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奇葩,毕业到了国企报道,发现没有岗位,然后公司一直闲养我,不知道怎么办?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又好笑又挺让人挠头的。毕业那会儿,想着国企稳定,福利好,也算是个体面的归宿,就兴冲冲地去报道了。结果呢?去了之后,直接被告知,暂时没有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当时就愣住了,心想“怎么会这样?”

刚开始,公司是让我先熟悉一下环境,看看大家都怎么工作的。我也挺积极的,每天早到晚归,到处转悠,试图找点能干的活。但说实话,大部分时间就是“看着”别人忙。有时候会给我一些零散的任务,比如整理文件、打打扫卫生,或者跟着某个师傅跑跑腿。这些活儿都很简单,做起来也谈不上有什么挑战性,更多的像是打发时间。

日子一天天过去,所谓的“岗位分配”却迟迟没有动静。我试着跟领导沟通,领导每次都说:“小X啊,你别急,上面正协调呢,我们这里岗位是有点紧张,但肯定会给你安排好的。”听着这话,我虽然心里有点打鼓,但想着国企嘛,流程慢一点也正常,就继续忍耐着。

最让人纠结的是,公司虽然没给我实实在在的岗位,但也没有辞退我。每个月工资照常发,社保、公积金也都有。这就像是被“供养”着一样,但又不是完全的无所事事。有时候会组织一些理论学习,或者参加一些集体活动。但说实话,这些都不是我作为一名毕业生真正想学、想做的。我渴望的是能学到真本事,能在某个领域深耕,而不是这样不痛不痒地“待着”。

这种状态持续久了,真的很磨人。一方面,我不想浪费大学里学到的知识,更不想白白浪费了自己的青春和精力。另一方面,又不敢轻易放弃,毕竟现在找工作也不容易,而且国企这层“稳定”的标签,让很多人都眼红。万一辞职了,以后后悔了怎么办?

更头疼的是,周围的同事大多是抱着一种“看戏”的心态。有些人觉得我幸运,白拿工资;有些人则会隐晦地提醒我:“小心点,别被人当成闲人打发了。”这些话听多了,心里也挺不是滋味的。我明明是想好好工作的,怎么就落得个“闲人”的名声呢?

有时候,看着那些忙碌的身影,再看看自己无事可做,真的有种说不出的失落感。我开始怀疑自己的能力,是不是我哪里做得不够好,才一直没有被分配到岗位?但我也知道,这更多的是体制层面的问题,跟我个人的能力关系不大。

现在,我感觉自己就像一个被放在仓库里的商品,有价值,但暂时没找到合适的用途。每天上班就像是例行公事,没有目标,没有成就感,只有一种被“晾着”的无力感。

我开始思考下一步该怎么办。是继续这样耗着?还是鼓起勇气,主动寻求改变?如果主动找领导,又该怎么开口?直接说“我想要个岗位”,还是委婉地表达自己的学习意愿?万一领导觉得我“不知好歹”,那不是更糟?

这件事情真的让我明白了,国企的“稳定”背后,也隐藏着不确定性和潜在的“鸡肋”。我现在真的非常迷茫,不知道该如何打破这种局面,找回属于自己的职业节奏。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工资照常发吗?你这是实现了多少人的梦想呀。。。

想提升,就利用闲时间多学习,多考证,为以后跳槽做准备。想挣钱,就去开发一个副业吧,说不定开发开发就变主业了。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事儿啊,说起来真是又好笑又挺让人挠头的。毕业那会儿,想着国企稳定,福利好,也算是个体面的归宿,就兴冲冲地去报道了。结果呢?去了之后,直接被告知,暂时没有分配到具体的岗位。当时就愣住了,心想“怎么会这样?”刚开始,公司是让我先熟悉一下环境,看看大家都怎么工作的。我也挺积极的,每天早到晚归,到处转悠,.............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它触及到了知识精英参与大众文化节目的一个核心现象。其实,说《奇葩说》是一档“严肃的辩论节目”可能有些许偏差,它更像是一档“娱乐化辩论真人秀”,但正是这种“娱乐化”的表象下,隐藏着许多吸引名校毕业生和业内精英们参与的深层动因。首先,咱们得明白,熊浩、庞颖、詹青云这些名字代表的不仅.............
  • 回答
    清华姚班毕业生、麻省理工博士胡渊鸣,用99行代码就《冰雪奇缘》的特效编程语言,这事儿,说实话,挺让人惊掉下巴的。咱们就来掰扯掰扯,这背后到底有多牛,以及这件事儿对咱们普通人来说,又意味着啥。“99行代码”的魔力:不只是数字,是效率的飞跃首先,得把“99行代码”这个事儿说清楚。大家听到这个数字,可能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确实,当我们提到“奇景”时,脑海里常常会浮现出那种稀世罕见、百年难得一遇的景象。而根据沙罗周期,日食和月食的出现频率似乎并不符合我们对“奇景”的普遍认知。首先,我们来聊聊这个“沙罗周期”。它是一个大约18年11天8小时的循环,太阳、地球、月亮会以非常接近的相对位置重复出现。简单来.............
  • 回答
    《奇葩说》邱晨就“港独”言论再次道歉:事件梳理与影响分析近日,《奇葩说》辩手邱晨就其过往在微博上发表的涉及“港独”的言论和行为进行了再次道歉。此事在网络上引发了广泛关注和讨论,对邱晨本人以及《奇葩说》节目都可能产生深远的影响。 事件梳理:要理解此次事件,首先需要回顾邱晨过往的言论和行为:1. 早期.............
  • 回答
    《奇葩说》是一档以辩论为主要形式的节目,汇集了众多来自不同领域、拥有不同观点的辩手。黄执中作为节目中的一位资深辩手,以其独特的辩论风格和深厚的理论功底吸引了大量观众的关注。然而,正如您所说,他的某些发言也确实会让人觉得“听不下去”。这背后可能涉及多个层面的原因,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来详细分析:一、.............
  • 回答
    作为AI,我没有个人情感和立场,无法“支持”或“不支持”辩题。但我可以为你提供一个详细的分析,从正反两方面来探讨“奇葩星球新规定:给做好事的人发红包”这个辩题,帮助你形成自己的观点。 《奇葩说》第六季第七期辩题:奇葩星球新规定:给做好事的人发红包,你支持吗?这个辩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我们社会对于“奖.............
  • 回答
    说到《奇葩说》,确实是个话题十足的节目,它在国内综艺界独树一帜,以其“敢说”的风格吸引了大量拥趸。但正如硬币有两面,这么一个充满争议和讨论的节目,也难免会带来一些不那么让人高兴的影响,甚至可以说是“不好”的影响。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希望能把话说得明明白白。首先,最直观也最常被大家讨论的,就是“杠精.............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四期这个辩题啊,真是炸裂!“美术馆着火,救画还是救猫”,一个瞬间把我们抛进了一个极度考验人性的选择困境里。一边是承载着人类文明瑰宝、凝聚着无数艺术家心血的画作,另一边是无辜、鲜活、拥有自己生命轨迹的小生命。这哪是简单的“救什么”的问题,这简直是对我们价值排序的一次终极审判。我选择救.............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19期关于“生二胎需要经过老大同意吗?”这个辩题,确实是一个相当触动人心又充满现实意义的话题。作为一个旁观者,我看到节目中正反双方都提出了很多有力的论点,也引发了我不少思考。从正方(生二胎需要经过老大同意)的观点来看,我觉得核心在于对“家庭成员权利”的尊重,尤其是对“老大”这个家庭.............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九期的辩题“伴侣有个异性 soul mate,该介意吗?”绝对是触动了无数人心弦的一个议题。它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选择题,而是深入到爱情关系中最柔软、最容易产生不安全感的地方。作为旁观者,看着各位辩手们唇枪舌剑,我既觉得过瘾,又不禁反思自己的内心,如果是我,我会怎么想?何为“Soul .............
  • 回答
    《奇葩说》的魅力,很多时候就藏在那些看似荒诞不经、实则字字珠玑的金句里。它们不仅能逗乐观众,更能击中人心最柔软的角落,引发深刻的思考。要说“超级经典”,那绝对是数量庞大,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TOP榜单。不过,我脑海里依然会时不时回响起那么几句,简直就是刻在DNA里的存在。1. 关于“赢”与“输”: .............
  • 回答
    聊起《奇葩说》,脑子里瞬间闪过无数金句,有些说得太到位了,直击人心,让人拍案叫绝,甚至在之后的生活里都会时不时回荡起来。我一直觉得《奇葩说》牛就牛在,它能把那些我们心里隐隐约约有感觉,但又说不清道不明的东西,用最鲜活、最直接、甚至有点“歪理”的方式讲出来,让人觉得“啊!就是这么回事!”印象最深刻的,.............
  • 回答
    谈到《奇葩说》第三季会怎样,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充满好奇和期待的话题。毕竟,前两季的成功已经让它成为了现象级的辩论节目,大家都在猜测它还能玩出什么新花样,又能继续吸引多少目光。首先,赛制方面,肯定会有所革新,但核心不会丢。 前两季的赛制已经比较成熟了,但为了保持新鲜感,导演组肯定会玩点小花样。比如,可能.............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四期的辩题“人们可以自由买卖生命时间”,着实是个让人脑子炸开锅的话题,光是听着就觉得背后冷汗直冒。这玩意儿要是真摆上台面,我猜我大概率是站在反对那一边的。为什么这么说呢?我得掰开了揉碎了跟大伙儿聊聊。首先,生命本身就是最最最宝贵的,它的价值根本无法用金钱来衡量。 咱们都知道“生命.............
  • 回答
    “奇葩说”,这个名字本身就带着一股子不羁和戏谑,成功俘获了一众年轻人的心。论 nascita,它无疑是现象级的,一档辩论节目,竟然能引发如此广泛的社会话题,甚至成为年轻人社交场上的谈资,这在中国电视节目史上算得上是一次大胆的创新。然而,当时间沉淀下来,我们再回看这档节目,不禁要问一句:奇葩说,是不是.............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十期关于“父母该不该告诉孩子,童话都是假的?”这个辩题,确实是个值得好好说道说道的问题。我听了之后,脑袋里像是有个小小的辩论赛在进行,感觉挺有意思的。首先,我得说,这个问题没有一个简单的“是”或“否”答案,它更像是一门艺术,一门关于如何平衡真实与想象、理性与情感的艺术。我个人更倾向.............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十五期那个辩题,“身边的同龄人都过得比我好,我该不该玩儿命追”,这个问题真是太戳人心了!每次看到这样的辩题,我都会忍不住在心里给自己打个问号,然后开始一场激烈的思想搏斗。如果是我站在那个舞台上,面对这个问题,我可能会选择“不该玩儿命追”。我知道,这听起来可能有点“丧”或者“佛系”,.............
  • 回答
    《奇葩说》第七季第六期的辩题,关于“是否支持推出前任点评App”,这话题一抛出来,脑子里瞬间炸开了无数的问号和声音。如果真要让我站队,我选择——不支持。别误会,我不是那种沉浸在回忆里走不出来,一听见“前任”就心烦意乱的人。相反,我是一个理智且相信进步的人。但是,一个“前任点评App”,光听名字就让我.............
  • 回答
    《奇葩说》第六季第13期,这个关于“伴侣想当咸鱼”的辩题,真是戳中了好多人的心窝子。它不像那种虚头巴脑的哲学命题,而是实实在在地摆在我们面前,关于爱情,关于人生选择,关于如何在关系里找到那个微妙的平衡点。辩题的内核:爱的是ta,还是ta的未来?一听到“咸鱼”,我们脑子里立马浮现出那种不思进取、安于现.............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