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华裔不是中国人」这句话?

回答
“华裔不是中国人”这句话的出现,以及其背后所引发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这句话的背后,涉及的是民族、国籍、文化认同、政治立场以及历史演变等复杂议题。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放置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分析。

一、 从法律和国籍的角度理解:

国籍的定义: 在现代国际法和绝大多数国家的法律体系中,国籍是国家主权的重要体现,它确定了一个人与某个国家之间的法律联系。一个人一旦拥有某个国家的国籍,就自然成为该国的公民,并受到该国法律的管辖,同时也享有该国的权利。
华裔的普遍情况: “华裔”通常指的是祖籍是中国人,但现在居住在其他国家,并已获得其他国家国籍的人。例如,在美国出生的华人后代,他们通常拥有美国国籍,是美国公民。在加拿大、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地,同样存在大量拥有当地国籍的华裔。
“中国人”的法律定义: 在法律意义上,“中国人”通常指的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公民,或者在某些语境下,也可能包含中华民国(台湾)的公民。但无论哪种情况,国籍是核心的判断标准。
因此,从法律和国籍的角度来看,“华裔不是中国人”在大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 拥有美国国籍的华裔,是美国人;拥有加拿大国籍的华裔,是加拿大人。他们不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或中华民国)的公民。

二、 从民族和文化认同的角度理解:

这是这句话引发最多争议和复杂性的地方。

民族的界定: 民族是一个复杂的概念,它通常包括共同的血缘、语言、文化、历史、地域以及共同的心理素质。在中文语境下,“中国人”除了指国籍,也常常带有民族的含义,即中华民族的成员。
华裔的文化传承: 许多华裔尽管拥有其他国家的国籍,但仍然在文化上与中国有着深厚的联系。他们可能学习中文,尊重中国的传统文化,了解中国的历史,并可能在节日时庆祝中国的传统节日。这种文化上的认同感和传承,使得他们感觉自己与中国有着一种特殊的“根”的联系。
“华裔”这个词本身就带有文化和血缘上的指向性。 它强调的是“华人”的后代,暗示了这种文化和血缘上的传承。
两种认同的并存: 很多华裔会同时拥有两种认同:一种是法律上的国籍认同(例如,我是美国人),另一种是文化上的情感认同(例如,我有着中国人的文化背景和情感连接)。这种双重认同,在多元文化社会中是普遍存在的。
“华裔不是中国人”的解读(文化层面): 如果这句话是在强调国籍与文化认同的区分,或者是指在文化上已经与中国主流文化产生显著差异的华裔,那么它也可能被理解为一种对事实的描述。例如,一些世代居住在海外、语言和生活方式都已完全西化或本地化的华裔,在文化上可能已经不再认同自己为“中国人”。

三、 从政治立场的角度理解:

这句话也可能带有政治上的含义和立场。

政治上的区分: 在某些政治语境下,将“华裔”与“中国人”区分开来,可能是在强调国家主权和忠诚度。例如,在中国大陆官方的语境下,“中国人”主要指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海外华人(包括华裔)通常被称为“海外华人”或“华侨华人”,他们的身份和政治立场与中国大陆公民有所区别。
在海外的政治考量: 在一些西方国家,特别是在地缘政治敏感时期,一些人可能会强调“华裔不是中国人”来表明自己对当地国家的忠诚,以避免被误解或受到不公平对待。他们希望自己被视为独立的个体或该国公民,而不是中国政府的代表或潜在的“间谍”。
中国官方的态度: 中国官方对“中国人”的定义是基于国籍的。中国不承认双重国籍。因此,一个拥有外国国籍的华裔,在中国法律上不再是中国公民。但同时,中国也高度重视与海外华人的联系,鼓励他们保留中华文化,并认为他们是中华民族的重要组成部分。这种表述有时会显得复杂,既强调国籍上的区分,又强调文化上的联系。
“华裔不是中国人”的解读(政治层面): 如果这句话被用作一种政治声明,可能是为了划清界限,表明自己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政治体制或政策没有直接关系,或者是在表达一种对中华人民共和国的疏离感。

四、 历史和演变的角度:

华人移民史: 历史上,大量华人因为各种原因(经济、政治、战乱等)移居海外,形成了庞大的海外华人社群。这些社群在长期的发展过程中,逐渐与原居国融合,形成具有当地特色的文化和身份认同。
国籍法变化: 随着各国国籍法的演变以及移民政策的调整,许多早期华人移民的后代已经自然获得了所在国家的国籍。
身份认同的流动性: 身份认同并非一成不变,它会随着个人经历、社会环境和时代变迁而发生变化。新一代的华裔,可能对中国的认识和情感联系与他们的父辈祖辈有所不同。

五、 如何看待这句话的总结:

承认事实,但需注意语境: 在法律和国籍层面,“华裔不是中国人”在多数情况下是正确的陈述。许多华裔是其他国家的公民,他们是加拿大人、美国人、澳大利亚人等。
区分国籍与文化认同: 重要的是要区分国籍和文化认同。一个人可以拥有某一国家的国籍,但同时在文化上仍然与中国有深厚的联系。不能简单地将文化上的联系等同于法律上的国籍。
避免简单化和标签化: “华裔”群体本身是高度多元化的,他们的身份认同、文化联系和政治立场各不相同。将他们简单地归为“不是中国人”或者“都是中国人”,都是一种过度简化和标签化。
理解多元文化下的身份认同: 在全球化和多元文化日益发展的今天,一个人的身份认同可以非常复杂。很多华裔可能同时认同自己是某个国家的公民,也认同自己拥有华人的文化根源。这种多重认同并不矛盾,而是现实的体现。
警惕政治操纵: 在某些情况下,这句话也可能被别有用心的人用来挑拨离间,或者进行政治操纵,例如在国际关系紧张时,用来制造隔阂和不信任。

总而言之,看待“华裔不是中国人”这句话,需要结合其具体的语境。

如果是在谈论国籍和法律身份,那么这句话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是准确的。
如果是在探讨文化认同和情感连接,那么情况就更为复杂,很多华裔依然保有中华文化的痕迹,并以此为荣。
如果是在涉及政治立场和国家忠诚,那么则需要审慎分析其背后的意图和表达。

最健康的态度是尊重个体身份认同的多样性,理解国籍、民族和文化认同之间的复杂关系,避免用单一的视角去评判和定义一个庞大而多元的群体。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这是西方华裔普遍面临的尴尬。这些人很多放弃了华夏文化,却又不被西方接受,两面不讨好。

华夏自古讲文化认同,而不是种族认同。夏入夷则夷,夷入夏则夏,说中文,认同华夏历史,吃中餐的才是华人。北越人、朝鲜人,日本人也是黑头发、黑眼睛、黄皮肤,但肯定不是华人。

在中国人看来,马来华人保留了华夏文化,所以是我们的同胞。而在西方生活的华人,面对近代强势西方文化,普遍放弃了自己的文化,希望彻底融入西方文明,而且往往比西方人更排斥华夏文化。这些不会说中文的ABC,对我们来说,和在美国出生的日本人、韩国人后代没有任何区别,他们只能算亚裔,但不能算华人,也不是我们的同胞。

但是西方文化种族主义深入骨髓,向来讲种族认同。在美国,白人不管来自英国,德国,还是俄罗斯,大家都是美国白人。而黑人不管来自哪里,世世代代都是美国黑人。西方华裔虽然抛弃了华夏文化,但是却脱不下黄皮,所以白人黑人都不会把他们当自己人。

这个问题从根本上无解,除非华夏文明或者西方文明之一彻底灭亡。对于西方华裔的遭遇,我报以人道主义同情,但是很难有同胞受苦时的痛心,也不会想要为他们做些什么。

与其去帮助这些对我们并不友好的亚裔,不如去开发非洲。

user avatar

又到了把这图放出来的时候了

枪指着他的时候,你是中国人,他也是中国人;

枪指着你的时候,你还是中国人,他却变成美国人了。

以我看美国一战、二战史的经验。如果美国和别的单一民族国家开战,凡是和这个国家/民族有关的东西会被宣传机器一下碾压过去。一战,美国所有的德国卷心菜都滞销,烂在地里,家庭饲养的德国牧羊犬和德国腊肠被大肆虐待泄愤;二战,宣传机器很快就把珍珠港遇袭的黑锅甩给日裔,日裔有一个算一个全部送到集中营甄别,甄别完了,走在路上都经常被大兵打骂,没有一个敢还口的,敢还口还手的立马坐实是奸细。

然后呢,你以为被宣传机器黑的德日族裔就会奋起反抗,和美利坚离心离德?不可能的,德裔自己就是最大的族裔,谁没事黑自己玩?抵制一下德国卷心菜,虐虐狗就行了。在欧洲杀和自己同宗同源的日耳曼人不要太开心。日裔就一个个迫切的想证明自己忠于美利坚,无论太平洋还是欧洲,都是冲在最前面,杀自己同胞的时候比欧洲的蛮子不知道有精神多少倍。

(居然有人不相信太平洋战场有日裔……

为什么美利坚是民族的熔炉?就是这样让别的族裔死心塌地的卖命,哪怕是朝着自己的同胞。


试想一下,川普作为德裔是德国人?肯尼迪是爱尔兰裔就是爱尔兰人?

user avatar

这个问题太简单了,简单得离谱。

以美国为例,当涉及到中美利益冲突的时候,美籍华人会向着美国(但还是有一些美籍华人向着中国)。

当不涉及中美利益冲突的时候,几乎所有的美籍华人对中国的感情大于等于日本、印度。。。譬如说,美籍华人对汶川大地震的关怀显然高于(至少不低于)对日本、印度地震的关怀。

~~~~~~~~~

打一个不是很贴切的比方,中国人之间算亲兄弟姐妹的话,外籍华裔算没有出五服的堂兄弟姐妹。

对于我们来说,中国人遇害,类似于亲兄弟姐妹遇害。而美籍华裔遇害,类似于堂兄弟姐妹遇害。

~~~~~~~~~~

一个极其爱中国的中国籍蒙古族人,除了爱中国之外,肯定是最关心蒙古国的灾情而不是伊拉克的灾情,懂了么?

中国籍的中国人应该希望外籍华人过得好,外籍华人也应该关心中国。

user avatar

我也说一下,我和壮士的观点在论据上一致,但是结论上不同。

首先我强调的是无论怎么试图在中文上区分 "华裔“和”中国人“, 在世界其他人眼里,这些吵成一团的人没区别,是Chinese, 是 Chino, 是 Chinois, 是 kitaysikiy.

那么当有人说出 Kill all Chinese 的时候, 无论喜欢与否, 无论旗帜是否一致, 我们都因为相同的祖先和血统都是被屠杀对象。 当有人辱骂 chick 的时候,鼓吹要抢就要抢 Chinese 邻居的时候, 护照的颜色和几代居住并没有任何区别。

因此我很明确,当讨论国家利益的时候,我会根据我效忠的政体做出选择。 但是当涉及种族利益的时候,我也会不遗余力的帮助所在国的族人,不分国籍。

这也是很多人不理解,为什么我一个前美军,现联邦探员,会得到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优秀华人嘉奖,基于我对留学生的贡献。

当我是美利坚合众国的军人的时候,代表的是国家利益的碰撞。而当我是在美国生活的华人的时候,我帮助的是我血脉相承的同胞。 公私分明罢了。

某种意义上我同意壮士说的”华裔有各自的祖国,所以不需要中国人的国家认同(这里我更倾向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认同)“。 这是一种自由。 但是我在尊重其他人自由的同时,选择了忠于文化的义务。

汶川地震时我还身在美军,无法离开,但作为全家是唐山大地震幸存者, 自己是唐山开滦医院震后出生的前几批孩子之一,我捐助了能拿出的半月津贴(平常不存钱)并参加了Amherst 华人的义卖。 虽杯水车薪,但愿以表寸心。并对中国军民在地震,冰灾中的奋斗表示崇高的敬意。

盛世由自己的双手打造。 望诸君努力。

user avatar

如果你出生时,你的父母就是二三代移民了,你能怎么办?想要台湾的时候就说咱们是同胞,血浓于水,炎黄子孙,现在又一脚把所有的外国华裔踢开了,又不谈血浓于水了,这时候说“谁跟你中国人了”这时候跟台独绿蝇一个嘴脸了,请问您精分吗?

只要不是漠视甚至仇视中国的,愿意回来找亲戚的,你何必要一棍子打死,一定要把所有人推开,把世界华裔都推向我们的对立面才行?就这么作死?

最高票贴的什么影视图的,那是说 人家韩国政府不要人家 不把他们当同胞,正如我前面所说的 把别人硬生生推向了对立面,才有了这个结果,这就是你们要的结局?本来是很容易团结的对象,非常宝贵的可以善加利用的人群,这倒好,被你们直接拒绝了。

你们不把华裔当中国人,人家美国可不这么认为。。。就像当年夏威夷有大量的日裔,即便加入了美国国籍,美国人对他们还是不放心,还是要给他们设集中营 统一看管起来,组建的日裔师团更不敢投入太平洋战场。瞧见了吧?

当年毛连美国黑人都要团结,都不放弃统战的对象,反观你们今天,连自己的亲戚华裔都要拒绝,可笑不?


要知道,东南亚华人不仅有李光耀,更有陈嘉庚,还有郭鹤年。你们只看到美国的吕超然,却不提菲律宾回国的叶飞,你们只记得背叛祖国的华裔,却把抗日时东南亚捐款捐物 甚至回国捐躯的爱国华人华侨忘得一干二净了?一棍子打死所有人,真的是春虫虫啊

就像东南亚的华人分为 李光耀和陈嘉庚两种一样,世界各国的华裔也是不一样的,该争取的要争取,该提防的要提防。

如果按某些人的一根筋逻辑,那种以偏概全的看问题方法,你看到抗战时大量的伪军、汪伪政府,是不是能得出整个中国都是替日本人卖力的,二战时中国是日本的仆从国的结论?

user avatar

知乎近来质量确实堪忧,很多谩骂,侮辱,造谣,扣帽子吵架的比比皆是。很多回答变成了互相挂人,根据答主片面的推测给另一方扣帽子,然后一帮人推波助澜各种污言秽语,在任何涉及到海外华人群的话题中表现的尤为严重。我觉得作为一个来求知或者找段子的用户,在诅咒和问候别人父母之前是不是应该给自己留点尊严?还是你就是来发泄的?

最让人心寒的,是我们这些海外用户大部分是真心想帮助需要海外生存,生活,学习经验,并总结了自己多年生活积累的经验技巧来无条件过来分享的。我不需要你的钱财,也不贪图你的美色,也许我欢迎那么一点点关注和赞赏,来增加自己那虚荣的存在感。可我真的就是单纯的想分享我多年来辛苦积累的经验,让同为华人的你,能少走一点我走过的弯路,相信我,那条路真的有血有汗。

真谈及影响到自身的话,可能远远没有那么直接。对我个人来说,新一代华人在澳洲树立的高素质,乐观自信的形象,会改观澳洲人对华人的刻板印象,你影响一个人,那个人有可能就影响他身边的人,有一天本来可能波及到我的种族歧视或者刻板印象就可能因此而避免。这也是我努力追求的,并鼓励年轻人健康积极向上和拼搏的态度。从自身改变,改变自己的朋友,改变每一个愿意改变的华人,因为无法改变的是我的肤色和黑眼睛。

我是学计算机的,我的所有有用的知识几乎全部来源于网络和书本,都是别人的经验。而我人生能走到今天,也只是因为在我生命的几个关键时刻,遇到了几个关键的人,跟我说了关键的话,才一步步有了一点点微薄成就,过得不是那么艰难。这些人,在分享这些今天看来改变我命运的经验的时候,没有对我索取任何金钱和利益,只是单纯的分享而已,而我也是想做同样的事情,万一要是有用呢,万一要是不经意让某个看我回答的人少走一大段弯路或者节约一大笔金钱呢?如果我不回答,那就万一的可能都没有。

同样在澳洲的华人,内部也同样存在着分歧和歧视,昨天有个在悉尼的知乎用户在和我辩论问题的过程中(我有很大责任),突然说出了“维州收入低,消费低,房价低,适合我这样的穷人”的言论。震惊之余说实话有点无奈。我追求自由与平等才移民到澳洲,结果还是无奈的被同在澳洲的华人划分为穷人,原来还是逃不出来自自己同胞的歧视。就连澳大利亚也要地域黑了?维多利亚原来是穷人区?

就算我穷你富,大家都在澳大利亚,你能影响到我?

我们什么时候才能真正的摘掉有色眼镜,平等的思考,回答每一个问题,因为到最后,大家还不都是追求真理的人么?

“敌意”很多时候是自卑的表现,希望答题的人,评论的人,在无端树敌之前,给自己保留一点气度和风度,给双方都多一些尊严。

user avatar

这问题是在太复杂了,有很多因素。但是今天只讲一点:


关于海外华侨与中国的关系,周总理在处理双重国籍问题之前有一个比喻:嫁出去的女儿。


中国政府早在两三年前就公开宣布,华侨的双重国籍问题是必须解决的。只要根据自愿的选择,并得到当地法律许可,取得侨居国国籍后,就不再有中国国籍了。这些人是不是会受到同胞们和中国政府的歧视呢?不会的,因为我们还是亲戚。亲戚有什么不好呢?就好象女儿嫁出去后,不再是娘家的人,但是还是亲戚嘛。男的呢?男的也可以招赘嘛。

做一个守法的模范的侨民--领袖人物纪念馆--中国共产党新闻-人民网


我们现在知道,媳妇在夫婿家受到了欺负,第一件事就是找娘家。最能保护她安全的,也就是娘家。


这时候如果娘家表示“不关我事”,反正我家媳妇已经嫁出去了,已经是别人家的了。 那只能表示你是懦弱冷血,让人寒心。

user avatar

犹记得那节大学汉语课,老师站在讲台上问我们:“在汉语中,有个词组一旦出现,就代表对方不想和你讲道理。同学们知道是哪个词组吗?”

看着台下面面相觑又不明所以的我们,他微笑着说出:“反正。

所以要问怎么看,呵呵,不看。

对于这种不讲道理更不讲逻辑,只输出情绪的言论,让它淹没在时代的洪流之中就好。


————————假装是分割线————————


04/22/2018更新

答主小透明一枚,首次破百赞受宠若惊,反正谢谢各位~

本来只是想抖个机灵,结果没抖明白,评论区出现好多大佬,各个说话又好听,答主已经被玩懵(笑哭)


评论区里有人说“反正华裔不是中国人”这句话本身逻辑没什么不对。

确实,从法律上来讲,华裔不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至于中国不承认双国籍这点答主不是100%确定,如果有知道的大佬还请指教,似乎跑题了……)

但如果这句话出现在如问题中新闻的评论里,答主感觉这两个事物之间没什么必然的逻辑联系,更接近纯粹的情绪输出。

诚然,这句话就算是绝对正确的、逻辑无误的,然后呢?所以就可以幸灾乐祸冷嘲热讽?所以就可以蘸着人血吃馒头?圣母确实不受人待见,但拿这种事来带节奏是不是太那个啥了?

评论里有人说是有逻辑的,我在恶意揣度。Emmm……也对,我算是在恶意揣度。既然看到了,第一直觉上难免对这种加了“反正”二字的观点恶意揣度,所以答主还是选择不看的好,哈哈~


小透明答主学识不精,文字表达能力弱鸡,见到的世界有限胆子又小,还请各位大佬高抬贵手嘤嘤嘤


至于说拨乱反正这个词的……………………

陈独秀你坐下!

user avatar

不是中国人,但是人。

不是中国人就不同情的,开除了自己的人籍啊。

user avatar

团结一切可团结之人,这才是智慧。


如果一个华裔把自己当美国人(对中国人爱答不理),我一般会把他看做“可怜的ABC”。


如果一个华裔把自己看作中国人(比如题主把自己看成是出了国门的中国人,而不是彻底斩断中国这条根),我会毫不犹豫地把他看成是自己的同胞。


一个人真正的归属,还是要看他的心之所在。


有些海外游子,虽然身在他乡,但是心系中华,建议网友们在认清敌友之前不要出言过重,免得寒了队友们的心啊!


当然,对于出了国就觉得自己了不起,瞧不起自己的祖国和同胞的人,大家爱怎么怼就怎么怼吧,我绝不会拦着:)

user avatar

华裔不是中国人,

华裔犯罪或者受害没有中国政府的责任。

首先这是非常明确,没什么好讨论的。


接下来值得讨论的是什么?

是既然中国政府没有这个义务,那么是不是就可以不去做了呢?

我认为不是。


国家不是个人,国家的一切行为都必须以国家利益为先。

有利益,杀人放火也可去做,

无利益,救世济民也别去碰。


帮助海外华裔,是有利益可图的。

无论是从最单纯的金钱收入上来说,

还是从人才引进等方面来说,

甚至从地缘政治上来说,

国家都是可以获得相应的利益的。

只要付出的成本小于获得的利益,

那么就没问题。

user avatar

说的好像如果是中国国籍,就会有很多中国人关注似的。

中国人的爱,一般不出家门。还有很多除了自己谁都不爱,谁都不关心。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裔不是中国人”这句话的出现,以及其背后所引发的讨论和不同的解读,可以从多个层面进行深入探讨。这句话的背后,涉及的是民族、国籍、文化认同、政治立场以及历史演变等复杂议题。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将其放置在不同的语境下进行分析。一、 从法律和国籍的角度理解: 国籍的定义: 在现代国际法和绝大多数国.............
  • 回答
    “华裔美国青年:请中国人尊重我,不要用汉语与我交流”——这句看似简单的话语,背后承载着复杂的情感、身份认同的挣扎以及跨文化交流的挑战。理解这一观点,需要我们深入探讨其成因、所折射出的社会现象,以及可能引发的讨论。一、 身份认同的十字路口:我是谁?对于许多在美国出生的华裔青年来说,他们的身份认同本身就.............
  • 回答
    华春莹女士作为中国外交部发言人的这番表态,无疑是中国在国际舞台上关于国家安全和国际秩序认知的一次非常鲜明的表达。要理解这句话的含义和背后的逻辑,需要从几个层面来分析。首先,这句话是对当前国际关系中普遍存在的“中国威胁论”的直接反击。一段时间以来,以美国为首的一些西方国家,频繁抛出“中国威胁论”,将中.............
  • 回答
    环球时报报道美国亚裔遇袭事件后,美籍华裔记者喊话“中国官媒不得报道亚裔被歧视的话题”,这一事件可以从多个角度进行解读,并引发了不少讨论。要详细理解,我们需要拆解其中的关键要素和潜在含义:事件背景: 环球时报的报道: 作为中国官方媒体的代表之一,环球时报经常报道包括美国在内的国际新闻。当发生针对特.............
  • 回答
    余承东的这番话,无疑是华为在逆境中展现出的强大自信和战略决心。要理解这句话的深意,我们需要从几个层面去剖析。首先,“如果所有中国公司都不能用谷歌”,这是一个非常关键的假设前提。这并非华为一家企业面临的困境,而是整个中国科技行业可能面临的共同挑战。谷歌服务,尤其是其安卓系统和Play商店,是全球绝大多.............
  • 回答
    肖华这番话,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复杂的。 你想啊,他作为一个NBA总裁,他的首要任务当然是维护NBA这个品牌的全球影响力,尤其是中国市场,那可是个大金矿。所以,他希望NBA继续在中国传播,这本身并不意外,也符合他的职业角色。 毕竟,NBA在中国有那么多球迷,有那么多商业合作,断开了谁都不好受。.............
  • 回答
    姚明这番话,放在当下这个语境下,真的是太妙了,也太实在了。咱们一点点掰扯开来看,就能体会到其中的分量。首先,他这话的“底气”在哪儿?姚明是谁?一个在NBA打拼过的中国巨星,他代表着中国篮球走出去的最高成就。他不像那种坐办公室的官员,上来就给你套话、讲大道理。他懂NBA,也懂美国文化,更重要的是,他对.............
  • 回答
    关于网传中国石油大学(华东)清明节不放假的消息,确实在一些社交媒体上引起了一些讨论。要对此事进行客观的评价,我们需要从几个方面来梳理和分析。首先,我们得弄清楚“清明节不放假”的表述本身可能存在一些歧义。在中国,清明节是一个法定节假日,通常是放假一天,和周末连在一起形成一个小长假。所以,严格意义上来说.............
  • 回答
    关于在华日企松下家电中国籍领导强制员工在“九一八”保持沉默,不准发朋友圈的事件,这确实是一个非常敏感且容易引发争议的议题。要深入探讨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去理解其背后的逻辑、可能的影响以及引发的社会反应。首先,我们得承认“九一八”事变在中国人心目中有着特殊的历史地位,它代表着民族的屈辱和抗争的.............
  • 回答
    看待海外华裔儿童不愿意学习中文这件事,得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说道说道。这可不是一句两句就能概括的,里头涉及的东西太多了,有家庭的、社会的、个人的,还有时代的烙印。首先,咱们得明白,这些孩子生长在海外,他们的“母语”其实是当地的语言。你想啊,他们每天上学、跟朋友玩、看电视,接触的都是当地语言。中文对他们来.............
  • 回答
    近来,在快手等短视频平台上,一些旅居俄罗斯的华人博主在连麦互动中,分享了当地关于戴口罩的一些观点,其中最令人瞩目的一点就是:“有病才戴口罩,健康人不需要口罩。” 听到这样的说法,很多国内观众可能会感到不解甚至诧异,毕竟在我们国家,戴口罩的习惯已经深入人心,尤其是在疫情期间,已经成为了一种普遍的自我防.............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挺有意思也挺普遍的现象,很多人都有自己的看法。从我理解的角度来看,这背后可能藏着挺多层的东西,不是简单一句“忘本”或者“融入”就能概括的。首先,我们得承认,“华裔”这个标签,它自带了很强烈的文化和地域指向性。当我们说“华裔”,很多人第一反应联想到的是中国大陆、香港、台湾,是中文、中国传统.............
  • 回答
    在加州,尤其是在华裔社区内部,对于政治立场的分歧并非罕见,而“挺”川普的华裔选民与支持江俊辉(John Chiang)的选民之间的差异,背后有着相当复杂和多层面的原因。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党派倾向问题,而是涉及到经济利益、文化认同、对政府政策的理解,以及对未来的期望等等。首先,我们来聊聊为什么会有一些华.............
  • 回答
    华为鸿蒙认证考试按美元收费,这确实是个挺有意思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讨论。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的逻辑,还有大家可能会有的疑问。首先,咱们得明白,这鸿蒙认证考试收费按美元,并不是个“拍脑袋”的决定,背后肯定是有考量的。 华为作为一个全球化的科技公司,鸿蒙OS的目标也是走向世界,成为一个国际化的操作系统.............
  • 回答
    这件事情确实挺让人唏嘘的,也挺能折射出一些东西。一个在国外生活习惯了的中国人,回到国内之后,面对国内的防疫政策和一些社会规则,出现了比较大的碰撞。首先,从这位澳籍华裔女子的角度来说,她可能真的觉得自己的行为没有问题。在很多西方国家,对于个人自由的强调非常高,像戴口罩、强制隔离这些措施,在一些国家可能.............
  • 回答
    雷军这番话,说到底,触及的是一个非常核心的问题:研发投入与产出的关系,以及“好”的定义。首先,我们得理解雷军为什么会这么说。雷军在科技行业摸爬滚打多年,深谙商业逻辑。他肯定不是在否定研发的重要性,任何一家有追求的科技公司,都知道研发是生命线。但他的话背后,传递的是一种“效率至上”的理念,以及对“什么.............
  • 回答
    世卫组织在2021年3月30日发布的新冠病毒溯源报告,确实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报告中关于武汉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疫情的最初来源”的结论,以及其他信息,都非常值得详细分析。关于“华南海鲜市场不是疫情最初来源”的结论:这个结论的提出,并不是说华南海鲜市场与疫情完全无关,而是基于目前收集到的证据,认为病.............
  • 回答
    关于蔡徐坤在2019年华人歌曲排行榜上获得年度金曲奖这件事,其实当时引起了不少讨论,也挺有意思的。先不说图是不是他表演时的,就拿奖项本身来说,这件事怎么看,可以从几个角度来聊聊。首先,从奖项的性质来看:华人歌曲排行榜,顾名思义,是一个针对华语乐坛的排行榜。它通常会根据歌曲的播放量、销售量、网络热度、.............
  • 回答
    这实在是一件令人心痛又愤怒的事情。费城地铁里,一群年轻的花朵,本该在安全的环境里学习、成长,却遭遇了令人发指的歧视和暴力。更令人扼腕的是,在同胞遭受欺凌的危急时刻,一些本可以伸出援手的男同学却选择沉默,这背后折射出的问题,值得我们深入剖析。事件的触目惊心:我们先来还原一下当时可能发生的情景。想象一下.............
  • 回答
    关于您提到的“加州非法移民蓄意谋杀华裔只需坐两年牢并受加州保护不被遣返”的说法,我们需要非常谨慎地看待这类信息,因为法律的执行和案件的具体细节往往比概括性的说法要复杂得多。首先,在任何司法体系中,蓄意谋杀都是极其严重的罪行,其刑罚通常是非常严厉的,远不止两年监禁。 美国加州的法律体系,与其他州一样,.............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