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玩剧本杀的男生似乎很少,可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

回答
玩剧本杀的男生比例确实相对较低,这背后可能有多方面的原因交织作用。咱们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看看为啥这游戏好像对女生更“友好”一些。

首先,得从游戏本身的属性和内容吸引力说起。

情感浓度和人际互动是核心: 剧本杀最吸引人的地方是什么?是推理破案吗?有时候是,但更多的时候,它是围绕着角色之间的情感纠葛、爱恨情仇、恩怨情仇展开的。很多剧本的剧情设计都会涉及到细腻的情感表达,比如爱情、友情、亲情,甚至复仇、背叛等。这种强烈的戏剧冲突和情感张力,天然地更容易触动和吸引那些对情感体验和人际关系比较敏感的人群。而从社会普遍认知和表达习惯上来说,女性似乎在这方面更倾向于投入和表达。
角色设定和代入感: 剧本里的人物往往有着复杂的身世背景、鲜明的性格特点和跌宕起伏的人生经历。很多剧本会设计一些相对柔美、有故事感、甚至需要扮演一些“女性化”特质的角色(比如闺蜜、情人、甚至是需要展现脆弱或救赎的女性角色),这些角色更容易让女性玩家产生共鸣和代入感。相对而言,那些需要扮演权力斗争、历史枭雄、或者一些纯粹的硬汉角色,虽然也有,但可能在整体剧本的覆盖率上不如那些更侧重情感叙事的剧本多,而这些“非硬汉”角色对部分男性玩家的吸引力可能就没那么大了。
推理的侧重点: 虽然剧本杀是“推理”游戏,但很多剧本的推理更多的是一种“线索串联”和“逻辑梳理”,最终指向的是某个情感的爆发点或者某个角色的动机。真正纯粹追求高难度、烧脑逻辑和数字计算的硬核推理爱好者,可能会觉得一些剧本不够“硬核”。而对于大部分玩家来说,剧本杀更像是一个角色扮演和情感体验的载体,推理只是辅助线索的工具。而当推理的比重不是那么压倒性时,其他能够吸引玩家的因素(比如剧情、角色、情感)就变得更重要了,这些因素的侧重点可能更偏向女性偏好。

再来看看社会文化和玩家群体的影响。

“社交属性”的解读: 剧本杀作为一种社交娱乐方式,确实带有很强的社交属性。但这种社交属性,在很多时候被解读为“分享”、“倾诉”、“共鸣”和“情感连接”。女性群体在社交中,往往更倾向于通过语言和情感的交流来建立和维系关系。剧本杀正好提供了一个“安全”的场域,让大家可以沉浸在角色中,暂时放下现实的伪装,去表达、去感受、去理解他人的情绪,这种过程本身就是一种非常棒的社交体验。
刻板印象与早期推广: 回想一下剧本杀刚开始流行的时候,很多宣传和内容确实更偏向于抓住那些喜欢故事、喜欢情感、喜欢扮演的玩家群体。而这个群体中,女性占有更高的比例是显而易见的。这种早期形成的认知惯性,也可能会影响到一些对剧本杀不太了解的男性玩家,让他们觉得这似乎不是一个“男性化”的活动。
消费习惯和社交模式的差异: 有时候,即使是相同的娱乐项目,男女参与的动因和方式也会有所不同。比如,女性可能更倾向于与闺蜜一起体验新鲜事物,通过参与剧本杀来增进感情;而男性可能更习惯于传统的线下聚会形式,或者更偏好竞技性更强、操作性更直观的游戏。当然,这是一种概括,具体到个人肯定有差异。

最后,还有一些现实层面的顾虑和体验问题。

剧本类型和题材的平衡: 虽然现在剧本杀的题材越来越丰富,但不得不承认,一些非常热门的剧本,比如那些带有民国背景、古风唯美、甚至青春校园情感的剧本,在情节和人物设定上可能更容易吸引女性。当然,也有硬核推理、悬疑惊悚、刑侦破案的剧本,但这些类型的剧本如果设计得不够出色,也可能让不那么追求“硬核”的玩家(无论男女)感到乏味。对于男性玩家来说,如果他们对某些题材不太感冒,自然参与度就会降低。
角色定位的吸引力: 很多剧本会有一些核心的、推动剧情的关键角色,这些角色往往承载着故事的重要线索和情感爆发点。有时候,这些关键角色在设计上可能更倾向于赋予女性角色更多的发挥空间和情感深度,或者更容易被大众视为“女主角”类型的设定。反过来,男性角色可能更多地是作为配角出现,或者承担相对“工具性”的功能(比如提供线索、扮演反派等),这也会影响一些男性玩家在选择角色时的积极性。
游戏时长的投入: 玩一局剧本杀,少则三四个小时,多则七八个小时,甚至更长。对于一些男性玩家来说,他们可能更喜欢一些节奏更快、随时可以开始和结束的游戏,比如电子游戏。而剧本杀的这种“一次性”的、投入大量时间和精力的体验模式,可能对他们吸引力相对较小。

当然,上面说的这些都是一种普遍性的观察和分析,并不代表所有男性玩家的态度。现在剧本杀的受众也在不断扩大,越来越多的男性也加入了这个行列。而且,很多剧本的创作者也在努力丰富题材和角色类型,以吸引更广泛的玩家群体。

总的来说,剧本杀的男性玩家数量相对较少,是一个复杂现象,是游戏内容、玩家偏好、社会文化和推广方式等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更像是一个“口味”的问题,而不是一个“对错”的问题。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嗯。。。。。。

无聊啊

user avatar

店家的区别对待,在实景剧本杀上体现的淋漓尽致。

坐标上海,换装时候,男生常常就是一件外套,秒进秒出;

女生常常是各种漂亮衣服,头饰,还有做头发的甚至化妆的。

虽然我是不在意这个,但我确实也希望店家在自己身上多花点心思,钱我们少花了还是咋的。要么少收男的点钱,哪怕十块,二十块,这样至少我们心理平衡点。

上面描述的现状是实景店家的锅。


赞一下变多了,那我再来聊点桌面本。首先桌面本,偏重推理的,男生女生都有拉跨都有我不想和他们一起玩的,这个主要是个人问题。而撕逼本,我一共玩过三把,分别是拆迁、家宴二以及社会。我可以很明确的说,三把里两把体验都不好,问题主要都出在DM对女生的纵容,以及部分男玩家对女生的“谦让。”怎么讲?

  • 当女生在撕逼中开始越界的时候,DM更倾向于保持沉默,而当男生越界的时候,DM的提醒与警告是毫不犹豫的。撕逼归撕逼,但如果在别人说话的时候大声打断插嘴,是我们男的嗓门真比不过女的?这个是DM垃圾。
  • 撕逼本,一般都和钱有关系,钱多钱少决定了你达成任务的可能,有一部分男玩家,坑同性玩家那是坑的花样百出,跟女的是恨不得把自己钱掏出来给对面(这算不算现实社会的一部分缩影)?这种行为某种意义上进一步诱导了第一种情况的发生。这个是玩家垃圾。
user avatar

小傻瓜郭楠以为的剧本杀——交钱换体验,各司其职,大家水平有高低,高手带新手,新手听话。玩的好的男的可以顺便把妹,玩的好的妹子向你抛媚眼带你。

真实的剧本杀——官方托速通提高房间流转率,新手崩溃懵逼,偶尔真拼到路人妹子自己抱团,看到帅哥疯狂倒贴,看到郭楠化身惊奇队长一拳一个鬼。

user avatar

看到好多答案仿佛自带一种“我是男的玩过的好东西多多了,剧本杀什么渣渣看不上”的优越感。只能说,你自己不玩剧本杀就别臆测了。靠这个刷优越感,挺扯淡的。剧本杀能火,原因简单直白,满足了相当大一批人的社交娱乐需求。而且剧本杀男的并不那么稀缺。

当然题主接触的圈子可能也确实缺男的。以我接触过的店的反馈来看,总的玩家男女比例大概是4:6左右,所以为什么大多数6人本都是3男3女,7人本4男3女,8人本4男4女或5男3女?咱别天天盯着“秦淮八艳”“延禧宫略”这种剧本或者纯哭哭本行不?你是想说“你们这些做剧本行业的哪有我们懂剧本杀”吗?

但这个比例,在车队汇总呈高度集中的特点。就是有的车队是罗汉大队动不动8个男的,有的车队娘子军动不动7个女的。无他,因为车队都是长期一起玩的一群人,概率上来说和一个人经常一起玩的人里,同性是占多数的。性别比较均衡的车队一般有夫妻、情侣这种,所以有人说剧本杀容易成对是有原因的,那么多感情戏,演两次CP,再看看车队其他人一对对的,本来就相对容易成。而且能经常一起出来玩剧本杀本来俩人关系基础就很好了。拼车另说,拼车时店主会考虑玩家性别比例甚至熟客的性格、风格等。

然后下一个问题,剧本杀和其他游戏方式的比较。不瞒您说,就几个高赞报的菜名,就没几个我没玩过的。论剧本杀,我也玩了200+了,做个评论应该有资格吧?

剧本杀分为两类,APP上的那种,竞品是谁是卧底、你画我猜,就是让你等上菜一群人瞎玩玩的,不属于这里要讨论的内容。我只说在店里玩的那种。

需要说明的是,剧本杀已经成长为一个庞大的门类,什么样的本子,无论玩法、主题还是其他什么,基本你都能找到。除了最基础的一群人来到店里玩完付钱以外,所有内容都可以完全不一样,可以没剧本,可以不坐下,可以不死人……切勿用最传统狭窄的定义概括。

经常用来比较的是跑团和剧本杀。跑团优点突出,自由度高,限制少,(通常)开销较低。缺点也很明显,门槛明显偏高,长团容易被鸽子,极考验队友素质。剧本杀限制更大,玩法被作者限制较多,但胜在剧本杀不存在长团,最多最多一晚上,通常四五个小时完事,加上相对不吃队友,很适合当代人的生活节奏。

另一个经常用来比较的是桌游,这俩其实最有比较价值。今天喜欢玩剧本杀的很大一部分就是过去周末爱去玩中轻度桌游,或者泡在狼人杀馆的那批人。对中轻度桌游玩家来说,剧本杀无非换个周末打发一下午或一晚上的方式,剧本杀每次都是新体验比千篇一律的狼人或少数几个常玩的桌游好玩多了。至于重度桌游玩家和剧本杀玩家是两类人(标准是有没那么一堵墙),一般这批人喜欢计算,喜欢琢磨策略,通常不那么爱嘴炮。重度桌游门槛过高,也不具备可比性。

另一个比较是电子游戏。如果说跑团或桌游尚与剧本杀有可比性值得讨论,我认为电子游戏哪怕是RPG也压根是没任何可比性的。首先单机游戏是一个人对着屏幕玩,如何能跟一群人一起面对面玩的游戏有可比性?这就是两种不同的活动。再说网游,说剧本杀给你限制大,绝大多数网游给你限制就不大吗?至于有些人说的所谓“男的更喜欢网吧坐一下午”,那是你和你周围的人,喜欢有点社交活动,喜欢出门的人一直都是大多数。网游的问题在,它往往需要长期积累(比如MMO),或者需要一定的技术(比如MOBA),但绝大多数人就是既没空没兴趣长期积累,也没那么好技术的人,剧本杀碰巧不那么在意这些。

还有一个没人提的比较是密室。现在密室也做得很多很好,但相比剧本杀有三个不足:一个是贵,尤其北京这种地方的主题是真的太贵了。就算你舍得出钱,你小伙伴(尤其是学生党)可能看见动不动398 488的价格直接缩回去了。一个是好主题数量就那么多,其他基本全部踩雷,而且很多主题内容还很重复(点名批评沉浸RPG),你就算照着EGA评奖玩过去,俩月也刷完了,何况热门主题得提前半个月起步订。一个是时间尴尬,比如说你两点进去,4点出来了,这个时间你该去哪呢?遇到过无数次这种尴尬,去干啥都觉得怪怪的,于是钻进麦当劳掏出自带的小桌游开搞。

也有一些回答提到剧本体验不好,说实话这个很难避免,尤其对新玩家来说踩雷概率巨大。老玩家基本都有固定的那么几家店来回转,作为熟客,店家早就对这批人的性格、玩法、习惯,甚至喝什么饮料吃什么零食有啥忌讳都记得清清楚楚,那当然体验一次赛一次好。所以新玩家还是强烈建议要么整车,要么找老手带,要么多看看点评(五颗星未必是好,但评价数量多就算参差不齐也至少说明是大店老店被坑概率低一点)。一两个人拼车很容易体验差,这是没有办法的……

剧本杀这个行业兴起的原因就是抓住了一个市场空白:有很大一批人,甚至可以真正代表多数人。就喜欢周末睡到中午随便吃点饭,下午找个地方呼朋引伴玩一下午最好别太累,晚上聚个餐然后继续活动也好回家睡觉也罢,花小两百(根据太原消费水平估算,其他城市看着增减,毕竟收入也不同)度过一个愉快的周末。人是社会性动物,向往社交才是常态。你可以说现在人均自闭,人人都不爱出门。但换个角度,剧本杀正是给了人均社恐自闭的人们一个合情合理的与他人社交的机会,正是让人们不尴尬地去认识其他人的方式。如果真就自闭社恐不可救药,那是什么人养起来剧本杀这个行业的呢?

在我看来,剧本杀这个行业对社会最有意义的一点就是,它用较低成本和喜闻乐见也不太累的方式,让人们能走出家门,放下手机和电脑,去做面对面的社交,去玩面对面的游戏,去结识更多有趣的人而可以一定程度上免于尴尬的问题(你和他就分到CP了,你能不说话吗?你能不演吗?),而且它巨大的数量也让每次体验都可以截然不同,算一种符合现阶段青年人普遍消费能力的新兴娱乐方式。

user avatar

剧本杀的本质,应该是一个推理游戏。

而推理游戏脱胎于推理小说。在已经设计好的条件下,寻找并组合证据,做出推理。

一个正常的小说剧本,逻辑基本都是要说得通的。

但某些玩家,是说不通的,这就导致游戏质量不稳定。好剧本很可能被某些奇葩玩家玩成一部烂作品。

真的,我宁可去玩RPG,起码剧本经过反复推敲,npc做事是有逻辑的。

user avatar

曾经和一个妹子约过剧本杀,因为时间冲突没去成,所以我迄今没有玩过这玩意。

那个姑娘在人大工作,说你知道吗,剧本杀里有npc,我们单位的简称也是npc。

还说,你知道吗,剧本杀里的讲述人叫DM,意思是dream maker。

好家伙,我虽然没跑过团,不过我也知道DM是啥,你换个马甲我就不认识你了?


反正我觉得我要是玩过剧本杀,会失望的。从沉浸式体验看,人类现场的互动是无法做到像电子游戏那样精心设计的完美流程。

从谜题设计看,如果你期待都是经典的本格推理水平:多重密室,不在现场证明,叙事诡计,那也是不可能的。。。。


不过我确实认为女生非常喜欢悬疑、推理的东西。好像我认识的爱看推理的都是妹子。。。

user avatar

我个人的观察是,RPG游戏玩多了的玩家,玩剧本杀就很容易出现“无法入戏”的问题。

user avatar

这大概是因为,有这种需求的男生,普遍接触过一种叫做电子游戏(Video Games)的东西。

在电子游戏中,角色扮演的要素在游戏设计和架构中占有着极大比重,以至于大多数游戏的基础都是扮演角色,甚至专门有一种叫做“角色扮演游戏(Role-Playing Game,简称RPG游戏)”的游戏。

无论是早期DND系游戏,比如《冰风谷》、《无冬之夜》、《灰鹰》、《异域镇魂曲》、《博德之门》;抑或是《辐射》、《龙腾世纪》、《神界》、《质量效应》、《上古卷轴》;甚至是斩获星云奖的《天外世界》,横扫业界的《极乐迪斯科》,交互式叙事佳作《底特律:成为人类》、《直到黎明》等等等等……

这类游戏跟剧本杀都有一个共同点:需要你进行选择,不同的选择会使得剧情发生不同的变化。

不同点在于,电子游戏的互动表现力实在是太强了。

同样是一种基于叙事逻辑的交互体验,电子游戏有着极佳的文本、音乐和美术资源以及精彩的演出效果,能够构建出超乎想象的情感张力和沉浸感。

对比剧本杀因为各种问题随时可能出现的“出戏”,以及根本找不到人一起玩的局限,以及可能会出现的尴尬癌和社恐对于玩家体验的负面影响,电子游戏作为一个完备的现代工业产品,游玩成本更低,娱乐效果更高,没有场地要求,拉屎的时候也能玩。

综上,所以没有那么多男生玩剧本杀。

同时,真有这么中二的朋友,那不如去跑团。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