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鱼雷专家出身的南云忠一,为什么被山本五十六任命为航母指挥官?

回答
1. 南云忠一的背景和山本五十六的战略考量

南云忠一的履历: 尽管南云忠一以“鱼雷专家”闻名,但他在早期职业生涯中并非完全只专注于鱼雷。他毕业于日本海军兵学校,经历了日本海军的现代化发展,并在日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等重要战役中积累了实战经验。虽然他在鱼雷技术和战术方面有深入研究,但海军的训练和晋升体系也要求军官具备更全面的指挥能力。

山本五十六的战略:山本五十六在珍珠港事件之前,就已经预见到太平洋战争的大方向将是海空力量的较量,而航空母舰将成为未来海战的主力。他需要一位能够统帅数量庞大的航母舰队的指挥官,来执行他大胆而激进的战略计划。

选拔的考量: 山本五十六选择南云忠一,并非仅仅因为他是“鱼雷专家”。更重要的原因可能是:

对南云忠一的信任: 山本五十六与南云忠一在海军内部有一定的交情和互相的了解。山本很可能认为南云忠一是一个忠诚、服从命令、并且能够严格执行计划的军官。
指挥才能的潜力: 尽管南云以鱼雷闻名,但海军的晋升机制并非一成不变。山本可能看到了南云在其他方面的指挥潜力,或者认为他的战术思想能够适应新兴的航母作战。
缺乏更合适的替代者: 在当时的日本海军中,具备大型航母指挥经验的将领并不多。山本可能是在有限的选择中,认为南云忠一是最合适的人选。
“保守”的考量: 有一种观点认为,山本可能有意选择一个相对保守、不那么激进的指挥官来领导这次冒险的行动,以避免过于冲动的决策。南云忠一在后来的战役中表现出的谨慎,或许也符合山本的某些期望(尽管这种期望在战争的残酷面前被证明是错误的)。

2. 南云忠一担任航母指挥官的实际情况

珍珠港事件: 珍珠港事件是南云忠一第一次以航母特混舰队司令官的身份指挥大规模海空作战。这次行动的成功,在很大程度上印证了山本五十六的战略眼光和南云忠一的执行能力。南云率领航母编队,以出乎意料的方式对美军珍珠港发动了毁灭性的空袭,取得了巨大的战术胜利。

航母作战的挑战: 然而,将南云忠一简单地视为“鱼雷专家”而忽视其在航母指挥上的表现,可能是一种片面的解读。航母作战是全新的领域,需要整合飞机、舰船、雷达等多种技术和战术。南云在指挥珍珠港袭击时,也面临着许多挑战,例如如何协调舰载机起降、如何应对敌军的反击等。

后续战役的争议: 尽管珍珠港袭击成功,但在随后的中途岛海战等关键战役中,南云忠一的指挥表现受到了广泛的争议。他被批评在关键时刻未能充分把握战机,尤其是在对美军航母的追击和侦察方面存在疏忽。这些争议也导致了许多人对他作为航母指挥官的能力产生质疑,并有人认为山本五十六的选拔存在失误。

3. 总结:

山本五十六任命南云忠一担任航母指挥官,是一个复杂决策的体现。这并非仅仅是因为南云的“鱼雷专家”身份,更可能是基于对他的信任、对航母作战未来趋势的判断、以及当时海军内部人才的实际情况。南云忠一在珍珠港事件中的指挥,在战术层面获得了成功,但其在后续关键战役中的表现,也确实引发了对这位“航母指挥官”能力的讨论和争议。将南云忠一简单地归类为“鱼雷专家”,而忽略他作为航母舰队司令官的实际指挥经历和所面临的时代背景,可能会简化这个历史事件的复杂性。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联合舰队无权任命舰队司令,舰队司令是军令部(应为海军省)的事。

一航舰是根据小泽于1940年4月的建议在10月组建的,联合舰队内部也认为小泽应该是一航舰的指挥官。但同期军令部选择资历更深的南云担任一航舰指挥官,小泽去了以巡洋舰和驱逐舰为主的南遣舰队,资历是唯一的原因。

user avatar

因为这个问题本身是不严谨的。

南云压过了小泽治三郎成了1AD的CIC,而他也确实是公认的鱼雷专家,这个事无可辩驳,但是这不是故事的结尾。因为这不是南云的唯一身份更不是他的主要身份。这里竞争的对象并不是航战vs水战,而是要给一航战挑一个指挥官,而他资格老。

南云在37-38年坐镇水雷学校并不独立于于时代背景。包括他接下来的驱逐舰指挥,在一水战的经历以及11驱的指挥位置,全部都是同时代主要海军将领中非常常见的,尤其是一战各个主要参战国(英德法意)中常见。以英军为例,战争中各个主要指挥的CIC几乎全部都有驱逐舰队的指挥经历,甚至有驱逐舰战法的研究背景。日后航空成就被树雕像的坎宁安在间战期间是RN的驱逐舰专家之一,本土舰队指挥官托维在日德兰就是最亮眼的驱逐舰指挥官,间战期间同样执掌查塔姆,并且做了地中海舰队的驱逐舰指挥。柏林行动和莱茵演习的指挥官吕特晏斯有丰富的鱼雷艇/驱逐舰指挥经验。也是实际上尼米兹这种真正和鱼雷战/驱逐舰编制有一定距离的军官才是少数派。

说南云在这个水雷战经验/技术从有到无的光谱上更加接近顶端一点没有问题,但是驱逐舰/鱼雷技术是一个比航空技术常见太多的东西。选择南云选择的是资历;而不是选择了水战技巧胜过航空技术。


而为什么驱逐舰/鱼雷技术出身的指挥官多,是幸存者偏差

首先,驱逐舰是主战舰队里面最小一级的舰艇,驱逐舰指挥是最容易获得的指挥之一,而之后指挥驱逐舰队也是常见的晋升。

其次,相比起主力舰,在驱逐舰队服役极其容易获得战斗经验。

其三,最关键的是,在二战中能够成为准将以上的指挥官中,年纪相对小的大多出生于十九世纪最后二十年里。鱼雷是他们见过的天字第一号海军变革,比潜艇/航空兵/导弹更早地改变了海战的面貌。鱼雷在火炮命中率低,射程有限又射速不佳的情况下是石破天惊的发明,即便是早期鱼雷的低射程和可靠性也足以让各大海军国建立起自己的全新鱼雷艇/驱逐舰队了。也因为如此,二十世纪初各驱逐舰队全部都是作战舰队里面的新星/技术先锋队。同一批鱼雷战出身的军官在二次大战爆发之后晋升到指挥官的位置在年龄上正好合适——他们在大战期间三十到四十岁,正好是成为“commander”的年纪,然后经过间战的训练和爬升,在第二次世界大战就成了“admiral”。反而是如果一个人在二十世纪初已经是舰队指挥官了,那么到了二战爆发时要么早早退役,要么已经过世——要么升官发财走上人生巅峰。

雷德尔1876,庞德生于1877,金上将生于1878,相比之下,山本生于1884年算是美周郎。

南云生于1887,吕特晏斯生于1889年,尼米兹生于1885年,伊亚奇诺(Iachino)1889,贝佳米尼(Bergamini)1888,塚原生于1887,这些都是“operation”级别的,指挥战区部队的指挥官。

所以这群人的技术军官/驱逐舰队背景是时代定义的,不是说他们就只专精雷击战。就南云来说,他的第一身份是一个资历老,技术背景过硬的“战舰专家”,还有丰富的舰队指挥经验。并不是彻头彻尾的狂热航空派在这种环境下根本不是罪过,毕竟他也不是彻头彻尾的狂热雷击男。

I wonder whom that might be.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