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南京新冠肺炎感染者增至 119 例?

回答
南京新冠疫情最新情况:感染者增至119例,需要我们高度警惕和认真应对。

疫情的严峻性不容忽视

南京新增感染者数量的上升,直接表明了疫情的蔓延速度正在加快,这给我们的防控工作带来了巨大的挑战。119例这个数字,不仅仅是冰冷的统计数据,它代表着一个个家庭的担忧和不安,以及整个城市面临的风险。我们需要清醒地认识到,病毒的传播能力依然很强,稍有松懈,就可能导致更广泛的扩散。

感染源和传播链的追踪是关键

了解病毒是如何在我们城市中传播的,是有效控制疫情的重中之重。目前,相关部门正在全力以赴地进行流调溯源,试图找到每一个感染者的接触史和活动轨迹,从而切断传播链。这需要极大的耐心、细致的工作以及市民的积极配合。每一个被发现的感染者,背后可能都牵涉到数十甚至上百的密切接触者,他们的核酸检测、隔离观察都需要高效有序地进行。一旦传播链出现断裂,我们就能更有效地遏制疫情的蔓延。

防控措施的升级与常态化

面对不断上升的感染人数,南京的防控措施无疑会根据实际情况进行升级和调整。这可能包括:

更严格的区域管控: 根据疫情风险等级,部分区域可能会实施更严格的封锁或管控措施,限制人员流动,以遏制病毒的外溢。
大规模核酸检测: 针对重点区域、重点人群将开展更大范围的常态化核酸检测,力求“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这不仅是对已感染者的排查,也是对潜在传播风险的预警。
公共场所的管理: 公共交通、商场、餐厅、旅游景点等人员聚集的场所,可能会进一步加强通风、消毒,并要求扫码测温等常态化防控措施。部分场所甚至可能暂时关闭或限制人流。
疫苗接种的推进: 在现有基础上,会继续推动疫苗接种工作,尤其是加强针的接种,以提升人群的整体免疫水平。疫苗仍然是我们抵御病毒最有效的武器之一。
重点人群的保护: 对于老年人、有基础疾病等高风险人群,将给予更特别的关注和保护,确保他们能够得到及时救治和充分的医疗资源。

市民的配合是战“疫”的基石

在这场与病毒的较量中,每一位市民的配合都至关重要。我在这里想强调几点:

遵守防疫规定: 严格遵守各地发布的防疫政策,不信谣、不传谣,不随意流动,尤其是在疫情出现后。戴口罩、勤洗手、保持社交距离,这些基础性的防护措施不能放松。
配合核酸检测: 当接到通知进行核酸检测时,请务必积极配合,按时参加,并如实提供个人信息。
主动报备行程: 如果您近期有到过高风险地区,或与感染者有过接触,请务必第一时间向社区或相关部门报备,这不仅是对自己负责,也是对他人负责。
保持健康生活: 增强自身免疫力也很重要,均衡饮食、规律作息、适度运动,都能帮助我们更好地应对病毒的侵袭。
关注官方信息: 保持对官方发布的信息的关注,避免受到不实信息的影响。

这场战“疫”还远未结束

119例的数字提醒我们,这次疫情的挑战依然严峻。我们需要拿出更大的决心、更强的信心、更有效的措施来应对。胜利的曙光需要我们所有人共同努力去争取。

作为市民,我们应保持警惕,但不必过度恐慌。科学的防护,理性的认知,以及对国家和城市防控体系的信任,是我们战胜疫情的信心来源。让我们一起守护好这座美丽的城市,共同度过这个特殊的时期。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病毒要保持敬畏。

不要以为隔离、流调做得好,就一定不会爆发,平时就松懈了。你去看越南现在日增多少。

不要成为下一个越南。

user avatar

作为一线临床医生,原来的答案被知乎强制删除了,想想还是来重新写一个吧。这个答案我们不谈防疫,只谈奇葩,要是依然不给过那也没辙了:


1、鼓楼医院毫无悬念还是南京本地人最信赖的医院。虽然省人民医院很强,虽然南总曾经也很强,但是请注意观察:每一波南京的本土疫情,本地患者本能地还是选择涌向鼓楼医院,直接导致鼓楼医院每次都在疫情最开始的时候就被迫关闭门诊,只剩急诊和发热门诊还在运营。


补充说明下第一点,可能我表述不清。鼓楼医院在20年和21年两波疫情中都领先于南京其他三甲医院率先关停了门诊。关停原因不是因为就诊人员太多(事实上南京儿童医院都可以抗住一天一万就诊量,规模更大的鼓楼医院是不太容易单纯被人流冲到关停的),而是因为出现了核酸阳性患者,而且两年都是遭遇到了本市第一波阳性患者。如果说20年出现这事是巧合,那么21年还是出现在鼓楼,那就只能说南京本地人的确很钟意鼓楼医院了。不了解南京地图的可以查下江宁到鼓楼的距离,只能说今年这位毒掉鼓楼门诊的患者,真的是执着!

2、删除。


3、南京的疫情走向?作为临床一线医生,个人还是持乐观态度。毕竟外部舆论虽然松,医疗机构内部管控还是紧的。跟兄弟单位交流发现在医院内部,大家还是抱着宁可不开一百刀,不能误收一个黄码的心态在接诊。好在南京的医疗资源面对本地常驻人口,还是绰绰有余的。值得关注的,反倒是机场这个热点区域是否会导致病毒的外流并且在其他地区形成传播。


想到的就这么多吧,有问题评论区聊~



user avatar

利益相关,半老不新的民航工作人员一名,

从公开信息所能总结出来的结论,

是所有民航地勤人员,在2021年暑运,全都处于超负荷工作状态。

仔细翻看一下,民航工作人员确诊的病例,不难发现一个很细微,但是很关键的特点,我们的民航工作人员,往往都是劳动纪律的违反者。南京禄口无症状感染者二号,从七月六批至十日,连续五天,中间休息的一天,然后是又开始上班。病例五的阿姨,从七月十日到十七日,连续八天工作,十八号休息了一天,十九号接着上班。

也就是说,基本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就投入下一轮工作中。人在长期超负荷工作的状态中,什么防疫规定,什么卫生举措,那都是会抛在脑后的,脑子里所想的都是尽快完成任务,以期在下一轮工作到来之前能够得到充分的休息时间。

空勤相对来说比地勤更容易暴露在污染环境中,为什么空勤人员相对来说确诊的很少,原因就是执行航班的空勤人员,有非常严格的执勤期和休息期的划分。休息就是休息,执勤就是执勤,一切有章可循,地勤人员相对来说就没有那么优渥的条件。

所以,疲劳作业才是我国防疫最大的敌人!

人一旦没有得到充分的休息,做事的时候脑子都是木的,只会看结果不顾影响了。

user avatar

没法说,说了就删,我特别理智客观正面的描述,也没法发出来,微博也是,而且奇葩的是这个事几乎是后疫情时代最严重的一次国内疫情破口之一,居然微博N天没有热搜,我知道奥运,台风,河南水灾很重要,但是南京这个疫情排不进前五我就没法理解了。

本地的防疫评价我感觉除了朋友圈以外都没法成功发出来,这个事本来并不是不可控的但是弄成这样如果不自省无异于给反对势力和别有用心的人递刀子在外网捅我们,到底是我爱国还是那些封我口的人爱国???

补上我25号的微博发言。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