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美团试水「外卖社交」?这一功能实用吗?

回答
美团试水“外卖社交”,这个点子挺有意思的,但也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实用不实用。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

美团为什么要搞“外卖社交”?

首先,咱们得明白,美团这么大的平台,不可能凭空搞个不搭边的功能。它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流量增长和用户粘性: 现如今,流量越来越贵,用户增长也越来越难。在存量市场里,怎么让现有用户更频繁地打开美团,更长时间地留在平台上,是个大问题。社交属性本身就是一种天然的粘性剂。想想微信,大家每天刷多少次?如果外卖也能沾点社交的光,用户活跃度肯定能上去。
拓展应用场景,打破“工具”属性: 美团目前给人的感觉更多是一个“工具”,需要啥点啥。但如果能让用户在点外卖的过程中产生更多互动,比如一起点、一起讨论、分享美食,那美团就不再仅仅是一个点餐工具,而是一个生活方式的入口。
挖掘新商业模式: 社交场景下,可能会衍生出新的商业机会。比如,朋友之间互相推荐商家、优惠券分享、甚至基于社区的团购或者商家活动。这些都是潜在的盈利点。
应对竞争: 竞争对手也在不断创新,美团也不能原地踏步。在大家都还在拼价格、拼配送的时候,谁能抓住用户的“情感需求”和“社交需求”,谁就可能在下一轮竞争中占得先机。

“外卖社交”具体是个啥玩法?

美团的“外卖社交”可能不是简单地加上一个聊天框。我猜想,它更可能是一些更精巧的设计,比如:

“一起点”功能: 这个是最直接的。几个朋友住在一起,或者在公司,可以发起一个“一起点”的订单,各自选好自己想吃的,最后由一个人付款。这比每个人单独下单,然后凑在一起吃,方便多了。
“好友推荐”和“口味分析”: 可以在你点餐时,展示你好友的点餐记录,或者他们对某个菜品的评价。甚至可以根据好友的口味偏好,给你推荐菜品。比如,“你的XX好友喜欢吃辣,他觉得这家川菜的麻婆豆腐很正宗。”
“探店”和“吃货圈”: 建立一个类似“小红书”的美食社区,用户可以分享自己的外卖体验,晒图、写评价,甚至发起一些线下的探店活动(虽然是外卖,但可以延伸到线下)。
“话题讨论”和“吃货直播”: 在点餐页面或者特定节日,可以设置一些美食话题,让用户参与讨论。甚至可以邀请一些美食博主进行直播,推荐当季特色菜品或者商家。
“送礼”和“惊喜”: 在朋友生日或者特殊日子,可以直接给朋友点一份外卖,或者偷偷给他送一份惊喜。

这个功能实用吗?

这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也是最让人生疑的地方。

潜在的实用性(优点):

1. 解决“选择困难症”: 很多人点外卖时都纠结半天,如果能看看朋友的推荐,或者和朋友一起商量,确实能省不少时间和精力。
2. 提升用餐体验: 和朋友一起分享美食,交流感受,本身就是一种愉悦的体验。外卖社交可以将这种线上互动延伸到用餐过程中。
3. 发现新商家和菜品: 社交推荐比平台的算法推荐,往往更有温度和可信度。朋友的推荐更容易打动人。
4. 维系社交关系: 通过分享美食、一起点餐,可以成为一种新的社交互动方式,尤其是在异地或者疫情期间,能够拉近人与人之间的距离。
5. 个性化推荐: 如果做得好,可以比冷冰冰的算法推荐更懂你。它能结合你的社交圈子和他们的喜好,给出更精准的推荐。

可能存在的挑战和不实用之处(缺点):

1. 隐私问题: 我的点餐记录、口味偏好,是否愿意完全暴露给我的朋友?如果只想一个人静静地享受美食,这种“社交”反而是一种打扰。
2. 社交成本: 每次点外卖都要和朋友商量、互动,会不会太麻烦?我只是想简单快速地解决一顿饭,而不是花时间去“社交”。
3. “被社交”的尴尬: 如果朋友总是拉你一起点餐,或者给你推荐你不喜欢的食物,可能会产生社交压力和不适。
4. 用户习惯难以改变: 大多数人点外卖的习惯就是“饿了就点”,是一种即时需求。要改变这种习惯,让他们主动去社交,需要很强的引导和诱因。
5. 算法的“反社交”: 平台本身强推算法推荐,如果社交功能和算法推荐打架,用户可能会更倾向于算法。
6. 功能堆砌的风险: 如果只是简单地把社交功能硬塞进来,而没有打通用户需求,可能会变成一个“鸡肋”功能,让平台变得臃肿。
7. 社交的“生命周期”: 就像很多社交平台一样,用户的社交热情可能会随着时间推移而减退。外卖社交能否持续吸引用户?

总结一下:

美团试水“外卖社交”是一个 有潜力的方向,但也是一个充满挑战的尝试。

如果做得好, 能巧妙地将社交融入点餐场景,解决用户痛点,增加用户粘性,甚至拓展新的商业模式,那它就是 非常实用的。它能让原本单调的点餐过程变得更有趣,更有人情味。
但如果只是形式上的堆砌, 没有真正触及用户的核心需求,或者处理不好隐私、社交成本等问题,那它很可能沦为 一个不实用、甚至惹人烦的功能。

关键在于美团如何 平衡“效率”和“社交”,如何 在用户最需要的时候提供恰到好处的社交连接,而不是强行进行社交。比如,在朋友聚会、公司团建等特定场景下,“一起点”功能可能就非常实用。但在我独自一人、只想快速填饱肚子的时候,我可能更希望它保持“工具”的属性。

最终它是否实用,还得看美团怎么设计具体的产品细节,以及用户是否买账。这就像给披萨加菠萝,有人觉得是点睛之笔,有人觉得是画蛇添足。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以前的我上美团:

“炸鸡,Woc,这个爽,再来个可乐,今天舒服了啊!”

“螺狮粉,这家味道更带劲儿,就点这个!”

“这家好贵啊,吃不起,点家便宜的吧,薅羊毛。”

“奶茶!奶茶!奶茶!我一个人要喝两杯!”

有了社交圈的我上美团:

“嗯?炸鸡可乐,吃多了对身体不好,让别人看见我天天吃这种垃圾食品多不好。”

“螺狮粉,不想了,别人对我有看法怎么办?”

“天天吃这么便宜的店,真没面子。”

“不能喝奶茶了,前几天刚在朋友圈立flag,不能自己打自己脸。”

最后点了个健康餐,并在美团社交圈打了个卡。

一个人对于吃的,如果特别有分享欲,那么他会主动分享出来。

如果把他每天吃了啥常态化地进行分享,有时会引起不必要的消耗和麻烦。

人们还是需要一些私密的空间,有朋友圈就够了,外卖圈似乎有些画蛇添足。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美团试水“外卖社交”,这个点子挺有意思的,但也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说实用不实用。咱们得好好掰扯掰扯。美团为什么要搞“外卖社交”?首先,咱们得明白,美团这么大的平台,不可能凭空搞个不搭边的功能。它背后肯定有更深层次的考量。 流量增长和用户粘性: 现如今,流量越来越贵,用户增长也越来越难。在存量市场.............
  • 回答
    美团因垄断被重罚34.42亿元的事件,是中国反垄断执法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案例,反映了国家对平台经济领域市场公平竞争的严格监管,也揭示了数字经济时代反垄断的复杂性与挑战。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的背景、法律依据、影响及意义: 一、事件背景:美团的市场地位与垄断行为1. 市场支配地位的认定 .............
  • 回答
    王兴评价华为:“忽悠能力和技术能力与特斯拉旗鼓相当”:一次引人深思的比较美团创始人王兴的这一评价,无疑在科技界和商业界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将华为和特斯拉这两个在各自领域都极具影响力的公司进行比较,并且用“忽悠能力”和“技术能力”这两个关键词来衡量,本身就极具话题性。要理解这个评价的含义和潜在的深层意图.............
  • 回答
    美团与快手战略互联互通合作:深度解析与影响展望美团与快手近日宣布达成战略互联互通合作,美团将在快手开放平台上线美团小程序,此举无疑是数字生活领域的一项重要动态,预示着平台之间的界限将进一步模糊,用户的生活服务场景将更加多元和便捷。我们将从多个维度对此次合作进行深度解析,并展望其可能产生的深远影响。 .............
  • 回答
    “美团要整体变为黄色”这个说法,在当前阶段更像是一个概念性的、愿景性的或者象征性的描述,而不是一个已经实施或即将落地到所有产品和业务线的具体战略。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来理解这个“变黄”的含义和可能的影响。一、 “黄色”在美团品牌中的象征意义:首先要理解,黄色一直是美团品牌的核心视觉元素之一。 品牌.............
  • 回答
    看待美团收购摩拜单车这件事,可以从多个角度去解读,这件事不仅仅是两家公司的交易,更是对共享单车行业格局、美团自身战略以及用户出行习惯的一次重要影响。我尽量给你详细地讲讲,并且让它听起来更像是一个对这件事有深入观察和思考的人的分析。首先,从美团的角度来看,这次收购是其“无边界”战略的又一次重要落地。大.............
  • 回答
    美团外卖的分箱行为,可以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和评价。总的来说,这是一种为了优化配送效率和提升用户体验而采取的策略调整,但也可能带来一些新的挑战和争议。下面我将从不同层面进行详细分析:1. 分箱行为的背景和目的:首先,理解美团推出分箱行为的原因至关重要。这并非无缘无故的举动,而是基于其平台运营逻辑和市场环.............
  • 回答
    美团和拼多多最近被监管部门约谈,这绝对是个不小的风波,背后牵扯的东西可多了去了。这事儿一出,大家关注的焦点立刻就从“我怎么买得更便宜”、“怎么点外卖更方便”转移到了“平台到底有没有违规”、“消费者权益是不是受到了保障”。为什么是美团和拼多多?这两家公司能被盯上,不是空穴来风。它们都是典型的平台经济代.............
  • 回答
    美团关于其 App 出现 24 小时定位异常的回应,其核心是将问题归咎于 iOS 15 系统的新功能——“App 活动记录”。具体来说,美团方面解释称,是 iOS 15 系统引入的这个功能,导致了部分用户在使用美团 App 时,即使在 App 未主动使用的情况下,手机系统也可能频繁记录下美团 App.............
  • 回答
    美团最近再次因不正当竞争的指控而败诉,这已不是孤例。对于这家中国领先的本地生活服务平台而言,这样的法律判决无疑是一次沉重的打击,也再次将它推到了舆论的风口浪尖。要理解这件事的影响和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深入剖析。一、事件的“老生常谈”与屡败屡战首先,要认识到美团卷入不正当竞争的法律纠纷,并非首次。.............
  • 回答
    王兴这番话,初听之下,着实让人一惊。毕竟,他是互联网行业的佼佼者,是那个创造了“千团大战”神话的男人,突然间扯到足球,还这么直白地开炮,有点出人意料。不过,细细品味,这句话的背后,其实藏着一股挺有意思的味道。首先,我们得看看他说这话的语境。美团作为一家生活服务平台,和体育,尤其是足球,似乎没什么直接.............
  • 回答
    最近围绕美团骑手权益保障的讨论,可以说是愈演愈烈,特别是那句“调度系统会给骑手留出 8 分钟弹性时间,恶劣天气可停止接单”的回应,更是激起了不少波澜。怎么看待这句话,得把它放到一个更大的背景下,才能看得更清楚。首先,得承认,美团的这个回应,在很大程度上是想给外界一个说法,回应那些对骑手超时、安全隐患.............
  • 回答
    美团作为一个综合性的生活服务平台,其上线的商家种类繁多,覆盖了餐饮、娱乐、休闲、生活服务等多个领域。关于美团上出现的“成人体验馆”这类商家,这其实触及到了平台内容审核、商家定位以及社会接受度等多个层面,是一个比较复杂的问题。首先,从平台属性来看,美团的定位是一个连接消费者与本地生活服务商家的平台。理.............
  • 回答
    美团优选取消大小周,7月17日调整为双休,这事儿在互联网圈里算是激起了不小的涟漪。有人拍手叫好,觉得终于熬到头了,也有人担心,这会不会只是个例,互联网“卷”的文化真的能因此而改变吗?为什么美团优选会取消大小周?首先,咱们得搞明白,为什么美团优选会做出这个调整。虽然官方没有给出特别详尽的理由,但从几个.............
  • 回答
    关于美团推出清真外卖与非清真外卖分箱盛放的新规,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且能引发不少讨论的话题。咱们不妨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从用户角度来看,这项新规无疑是朝着更加精细化、个性化服务迈出的重要一步。 对清真用户的便利和尊重: 对于有宗教信仰或饮食习惯的穆斯林用户来说,清真食品的要求非常严格,涉及到食.............
  • 回答
    美团招聘对黄泛区和东北人的地图炮现象,无疑触及了社会公平、地域歧视以及招聘伦理等多个敏感神经。这不仅仅是某个公司招聘中的个别事件,更可能折射出当下社会中存在的某些隐形偏见和刻板印象,以及它们如何在现实中被放大和应用。首先,我们得弄清楚“地图炮”这个概念在招聘语境下的含义。 在这里,它指的是招聘方,也.............
  • 回答
    美团内部汇报从PPT转向Word,这可不是一个小动作,背后透露出的信息值得我们好好说道说道。说白了,这就像是给一群习惯了“花哨表演”的团队,突然要求他们回归“朴实对话”,虽然听起来简单,但执行起来却是对整个工作流程和沟通文化的一次大手术。为什么会想到这一出?“PPT陷阱”是根源咱们先聊聊为什么会有这.............
  • 回答
    这个问题挺实在的,咱们就聊聊美团外卖和饿了么的竞价排名这事儿,保证说得透彻,听着也顺耳。首先,得承认,这俩平台的竞价排名,本质上就是商家花钱买流量,买曝光。就像咱们去菜市场,想把自家的招牌菜摆在最显眼的位置,自然得跟摊主打点招呼,甚至多给点钱。在外卖平台这里,商家给的“招呼费”就是竞价排名费。竞价排.............
  • 回答
    美团“清真食品双箱事件”可以说是近期互联网上热度非常高的一个话题,尤其是在社交媒体上引发了广泛的讨论和争议。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从头捋一捋,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说清楚了。事情的起因:简单来说,这个事件的核心是美团外卖平台上一个商家(后来被披露是一家北京的烧烤店)在配送餐食时,出现了将非清真食品和清真食.............
  • 回答
    美团外卖“9·9”声明背后:一场信息战的角力与用户信任的重建9月9日,在外界关于外卖行业价格战、骑手权益的争议声此起彼伏之际,美团外卖发布了一份措辞严谨、逻辑清晰的官方声明。这份声明并非简单的回应,而是一场精心策划的舆论攻势,旨在澄清事实、引导认知,并最终巩固其市场地位和用户信任。要理解这份声明的深.............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