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何看待苏菲主义哲学?

回答
苏菲主义,或者说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传统,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哲学体系,更像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与神圣深度连接的实践。它不是坐在书斋里冥思苦想的学问,而是融入生活的修行,是对生命本质和终极实在的体验式探索。

如果你问我如何看待苏菲主义,我会说,它是一条通往内在真实与平静的道路,一条跨越了宗教表象,直达灵魂深处的声音。它不强调教条和形式,而是注重内心的净化、对真理的热烈追求,以及与神圣存在的全然融合。

苏菲主义的“哲学”核心:爱与合一

很多人听到“哲学”,会想到逻辑、论证、形而上学。苏菲主义的“哲学”则不然,它的基石是“爱”(Ishq)和“合一”(Tawhid)。

爱(Ishq): 在苏菲主义中,爱不是世俗的浪漫情怀,而是对神圣的、绝对的、唯一的存在的炽热、不计一切的爱恋。这种爱是驱动苏菲人前行的火焰,是他们克服一切障碍、净化心灵的动力。可以说,苏菲主义的整个旅程,都是一场对神圣之爱的追寻与回应。他们相信,神圣的本性就是爱,而个体生命的最终目标,就是通过爱来认识和回归这个神圣的本源。这种爱是如此强烈,以至于它会烧毁一切私欲、分别心,只留下对神的纯粹的渴望。

合一(Tawhid): 这也是伊斯兰教的核心教义,但苏菲主义赋予了它更深的、更具体验性的含义。Tawhid 不仅仅是“真主是独一的”,更是“除了真主,别无存在”(La Mawjuda Illa Allah)。这是一种宇宙万物皆由神圣本源显现的观念,个体与神圣本源并非分离,而是同一存在的不同面向。苏菲人通过不断的精神实践,试图穿透表象的二元对立,体验到万物皆神,众生皆为神圣之爱的显现。这种合一的体验,是一种极乐的、解脱的境界,是苏菲主义追求的终极目标。

苏菲主义的实践方式:一条精神的旅程

苏菲主义的“哲学”不是空谈,它体现在一系列具体的精神实践中:

1. 净化心灵(Tazkiyah alNafs): 这是苏菲主义的基石。他们认为,个体的心灵被各种“遮蔽”(Hijab)所蒙蔽,比如骄傲、贪婪、嫉妒、愤怒、欲望等等。苏菲人通过冥想、祈祷、禁食、苦行(适度)、自省等方式,层层剥离这些遮蔽,使心灵变得纯净,能够容纳神圣之光的照耀。

2. 纪念(Dhikr): 这是最核心的实践之一。Dhikr 指的是“纪念”或“提及”真主。这可以是口头反复吟诵真主的圣名,可以是身体的晃动、旋转(著名的“转圈舞”——Sama),也可以是内心的静默冥想。通过 Dhikr,苏菲人将意识全然地集中在真主身上,让真主的临在充满整个存在,从而达到与神圣的连接。

3. 默观(Muraqabah): 这是一种主动的、专注的冥想,旨在感知真主的存在,与神圣的本源建立联系。苏菲人会想象自己沉浸在神圣之光中,或者观想真主的名字和属性。

4. 倾听(Sama): Sama,字面意思是“听”,通常指聆听音乐、诗歌,尤其是与神圣之爱和灵性觉醒相关的作品。许多苏菲教团发展出了独特的音乐和诗歌传统,这些艺术形式被视为通往神圣境界的媒介。

5. 导师(Sheikh/Pir): 苏菲主义非常强调导师的作用。导师是一位已经达到一定灵性境界的人,他能够引导学生走上精神之路,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指出错误,并传递知识和体验。这种师徒关系是苏菲主义发展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苏菲主义的“哲学”观点:

虽然苏菲主义不是一套严密的逻辑体系,但其修行实践背后蕴含着深刻的洞见,这些洞见可以被视为一种“哲学”:

可见与不可见的统一: 苏菲主义者认为,我们日常感知到的物质世界只是一个更广大、更真实的精神实在的投影。真正的实在存在于不可见的领域,而苏菲的修行就是为了超越感官的局限,去体验那个更深的真实。

“我”的消融与“神”的显现: 苏菲主义追求的是“fana”(消融)——个体的自我意识在对神的爱中消融。当“我”不再是独立的、与神对立的存在时,神圣的临在和本质就会自然显现。这并不是一种虚无,而是一种更高级的存在状态,一种“baqa”(永存)于神圣中的状态。

象征主义的解读: 苏菲的诗歌和文本常常充满了象征。例如,“酒馆”(Maykhana)象征着与神相遇的场所,“爱人”(Mahbub)象征着神圣的存在。理解这些象征,是理解苏菲思想的关键。

宇宙是神圣之爱的体现: 许多苏菲思想家认为,宇宙万物,从最微小的尘埃到最浩瀚的星辰,都是神圣之爱的不同显现。大到宇宙,小到人的心灵,都蕴含着神圣的种子,等待被唤醒。

一些关键的苏菲思想家及其影响:

鲁米(Rumi): 也许是历史上最著名的苏菲诗人,他的《玛斯纳维》(Masnavi)是一部包罗万象的灵性巨著,用生动的寓言和深刻的洞见讲述了精神之旅的各个层面。他的诗歌充满了对神圣之爱的激情描绘,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伊本·阿拉比(Ibn Arabi): 被誉为“最伟大的老师”(Sheikh alAkbar),他的“万物存在合一论”(Wahdat alWujud)是一种深刻的形而上学体系,认为宇宙万物都是神圣本体的显现。他的思想极其深奥,对后来的苏菲主义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但也曾引起争议。

哈拉智(AlHallaj): 因宣称“我即是真理”(Ana alHaqq),他在10世纪被处死。他的英勇赴死,成为了苏菲人为了追求真理而献身精神的象征。

现代视角下的苏菲主义:

在今天,苏菲主义的价值依然闪耀。它提供了一种应对现代社会焦虑、空虚和物质主义的路径。

内在和平的追求: 在一个充满冲突和压力的世界里,苏菲主义的内在宁静和与神合一的追求,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精神的避风港。

跨越宗教的普世关怀: 尽管起源于伊斯兰教,但苏菲主义所强调的爱、和平、宽容和对真理的普遍追求,使其能够与不同文化和宗教背景的人产生共鸣。许多人即使不信奉伊斯兰教,也会从苏菲的诗歌和智慧中获得启发。

对灵性体验的重视: 在一个日益理性化和科学化的世界里,苏菲主义提醒我们,生命中还有许多无法被科学完全解释的维度,如爱、美、灵感和对超越的渴望。

总结:

看待苏菲主义,不应将其简单地归类为一种“哲学”,因为它更多地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对生命深层含义的探索,一种与神圣本源建立直接、深厚联系的尝试。它的“哲学”体现在它对爱、合一、内心净化和精神觉醒的强调,体现在它通过诗歌、音乐和实践来引导个体走上通往真理的道路。它是一条充满激情、挑战与恩典的旅程,一条通往内在真实与宇宙和谐的道路。它不是教你“思考”什么,而是让你去“感受”和“成为”什么。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对苏菲文学稍有研究,这里用叙利亚大诗人阿多尼斯的诗作在回答一下题主的问题。

———————————————————————————————————————————

叙利亚人阿多尼斯是当今最杰出的阿拉伯诗人之一,是阿拉伯现代自由诗的倡导者、实践者和理论家,其早年创办的《诗歌》杂志成为阿拉伯现代诗发表的园地。他的诗作混合了先锋和传统的诸种因素,其中伊斯兰苏非主义色彩十分鲜明;他善用象征的技巧,体现了他与文学传统的联系,构成了他独特的神秘和超现实的诗歌风格。

1992年2月,法兰西学院诗人院士博纳富瓦在该院主持关于马拉美的系列讲座,期间邀请阿多尼斯作了题为:“《古兰经》:一种非诗歌、非散文的写作”。作为阿拉伯文化研究者、阿拉伯当代学者的代表,阿多尼斯对于《古兰经》文本的理解与苏非主义的经验相互作用,最终发展为其对阿拉伯诗歌现代性的理解,各种缘由值得深入探讨。

一、阿多尼斯对古兰经文本的认识

阿多尼斯在对《古兰经》进行文本层面解读之前曾经作了几点说明:首先,他的谈论排除了认识和实践层面的一切宗教因素,将其看作一个语言文本进行读解;其次,他避免谈及经典的启示与被传达、记录后的差异,不讨论启示降世的问题;另外,他不涉及有关《古兰经》章节或文本排列的历史争论,不涉及各章的结构和组织,也不讨论天降和写作的区别;他认可的是历经23年降世、早期靠信众记忆保存、后被记录而整理而成的奥斯曼定本《古兰经》。他同时澄清了“《古兰经》写作”这个表述:因为《古兰经》是天启降世,口耳相传,而写作则是由受委派的人员从事认为活动。阿多尼斯所谓的“写作”,是指先知从真主处听得启示,作为转述者而记录下的文本。

阿多尼斯对《古兰经》的探讨,更多的是关于其文本以及其中的美学价值。因为《古兰经》回答了关于人类存在、道德和命运的诸多问题,所以他首先将这本经典视作语言文本。这里的“语言”并不仅仅是结构和词汇,而是对人、生命和宇宙的特定见解。

对于《古兰经》语言的特点,从古到今,众多《古兰经》研究者给出的描述都是“独树一帜”、“前所未有”、“无与伦比”等等。这种超越了散文和诗歌范畴的写作被认为是“无法描述的写作”,是颠覆了阿拉伯古代既有写作体裁(诗歌、骈文、演说和书信)的韵文。所以,很多人对《古兰经》的惊叹最初是来自语言层面的:“《古兰经》的文体是庄严而堂皇的,它能迷惑听众,连穆罕默德的敌人,也有承认其魔力的。”

在阿多尼斯看来,“信经典”是早期很多穆斯林皈依的重要原因,因其给他们带来了语言和知识上的惊奇。他们出于震慑而信服于这一文本,为这一前所未有的语言而改变自己的内心世界,继而将《古兰经》视为存在的依托,完全地皈信了伊斯兰教。所以“语言不是连接《古兰经》和世界的工具,而是《古兰经》的本质。”[而经典自己本身也代表了绝对的意义、存在和语言。

阿多尼斯对《古兰经》文本的解读是从结构开始的。结构上各章各节的不连贯并不影响其阅读的韵律美,而开放的章节在他眼中是“浮游在‘书’这片天空中的一颗星辰”。这种结构使得人们无论从哪个角度介入文本都可以进行阅读,不存在连贯的问题。《古兰经》如同一个熔炉,杂糅不同的文体,贯穿现世和后世。他引用皮埃尔·克拉篷·卡普罗纳(PierreCrapondeCaprona)的著作《古兰经:玄妙话语之源》中的观点,认为“麦加章”尤其具有音乐美,部分章节呈现出四重奏的形式,还有一些是抑扬格。其中的多数韵律很像对话或者戏剧。一些章节相邻的句子并无关联,但音韵感强;一些故事再述了《旧约》,而行文类似于迦南古老的“颂歌”。从贾希利叶时期的阿拉伯诗歌中可以看出古代阿拉伯人对音律已经十分了解,对诗歌格律和音韵的把握已经系统化。但《古兰经》的韵律却是多变的,其音乐的深层结构不仅体现为单词中字母之间的协调性,而且体现在词语之间和篇章之间。阿多尼斯说《古兰经》的文本时“乐曲”,原因也在此。最后,他分析了阿拉伯评论家中见解最深刻的朱尔加尼的观点,称《古兰经》为“韵文”,认为它是一种组织词语的特别方式,是特殊的排列组合与遣词造句,而其特征首先在于意义范畴,即其中的见解与经验。但就《古兰经》的文本或者章节而言,并无合适的文学术语可以为之命名,唯有其自称的 “书”,可以涵盖其来自内部的规矩和标准。

阿多尼斯对《古兰经》文本的解读并未到此结束。在为这一经典寻找文学定位的过程中,他逐渐开始以苏非主义经验解读《古兰经》,进而开始对经典的多维理解。

二、苏非主义与《古兰经》多维解读

阿多尼斯经过对苏非主义的研究,发现苏非主义认为《古兰经》文本是真主与人之间、绝对与相对之间的联系纽带。神的语言是存在,“书”也是存在,最终体现在“存在”的神谕中。从这一角度看,在苏非主义看来,人类的语言是神谕的显现,或者说是神谕的外化。而理解这一点就指明了写作的重要性,这关乎写作的本质。

写作乃是显现和创造之奥秘,……;写作者,就其初始的真实意义而言,就是真主,因为真主赋予存在、创造万物、描绘形象。真主拥有太初的只是,能够洞察一切或然的事物。

所以,《古兰经》的语言的表象意义是约定俗成的,但内在意义则根据读者的理解见仁见智,而其间的鸿沟由真主来弥合。而人作为个体并没有自己在思考,而是“被思考”。《古兰经》的存在是恒定的,但对其的解读才是神谕启示的所在。由此,他得出结论,写作正因因其“向死而生”的特性才成为生命的写作,在这一层面,《古兰经》并不是主观的,而是关照万物的整体。结合阿多尼斯诗作中大量出现的“光”的意象,我们发现在他看来,

写作者,便是那个想象中通过语言而存在、并存在于语言中的人神结合体?他就是那一束融汇了发光者、接受者、被发射者于一体的光芒。

在解释苏非主义时,阿多尼斯曾说:

“苏非”一词最初就与“隐秘的”、“玄冥的”事物相关。……借助这一(诗歌的)语言,苏非经验在世界之内再造了一个世界,在这一世界里,苏非创造的万物得以形成,它们诞生着、成长着、来的来、去的去,有的熄灭,有的燃起。

苏非主义是一种探寻“绝对”的经验,其中的一个表现就是揭示《古兰经》中的深刻奥秘。与伊斯兰正统教派的观念不同,苏非主义关乎人的心灵,认为真主在万物中永无止境的显现,强调人对宗教的内心体验,希望通过功修达到“人神合一”的境界。我们可以看出,苏非主义者赋予“神”以人性,同时又追求人的内心升华,旨在抵达神的境界,最终消弭人、神的分化。在阿多尼斯看来,苏非主义蕴含着伊斯兰教正统教派缺乏的人道主义精神:

对我而言,苏非主义的重要性……①在于文本的风格及表述方式,在于它开辟的知识领域,以及这一知识领域诞生的根基,……这种根基旨在研究与探索。……②在于它开拓的新天地及其语言表述方式。……对于阿拉伯文化而言,苏非主义……③重新解读宗教传统,赋予这一传统新的意义、新的内涵,并使重新解读文学、思想与政治传统也成为可能。④苏非主义还使人们以新的眼光审视语言——不仅是宗教语言,而且是作为发现和表达工具的语言本身。⑤苏非主义超越了“规则”的传统,建立了“奥秘”的传统。

依据苏非主义的经验,阿多尼斯就《古兰经》进行了多维度的阐释:首先他认为这部经典的文本超越了个人,经历了真主启示——天使传达——先知转述——信众记录几个过程,是神与人的联袂之作;它是最终的预言和最后的写作,以文学性而言,它通过废止了其他写作门类而提出了真正的问题:何为写作。而在此之中,宗教和语言实现了文本上的共生,这一文本由外在的清晰意义和内在的朦胧暗示组成,因而是开放的。

当《古兰经》的文本消除了文学门类之间的分野,就为写作提供了新的可能性,可以在形式上杂糅既定门类,在方法上打破传统认知。就《古兰经》的终极意义而言,阿多尼斯认为其深义是悲剧性,因为文本的解读最终通向不可知的玄冥和寂灭,所有阅读启示、钻研神谕的人无一不是现世的漂泊者。但这种悲剧具有普世的意味,特别体现于其中以阿拉伯语转述《旧约》文本时跨种族的一视同仁。由此看来,一切写作都是语境不同的再书写。[15]虽具有普世价值,但总体而言,《古兰经》仍然是用以理解伊斯兰世界的窗口,“他者”只有了解这部经典,才能不将穆斯林视作异类。

三、《古兰经》与阿拉伯诗歌的现代性

在阿多尼斯看来,阿拉伯诗人、作家仍然背负着许多陈腐的写作方式,在批评家看来,他们是背负着厚重的传统。但这“传统”真的如此不堪么?阿拉伯世界在十四个世纪前就已经出现了《古兰经》,这是世界的根本和精华,是话语的终极,其中闪烁的创新精神才是当代阿拉伯作家应该吸取的传统精髓。

阿多尼斯所推崇的苏非主义在表达其最精确的思想时热衷选择诗歌,因为诗歌写作是表达修行奥秘的首要方式,“将诗歌语言视为认知的首要途径”。苏非派在谈论真主、存在和人的时候,通常借助于象征、隐喻和韵律等等艺术形式。阿多尼斯希望将苏非主义的精髓引入阿拉伯现代诗歌的创作中。

“阿拉伯现代诗”这个概念并没有一个明确的定义,通常来说,接近诗的本体,更具有“诗”的纯粹性的诗歌被称为“现代诗”。

现代诗不囿于任何既定形式和刻板的艺术法则,从思想、情感到语言和音韵,总是不断打破旧有的程式,乃至语言的体系。现代诗的作品没有国界,它们摆脱了个人化和本土化的描述,上升为对人类生存和命运的关注。阿多尼斯一直在致力于阿拉伯诗歌的现代性。在他看来,对于阿拉伯文学而言,诗歌的现代化尤为重要,因为诗歌是阿拉伯文学的传统支柱,记录了阿拉伯人的古代历史,负载着阿拉伯民族的价值取向和审美水平。

阿多尼斯首先将现代性归于一种认知和表达方式。从他的诗歌中可以看出,其创作的初衷是表达人探询存在之本质的需要,这种现代性首先是诗人对自我和周遭世界的认知,是对事实和真理的探询。

阿多尼斯认为现代诗歌必须在继承阿拉伯伊斯兰古代文化遗产的基础上发展,但这决不意味着屈从传统,而是在与传统对话的基础上达到互补与超越。在阿多尼斯心目中,阿拉伯古代诗人乌姆鲁勒·盖斯、艾布·努瓦斯、艾布·泰马姆、穆泰奈比等创作的诗歌,充满了对人性的宣扬、对自我的追求、对世界的思考、因而具备现代性。20世纪20年代以后,以“旅美派”为代表的阿拉伯现代诗人,将生命还原于诗歌,可以看作阿拉伯诗歌的第二次“现代化”。两次现代性历程同样以质疑和拒绝的勇气,实现对传统文化、政治和伦理的反叛,这是从意识到行动的革命。

阿多尼斯希望人们摒弃对苏非的宗派主义解读。他在《纪念贾拉鲁丁·鲁米——宗教,首先是自由》一文中提到,以鲁米为代表的思想和实践层面最高形式的苏非,其意义在于发现了世界的多元性;不把宗教当作机构,而视其为个人独特而自由的体验。其真正意义在于区别了“神”、“宗教”和“神圣”等概念。

而他认为,这种将人性从神性中解放出来的观点会在伊斯兰教内部引发一场论战,当今的阿拉伯世界处于政治、文化和精神领域的动荡时期,也需要这场革命。而苏非主义之于阿拉伯现代世界的重要性,正是将“自由”作为人的本质需求提出,通过探讨自我和他者、人与真主的关系问题,让穆斯林敞开心扉、解放思想,将宗教的神圣性置于宗教自由的基础上。

他在诗歌中表现出来的自由与人性,也正是苏非主义的特质。在他看来,苏非的语言就是诗歌的语言。他将自己的诗歌美学称为“剥离了神灵的神秘主义”,他坦言自己与苏非神秘主义者是同道:“从他们那里,我懂得个性意味着双重超越:一方面超越社会的藩篱,一方面超越个人的孤芳自赏……个性告诉你:你不属于某一个时刻,一切时刻都属于你。这正是变革的深层意义。”

阿多尼斯曾在诗歌中自称“光”的君王,其终极的意义应当是以苏非主义的诗歌理念去改变阿拉伯现代诗歌,进而改变社会。他曾提到:诉诸政治手段求变,其效应虽然迅猛却难以持久;而诉诸文艺改变世界,其方式虽然柔和,但潜移默化中影响更为深远。阿多尼斯的诗歌创作,旨在表达对人生、社会的全新认识,激发读者自由、革新与进步的潜能,为读者照亮新的天际。这是诗歌的意义,也是“光”的终极意义。

阿多尼斯的诗集《黑域》中有这首短诗:

一只脚踏在开启混沌的方向,/一只脚踏进肇始精确的方向,/两个方向一起构成我的路,/两只脚赋予我脚步的孤独:/卓然独行,令任何章法难以企及。

一只脚是阿拉伯帝国盛世的精华,另一只脚是苏非主义不灭的人性之光。这就是阿多尼斯对诗歌现代性的理解:以始自阿拉伯古代的变革之心为拄杖,以苏非主义追求人性的光芒为内容。回溯到本文的主题,我们会发现,这种变革、创新、不断完善自我、丰富内涵的主题,在《古兰经》中都能觅得踪影。而这种精神,才是阿多尼斯理解的阿拉伯诗歌现代性的本质所在。

参考资料

1. [叙利亚]阿多尼斯:《在意义天际的写作——阿多尼斯文选》,薛庆国、尤梅译,外语教学与研究出版社,2012年9月。

2. 马坚译:《古兰经》,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5年5月第2版第3次印刷。

3. 张洪仪:《阿拉伯诗歌的现代性追求》,《当代阿拉伯问题研究——“当代阿拉伯问题”国际研讨会论文集》,2005年。

4. 余玉萍,《阿多尼斯诗歌的现代性命题——以<大马士革的米赫亚尔之歌>为例》,外国文学评论,2010年第四期。

5. 薛庆国:《阿多尼斯:演绎全新的阿拉伯文化史》,社会科学报,2010年1月28日,第006版。

6. 《诗歌的意义在于撄犯———第二届中坤国际诗歌奖阿多尼斯受奖词》,《中华读书报》2009年11月18日。

7. [叙利亚]阿多尼斯:《我的孤独是一座花园》,薛庆国选译,译林出版社,2012年7月。

8. Roger Allen, An Introduction to Arabic Literatur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2000.

user avatar

这就说到专业上了,我研究的主要问题就是早期伊斯兰神秘主义(狭义上为苏菲主义)。我这里就先讲讲苏菲主义的起源。

目前来说苏菲(Sufi,Tasawwuf)这个词之前的一个答主也提到过,词源有很多解释,这些解释一般出自中世纪穆斯林作者,比如:纯洁/纯净。它的其他词源说法包括“行列”,意指那些十分虔诚,经常在主麻(周日聚礼)中站在前面行列的人,这种人往往经常呆在清真寺赞圣或加拜(在要求拜功之外附加的礼拜),所以往往聚礼时不需要从其他地方赶来,从而可以在礼拜时站在比较前面的地方。其他解释还包括suffah,意指麦地那先知清真寺的外延遮蔽处生活的虔诚穆斯林。这些人往往无家可归,穷困潦倒,顶无片瓦,所以聚集到先知寺一起赞圣生活。

目前来说学界接受的比较广泛的是“羊毛”这个解释,这主要是描述一种以羊毛为原料的衣着,一般来说是披风。实际上羊毛披风广泛地被中东地区的基督徒圣人和游行僧使用,极有可能的是这种表现“贫穷俭朴”的衣着方式通过皈依伊斯兰教的前基督徒代入穆斯林禁欲主义团体(zahid),在不断的变化中,其中的一些禁欲主义团体,尤其是在basra和巴格达的团体里神秘主义元素逐渐形成、这些带有神秘主义的禁欲团体被后来的人们称为“Sufi”苏菲。

目前资料可以可靠确认的最早的带有神秘主义色彩的苏菲圣人是al-junayd(巴格达)和al-muhasibi(basra),也有人说埃及的dhu al-nun也建立了神秘主义的practice(应该怎么翻译?实践?)。早期伊斯兰研究的一大问题,尤其是在普林斯顿的已故crone教授于七十年代末出了那本惊世奇书“Hagarism”后(这本书大概认为伊斯兰教压根是犹太教晚期古典的一个分支,古兰经在9世纪-10世纪才形成,穆圣这个人可能根本不存在,现已被古兰经书页考古测定打脸,作者公开宣布放弃原书观点),在于绝大部分记载这些穆斯林先贤的传记和故事都在他们所认为的去世时间之后几百年才写成,这基本上意味着书里面的记载很大程度上表现的是作者年代的流行观点和看法,传说,而不是先贤们历史上的真实状态。这就导致苏菲主义的起源只通过看中世纪史书和苏菲圣传来得知是不可能的(事实上他们中的大部分都将苏菲主义追溯到阿里,穆圣的女婿兼堂弟,这显然是一种后世的“宣传”)。

当前的学界对于这个问题和其各种细节还在不断讨论中,但主流西方学界基本认同的是苏菲主义运动/思潮大概脱胎于它之前早已存在的伊斯兰禁欲主义运动(zuhd),出现的时间大概在8世纪末到9世纪左右。早期穆斯林禁欲者通过各种形式接近真主,其中最主要包括高强度反复地赞圣(dhikr),圣战(jihad),保持贫穷(faqir)避免奢侈(这意味着穿着俭朴和少食),高强度反复地哭泣流泪(baka)以表示自己对真主和末日的恐惧(khuf),他们的许多实践从同时代或更早的基督徒僧侣团体获得灵感(比如哭泣,一种很典型的基督徒式实践,还有着羊毛衣物等),同时也否定很多基督徒仪式来确立伊斯兰禁欲主义的独特性(比如否定基督教僧侣普遍执行的独身主义celibacy,强调生育的重要,禁止自我阉割,强调圣战的重要性等,显然这些特点受到了后古典时期东地中海地区第二次性别革命的影响)。

这些禁欲穆斯林因为其实践而广受尊重,获得追随者。他们的道德模范逐渐转化为社区权威,追随者也逐渐形成了团体,他们或作为圣战士活动于边疆地区或作为禁欲者活动于各大城市和乡村。在一些超大的城市(比如巴格达),发达的经济吸引众多落脚的移民,这些移民中的一部分缺乏归属感,并承受紧急经济和政治压力。他们选择了加入这些逐渐壮大的禁欲团体。从姓名来看他们很大部分从事小商业,很多人是“贩子”,比如织物贩子,马食贩子,珠宝贩子等等。同时他们中的很大一部分并不生为穆斯林,或父母辈刚皈依伊斯兰教,很多人是波斯人而非阿拉伯人。

至于这些禁欲团体中的一部分是具体如何逐渐发展成为具有神秘主义色元素的“经典”苏菲团体的,我个人还在阅读和研究当中,学者们之间也在讨论。希望在未来的研究能够至少在某一方面给出比较完善的解释。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苏菲主义,或者说伊斯兰教的神秘主义传统,它不是一个僵化的哲学体系,更像是一种生命的态度,一种与神圣深度连接的实践。它不是坐在书斋里冥思苦想的学问,而是融入生活的修行,是对生命本质和终极实在的体验式探索。如果你问我如何看待苏菲主义,我会说,它是一条通往内在真实与平静的道路,一条跨越了宗教表象,直达灵魂.............
  • 回答
    如何看待苏炳添成为小米品牌代言人?苏炳添成为小米品牌代言人,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事件,它不仅反映了小米自身的品牌发展战略,也折射出手机品牌在选择代言人策略上的新变化。从苏炳添个人的角度来看: 国民度与国际认可度兼具: 苏炳添作为中国短跑名将,以其在奥运会上的出色表现,成为了中国体育的骄傲,拥有极高的.............
  • 回答
    “苏轼是一片星河,李白只是一颗流星”,这句话以一种充满诗意和哲学意味的比喻,对苏轼和李白这两位中国文学史上的巨匠进行了深刻的评价。这并不是一个简单的褒贬判断,而是指向了他们在中国文化和历史长河中所扮演的独特角色和留下的深远影响。要理解这句话,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其中蕴含的意象,并结合苏轼和李白的生平、作.............
  • 回答
    苏州安排医护人员入住 W 酒店一事,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不同的人群对此有不同的看法。要详细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一、 事件背景与动机(为什么会这样做?) 新冠疫情下的特殊时期: 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医护人员作为抗击疫情的第一线,承担着巨大的压力和风险。他们长时间工.............
  • 回答
    苏州建设大规模方舱医院,这事儿说起来,背后牵扯着不少事情,得从几个层面来理解。首先,这是基于“外防输入、内防反弹”总策略的一个具体行动。大家都知道,新冠疫情虽然进入了常态化防控阶段,但病毒并未消失,境外输入的风险依然存在。一旦出现本土疫情,尤其是有聚集性爆发的苗头,就需要快速、大规模的应对措施来切断.............
  • 回答
    苏州某外来务工人员子弟学校(我们姑且称之为“新学校”)借用一所知名重点小学(姑且称为“老学校”)的校舍进行办学,却招致老学校部分家长实名联合反对,这事儿,可真是挺让人咂摸的。这背后牵扯到的,可不是简单的校舍分配问题,而是更深层次的社会公平、资源分配以及不同群体之间融合的复杂议题。咱们一件件捋一捋:1.............
  • 回答
    苏翊鸣在回应关于其在比赛中分数被质疑偏低时,表示“不在意,能跟世界顶级运动员同台竞技很开心”,这是一种非常成熟和高情商的回应,体现了他作为一名年轻运动员的良好心态和长远眼光。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详细看待他的这种表态:一、 积极的心态和对竞技体育本质的理解: 专注于过程而非结果(绝对分数): .............
  • 回答
    苏宁孙岩提出的“技术负责人0点睡觉很会养生”这一观点,无疑触及了当下科技行业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和讨论焦点:关于工作强度、健康与效率的平衡问题。 这个观点之所以引人关注,甚至引起争议,在于它试图用一种看似轻松甚至略带讽刺的方式,来解读和评价技术负责人的工作状态,并将其与“养生”这样一个通常与悠闲、健康.............
  • 回答
    苏州女童藏进纸箱被碾压的悲剧事件,以及随之而来的对交警和司机责任的认定,是一个令人痛心且复杂的问题。要全面理解此事,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剖析,包括事件本身、各方责任的划分、社会反思以及潜在的解决方案。事件回溯(假设您指的是普遍传播的类似事件,因为具体细节可能会有不同):通常这类事件中,一名年幼的女.............
  • 回答
    苏州大学学生诉知网胜诉,以及知网最低充值金额的调整,是近期备受关注的事件,尤其是在学术界和大学生群体中。这背后牵涉到知识产权、信息获取成本、平台盈利模式以及用户权益等多方面议题。要详细地看待这个事件,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剖析:一、 苏州大学生诉知网胜诉:标志性的胜利与深层意义1. 事件背景:.............
  • 回答
    苏州勤惜实验小学用隔离墙隔离苏州立新小学的学生事件,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要全面看待这个问题,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事件背景梳理:首先,我们需要了解事件发生的基本事实。通常情况下,这类事件的发生可能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校舍共享或相邻: 两所学校可能存在校舍共享、紧密相邻或者历史上曾.............
  • 回答
    苏州推出“苏城码”,这个文明码的出现,确实引发了不少的讨论,也触及到了很多关于社会治理、个人隐私以及如何衡量“文明”的根本性问题。咱们就好好聊聊这事儿,看看它到底是怎么回事,可能有哪些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以及有没有更靠谱的“文明尺子”。首先,从推出“苏城码”的初衷来看,它肯定是想通过一种量化的方式来引.............
  • 回答
    苏州一名男子因乙肝五项检查结果被拒绝录用,法院调解后企业却玩起了“猫捉老鼠”的游戏,要求删除报道才履行调解结果。这事儿,怎么说呢?真是让人气愤又无奈。这事儿的背后,折射出的不仅是个人遭遇的不公,更是社会对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普遍误解和歧视,以及某些企业在法律和道德面前的推诿塞责。咱们先捋一捋这件事情的几.............
  • 回答
    苏宁将全部股权质押给阿里,这事儿啊,说起来挺有意思,背后牵扯的可不只是两家公司那么简单,更像是商业江湖里的一招妙棋,也可能是孤注一掷的赌博。咱就一点点掰扯开来说道说道。首先,这事儿得从苏宁的现状说起。你懂的,这两年零售业的日子都不太好过,尤其是苏宁,虽然曾经是家电零售的巨头,但互联网浪潮一来,线上竞.............
  • 回答
    苏州的日本风情街,广东也有类似的街区,大连更是早早就打出了“日本风情”的旗号,这些地方的存在,确实引发了不少讨论,也勾起了人们的好奇心。要怎么看它们呢?我想得从几个层面来聊聊。首先,从商业和旅游的角度,这些地方无疑是成功的。它们提供了一个“异域体验”的场所,满足了一部分人对日本文化的好奇和向往。在这.............
  • 回答
    这事儿,发生在苏州,挺让人唏嘘的。一车主,车子被人给堵得死死的,挪不动。这本身就够糟心的了,结果他一气之下,直接开着自己的车,把堵路的车辆给撞开了,这才算是出了个头。事情的经过和判决事情大概就是这么个情况:这位车主,因为车辆被违规停放的车辆堵塞,无法正常出行。在尝试联系对方无果,并且长时间无法解决的.............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且令人心疼的案例,它触及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孝道”、法律的边界以及家庭伦理的冲突。从多个角度来看待这个问题,并探讨老人如何防范晚辈不孝带来的风险,需要深入分析。一、 如何看待苏州奶奶赠孙女3套房不被赡养,出租房屋后租客反被起诉的案例?这个案例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来解读:1. 法律层面.............
  • 回答
    苏联大清洗运动,又称“大恐怖”(Great Purge)或“约瑟夫·斯大林时期的大清洗”(Stalin's Great Purge),是20世纪30年代苏联发生的一系列大规模政治迫害和镇压行动。它标志着苏联共产党在其内部和整个社会中建立绝对统治、消除任何形式的异议和潜在威胁的残酷过程。要理解大清洗,.............
  • 回答
    关于苏宁领导提到“0点睡觉是养生的”这种说法,这确实是一个很有意思的话题,也容易引发大家的讨论和思考。咱们就来好好聊聊这个事儿,尽量说得细致点,把这事儿掰开了揉碎了分析分析。首先,要承认的是,从传统养生的角度来看,尤其是中医理论里,确实强调“子时”(晚上11点到凌晨1点)是阴气最盛、阳气初生的时候,.............
  • 回答
    苏州超过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这是一个非常引人注目的话题,背后蕴含着中国经济格局的深刻变化以及苏州自身独特的崛起路径。要理性看待这一趋势,并深入分析苏州的未来发展前景,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去审视。看待苏州超过上海成为中国第一大工业城市:首先,需要明确“工业城市”的定义以及衡量标准。通常我们会关注.............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