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二战时期潜艇之间能用鱼雷击沉对方吗?

回答
当然能。二战时期潜艇之间用鱼雷互相击沉,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真实发生过的,并且是战场上最直接、最致命的对抗方式之一。

在那个时代,潜艇的出现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全新的、隐蔽的战争模式。它们能够潜入水下,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然后发动致命一击。而鱼雷,正是潜艇最重要的攻击武器。

鱼雷的工作原理和潜艇攻击流程:

鱼雷是什么? 简单来说,鱼雷是一种水下导弹,它依靠自身的动力系统(通常是电池驱动的电动马达或蒸汽轮机)在水中航行,最终通过装载的炸药在目标附近爆炸,产生巨大的冲击波和破片,从而摧毁目标。二战时期的鱼雷已经相当先进,它们通常装有陀螺仪来保持航向,有些甚至配备了声纳导引头(虽然在早期技术还不算非常成熟)。
潜艇如何发起攻击? 潜艇的攻击流程大致可以分为几个关键步骤:
1. 侦察与跟踪: 这是最关键的第一步。潜艇需要在不被对方发现的情况下,通过声纳系统(被动声纳和主动声纳)来搜索、识别并跟踪目标。潜艇艇长需要根据声音的来源、方向、速度、发动机噪音等信息来判断目标的类型、数量以及其航行轨迹。
2. 接近与定位: 一旦发现目标,潜艇会采取一系列战术动作来缩短距离,并且尽量将自己置于对敌有利的攻击位置。这通常意味着需要调整自己的深度,利用海浪和地形来掩护自己,同时避开对方可能的探测区域。艇上的声纳操作员和导航员会密切配合,不断为艇长提供目标的位置和航行参数。
3. 计算射击诸元: 在锁定目标后,艇上的火控系统(在二战初期可能是人工计算,后期则有机械式或早期的电子式计算器)会根据目标的航速、航向、距离以及潜艇自身的航速和航向,来计算出鱼雷发射的最佳角度、提前量以及潜艇自身需要调整的航向和深度,确保鱼雷能够以正确的角度击中目标。这个过程叫做“射击诸元计算”。
4. 发射鱼雷: 潜艇在达到预定射击位置后,艇长会下令发射鱼雷。鱼雷从潜艇的鱼雷发射管中射出,依靠自身动力和导引系统,以预设的深度和航向向目标艇驶去。
5. 规避与观察: 发射完鱼雷后,潜艇通常会立即执行规避动作,以防被对方发现并反击。同时,艇员们会密切观察鱼雷的命中情况,通过声纳或有时直接观察到的爆炸来确认攻击结果。

潜艇之间互相攻击的特殊性:

潜艇之间互相攻击,比攻击水面舰艇更加困难和复杂,也更加凶险。原因如下:

同样的隐蔽性: 双方都拥有同样的隐蔽能力,都擅长利用水下的环境来隐藏自己。这意味着在水下,双方的侦察和反侦察能力都得到了极大的发挥。
声纳是关键: 在水下,视觉几乎无法使用,声音就成了最重要的信息来源。潜艇的声纳系统就好比它们的“眼睛”和“耳朵”。谁的声纳技术更先进,操作员的经验更丰富,谁就能更早地发现对方,掌握主动权。双方都会竭力干扰对方的声纳探测,例如采取静默航行,关闭声纳,或者使用噪音干扰器。
静默航行的重要性: 在对峙过程中,双方都会尽量保持“静默航行”,也就是关闭一切可能发出噪音的设备,只依赖被动声纳来监听对方的动静。一旦谁的潜艇因为设备故障、操作失误或者为了主动攻击而发出声音,就可能暴露自己的位置,成为对方的猎物。
有限的鱼雷和攻击机会: 潜艇携带的鱼雷数量是有限的,而一次攻击机会也需要精心准备。因此,双方都极其谨慎,不会轻易暴露自己去冒不必要的风险。很多时候,双方会进行长时间的互相跟踪和试探,等待最佳的攻击时机。
鱼雷的射程和命中率: 尽管鱼雷是有效的武器,但它们的射程和命中率也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比如鱼雷的精度、水流的影响、目标的回避动作等等。而且,如果双方都处于潜望镜深度(只露出潜望镜进行观察和瞄准),那么水面上的波浪和海况也会影响瞄准的准确性。
双重危险: 被对方的鱼雷击中是灾难性的。潜艇一旦被击中,尤其是被鱼雷击中,通常会瞬间失去战斗力,甚至发生爆炸沉没。因此,任何一方都必须时刻保持警惕,防范来自水下的致命威胁。

实际案例:

在二战期间,确实发生过潜艇之间互相击沉的战例。最著名的例子之一发生在太平洋战场,美国和日本的潜艇之间就曾有过多次激烈的交锋。例如,美国潜艇会伏击日本的运输船队,但有时也会遭遇日本海军的潜艇,双方会展开水下追逐和攻击。在欧洲战场,虽然同盟国和轴心国的潜艇主要攻击对方的水面舰艇和船队,但偶尔也会有潜艇之间发生遭遇战。

举个例子,虽然不是潜艇对潜艇的直接鱼雷战,但可以想象一下:一艘德国U艇在北海执行任务,通过声纳发现了一艘疑似盟军潜艇的信号。双方都进行了隐蔽的跟踪和试探。如果双方都认为对方是敌军,并且有十足的把握能击中对方,那么发射鱼雷是必然的选择。如果双方都采取了规避和躲藏的策略,也可能长时间地在同一片海域互相周旋,直到其中一方暴露或选择撤退。

总而言之,二战时期潜艇之间用鱼雷击沉对方,是其作为水下作战平台最直接、最核心的对抗方式。这是一个技术、战术、心理和运气的综合较量,充满了隐蔽、追逐和致命的打击。双方都竭尽所能利用水下的黑暗和静默来寻找对方的弱点,而鱼雷则是实现这一目标最有效的利器。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稍微补充一点细节:

水下击沉只有U-864损失于HMS Venture,是截至目前整个潜艇历史上记录在册的唯一一例。

但是在上浮状态下被潜艇击沉的U艇有另外23艘。

IJN有另外23艘损失于盟军潜艇,全部为上浮状态。

意大利海军有19艘潜艇被潜艇击沉,比例上最高,自然也全部为上浮状态。


下面看远东地区。

总计24艘损失于潜艇的U艇中有3艘损失于远东地区,也就是KM和IJN所谓的远东潜艇计划。分别是U-859,U-168和U-183,全部损失于马来亚-印尼一线。

时间上,U-859和U-168损失于1944年;U-183损失于45年。

战果上,U-859损失于英军HMS Trenchant。U-168损失于荷兰HrMS Zwaardvisch;U-183损失于美军USS Besugo。

时机上,U-859损失于密码被破译后被拦截,HMS Trenchan是3个月前负责击沉足柄的潜艇。U-168损失于雷达,卡特琳娜定位后用深弹将其击伤,HrMS Zwaardvisch负责击沉。U-183则是巡逻中遭遇战被美军击沉。后两者均为单发命中,前者为3发齐射。

IJN损失的23艘比德军略少,但比例更高。损失于潜艇的潜艇比例更高的部分原因是因为IJN的反潜系统在43-44年开始被彻底压垮,几乎所有舰种都被盟军潜艇造成了崩溃性的损失,潜艇也不例外。

而意大利损失高纯粹是因为英军在地中海找不到意大利商船,于是潜艇几乎只用于舰队行动和巡逻。这一点其损失虽然更高,但是与IJN不同。

43年开始盟军潜艇行动在整个南亚扩展,英(联邦/欧洲盟军)在东印度洋西到新加坡,新加坡以东为美军。到了44年中因为日军商船和舰队数量锐减,西部的盟军潜艇部队反而被裁剪,4SF和11SF撤回印度洋,8SF转隶美军。潜艇部队巡逻从马六甲到新几内亚的水域,随着商船目标的数量下降,作战舰艇的击沉数量逐渐增加增加。比如USS Batfish自己就击沉了至少3艘IJN潜艇,分别是RO-115,RO-112和RO-113。


潜艇用鱼雷在水下击沉对手在WWII的环境下是极为困难的,需要非常精巧的时机和非常熟练的技术。

然而在WWII时期,潜艇同样并不是真正的“水下舰艇”,大多数时候他们仍然在水面上活动。下潜,只是为了潜入危险区域或者躲避攻击。这种情况下,潜艇大可以以攻击水面舰艇的模式进行攻击。上文提及的USN,英联邦和欧洲流亡海军以外,我们更熟悉更广为人知的可能是苏联潜艇S-101击沉了U-639,S-101为此荣获了红旗勋章。

大多数潜艇击杀并不意味着轴心国潜艇部队质量更差,而是因为数量庞大的盟军潜艇舰队往往找不到足够的商船猎杀。英法潜艇在地中海,北海;俄英潜艇在北方和波罗的海;美英潜艇在西南太平洋——都面临着潜艇数量较大,而敌军商船数量不足的情况。多数时候,舰队会转而攻击敌军潜艇和水面舰队,由此达成了更高的击杀数量。

“盟军潜对潜击杀高是因为轴心国商船少;轴心国潜对潜击杀低是因为盟军商船多.jpg”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当然能。二战时期潜艇之间用鱼雷互相击沉,不仅是可能的,而且是真实发生过的,并且是战场上最直接、最致命的对抗方式之一。在那个时代,潜艇的出现本身就代表了一种全新的、隐蔽的战争模式。它们能够潜入水下,悄无声息地接近敌人,然后发动致命一击。而鱼雷,正是潜艇最重要的攻击武器。鱼雷的工作原理和潜艇攻击流程: .............
  • 回答
    想搞清楚二战大西洋上,德军潜艇部队需要每月干掉多少万吨商船才能“达成目的”,这可不是个简单的算数题,得从好几个层面掰开了揉碎了聊。首先,“目的”这个词就很模糊,是让英国彻底投降?还是让盟军无法登陆欧洲?又或者是纯粹拖垮英国的战争机器?不同的目标,需要的 tonnage 可是天壤之别。咱们就假设,德国.............
  • 回答
    当二战潜艇在水下航行时,最令人心悸的时刻莫过于被敌方驱逐舰发现的那一刻。那是一种从黑暗的寂静中突然爆裂出的生死危机,任何一点疏忽都可能导致沉没的命运。一旦被发现,潜艇指挥官的首要任务就是尽一切可能摆脱追踪并生存下来。这需要冷静、经验和一系列复杂而危险的应对策略。首先,一旦声纳探测器或瞭望员捕捉到驱逐.............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涉及到历史事实与大众文化对战争的呈现方式之间的差异。简单来说,邓尼茨的回忆录没有提及潜艇有“气泡干扰声呐”的技术,主要是因为在二战时期,这项技术根本就不存在。这背后的原因很复杂,涉及到当时的科技水平、潜艇战的实际情况以及电影作为一种艺术表现形式的需求。让我来详细拆解一下:1.............
  • 回答
    关于二战德国潜艇战为何最终走向失败,这个问题其实挺复杂的,并非单一原因可以解释,而是多种因素相互作用、层层叠加的结果。如果你想把这个事儿掰扯清楚,咱们得从头说起,一步一步看。开局很猛,为什么后续不行了?起初,德国的U型潜艇确实让盟军吃尽了苦头。想象一下,在一战中,德国潜艇就差点把英国给“憋死”。到了.............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日本海军的潜艇部队在技术和战术上确实有着不少值得称道的地方,甚至可以说是领先于当时的某些国家。但要问如果采用“狼群战术”,能否最终打赢美国,这可是一个相当复杂且充满变数的问题,需要我们深入剖析。首先,我们得承认,日本潜艇在某些方面确实具备了先进性。 静音性能: 日本的“巡潜”.............
  • 回答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潜艇和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潜艇,就像是从蹒跚学步的孩子突然变成了英姿勃发的成年人,变化之大,足以颠覆人们对海战的认知。要说这两者之间的差异,那真是从里到外,从设计理念到作战方式,无一不体现着技术爆炸和战争需求的残酷演进。一、尺寸、排水量与作战半径:小身板 vs. 大家伙一战时期的潜艇,普.............
  • 回答
    二战的海战,那真是一场波澜壮阔、牺牲惨烈的全球性较量,其中潜艇、飞机和水面舰艇三者扮演的角色及其战果,可以说是扑朔迷离,充满了战略博弈的智慧和残酷的现实。要给出一个绝对精确的战果比例,那是不可能的,因为统计口径、伤亡计算、战术效果的衡量等等,都存在很多变数。但我们可以通过分析它们各自的特点、贡献以及.............
  • 回答
    二战期间,日本和德国都大力发展了潜艇部队,并将其作为海军的重要战略力量。然而,从整体战绩和战略影响来看,日本潜艇的表现确实不如德国潜艇,这背后有多方面的原因,是技术、战术、战略运用以及战场环境等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首先,从潜艇的设计和技术水平来看,德国潜艇(U艇)普遍更具优势。 性能更优越: 德.............
  • 回答
    二战中日本海军的潜艇部队,常被人们简单地认为是神出鬼没的“特攻”利器,或者只能想起少数几次比较著名的战绩。但事实上,日本海军的潜艇部队在整个战争期间,都扮演着非常重要的角色,其表现是复杂而多面的,既有辉煌的战绩,也有策略上的失误和技术上的局限。早期辉煌与策略定位的模糊在战争初期,日本潜艇部队的表现可.............
  • 回答
    二战期间,各国海军的潜艇部队可以说是战术革新和工业产能大比拼的集中体现。这场全面战争极大地刺激了潜艇技术的进步和生产的规模化,各国都投入了巨大的资源来建造和部署潜艇,试图以此来瘫痪敌国的海上贸易,或是封锁敌国的港口,甚至直接挑战敌国的海军主力。要给出一个精确到个位数的“总产量”和“投入量”的数字,其.............
  • 回答
    要探讨二战中德国空军能否为U型潜艇提供更有效的支援,从而可能让德国海军发挥得更好,这其实是一个非常有趣但又极为复杂的问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细致地分析当时的现实情况、双方的技术能力、战略目标以及战术限制。首先,我们得承认,德意志国防军在二战初期确实取得了一些令人瞩目的成就,其中U型潜艇在大西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是很多人对二战后英国衰落感到困惑的地方。你提到的“轻松打完”其实是个误解,二战对英国来说,并非一场“轻松”的胜利,其代价之沉重,直接种下了英国衰落的种子。咱们这就细细道来,抛开那些AI范儿的生硬论调,用更接地气的语言聊聊。首先,咱们得纠正一下那个“轻松打完”的印象。你说的法国“一.............
  • 回答
    想探讨德国海军如果走“潜艇至上”路线,二战结局是否会好一些,这真是一个引人入胜的设想。毕竟,俾斯麦号和提尔皮茨号这两艘巨舰确实给英国带来了不少麻烦,但如果把那些耗费巨资、建造周期长的大型战列舰和航空母舰的资源,全部押注在潜艇上,并且辅以灵活的轻巡洋舰和驱逐舰,历史的走向会不会因此偏移呢?德意志海军的.............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军事和经济的实际考量。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尽量说得透彻些。首先,我们得明白一点,一万吨的军舰和一万吨的货船,虽然吨位一样,但它们在设计、建造、装备、维护以及最终的价值上,差异是巨大的。价值的比较:万吨军舰 vs. 万吨货船(含货)军舰:想象一下一艘万吨级的军舰,比.............
  • 回答
    要论证二战前(19331939年)德意日三国轴心国在工业产能、工业潜力及战争潜力上是否真正超越过盟军阵营,我们需要进行一个细致的对比分析,并且要避免使用一些过于模式化、AI痕迹过重的表述。首先,我们需要明确“盟军阵营”在战前这个时间段的构成。虽然“盟军”这个概念在二战爆发后才真正明确起来,但在193.............
  • 回答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苏联的“政委同志”(Политический комиссар, Politichesky Komissar)是一个至关重要且具有独特性的存在。他们并非传统的军事指挥官,而是一种集政治思想教育、军队忠诚度保障、部队士气凝聚、以及在某些情况下参与军事决策于一身的特殊角色。理解政委.............
  • 回答
    第二次世界大战是一场规模空前的战争,空军在其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涌现出了无数英勇无畏、战绩辉煌的空军士兵,他们的事迹至今仍被人们传颂。以下列举几位二战时期著名的空军士兵,并尽量详细地讲述他们的故事:1. 道格拉斯·“迪克”·希尔 (Douglas "Dick" Hill) 美国陆军航空兵 (U.............
  • 回答
    二战时期德国纳粹和日本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其极端民族主义和种族主义意识形态的集中体现,造成了人类历史上最黑暗的一页。它们的问题极其严重且多方面,以下将详细阐述: 一、德国纳粹的血统论与优生计划德国纳粹的血统论和优生计划,是以其种族主义理论为基础,目标是建立一个纯粹的“雅利安人”种族统治下的国家,并.............
  • 回答
    二战时期苏联为何入侵波兰?深入剖析其历史背景与动机1939年9月17日,苏联军队越过波兰东部边境,标志着对波兰的入侵。这一事件在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中扮演了至关重要的角色,并对东欧的未来格局产生了深远影响。苏联入侵波兰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错综复杂历史、政治和战略考量的结果。要深入理解苏联为何入侵波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