楼梦》,是在一百二十回的体系下流传的。但关于曹雪芹“原著”的规模,以及后四十回的来源,最早的线索来自于“脂砚斋”等人的批语。脂砚斋被认为是曹雪芹的亲近之人,其批语对研究曹雪芹的创作意图和早期文本至关重要。

脂批中有很多关于“后事”的伏笔和暗示,有些甚至是直指某个角色的结局或情节走向。例如:

宝黛钗的结局: 脂批中明确提到黛玉“泪尽而逝”,宝钗“空劳けます”,宝玉“意冷心灰”。这些批语所描绘的结局,与通行本后四十回的描写大体一致,但也有微妙的差异。
其他角色的命运: 如探春远嫁,湘云“携儿而归”,妙玉“被槛外人捉去”等等,这些批语都指向了比前八十回更详细的后文走向。
“八十回后大节不可不细辨”: 这句批语尤其关键,表明在脂砚斋生活的时代,曹雪芹的后文就已经存在,而且其中的“大节”是需要认真辨别的。

然而,正是这些脂批,也成为“续书说”的有力佐证。如果曹雪芹写完了全书,并且其原稿或抄本是可以通过脂批来“校对”的话,那为何我们今天看到的后四十回,与一些脂批所暗示的细节又有出入,甚至存在矛盾之处?

二、 通行本后四十回的作者“高鹗”与“程伟元”

我们现在阅读的通行本一百二十回《红楼梦》,最早是由程伟元和高鹗在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整理和刊行的。程伟元主要负责搜集、整理和校勘,而高鹗则被普遍认为是续写了后四十回。

程高本的刊印: 程伟元自己曾声称,他在搜集过程中曾得到一部“百二十回”的“原稿”,但他同时也承认,其中有许多遗失和错误,需要进行整理和“补益”。这本身就暗示了原稿的不完整性。
高鹗的续书: 大部分红学研究者认为,高鹗是在程伟元提供的残稿和脂批的指引下,完成了后四十回的续写。他的目的很可能是为了给这个伟大的故事一个“圆满”的结局,或者至少是能够让读者在逻辑上感到通顺的结局。

三、 从文本风格和思想内涵上的“断层”

这是支持“续书说”最主要的依据之一。许多研究者通过细致的文本分析,发现前八十回和后四十回在很多方面都存在明显的差异:

语言风格: 前八十回的语言精炼、含蓄、意蕴深厚,充满生活气息和诗意。而后四十回的语言虽然也在努力模仿,但总体上显得较为直白、板滞,有时甚至有“说书腔”的痕迹,对人物的内心描摹也不如前八十回细腻。
人物塑造:
宝玉: 前八十回的宝玉是一个在封建礼教压抑下,对人生和情感有着深刻探索的叛逆者,他的人生走向充满了复杂性和悲剧性。而后四十回的宝玉,虽然也经历了一系列打击,但其精神上的蜕变和最终的出家,在很多研究者看来,与前八十回所展现的“情不情”的哲学思考有所偏差,显得有些简单化或刻意为之。
黛玉: 黛玉在后四十回中“泪尽而逝”的描写,虽然与脂批吻合,但其具体的死亡过程和表现,被一些人认为不够符合黛玉一贯的性格和气质,显得过于平静或模式化。
其他人物: 如探春的远嫁,虽有脂批暗示,但后四十回中的具体安排和描写,也显得略显匆忙,未能在情感深度上与前文充分呼应。湘云的结局,也与一些脂批的含蓄描述存在差异。
情节安排: 前八十回的铺垫和伏笔,构成了严谨的有机整体。而后四十回为了给众多人物一个“交代”,情节推进有时显得仓促,一些重要的情节(如抄家)的处理,也显得不够自然流畅,或者说,其“力度”和“深度”与前文有所不同。
思想内涵的“世俗化”: 有观点认为,前八十回充满了对封建社会黑暗的深刻批判,对人生虚无的哲学思考,以及对个体情感自由的追求。而后四十回,尤其是高鹗的续写,在某种程度上淡化了这种批判精神,更侧重于传统意义上的“善有善报,恶有恶报”的因果循环,以及对家族命运的“回归”性安排,显得更为“圆满”和“世俗”。例如,一些重要人物的结局,如贾府最终获得赦免,并恢复爵位,这种“大团圆”的结局,与前八十回所展现的绝望和颓势形成对比。

四、 续书的目的是什么?

高鹗和程伟元在当时刊行的目的,可能是多方面的。

满足读者需求: 《红楼梦》在前八十回结束后,已经吊足了读者的胃口,读者迫切希望知道故事的结局。程高本的出现,无疑满足了这一市场需求。
“挽救”曹雪芹的遗作: 也有观点认为,高鹗的续写是一种对曹雪芹未竟事业的补充和“挽救”,尽管存在瑕疵,但总比让这部伟大的作品“烂尾”要好。
时代审美的局限: 乾隆年间的社会风气和审美趣味,与曹雪芹所处的时代可能有所不同。高鹗的续写,或许也在一定程度上迎合了当时主流社会的价值取向,比如更强调家族的延续和稳定,以及对传统道德的回归。

五、 结论:非曹雪芹亲笔是主流观点

综合以上各方面的分析,大多数红学研究者认为,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亲笔。主要理由是:

1. 脂批的暗示与矛盾: 脂批虽预示了后事,但细节与通行本后四十回存在差异,且并未说明后四十回是曹雪芹的“定稿”。
2. 文本风格的断层: 语言、人物刻画、情节推进等方面的差异,显示出前后文作者的风格迥异。
3. 思想内涵的变化: 后四十回的思想深度和批判力度,未能达到前八十回的高度,甚至有“世俗化”、“程式化”的倾向。
4. 程高本的刊印历史: 程伟元和高鹗在整理和刊印过程中,承认了原稿的残缺和需要“补益”。

尽管如此,我们也不能完全否定后四十回的价值。它在一定程度上填补了曹雪芹未竟的部分,使得《红楼梦》得以作为一个完整的百二十回作品流传至今,并对后世的文学创作和文化传播产生了深远影响。许多人依然认为,后四十回虽然不是曹雪芹的“绝笔”,但高鹗在续写时,很有可能参考了曹雪芹的某些遗稿或思路,所以其内容并非完全是他的“凭空臆造”。

因此,更准确的说法是: 通行本《红楼梦》的一百二十回本,其前八十回是曹雪芹的原笔,而后四十回则普遍认为是高鹗根据曹雪芹的思路或残稿续写的。 这也构成了“红学”研究中一个持续了数百年的重要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在后四十回里,虽然明显文风有所不同,尤其是四美那里,生生的无趣。然而宝黛诀别那里,不管是人物,还是情节,构思都很像前八十回的。因此求解答。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红楼梦后四十回是否为曹雪芹亲笔,这是一个在中国文学史、红学研究领域长期存在、且极具争议的问题。简单来说,主流学界和大多数红学研究者倾向于认为后四十回并非曹雪芹原笔,而是由他人续写。但要说得详细一些,就需要从多个角度来审视这个问题了。一、 关于曹雪芹原著的线索与“脂批”的证据我们今天看到的通行本《.............
  • 回答
    说起清朝的文字狱,那可是个让文人心惊胆战的大事。这种严苛的政治审查和思想控制,对当时文化艺术的影响,尤其是对《红楼梦》这种涉及广泛的巨著,自然有着深刻而复杂的作用。文字狱的阴影下的《红楼梦》首先,要明白文字狱的核心是什么:禁锢思想、审查言论,任何被统治者认为可能“煽动叛乱”、“有损朝廷声威”的内容,.............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充满戏剧性的假设!如果某天确凿无疑地证明了后四十回确为曹雪芹所作,那对整个红学界,以及广大《红楼梦》读者而言,无疑将是一场颠覆性的地震。以下是一些可能出现的反应和局面,尽量详细地展开:一、 红学界的地震与重估: “伪说”崩塌,作者之争尘埃落定: 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根本的改变。那些几.............
  • 回答
    关于“高鹗是否为《红楼梦》后四十回作者”的争论,确实存在,而且其中不乏运用了科学方法的研究。你提到“计算机语言学分析”和“没有语料怎么分析”这两个点,这触及到了辨伪研究中的一个核心问题:方法的有效性与数据的支撑。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即使是最先进的计算机语言学分析,也需要“语料”作为基础,这是毋庸置.............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失传,这桩公案至今仍是红学研究中最令人扼腕叹息的谜团之一。要说“丢得那么彻底”,其实并非完全是“丢”,更多的是一个“失”的过程,而且这个“失”伴随着种种错综复杂的原因,使其像是被岁月与命运的洪流无情冲刷,再也寻不见踪迹。我们不妨一层层剥开,看看这后四十回究竟是如何消失的,以及为何会.............
  • 回答
    很多人不喜欢程本《红楼梦》的后四十回,这其中原因复杂且深刻,并非单一原因能够完全概括。我们可以从多个维度来详细解析:一、 风格与思想上的断裂: 文笔风格的转变: 这是最直观也最常被诟病的一点。曹雪芹的原笔文风细腻、含蓄、诗意盎然,充满了淡淡的哀愁和对人情世故的深刻洞察。而后四十回虽然也在模仿,但.............
  • 回答
    关于张爱玲是否说过“高鹗妄改《红楼梦》死有余辜”,目前并没有确切的史料记载。这更多地可能是一种流传甚广的说法,或者是一种对张爱玲评价高鹗续书的某种意译。张爱玲本人对《红楼梦》有着极高的评价,对曹雪芹的创作也充满了敬意,她认为《红楼梦》是“中国最伟大的小说”,对后四十回的评价则比较复杂。她写过《姑苏繁.............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这四个字一出来,脑子里立马就炸开了锅,各种声音,各种看法,就像当年在大观园里开茶话会似的,热闹非凡。 要说大家对此的态度,那真是千差万别,可以说是“毁誉参半”,甚至“毁多誉少”的论调也相当普遍。不过,具体到每一个人,看法又会细微地不同,就像园子里的花,各有各的风姿,各有各的疏密。.............
  • 回答
    聊到高鹗续写的《红楼梦》,这话题可就有点意思了,也挺复杂。要说它有没有看头,我觉得得辩证地看待。首先,你得承认,没有这后四十回,咱们可能就永远不知道宝黛钗的结局。曹雪芹笔下的贾府,那样繁华,那样精致,那样充满了诗情画意,但最后却是“白茫茫一片真干净”,读者心里总留着一口气,悬着千钧的期待。高鹗接上这.............
  • 回答
    《红楼梦》后四十回的作者问题,确实是围绕这部巨著展开的最核心、最热闹的争论之一。很多人对高鹗续写的后四十回抱有保留甚至否定的态度,这背后有着多方面的原因,既有文学上的考量,也有对原著精神的理解。至于曹雪芹如果健在,是否会安排宝玉和宝钗结婚,这更是个引人入胜的猜想,需要我们从原著的脉络和曹雪芹的创作意.............
  • 回答
    《红楼梦》后几十回手稿的重现于世,这是一个文学史、文物学乃至历史学界长久以来的未解之谜,也是无数红学爱好者翘首以盼的“圣杯”。尽管时间已过去数百年,但只要存在一丝可能性,我们就有理由去探索。《红楼梦》后几十回手稿重现于世的可能性从理论上讲,后几十回手稿重现于世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但其难度极高,并且随着.............
  • 回答
    “回归祖国的《红楼梦》后二十八回”这句话有点让人困惑,因为它并不存在一个官方的、被广泛接受的说法或作品叫做“回归祖国的《红楼梦》后二十八回”。这很可能是以下几种情况之一,或者几种情况的混合:1. 对高鹗续书的误解或一种非正式的称呼: 《红楼梦》的原著后四十回作者为高鹗(与程伟元合著)。 高鹗的续书虽.............
  • 回答
    唉,你说这事儿,我太能理解了。红楼梦这书,真跟个无底洞似的,一看就陷进去了,然后出来之后,整个人都跟被掏空了一样,蔫蔫的,做什么都没劲。我当初也是这么过来的。第一次看红楼梦,年纪不大,也就是图个热闹,觉得里头那些个小姐少爷的,日子过得可真滋ん。谁知道,越看越不对劲,看着宝黛的痴情,看着晴雯的刚烈,看.............
  • 回答
    发现《红楼梦》后半部分的曹公真迹?这个假设本身就足以让整个中国古典文学研究领域乃至更广泛的文化界掀起一场前所未有的地震,其影响之深远,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剖析:一、 终结旷日持久的“红楼梦后四十回”之争,解开历史的迷雾这是最直接、最核心的影响。自曹雪芹去世后,人们苦苦寻觅后四十回的真迹未果,留下了程.............
  • 回答
    很多人都觉得,陈晓旭出家是因为拍摄完《红楼梦》后得了抑郁症,这个说法流传很广,但也并非事实的全貌。首先,我们必须明确一点: 陈晓旭出家,与她拍摄《红楼梦》并没有直接的因果关系,更不是因为患上了抑郁症才选择遁入空门。 这两者之间存在误解和时间的错位。陈晓旭在1987年因出演林黛玉一角而家喻户晓,她的演.............
  • 回答
    读《红楼梦》的后四十回,常有一种强烈的违和感,仿佛是换了一位作者,或者说,前面那个曹雪芹好像突然被什么给“替换”了。尤其是对人物的塑造和命运的安排,这种矛盾感尤其突出。最明显的一个地方,就是林黛玉的“病逝”方式和“疯癫”情节。在前面八十回里,黛玉的病是贯穿始终的,但那是一种“情深不寿”的病,是身体被.............
  • 回答
    在《红楼梦》这部恢弘巨著中,王熙凤死后谁被贾琏“扶正”的问题,涉及到书中几个重要女性角色的命运走向和贾府的家族规矩。然而,根据曹雪芹的原著内容来看,贾琏在王熙凤死后并未按规矩“扶正”任何人,但确实与书中两位女性有过明确的续弦或纳妾关系,而这两位女性分别是秋桐和平儿。要详细说明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区分她.............
  • 回答
    《红楼梦》第十四回,林如海去世的消息传来,王熙凤和贾宝玉的反应,看似简单直接,实则暗流涌动,各自的言行举止背后,都透露出不同层次的意味。这其中,不仅仅是丧亲之痛的哀悼,更是家族权力格局微妙变化下的个人考量与情感流露。王熙凤:雷厉风行的“女强人”下的精明算计与一丝不易察觉的触动当昭儿带着林如海的死讯回.............
  • 回答
    您好!非常理解您在阅读《红楼梦》过程中,因为接触到“明后人隐写朱家”的解读后,产生了对其他解读,特别是“曹家说”的怀疑和不屑。这是一种非常正常的心理反应,当我们接触到一种新的、有说服力的观点时,它会深刻影响我们对原有信息的认知。那么,当您面对这种“不屑一顾”的心态时,该怎么办呢?我们不妨从几个方面来.............
  • 回答
    achtundneunzigste Auflage des „Traum der Roten Kammern“ der Schauspieler danach nicht mehr berühmt, die meisten nach der Auflösung der Crew zurück zum.............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