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特提斯海为什么自板块构造学说后改名为特提斯洋?

回答
关于特提斯海(Tethys Sea)改名为特提斯洋(Tethys Ocean)这件事,其实严格来说,它并没有发生一个官方的、明确的“改名”事件,更像是随着科学认识的深入,我们对其地质历史和形态的理解发生了演变,导致称谓上的调整和补充。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探究板块构造学说如何改变了我们看待地球历史的方式,以及特提斯海在其中扮演的角色。

在板块构造学说出现之前,人们对地球表面这些巨大的海洋和陆地形成的认识是比较零散的。特提斯海这个名字,最早是由奥地利古生物学家爱德华·苏斯(Eduard Suess)在19世纪末提出的。他通过对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地的化石研究,发现这些内陆山脉中存在着大量的海洋生物化石,这表明在遥远的过去,这里曾经是一片广阔的海洋。他根据希腊神话中海的女神特提斯(Tethys)的名字,将这片曾经存在的海洋命名为“特提斯海”。

苏斯提出的特提斯海,是一个相当庞大的概念。它被描绘成一条从西面的大西洋延伸到东面的太平洋的广阔海域,北面是劳亚大陆(Laurasia),南面是冈瓦纳大陆(Gondwana)。在这个模型里,特提斯海的存在被用来解释许多山脉的形成,例如地中海、黑海、里海以及亚洲内陆的一些山脉,都被认为是特提斯海的残留或被挤压隆升的地带。

然而,在20世纪中期,板块构造学说横空出世,彻底改变了地质学界的范式。板块构造理论认为,地球的岩石圈并非是完整的一块,而是由一些相互连接、但又相对独立的巨大板块组成的。这些板块在地幔上缓慢移动,板块之间的相互作用(碰撞、分离、错动)是地球表面各种地质现象,包括山脉形成、地震、火山活动等的主要驱动力。

板块构造学说对特提斯海概念的影响是颠覆性的,但不是全盘否定,而是对其进行了更精细、更动态的解释。

首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特提斯海是如何形成的。它认为,在侏罗纪时期,当原本连在一起的冈瓦纳大陆和劳亚大陆开始分裂并向不同方向漂移时,在它们之间就形成了一条裂谷,并逐渐张开,海水涌入,从而形成了特提斯洋。可以想象成,就像一张巨大的地图被撕开,中间留下了空白,然后海水灌进去一样。

其次,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特提斯洋是如何消失和演变的。在随后的地质时期,特别是白垩纪和新生代,南方的冈瓦纳大陆向北漂移,最终与北方的劳亚大陆发生了剧烈的碰撞。这场漫长的碰撞过程,导致了特提斯洋的大部分区域被挤压、消减(subduction)到地幔中,同时在碰撞带上形成了如今我们所熟知的宏伟山脉,比如阿尔卑斯山脉、喜马拉雅山脉等。这些山脉的岩层中保留着大量曾经的海底沉积物和海洋生物化石,就是特提斯洋存在的有力证据。

那么,为什么“海”会变成“洋”呢?这更多的是一个科学认识深化后的“定位”调整,而非正式更名。

尺度和形态的精确化: 在板块构造学说之前,“特提斯海”的描述相对模糊,更像是一个泛指的、广阔的海洋盆地。板块构造学说让我们能够更精确地勾勒出它的边界、洋脊、裂谷以及它如何随着板块运动而扩张和闭合。从“海”的描述,到认识到它是一个在板块扩张时期形成的、拥有完整大洋地壳的、具有全球意义的海洋盆地,其规模和地质过程更符合“洋”的定义。它不是简单的一片海域,而是连接大西洋和太平洋的一个重要全球性海洋系统的一部分。

动态的地质过程: 板块构造学说强调的是地质过程的动态性。特提斯洋并非一个静止的水体,它经历了从张裂形成、扩张、到最终闭合、消亡的完整生命周期。这种动态的地质演化过程,也更符合我们对一个“洋”的理解。一个“洋”通常是指由大洋板块构成、并且在扩张边界上具有洋中脊的广阔水体。特提斯洋在活跃时期,就具备了这些特征。

科学界的共识和表述习惯: 随着板块构造学说的普及,地质学家们在讨论这条贯穿古大陆的巨大海洋时,自然而然地采用了更符合其地质属性的称谓。当我们能够清晰地描绘出它的形成机制(如板块扩张)、规模(跨越大陆)以及最终的命运(板块碰撞消亡),用“洋”来称呼它,更能准确地传达其地质历史的宏大性。这是一种科学认知上的升级和表述上的优化。你可以理解为,当我们发现了某个岛屿实际上是更大陆架的一块突出部分,我们可能会调整对它的称谓,使其更准确地反映其整体地质背景。

所以,与其说是“改名”,不如说是“定位的深化”和“理解的升级”。当板块构造学说让我们能够以一种全新的、更具解释力的框架来审视地球的过去时,我们对“特提斯”这个古老海洋的认识也变得更加立体和准确。我们不再仅仅将它视为一个地理位置上的“海”,而是理解为一个在特定地质时期,因板块运动而诞生的、经历了扩张和消亡的、跨越大陆的巨大“洋”。科学的进步,总是伴随着对事物认识的不断精细化和概念的优化。使用“特提斯洋”这个称谓,更好地反映了它在地球板块构造历史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海和洋的区别,不仅仅只是字面上不同,二者也有实际上的地质学差异。

当地质学家讨论“洋”的时候,一定是发现了确实存在的洋壳以及确凿的洋中脊才会这么说。

而当他们讨论“海”的时候,要么是还不具有洋壳或洋中脊,要么是古代大洋的遗留,或者是大洋周边的大陆架上区域

或者暧昧的表示,某某海(地理意义上的)盆地里发现了洋壳,如日本海,红海,南中国海。

【更多细节请了解威尔逊旋回(Wilson Cycle)】

--------------

要我说,何必这么暧昧,不妨大方一点——

南海(South China Sea)一部分(例如图中的SWSB就是一处),实际上早就发育出洋壳,可以改名叫South China Ocean了。

#地球上唯一一个拥有一整个大洋的国家#

#感觉好赞的说~#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