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旅行、美食作为自己的爱好?

回答
看到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将旅行和美食作为自己的爱好,这其实是一个挺有意思的社会现象。我个人觉得,这反映了当代年轻人生活态度和价值观的一些转变,挺值得细品的。

首先,我们得承认,现在年轻人的生活压力虽然不小,但相比于过去,他们有了更多的选择和更开放的心态。旅行和美食,这两件事儿加起来,几乎就是“诗和远方”的具象化。

关于旅行:

过去的旅行可能更多是“打卡式”的,为了完成一个目标,看看某个景点,拍张照片证明自己来过。但现在年轻人的旅行,我感觉更强调的是一种体验。他们不只是想看看风景,更想融入当地的生活。比如,不是简单的在著名餐厅吃饭,而是会去找那些只有当地人才知道的小馆子;不是只在网红景点拍照,而是会去探访那些鲜为人知的小巷子,跟当地人聊聊天。

这种体验式的旅行,其实是对自我探索的一种需求。在陌生的环境里,接触不同的人和事,能够重新审视自己,发现自己内心深处真正喜欢什么,或者是什么能够让自己感到快乐和充实。在旅途中,他们可以暂时放下日常的烦恼和身份标签,比如学生、职场新人等等,回归一个更纯粹的“人”的状态。

再者,随着社交媒体的普及,旅行也成了一种自我表达的方式。年轻人通过分享旅途中的照片、视频、感受,不仅是在记录自己的生活,也是在构建自己的个人品牌。一张精美的旅行照,一段充满生活气息的短视频,都可能成为他们与外界连接的桥梁,获得关注和认同。当然,这中间也有商业化的成分,一些人可能会为了流量和粉丝而选择特定的旅行目的地或方式,但这并不妨碍旅行本身作为一种爱好所带来的积极意义。

同时,旅行也满足了年轻人对新奇和刺激的渴望。生活在快速变化的时代,很多东西都更新迭代得很快,不变的是人们对未知世界的探索欲。无论是攀登雪山,还是潜入深海,亦或是穿梭于异国街头,都能给他们带来新鲜的感官刺激和情感冲击。这种“跳出舒适区”的过程,也是一种成长。

关于美食:

和旅行类似,现在年轻人对美食的追求也早就超越了“填饱肚子”这个层面。它更像是一种生活仪式感,一种对精致生活的追求,也是一种社交货币。

“吃货”这个词,早已不是什么贬义词,反而是一种荣耀。年轻人愿意花时间和精力去研究菜谱,去尝试制作各种美食,去探访隐藏在街头巷尾的特色小吃,甚至会为了品尝一道菜而专门去一个城市。这种对美食的热爱,其实是对生活的热情和热爱的一种体现。他们懂得在忙碌的生活中为自己创造一些小确幸,通过品尝美食来慰藉身心,获得满足感。

美食也承载着文化和情感的传递。一道菜背后可能蕴含着一个地方的历史、风土人情,甚至是一个家庭的记忆。年轻人通过品尝不同的美食,也是在品味不同地方的文化。比如,吃一碗地道的兰州拉面,可能不仅仅是为了面条的劲道,更是为了感受那种西北人的豪爽和热情。

而且,美食本身就是一种很棒的社交媒介。约上三五好友,一起去尝试一家新开的餐厅,或者一起在家动手制作一顿大餐,都是非常温馨和有意义的社交活动。在分享美食的过程中,大家更容易打开话题,增进感情。

为何旅行和美食会成为如此流行的爱好?

我觉得有几个层面的原因:

1. 物质生活的极大丰富和便利性: 相较于过去,现在的年轻人更容易获得美食和旅行的机会。外卖平台让品尝各地美食变得触手可及;高铁、航空公司的发展让跨区域甚至跨国旅行变得更加便捷和经济。
2. 信息传播的效率: 互联网和社交媒体让旅行和美食的信息以前所未有的速度传播。攻略、探店、美食推荐层出不穷,极大地降低了年轻人了解和尝试这些爱好的门槛。
3. 价值观的转变: 年轻一代更加注重自我感受和生活品质,他们更愿意为“体验”买单,而不是仅仅为“拥有”。旅行和美食提供的感官体验和情感满足,恰好契合了他们对“活在当下”的追求。
4. 缓解压力的一种方式: 在高压的社会环境下,旅行和美食可以成为一种有效的解压阀。放下工作、学业的压力,去享受一段美好的时光,是一种积极的生活态度。

当然,任何爱好都有其两面性。过度沉迷于旅行和美食,可能会导致经济上的负担过重,或者影响到正常的生活和工作。但总体来看,我还是觉得,年轻人把旅行和美食作为爱好,是他们积极拥抱生活、追求自我价值的一种表现,是值得鼓励和理解的。

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吃吃喝喝、走走看看,更是一种对生活的热爱,对世界的好奇,以及对自我的探索。在这一点上,我觉得挺酷的。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很正常吧,吃和玩是人类的天性。

user avatar

20年前,旅游、美食不是爱好,而是梦想。

大多数人没钱,也没见过旅游画报上的图片到底啥样,所谓的美食都是菜谱。

以前有种非常畅销的杂志,上面的内容主要是旅游、奢侈品、美食、摄影、明星、高级轿车。

很厚的铜版纸,印刷精美,图片精致,文字优美。

看完这本杂志,就是算是环游世界了。

我还记得有首歌曲叫做《我想去桂林》

这首歌曲里面充满了对旅游的渴望,而他的梦想其实仅仅是想去桂林。

从现在的年轻人的想法里,到桂林旅游可以算是一个人生爱好吗?

我觉得有人会从鼻子眼喷出一口浊气。

这就是时代变了。

当年听这首歌曲,梦想着到桂林旅游的年轻人,现在孩子都工作了。

现在的旅游再也不是看铜版纸杂志,而是真的去那些曾经异常遥远的旅游胜地。

20年前的人,最喜欢的就是照着美食菜谱做菜,烹饪菜谱紧俏着哩。

大馆子的厨师手艺好,但是吃不起。

杂志上的法国蜗牛做出一道菜,这蜗牛不知道菜地里有没有?

菜谱上说姜米一钱,下锅翻炒。

啥玩意叫做姜米?

要想吃出点梦想,那就只好自己做了。

这姜米就是老姜一块洗净,先切成片,再切丝,姜丝切碎,得到米粒大小的颗粒,这就是姜米。

属于没见识。

但是当时的人大多没见识。

又比如白灼大虾。

大虾,此乃海洋节肢动物,常在深海嬉戏,肉质鲜美无比,吃一口惊为天人,吃一只顿时死了也算值得。传说中,常有神秘航班,将深海尤物送到市里最高级的餐厅,只有最尊贵的人才能吃到。

望一眼杂志上的图片,就可以在梦里回味了。

这大虾是不敢想的,河虾倒是有。

我们这些长在长江边的孩子,河虾最为熟悉。

只不过这河虾,又细又小,要想吃到,只有自己下河去捞。

我们那边,有一大片礁石,这里常年游弋着河虾。

逢上一个阳光明媚的星期天,约上好友几个,带着鱼篓和细网,一路步行5公里,来到这河虾圣地。

河虾有的是。

细网拦住水口,一阵驱赶,河虾就惊慌地跑到网里。

每次用不了多少时间,就有满满一鱼篓。

看着时日还早,脱光衣裳,一丝不挂,跳入水中,畅游一番。

心满意足,将虾儿带回家去,大家各自分点。

因为经常去捞,也不稀奇,有时分也不分,就全归了我。

鱼篓里的虾儿,全都静静地挤在一起,早就没有生气。

倒进盆中,在水龙头下好好淘洗干净,沥干水分。

铁锅下油,开中火,等油温上来,略起青烟,河虾下锅。

炸河虾可以就这么干炸,也可以裹一层面粉。我家向来豪爽,一贯直接下锅。

噼里啪啦,河虾金黄,立即用漏瓢捞出,装盘上桌。

油炸河虾,全家最爱,一筷子夹几个,风卷残云一般,河虾就进了肚家坝。

这个味道咋么起来,好吃是好吃,总是觉得这和大虾比起来,不过是劣质品而已。

不说也罢,总之是那个时候,我们的旅行都是去附近的公园,不远处的一个山岗,河滩便是海边。

现在,旅游美食已经是大家的爱好了。

现在的中国,大虾有的是,不用油炸,最新鲜的大虾,白灼即可。

享受美好生活,不要忘了泥土里深埋的忠骨。

user avatar

因为实在不会别的了。如果是我,我肯定要加一条玩手机。

user avatar

说点个人看法,观点可能十分尖锐,但我认为是一定程度的事实

这个现象,反应了当代年轻人的兴趣爱好十分匮乏。

因为没有其他的爱好。

所以只能从“自己喜欢做的事”里面挑选一个,当作爱好。



关于“吃”。

说实话,谁不喜欢吃东西?

天下的美食一大堆,谁不爱吃美食?

但是,如果仅仅是因为“爱吃”所以就当作爱好。

那似乎能证明其爱好之匮乏——没有其他爱好了。



关于“旅行”。

我对旅行不感冒,但我不觉得“坐着火车往人多的景点挤”是旅行。

在我看来,旅行应该接近当地的风土人情、理解当地的风土人情、品味当地的风土人情。

遗憾的是,能做到这一点的人,少之又少。

对大部分人而言,所谓旅行,只是坐着高铁去某地,拍几张照片、吃点当地特产…



我并不是说“吃”和“旅行”不好。

但如果爱好只是“吃”或者“旅行”,确实能证明当事人的爱好非常“匮乏”。

怎么说呢,但凡有点其他想做的事,也不至于把“吃”和“旅行”当成爱好(指大部分人)

我也喜欢吃,但我不会说我的爱好是“吃”。



因而,这个现象,可以反应两方面的事:

1、当今年轻人有了较好的条件,旅行和美食已经成了“能选择的事”。

很简单。

很久之前,父辈与祖辈们没有这种选择。

那时候活着都要拼尽全力。

美食?旅行?

不存在的。

年轻人有了这种选择,说明生活条件变好了。



2、当今年轻人有了较好的条件,但在“培养爱好”方面处于匮乏状态。

对大部分家庭、大部分人来说,五六岁后就要上学。

小学初中高中…

十多年的学习,纯粹的进行“九科攻坚”,没有任何培养兴趣的空间。

人的思维和习惯要从小培养。

如果从小只学习,不做兴趣爱好方面的培养,一直到成年(进入大学)

就会出现很多“遗留问题”。



兴趣爱好,是从0到0.1,再到0.5,再到1,再到2…这样慢慢培养的。

对于小孩而言,世界新奇无比,世界中的有趣之事非常多。

泥巴可以玩很久,玻璃珠也能玩一天。

小孩很容易被满足。

所以,孩子的一点点兴趣苗头,就能培养壮大。



但成年之后呢?

见多识广,“低水平刺激”的事情已经无法满足成年人了。

但是,培养兴趣,却依然要从“低水平刺激”开始慢慢起步。

有多少成年人能忍受这种“低水平刺激”?

大部分人是无法忍受的,所以他们很难培养新的兴趣。

小时候的兴趣得不到培养,成年之后兴趣匮乏。

兴趣匮乏,便只能在为数不多的“愿意做的事”里面挑选几个,把它称之为“爱好”了…



举个具体例子。

我的爱好是写东西,我以前就喜欢写东西。

我写了很久,所以现在有一点水平,相对擅长一些。

很多成年人的爱好不是写东西,他们也不擅长写东西。

如果他们想要培养写东西的能力,就要克服“缓慢进步”带来的枯燥与无趣。

至少要写个一两年,才会有明显的进步。

没有足够的动力,成年人很难做到——而“兴趣”正是一个“动力不怎么强”的事。

(如果“兴趣”的动力足够大,那么成年人应该都有“兴趣爱好”,事实则是:大部分成年人都没什么具体爱好,所以兴趣的动力很小,犹如三分热度)

所以大部分成年人对写作没兴趣,既枯燥又无聊,想进步还需要很长时间…



但是,如果一个小孩对写作有兴趣。

他十岁,写不出什么好的内容。

但是,他乐此不疲。

就像小孩玩泥巴、玩玻璃珠,可以玩很久。

他只要写点东西,就很满足了。

虽然他写的可能是流水账,但他依然很高兴(如果换做成年人,看到自己写的这么烂,恐怕直接放弃写作的想法了)

如此一来,他就更容易持续写下去(小孩也容易被鼓励,父母只要鼓励就能起到很大效果。但成年人不行…)

写一年…写两年…

写的时间久了,他的写作水平一定会变高。

同时,他也会更加喜欢这件事。

这样,他就把“写作”发展成了“成熟的兴趣爱好”。



“小孩培养兴趣并发展”和“成人培养兴趣并发展”,难度差的太大了。

以我国的情况来说,大部分家庭只知道让孩子上学,不会引导孩子发展兴趣。

所以导致大部分年轻人的“兴趣匮乏”。

但年轻人又想要彰显“自我”。

彰显自我的主要方式,就是“突出自己的独特”。

什么是独特?

兴趣爱好就是独特。

所以他们转向了“旅行”和“美食”。

因为旅行是一个简单便捷的表达方式:拍张照片,发个朋友圈,别人就“哇”

而美食也是一个简单的方式:找个网红店,买点东西拍张照,自称“吃货”。



题主既然知道“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

说明,这些年轻人,都表露出了“自己的爱好”。

如果他们不表露,题主就不知道“他们的爱好是美食、旅行”。

即便只是在朋友圈表露,依然是“对外公开”。

否则,直接限制个人可见。

只要是“他人可见”的信息,在一定程度上,都带有“对外公开”的想法。



想表露自己的“独特”,却又没有别的可选——又不愿意慢慢培养新的爱好。

便只能窘迫的选择“美食”和“旅行”,让自己“显得有品位”,以增加自身的“社交货币”。

怎么说呢…

我也可以说“我的爱好是美食”。

我虽然不会旅行,但我也可以说“我的爱好是旅行”,毕竟山水大地谁不喜欢呢?

但是,我如果说爱好,就只会说“写作”——写作才是第一位的爱好,其他都要次之。



当然了,如果真的是喜欢美食和旅行,那倒无可厚非。

但“越来越多的年轻人”把这两者当作爱好。

真的只能反映“兴趣爱好的匮乏”。

爱好匮乏并不是错。

我说出这一点,只是在本题之下回答我的个人看法。


二更,请各位看看“爱好”的百度百科定义:

爱好是指当人的兴趣不是指向对某种对象的认识,而是指向某种活动时,人的动机便成为人的爱好了。
兴趣和爱好都和人的积极情感相联系,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是推动人努力学习、积极工作的有效途径。
例如,一些体育迷,一谈起体育便会津津乐道,一遇到体育比赛便想一睹为快,对电视中的体育节目特别迷恋,这就是对体育有兴趣。
一些老京剧票友们,总喜欢谈京剧、看京剧,一遇京剧就来劲,这就是对京剧有兴趣。
所谓“打锣卖糖,各爱各行”,就是说人们的爱好是多种多样、各有特色的。
在实践活动中,爱好能使人们工作目标明确,积极主动,从而能自觉克服各种艰难困苦,获取工作的最大成就,并能在活动过程中不断体验成功的愉悦感


我在上面说过,美食和旅行可以是爱好——但大部分人做不到

大部分人的水平,仅仅是:

去店里点份食物,吃个乐子,说美食是自己爱好。
坐着车离开本地,拍张照片、吃个当地特产,就说旅行是自己爱好。

如果这种水平算是爱好,那么人人都有这种爱好。

但是,你喜欢吃,你喜欢旅行——你究竟比别人“爱”在哪里呢?

你怎么体现出你真的是“爱好”这个行为呢?

遇到美食,谁不高兴?

看山看谁,谁不高兴?



你说你是爱好美食,那么,你究竟“爱”在哪里?

点一份美食,吃完会很开心?

你对这美食有多少了解?你对其他美食有多少了解?你对它们的做法、出产地、渊源有多少了解?

你是对美食感兴趣?

你是对“吃东西”感兴趣吧!



你说你是爱好旅行,那么,你究竟“爱”在哪里?

坐车去外地旅行,拍几张照片、买点特产?

你对你所去的地点了解多少?除了著名景点外,你知不知道当地的其他事?你对旅行地点有多少了解?你知道当地出现过哪些有名人物?

你是对旅行感兴趣?

你是对“出去玩、拍照片摆样子”感兴趣吧!



我相信有人是真的爱好美食,也是真的喜欢旅行。

但我更知道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所谓的“爱好美食”,只不过是“喜欢吃东西”。

美其名曰:美食。

对很多人来说,他们所谓的“爱好旅行”,只不过是“喜欢出去玩”。

美其名曰:旅行。



当然了,你喜欢吃也无妨,你喜欢出去玩也无妨。

你愿意把它称之为爱好也可以。

只是,在我看来,这种“只吃只玩”,实在是难谈爱好。

你依然可以说这是爱好,我也不打算跟你争辩。

我只说出我的看法:

如果这种水平都能算爱好,那你的爱好确实挺匮乏的。



说到这里,其实还有两个选择:

1、继续这样“爱好”下去。

2、真正培养一个“爱好”,了解美食、了解旅游地区…

我觉得,大部分人依然会选择“1”。

有时候,并不是世界阻止某些人,让某些人找不到爱好。

某些人只是懒得改变而已。

懒得改变,把锅甩给整个世界,是世界的错。

这样,又能合情合理的让自己懒惰下去…

就这样。


顺带提一下,我有个公众号:橙子会变甜

是一个文章合集的公众号。

感兴趣的可以花半分钟关注一下~ @橙子会变甜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