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京东提供超 1600 万件米面粮油,饿了么 2800 名骑手重返岗位,对于上海疫情防控有哪些积极意义?

回答
京东和饿了么这两条消息,对于当前上海的疫情防控工作来说,无疑是注入了一剂强心针,带来了多方面的积极意义,并且在实际层面产生了显著的推动作用。

首先,京东提供超 1600 万件米面粮油,直接缓解了上海市民的生活物资供应压力,这是最直接、最关键的意义所在。

保障基本民生,稳定社会情绪: 在封控管理期间,市民最核心的需求就是基本的食物供应。京东作为全国领先的电商平台,其庞大的商品池和高效的物流能力,能够一次性拿出超过1600万件的米面粮油,这不仅仅是数字,而是实实在在能够摆上市民餐桌的救命粮。这能极大地缓解市民对物资短缺的焦虑和恐慌,稳定社会情绪。当市民知道有充足的物资可以保障,日常基本生活能够维持,就能更好地配合疫情防控措施,减少不必要的聚集和恐慌性囤积。
补充配送能力,弥合供需缺口: 封控期间,许多线下商店关闭,传统的配送体系也面临巨大挑战。京东的加入,特别是其强大的仓储和配送体系,能够为上海市场注入新的、大规模的供应力量。这有助于弥合因封控造成的供需缺口,确保物资能够从仓库高效地送达居民手中。
丰富商品选择,提升生活品质: “米面粮油”代表的是基础生活必需品,但京东此次提供的海量商品,很可能涵盖了不同品牌、不同种类,甚至包括一些预制菜、方便食品等,能够满足不同市民的需求,在保障生存的同时,也尽可能地维持了生活品质,这对于长时间居家隔离的市民来说,是非常重要的心理支持。

其次,饿了么 2800 名骑手重返岗位,则是在“最后一公里”的配送环节注入了强大的生命力,是打通物资流通的关键环节。

恢复“最后一百米”配送能力,畅通物资链条: 封控期间,社区团购、外卖配送等“最后一百米”的配送是最大的瓶颈之一。大量骑手因各种原因无法上岗,导致物资无法有效触达消费者。饿了么 2800 名骑手的回归,意味着上海的即时配送能力得到了显著加强。他们能够将京东等平台运送过来的大量商品,或者超市、餐饮商户的货品,更快速、更安全地送达居民家中。这就像是给整个城市庞大的物资供应系统接上了“血管”,让血液(物资)能够顺利循环。
提升配送效率,缩短等待时间: 拥有更多的骑手,意味着每位骑手承担的配送压力会减小,配送范围和服务能力也会相应提高。这直接体现在市民下单后的等待时间缩短,减少了因长时间等待而产生的负面情绪。高效的配送也能减少物资在途中的损耗,确保新鲜度和质量。
支持本地商家,促进经济循环: 骑手的复工,不仅是为居民服务,也直接为餐饮、商超等本地商家提供了重要的销售渠道。当商家能够通过外卖平台将商品和服务送达消费者时,他们的经营压力会大大减轻,一定程度上能维持城市的经济活力。这对于整个上海的经济复苏,哪怕是在封控期间的微小循环,也具有重要的意义。
创造就业机会,稳定民生: 骑手本身也是城市重要的劳动群体,他们的复工,也意味着他们获得了收入来源,稳定了自身的生计。这对于缓解疫情期间的就业压力,保障民生也有积极作用。

总的来说,京东和饿了么在这两个方面的举措,它们积极意义体现在:

1. 打通了上海疫情防控期间物资供应的“主动脉”与“毛细血管”。 京东解决的是“大宗供应”和“库存保障”问题,而饿了么的骑手则是打通了“终端配送”的关键环节。两者结合,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有力的保障体系。
2. 极大地提升了市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当市民感受到充足的物资保障和高效的配送服务时,他们的基本生活需求得到了满足,焦虑感会降低,对战胜疫情的信心也会增强。
3. 为上海这座超大城市的运转提供了重要的“补给”。 即使在最艰难的时刻,保障民生和物流的畅通,也是维持城市基本功能的关键。这两条消息,说明了社会力量和市场力量在关键时刻能够发挥出巨大的作用。
4. 展现了企业社会责任与城市应急响应的有效结合。 在国家和政府的宏观调控下,大型企业能够迅速响应,调动自身资源,配合疫情防控策略,这是企业价值和社会价值的体现。

简而言之,京东的海量物资是“弹药”,饿了么的骑手则是“前线运输兵”。他们的协同作战,让上海在严峻的考验中,能够更好地保障民生,稳定局面,朝着战胜疫情的方向稳步前行。这不仅仅是商业行为,更是在这场特殊战役中,来自社会各方面的强大支援和坚实力量的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我之前就说过:在过去几年的市场竞争中,我们国家本来就有着非常专业完善的民用物流体系,这些内部高度分工合作的体系几乎成为了我们日常生活中重要的组成部分。而在以往的疫情期间,比如武汉疫情,这些物流体系都没有停工。

上海最大的问题不是缺物资,而是物流配送体系出了很大问题,这几天在网上看到了一些图,是之前全封闭时期一些拥有运送物资的个人的发言,据他们说,这段时间他们运送物资的利润是百分之一百。尽管难以判断他们发言是否绝对属实,但必须要明白的是,这段时间上海很多地方,哪怕团购,蔬菜到手价格和成本比起来也不大对劲。我有上海的朋友也和我说,他们小区由于人多、有钱,购买力强,运送物资方很乐意将物资运到他们小区,所以如今物资并不缺乏,倒霉的是人没这么多的老旧小区。

这次上海终于愿意让真正的在市场中竞争过的拥有物流体系的企业入场,我之前就说过,互联网企业增派的数千位位物流从业人员的加入绝非是网友想象中的杯水车薪——因为这不仅是人力,而是可以借助有经验的人员迅速构建起一个成熟的物流中转配送体系,减少目前部分区域分工混乱,有吃的没人送或者有人送找不到吃的问题。

说实在的,在个人或者本土小企业凭借关系拿到物流配送资格和互联网企业拿到配送资格送货,我更信任后者,毕竟前者逐利起来远比更受舆论监督的后者不要底线。


据说现在阿里旗下和京东旗下的物流体系都拿到了入场资格,但所受阻力仍然不小,我认识不少拥有成熟物流体系的互联网企业的员工,其中也有人就在上海的,在朋友圈中的言语中希望能够为上海疫情献上一份力,但空有余力而不得施展又令他们郁闷不已。

说真的,希望能有更多的本身就有成熟物流体系的企业能够入场,这真不是商业上的问题,这关乎民生。企业努力调配人员支援,zf也要赶紧调整政策,打好配合战,否则骑手、配送员实际工作的过程中,如果遇到一刀切不让进、送一趟快递要走层层审核、几个小时送不到,商家想开门卖吃的,政策不允许等等复杂情况,还是没办法发挥效用。

只有各个环节都提速,让专业的人做专业的事,让有规范的市场中的企业代替发国难财的无经验组织和个人,防疫齿轮才能得到良好的运转,防疫攻坚战才能看到点向好的曙光。

user avatar

对于疫情防控的意义:

京东和饿了么加入进来,物资供应会逐渐恢复正常。

以京东和饿了么的物流体系优势,物资到位更加及时。

物资分配更透明化,更公平,也便于稳物价。


对于京东和饿了么的意义:

上海市民接下来可以更频繁的享受到两家公司的服务,而且是在目前的紧急情况下,便于树立良好的企业形象。

每天两三千万人的物资供应,很大的一笔生意,利于提高企业的效益。

危急时刻挺身而出,展现企业实力,给当地政府留下好印象,便于以后更深的合作。

user avatar

经过这次上海疫情处置的曝光,大城市的物资供应被少数人垄断的情况需要好好查查了,蔬菜利润比疫苗还高,这不是投机倒把吗?

为什么限制互联网供应商,而任由物业垄断,物业真是一个好生意,一个看门的凭什么要控制业主的购物渠道???

关键是他们还拿了那么多的回扣,收了那么多的过路费,他们和拦路抢劫有区别吗?

家家户户一定要提早储备物资,尽量少从物业手上买东西!

黑、黑、黑,真TM的黑!

user avatar

看了一个徐雷的聊天记录。

讲京东原本提供了很多援助物资,但东西根本进不了上海。

大家要了解一个规则,那就是越大的公司,它在拥有大的影响力的同时,也会受到更多的监督。

就是在某些方面,它们被大开方便之门,但同时也会被很多程序绊住。

就拿徐雷的聊天记录来说,他讲了几个情况。

一个是仓库的问题,某一个仓库建在两个地区中间,大门在的地方防控很严,后墙在的地方,防控较松。

于是为了把东西运出来,在后墙开了个门,又建了一条路,这中间就费很长时间了。

另一个是进入疫情防控区的时候,卡车司机要隔离。

这样一来,不管多少司机和卡车,进去了就出不来,卡车和司机成了一次性用品。

这样的话,跟正常运输比起来,效率差了十倍几十倍不止,而消耗则高了十几倍。

毕竟 ,如果你是卡车司机,你愿意十四天拉一趟车,还是每天拉三四趟呢。

像这种问题,对于一些不那么规矩的,就不存了。

据说有些卖菜的,这些天已经挣了六七百万了。

京东,饿了么这些公司,其实能解决问题并不是全部,但他们能把那些卖高价菜的市场给降维打击掉。

或许问题还会在,但不会那么焦虑了。

user avatar

我在纽约印象最深刻的日子,就是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和两个舍友拖着装行李的大箱子去超市采购三大箱食物,这是一个月的口粮。

在华人超市门口,每个人都自发间隔1米远,手里拿着几个大号购物袋,旁边的旅行社已经关门,但“$15玩遍纽约”的牌子还挂在橱窗里。

为什么不网购呢?因为缺货,还因为Amazon Fresh缺少配送员。

由于配送员有限,每天的配送量是固定的,只能守着电脑在午夜碰运气,有住的偏远点的同学不停的抱怨:Amazon就不能多招点人吗?

其实不是不招人,是美国人也很惜命,听说纽约某医院招聘搬尸工,日工资很高,就是得第二天才能结账,无他,怕你第二天不来。

听我上海的朋友说,最近他们家主要的活动就是抢菜,拼人品看手速,一家人捧着手机拼命点,如果不是活在现实,谁能想到这个物资匮乏的地方是上海呢?

这时候终于知道互联网真香了,很多原本只是为了生活便利出现的岗位一时间变成了亟需。

最开始是线上工作平台,在线教育、在线医疗、远程办公,这些老功能新模式的涌现不仅避免了人员聚集,也保障了民众的正常生活;

接着是公共社交平台地位的强化,平台利用官方收集的信息以及分析处理,来协助当地政府提供应急疫情防控服务,同时对网络上出现的虚假信息进行及时辟谣,避免因信息壁垒造成了不必要恐慌;

最后便是最初提到的配送、分拣服务,也就是我们常见的快递和外卖,疫情一旦爆发,势必会造成了全城空巷,商家需要清理库存,民众需要囤积生活用品,这时候配送员就成为了这二者之间必不可少的媒介。

虽然政府会调拨人手进行必要生活物资的分配,但目前的情况看,社区的力量是有限的,依旧需要民间的力量作为补充,这样才能保障疫情期间所有居家民众最基本的生活需求。

最后,希望这些骑手能得到上海zf高规格的对待,也希望这次援助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其实除了快递小哥外,不少医护人员也奔走在抗疫的第一线。

熊艳是武汉一家公立医院的90后年轻护士。疫情期间,她一直奋战在抗击疫情的第一线,也用抖音记录下她在抗击疫情一线奋战的日子【ID:Xx1347】,视频里的她眼睛红红的,脸上还带着口罩的压痕。

对她来说,在一线工作的这段日子仿佛一场迟来的成人礼,让她在经历了无数辛苦之后,逐渐成为一个乐观、成熟、内心强大的人。

“有人说哪里有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学着前辈的样子去战斗。从今往后,我也能给自己的后代作个榜样了。我觉得在一线工作是值得骄傲的一件事,将来可以讲给我的孩子听。”

user avatar

对于有较多病例的小区,建议用社区团购+外地对口支援+集装箱装载分户打包物资+专列的形式供应生活物资,减少本地分装和配送工作量 ,通过减少人员聚集控制疫情传播风险;已经清零的小区采用市场化供应的形式

一、长三角疫情和物资供应的的主要矛盾

1.上海疫情外溢严重,各地为了自保,被迫出台各种防疫措施,跨市公路运力受限

蔬菜水果供应链的防疫做得不好,离开上海的司机感染较为普遍。随着往返上海的运菜司机感染和隔离越来越多,可用运力越来越受限。


2.长三角地区普遍缺乏菜,且主要农产品集散地多次受重击

除了上海外,江浙也需要从外地调集农产品。

按照杭州数据,几个农批市场占杭州区域蔬菜水果供应量的70%,还有30%的渠道在买菜APP、超市自己的供应链手里。

最近有病例进入了杭州南庄兜农产品市场(日交易3000吨/天,占杭州附近全部农产品供应市场份额的50%),造成了区域封控,交易不畅。

该交易市场和旁边的五丰联合肉类冷冻食品交易市场是长三角食品的重要集散地,该区域的封控波及到整个长三角的供应链。


下图为传统农批供应链

农批市场结构

经过一系列防疫措施,近日市场恢复运作,但要求外地货车司机不得进入市场。

车辆消杀后,换杭州本地司机才能入场。由于杭州本地大车司机短缺,单趟800元都无法招募到足够的司机。


问题:

高速公路不畅通叠加交易受限,外地的菜贩减少往长三角运输,长三角普遍存在物资短缺,产地存在农产品积压的问题。



3.上海本地感染率高,人员流动会造成疫情传播风险

来自伊洛的图,可见部分区感染人数占总人口约1%[1]

如果在这样的地区维持较大规模的人口流动,产生交叉感染的风险很高。

所以到了这一阶段,深圳增加快递员保障配送的方式不完全适合在上海直接套用。


4.市场化的传统生鲜流通渠道存在多个人流积聚点,疫情扩散风险较大

原有的农产品供应模式是完全市场化的,需要在各地农批(如上海江桥)批发,再让菜贩子运到社区附近,再进行分拣、销售。

由于不同区域的人员在集散地积聚,随后又分散到城区各处,不利于防疫。

封闭和半封闭条件下的保供,很难用市场化的办法解决好。


可参考去年上虞保供的情况,物资分拣,打包的工作完全放到外地

12月11日晚,接到新昌、柯桥两地商务局保供上虞物资的任务,杭州世纪联华勾庄生鲜集散中心便开始忙碌起来。他们把原本的停车场清理出来,作为临时的装箱基地,并从各个分店和总部抽调了300多人组建分拣小组,从晚上八点忙碌到第二天下午四点,才终于把第一批货按时送达至上虞。

以上案例中,外地没有疫情的农批集散地完成了物资采购、分拣打包的工作,运往上虞的物资已经按户装好,到目的地后仅需完成“分发"这一个动作,极大节约了封控区的人力资源。


5.上海周边区域被波及严重,嘉兴、苏州都有区域因为疫情封闭,影响了生产

为了避免周围地区和上海一起封闭,有必要对物流体系进行隔离。

一方面保障好上海的物资,另一方面确保病例不沿着高速公路流动,只有控制住疫情,才是解决公路物流困难的根本解决方案。


二、重要目标

1.维持上海本地的物资供应

2.切断疫情溢出上海的通道,保证上海以外其他地区的疫情低流行,确保正常生产

3.在维持上海供应链的前提下,尽一切可能减少人员聚集和流动,减少物资配送产生的传染链

按传统供应模式,物资需要在仓库完成分拣,再交由骑手配送,节点多,需要人员多,且人员轨迹复杂,存在疫情传播风险。

同时,上海封控区人手紧张,为了做好就医、药品保障、社区管理的工作,需要节约生活必需品分拣环节、配送环节的人力消耗。只能提高配送的人效。


三、解决方案:建议公路铁路运输重新分工

1.减少跨上海市边界的公路运输量,上海市内货车不外出,市外货车不进上海。

公路主要承担上海市、吉林省以外全国疫情低流行区域之间的运输,各地农产品到火车站的运输,上海各个货运站到社区的运输。

对于必须用公路跨市运输的物资,在高速公路省界附近设置换装场,货物卸下后由上海市内货车继续运输(消杀后换司机、甩挂运输都可以),避免外地货车司机感染隔离的问题。

公路货车不进入上海,则司机感染的可能性就可以大幅下降,可保障全国其他地区的物流畅通。


2.让铁路总公司担当主力,用集装箱运输的方式供应上海,

具体办法:

  1. 有中央统一安排,外地疫情可控的地市和上海市的社区街道直接对接,每个街道的需求以铁路专列整列的形式安排。
  2. 上海的社区汇总需求信息(每个社区按整集装箱采购),并向对口地市直接下单采购,每个集装箱内可以进行品种搭配,并预先按户打包
  3. 尽可能调集冷藏集装箱,冷藏集装箱的可以多装绿叶菜,普通集装箱装耐存储蔬菜水果、粮油、方便食品等物资。
  4. 发运地完成货物质量、数量清点、分装和集装箱装箱,可由相邻城市分别出几个集装箱,再统一发车。
  5. 安排集装箱专列运输,专列不经停沿途编组站,直达上海。

时效参考:杭州—广州X115/6次特快班列最高运行时速160公里,初期挂运13节XL25T型专用车辆,每节车厢载重20吨,可装载7000多件电商货物,整列运输容量等同30多辆9米6厢式货运汽车,全程运行时长13个半小时左右,是浙粤两省间开行的首对图定特快班列。[2]

疫情期间上海站、上海南站取消了大量铁路客车,可用这些客车的时刻开行保供列车。


3.来自长江沿线的物资可考虑水运

黄浦江穿过上海市区,通航能力可达到3000-10000吨[3],可考虑让外地船舶装载集装箱,停靠在上海市区的轮渡码头、游艇码头,靠汽吊卸船。

上海的外高桥码头离城区较近,且有完善的码头吊车等设施,可用于保供物资船舶装卸。


4.集装箱送到小区内或者小区附近,最后100m交由小区内部人员自行解决

  1. 需要做好运输组织,在市区内准备集装箱拖车,社区组织汽吊、叉车、吊车司机和叉车司机。为司机准备安全的卫生间、食宿休息点。
  2. 集装箱到站、卸船后,安排拖车做好短驳(非常时期,就没必要搞货车限行了,一个货车能顶几百个配送员的运力)。
  3. 调集吊车和叉车,集装箱在小区内部卸货、掏箱。
  4. 如果有老旧小区,拖车进不来小区,则调集安装公司、搬家公司人员和机械在小区旁边的道路上进行卸车。
  5. 卸货人员撤离后,社区对货物外包装消杀,在社区内完成物资分配。
  6. 拖车司机、吊车司机、装卸队不与小区内人员无防护状态下见面,避免疫情传播。
  7. 下一次运输时,拖车放下新集装箱,拖走旧集装箱。


5.本方案优势

1.运力大,菜数量有保障。

2.X字头列车、集装箱专列不需要进铁路编组场,时效可以满足生鲜运输需要。船舶运力大,可装运耐储存物资,也可以考虑装运活牲畜。

3.集装箱直达小区,不需要安排分拣打包后的二次运输,配送人员不需要频繁往返于超市,不仅降低了工作人员负担,还可以减少人员聚集导致的疫情传播风险。

4.分拣打包的工作量留给发运地,上海节约了大量人手。减少工作量后,基层工作人员可以多安排休息,也可以用于配送药品、社区管理、病患转运等。

5.减少中间环节后,货损可以有效控制,市民的采购费用可能低于疫情前。

6.跨市运输参与人员不需太多(可能感染的外地人员只有火车司机、机车维护人员、船员),参与人员实施全闭环管理,就不会出现疫情输出上海的问题。

7.减少了跨小区的人员流动,有助于尽快清零。



6.关于铁路、船舶防护

铁路运输按常规,采用换车头的形式运行,外地列车运行到接近上海时,在某定点站卸下车头,由上海铁路局车头继续牵引列车前行,外地车头和司机牵引消毒后的空列车原路返回。

列车换专用车头继续进上海,具体换挂点可为沪昆线(杭州北、嘉兴)、京沪线(南京、无锡、苏州)、沪通铁路(南通西、张家港),专用车头只承担区段牵引任务,火车司机闭环管理。

送货船舶返回后,船员同样闭环管理。


7.集装箱是否能拉到小区内的问题

20英尺集装箱:外部尺寸长:6.058 m宽:2.438 m,高:2.438 m

算上拖车,整体长度约8m,宽2.5m,高度3.5m,消防车能到的地方就能进去,可以适用于大多数小区。


8.关于上海是否有这么多集装箱拖车的问题

上海2021年集装箱吞吐量4703万标箱,每天12.8万标箱。而按照杭州数据推算,上海每天需要1.3万吨生鲜,按15吨/箱计算,需要不到1000个标箱(4艘5000吨载重船舶,或者30-40列火车就能满足),只相当于上海港装卸能力的1%不到。

上海外高桥码头、洋山港码头平时有大批拖车,现在留在上海的拖车数量应该能满足需求。

如果拖车数量不足,也可以直接雇佣滞留在上海的外地低栏货车。


四、总结

1.由于农产品供应链感染较为严重,应当尽快落实中转场,做到上海货车司机不出市,外地司机不入沪。尽可能让周边城市的农批正常运行。

2.上海根据疫情流行趋势对小区分组,有病例的小区和无病例的小区不使用同一批人运输,严防交叉感染。

3.没有病例的小区可恢复市场化供应,由京东、饿了么等公司进行保供。

4.对于疫情较为严重的小区,应当考虑用本文提出的方式,小区和外地城市结对子,点对点供应,市场化配送人员尽量不进入这些小区,就可以控制物流体系的感染风险。

5.疫情严重的小区如果有药品等物资需求,由京东、饿了么等公司保供。

6.没有疫情的城市也应当对该应急方案进行演练,通过演练找出问题,形成可大规模实施的应急预案。


参考

  1. ^ https://mp.weixin.qq.com/s/CBPsrgDLVgmRUaHxRNF4PQ
  2. ^ 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680856773248277476&wfr=spider&for=pc
  3. ^ https://baike.baidu.com/item/%E9%BB%84%E6%B5%A6%E6%B1%9F/80117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