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如果蜀国打败了魏国,刘备会怎么对待汉献帝?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引人遐想。假设在正史中我们熟知的历史轨迹发生重大改变,蜀汉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真的能够北伐成功,甚至灭掉了曹魏,那么刘备这位“汉室宗亲”会如何对待这位名义上的汉朝皇帝——汉献帝呢?这其中涉及到的政治考量、刘备的个人性格以及当时的大局,都是值得细细揣摩的。

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刘备的政治合法性很大程度上是建立在“兴复汉室”这个旗帜上的。从他起兵开始,到他最终称帝,一直都将“汉室”和“正统”放在非常重要的位置。所以,如果他真的能够推翻曹魏的统治,那么他处理汉献帝的方式,必然会受到这个根本性立场的深刻影响。

可能性一:尊崇并辅佐,实际掌控

这是最符合刘备“兴复汉室”政治口号的选项。如果蜀汉能够军事上压倒曹魏,那么理论上汉献帝还在曹魏控制之下。刘备としては,他首先要做的应该是以“匡扶汉室”的名义,将汉献帝从曹魏手中“解救”出来。

政治姿态: 刘备会极力营造一种“忠君爱国”的形象。他会派遣重臣,以皇帝的名义,去安抚各地军民,宣称自己是奉皇帝之命前来讨伐奸臣(曹操、曹丕之流)。一旦获得汉献帝,他绝不会直接废黜,而是会给予极高的礼遇,甚至在公开场合表现出“臣服”的态度。
实际操作: 皇帝是皇帝,但权力掌握在谁手里,才是关键。刘备很可能会将汉献帝安置在长安或洛阳,并亲自前往朝拜,同时在皇帝周围安插自己的亲信,形成事实上的控制。汉献帝的诏令、任命,都会经过刘备的“批准”和“建议”。这有点像西汉末年的王莽,虽然名义上是辅佐,但实际权柄早已旁落。刘备的个人品德和政治手腕,相信比王莽要高明得多,他更能让这种“辅佐”显得更为自然和难以挑剔。他甚至可能通过这种方式,逐渐架空汉献帝,直至在合适的时机再进行下一步操作。
好处: 这种做法能够最大程度地争取人心,尤其是那些仍然效忠汉室的士族和百姓。它能避免内部的分裂,也更容易赢得其他割据势力的支持或至少是观望。

可能性二:名义上尊崇,实际软禁,伺机而动

这种方式比第一种稍微激进一些,但同样保留了政治上的灵活性。当刘备成功推翻曹魏后,汉献帝依然是皇帝,但他作为前朝的象征,对新政权来说,可能是一种隐患。

政治姿态: 刘备会继续宣称拥护汉献帝,但可能会找一些理由将皇帝“保护”起来,例如以北方战乱为由,将皇帝迎到自己的地盘,然后进行严密的监视。这种“保护”实际上就是软禁。
实际操作: 汉献帝的生活不会受到太大影响,甚至会比在曹魏时期更加舒适,但他的行动和对外联系会被严格限制。刘备可能会利用汉献帝的名号颁布一些重要的政令,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任何可能威胁到蜀汉统治的举动,都会被扼杀在摇篮里。
潜在风险: 如果汉献帝在某些忠臣的帮助下逃脱,或者成为其他反抗势力的旗帜,那么刘备的处境将会变得非常被动。因此,这种方式需要极其严密的控制和周密的计划。

可能性三:迫使禅让,建立新朝(但保留“汉”的血脉)

这是最直接的“灭魏立蜀”的操作,但考虑到刘备的背景,他不太可能直接废黜汉献帝,然后自己另起炉灶。但有一种变通的可能性。

政治姿态: 刘备可能会利用“天命所归”、“民心所向”等理由,加上军事上的绝对优势,迫使汉献帝“自愿”禅让。这个过程可能会充满了政治运作和表演。
实际操作: 刘备不会直接称“汉”姓,而是可能以“汉”朝的继承者身份,继续使用“汉”的国号,但将都城迁至自己认为更合适的地点(比如长安),并建立以自己为核心的新统治秩序。他甚至可能通过联姻等方式,将自己的子孙与汉献帝的血脉联系起来,以示正统性。例如,如果刘备的儿子刘禅能够继位,他可能会让刘禅娶汉献帝的女儿,或者让自己的女儿嫁给汉献帝的儿子,以此来模糊新旧政权的界限。
可能性: 这种方式的好处是,既能够名正言顺地取代曹魏,又能够一定程度上保留“汉”的法统,避免完全割裂。但如果刘备灭掉曹魏,他已经拥有了绝对的军事实力,直接称帝也并非不可能,只是这种方式更符合他的政治宣传。

可能性四:最坏情况:杀害或废黜,但可能性极低

说实话,考虑到刘备“兴复汉室”的政治口号以及他个人的政治智慧,直接杀害或废黜汉献帝的可能性微乎其微。这样做会让他立刻失去政治合法性,招致天下人的唾骂,也背离了他一直以来的政治宗旨。

如果真的发生了: 只能说,那是刘备完全放弃了自己一直以来标榜的政治原则,或者是因为某种极端情况(比如汉献帝试图联合第三方反扑,刘备为了自保而不得不采取极端手段)。但即便如此,他也必然会找一个冠冕堂皇的理由,比如汉献帝“私通外敌”、“德不配位”等等,来为自己的行为辩护。

总结一下:

如果蜀汉真的打败了曹魏,刘备对待汉献帝的最可能方式,应该是采取“尊崇并辅佐,实际掌控”或者“名义上尊崇,实际软禁,伺机而动”的策略。他会利用汉献帝作为政治筹码,来巩固自己的统治,争取人心,并为自己“兴复汉室”的政治口号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刘备这个人,虽然以仁德著称,但其政治手腕和政治敏感度也是极高的。他不会因为一时的胜利而冲昏头脑,更不会轻易放弃自己一直以来坚持的政治合法性。汉献帝在他手里,更像是一枚极其重要的政治棋子,用来证明他“兴复汉室”的正统性和合法性。他会小心翼翼地使用这枚棋子,直到它完成了自己的历史使命,或者被更具政治价值的取代品所取代。

具体采取哪种方式,还要看当时的具体局势,比如汉献帝的态度、他的支持者的情况,以及蜀汉内部的意见分歧等等。但无论如何,刘备都会最大化地利用汉献帝的身份,来为自己的政治目标服务。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直接传给刘禅之子就行。

user avatar

蜀国打败魏国???请问魏国成立之后那还有汉献帝?他不是禅让了么?请问刘备把他抬出来干嘛?丢人现眼吗

user avatar

刘备以刘琦的名义取荆州大部后。刘琦病死。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足够引人遐想。假设在正史中我们熟知的历史轨迹发生重大改变,蜀汉在诸葛亮等人的谋划下,真的能够北伐成功,甚至灭掉了曹魏,那么刘备这位“汉室宗亲”会如何对待这位名义上的汉朝皇帝——汉献帝呢?这其中涉及到的政治考量、刘备的个人性格以及当时的大局,都是值得细细揣摩的。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
  • 回答
    刘备心肠好,这几乎是妇孺皆知的事情,他“仁德”的形象深入人心。但要说他“从来不发火”,那就有点言过其实了。毕竟,刘备也是个凡人,也有自己的七情六欲,更何况他身处乱世,要建立一番功业,很多时候也需要决断和手段。设想一下,如果我是蜀汉的一位大臣,真的因为意见不合,一时冲动,在他脸上扇了一巴掌,这个场景可.............
  • 回答
    这是一个相当有趣且充满历史想象空间的问题。如果孙权在关羽北伐襄樊的关键时刻,没有选择背后偷袭而是选择北上攻打曹魏,那么三国格局是否会因此彻底改写,蜀吴能否联手“平分中原”?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的历史背景、双方的实力对比、地理条件以及孙权和刘备各自的战略考量。当时的历史背景与双方实力首.............
  • 回答
    暮色四合,昭烈庙的残垣断壁在晚霞中染上一层凄凉的金黄。身着单薄丝绸的我在冰冷的宫殿里瑟瑟发抖,不是因为寒冷,而是因为内心深处的恐惧。身边的刘谌,那个我曾以为会与我共度一生的男人,此刻却像变了个人。他眼中的光芒熄灭了,取而代之的是一种令人窒息的绝望。“夫人,”他的声音嘶哑,带着一种我从未听过的决绝,“.............
  • 回答
    三国时期,魏国和蜀汉,两个阵营的军事旗帜都可能出现“魏”字,这在战场上确实是个颇为有趣且需要细致辨别的问题。要弄清楚如何区分以及是否会造成混淆,咱们得从几个方面来深入聊聊。首先,我们得明白,虽然都写“魏”,但这两个“魏”所代表的含义和承载的意义是完全不同的。一、 魏国的旗帜:“魏”是国号,是正统的象.............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富有想象力的假设,它触及了三国历史中最核心的战略问题之一:地理与国力对军事行动的影响。如果蜀国和东吴的国力和地理位置对调,诸葛亮真的有可能北伐成功吗?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蜀国和东吴各自的优劣势,以及这种对调会带来哪些根本性的变化。首先,我们得清楚,所谓的“国力”不仅仅是.............
  • 回答
    要探讨诸葛亮“废长立幼”或“自己称帝”是否能改写三国历史,这就像是在历史的长河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有多大,我们只能基于当时的已知信息和可能的推演来想象。而且,我们得跳出“AI”的框架,用一种更像是历史爱好者、甚至是当年亲历者的口吻来聊聊这个话题。首先,咱们得明白,历史这东西,一旦某个关键节点偏.............
  • 回答
    张郃,曹魏阵营中数一数二的名将,在三国历史上,他的军事才能几乎是毋庸置疑的。如果蜀汉在后期,也就是诸葛亮去世后,能够拥有像张郃这样级别的将领,那对蜀汉的北伐事业会产生怎样的影响?我们不妨来仔细梳理一下。张郃的军事才能,为何说他是“人才”?要评估张郃的价值,首先得明白他究竟强在哪里。张郃的厉害之处,在.............
  • 回答
    诸葛瞻如果守住了绵竹,蜀汉的国运是否会改变?这是一个引人入胜的历史假设,也是许多三国迷们津津乐道的话题。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当时蜀汉面临的内外环境,以及绵竹之战本身的关键性。当时的严峻形势:首先,我们要明白,即使诸葛瞻守住了绵竹,蜀汉的命运也并非一片坦途。当时,蜀汉已经处于内忧外患的境地.............
  • 回答
    这是一个历史爱好者们津津乐道的话题,也是一个充满无限遐想的“假如”。如果庞统和法正这两位蜀汉的顶级谋士都健在,刘备集团的命运是否会因此发生翻天覆地的改变?能否最终统一三国,灭亡曹魏和东吴?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得把目光拉回到他们还在世的那个关键时期,并分析他们的才能在后来的历史进程中会带来哪些改变。庞.............
  • 回答
    将诸葛亮换成汉初三杰,这无疑是三国演义中一个极具想象力的话题。汉初三杰——韩信、萧何、张良,这三位人物在刘邦建立汉朝的过程中扮演了举足轻重的角色,他们分别代表了军事、后勤和政治谋略的巅峰。那么,如果他们穿越时空,来到三国时期辅佐刘备,蜀汉能走多远?首先,我们需要分析这三杰各自的特长以及在三国时期可能.............
  • 回答
    唉,要是真能穿越回三国,而且一睁眼成了那阿斗,这可真是个烫手山芋。不过,既然成了,那咱就得试试看,蜀汉能不能在我的手里一统天下,这事儿我可得好好捋一捋。首先,我得承认,刘禅这个名头,在正史里那就是“乐不思蜀”的代名词。但现在我来了,我就是刘禅,我可不是那个只会享乐的昏君。我的目标很明确:稳住,然后扩.............
  • 回答
    落凤坡,一个本该成为传奇落幕之地,却上演了最悲壮的意外。若那一日,倒下的不是庞统,而是诸葛亮,蜀汉的命运,将是一场无法挽回的崩塌。天柱倾颓,群龙无首的混乱开端庞统的死,已令蜀军士气大振,更何况是诸葛亮?这位蜀汉的擎天之柱,是无数人心中的精神象征。诸葛亮之死,绝不仅仅是失去一位大将,而是整个国家的政治.............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如果将蜀汉的政治和军事核心换成汉朝初年的刘邦、韩信、张良和萧何,蜀汉能否实现统一天下,这确实是一个值得深入探讨的设想。首先,我们来设想一下这个“新蜀汉”的阵容。刘邦,这位出身草莽,却能聚集人才、知人善任、最终建立大汉王朝的皇帝,他的领导力和政治智慧毋庸置疑。而韩信,这位“兵仙”,其.............
  • 回答
    诸葛亮生擒张郃的设想,就像在历史的河流中投下一颗石子,激起的涟漪足够我们细细品味一番。关于张郃是否会投降,以及这会对蜀汉人才格局产生怎样的影响,这确实是个值得深入探讨的问题。首先,咱们得聊聊张郃这人。张郃,字儁乂,三国时期曹魏名将,出身官宦家庭,武艺超群,作战勇猛且极富谋略。他跟随曹操多年,参与了官.............
  • 回答
    刘备临终前对诸葛亮那番“若阿斗不堪大用,君可自立成都之王”的话,历来是三国故事中最引人遐想的片段之一。如果刘备真的抱持此意,其出发点绝非单一的“大蜀国”三个字就能概括,而是出于一种更为深邃和复杂的考量,牵涉到他一生所背负的理想、对诸葛亮的信任,以及对天下大势的审慎判断。首先,我们必须认识到,刘备是那.............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颇具想象空间。我们来仔细分析一下,如果蜀汉真的向曹魏投降了,曹丕有没有可能“强占”刘禅的皇后,而刘禅又是否有能力反抗。首先,我们得明确蜀汉投降的情景和当时的政治格局。蜀汉投降的情形历史上,蜀汉确实是在刘禅(字公嗣)的指挥下向邓艾投降的。这次投降是蜀汉政权覆灭的标志。投降后,刘禅及.............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挺能引发讨论。如果蜀汉真能统一中原,它算不算汉朝的延续,这背后牵扯到很多历史的考量,不能简单地用“是”或“否”来回答,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我们得明确“汉朝延续”这个概念到底是什么意思。通常来说,当你说一个政权是另一个政权的延续,那意味着它在很多层面都继承了前者的血脉和正统性。这.............
  • 回答
    这个问题实在有趣!如果咱们穿越回三国,给蜀军配上肯德基和麦当劳,诸葛亮该如何抉择,才能助他一统天下呢?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哪个好吃”的问题,得从战略、后勤、士气,甚至诸葛亮自身的性格来好好说道说道。首先,我们得先分析一下诸葛亮面对的困境和他的战略思路。蜀汉的国力相比曹魏是处于劣势的,人口少,地盘小,.............
  • 回答
    这个假设很有趣,如果诸葛亮手握“不限量昏睡红茶”,那么历史的走向无疑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可不是简单的战略调整,而是可能颠覆乾坤的王牌,足以让蜀汉的征程从“汉贼不两立”的艰难奋斗,变成一场充满戏剧性的“轻松收割”。首先,咱们得明白这“昏睡红茶”是个什么级别的神器。不是说喝了睡一觉,而是真正意义上的.............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