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eepin (深度操作系统): Deepin 主要是一个基于 Linux 的桌面操作系统,它的目标用户主要是 Linux 爱好者、开发者以及一些对开源文化感兴趣的国内用户。 用户基数和影响力: 相比于华为鸿蒙所要覆盖的庞大设备和用户群体,Deepin 的用户基数相对较小。它更多的是在一个相对小众但对技术有一定了解的圈子里传播。 Linux基因: Deepin 本身是基于 Debian (或其他 Linux 发行版) 的,这意味着它继承了 Linux 生态的许多成熟技术和理念。虽然 Deepin 有自己独立的桌面环境和应用商店,但其底层仍然是经过多年检验的 Linux 内核和技术栈。这使得一些核心技术的争议相对较少,更多的是关于其自主研发的组件、UI 设计、国内化服务等方面。 期望值不同: 大多数用户使用 Deepin 是抱着尝试、体验或者支持开源的心态。他们对一个国产 Linux 发行版的期望,可能更多地集中在易用性、本地化以及与主流 Linux 发行版的差异化上,而不是像对待鸿蒙那样,期待它颠覆整个移动操作系统格局。
2. 技术架构和开源情况的争议焦点不同:
鸿蒙的争议点: “是否是安卓套壳”: 这是最核心也最持久的质疑之一。华为官方声称鸿蒙是一个全新的分布式操作系统,但早期版本在一些关键组件和应用兼容性上与 Android 高度相似,甚至依赖 Android 的框架。这让许多技术观察者和用户产生疑虑,认为其核心技术并未完全独立。 微内核 vs. 宏内核: 鸿蒙早期提出的“鸿蒙微内核”理念与 Android 的宏内核(Linux 内核)有很大不同。但随着发展,其在手机等设备上依然广泛使用 Linux 内核作为基础,这使得关于其微内核实现程度和优势的讨论变得复杂化,也容易引发质疑。 生态建设和开发者支持: 构建一个全新的操作系统生态需要海量应用和开发者支持。鸿蒙在这一方面的进展,以及其如何吸引和留住开发者,一直是外界关注的焦点和质疑的来源。应用适配是否彻底、性能是否最优、开发工具是否完善等都会成为争议点。 商业模式和前景: 作为一个商业公司推出的操作系统,其商业模式、盈利能力以及长远发展前景自然会受到审视。
Deepin 的争议点: 自主研发能力和代码: 作为一款 Linux 发行版,Deepin 的争议更多地集中在其对 Linux 内核和 GNU 工具链的二次开发上,以及其自主研发的深度桌面环境(DDE)、应用商店等。 数据安全和隐私: 这一点是任何国产软件都可能面临的质疑。Deepin 在早期也曾因为一些数据采集和上传的问题受到过关注,这使得用户对其隐私保护有较高的警惕性。 发展方向和维护: 对 Deepin 的质疑有时也源于对其发展速度、社区活跃度以及对某些技术趋势的响应速度的评价。一些用户可能觉得其某些方面做得不够好,或者不如其他一些知名的 Linux 发行版。 “中国特色”的解读: Deepin 的一些本土化设计和应用商店里的某些软件,有时会被解读为“中国特色”,这在开源社区中可能会引发不同的讨论,但通常不如鸿蒙那种“是不是独立系统”的争议来得激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