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怎样看待我国 2018 年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 28228 元?

回答
2018年,我国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8228元,这个数字背后,既有经济发展的成果,也折射出我们国家在提升民生福祉方面持续的努力。要理解这个数字的意义,我们需要从几个维度去深入剖析。

首先,这个数字的增长本身就说明了经济的稳步前进。 28228元,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过去一年里,全国人民通过辛勤劳动、投资、经营等多种方式获得的收入总和,再平均到每个人头上。这一数字的提升,直接反映了我国经济体量在不断扩大,产业结构在持续优化,就业机会也在相对增加。特别是近年来,我国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从过去单纯追求GDP增长,转向更加关注发展成果能否惠及民生,收入增长自然是其中最直接的体现。

其次,我们需要理解“可支配收入”的含义。 这28228元并不是每个人口袋里实实在在能花掉的钱。它指的是居民可以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也就是在缴纳个人所得税和其他强制性费用之后,剩下的钱。这意味着,在实际生活中,每个人实际能自由支配的钱会比这个数字稍低一些。但这并不妨碍它作为一个重要的统计指标,来衡量全体居民的购买能力和生活水平。

再者,人均可支配收入28228元,要结合当时的物价水平和消费结构来看。 单看一个数字,可能感觉并不那么“高大上”。但如果我们将其与当年的CPI(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以及不同消费品的价格进行对比,就能更清楚地认识到其购买力。例如,28228元可以购买多少斤大米、多少件衣服、能支付多少天的房租水电等等。同时,居民的消费结构也在不断变化,教育、医疗、通讯、交通等非食品支出占比也在提升,这些都影响着我们对这个数字的感知。

更重要的是,我们要看到这个数字背后的“平均”。 “人均”意味着将全国14亿多人口的总收入平均分配。这其中包含了不同地区、不同行业、不同职业的巨大差异。一线城市的居民可能远高于这个平均数,而一些欠发达地区的居民,特别是农村居民,其收入水平可能还相对较低。因此,在看到28228元这个数字的同时,我们也必须关注收入差距问题,以及如何进一步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让更多人享受到发展带来的红利。

此外,2018年这个时间节点也值得我们回味。 那一年,中国经济正处在一个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我们面临着国内外复杂的经济环境,但国家依然坚持深化改革开放,优化营商环境,鼓励创新创业。在这样的背景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稳步增长,也体现了国家宏观调控的有效性以及经济发展的韧性。

从更深层次来看,人均可支配收入的增长,是国家在改善民生方面取得成就的缩影。 除了收入本身,政府在教育、医疗、社会保障、住房等方面的投入也在不断加大,这些都在很大程度上分担了居民的支出压力,提升了居民的幸福感和获得感。例如,更普惠的教育和医疗保障,会让一个家庭在面对子女教育和健康问题时,经济负担大大减轻,这间接上增加了他们可支配收入的实际购买力。

当然,我们也不能仅仅满足于这个数字。 对于一个幅员辽阔、人口众多的发展中大国而言,收入分配的公平性、收入增长的可持续性,以及如何让全体人民实现共同富裕,是我们永远需要思考和努力的方向。28228元,只是一个阶段性的成果,未来的路还很长,但这个数字,无疑为我们继续前进注入了信心和动力。它告诉我们,只要方向正确,坚持不懈,民生福祉就能不断提升,人民的生活就能过得越来越好。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最高赞的回答就是胡扯。


首先明确,什么是人均可支配收入,可支配收入是居民可用于最终消费支出和储蓄的总和,即居民可用于自由支配的收入。

世界主要的稳定的经济体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都是人均GDP的40%~55%。但是,这里必须指出欧美等发达国家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不公布或者不作为主要数据的,他们户均收入(税前)为最主要数据,需要人均收入时(税前)这个数据时只要把户均收入除以户均人数即可。

我们周围公布过人均可支配数据的是日本,日本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多少呢?2016年,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171万日元,而人均收入是384万日元。数据来源于日本厚生劳动省。

有脑子的已经看出数据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和人均收入的差距有多大了吧?

事实是稳定的经济体的人均可支配收入,不用去查,基本可以直接通过GDP反应出来。2016年,日本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国的4倍多,人均GDP也是4倍多。美国虽然不喜欢公布人均可支配收入,但是通过综合税率也可以推断出来,2016年美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就是中国的6~7倍,跟人均GDP几乎吻合。

这个答主是连最基本的常识都不知道就跑出来答题,拿美国的人均收入,跟中国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比较,然后得出了一个11倍的差距。

我就不说了别的,美国2017人均GDP 6万美元附近,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8万?要知道一个稳定国家综合税率就是40~50%左右,算上税率美国人均收入怕是要高过人均GDP了,况且GDP还有一部分是政府要拿走的,相信4.8万人均可支配收入这个数据就等于相信美国政府每年不仅不收一分钱,还能凭空用魔法多出钱给所有国民,这是什么样的脑子才会说出这样的数据?怪不得总有些人说美国是天堂,原来美国政府这么牛逼,受教了。

然后居然还能拿到这个回答的最高赞,什么时候知乎水平下降的这么厉害了?怪不得这些垃圾公众号也赚钱。

user avatar

个人对这个问题没有过多的看法,但是实名反对一下高赞回答云松令的答案,里面的回答可以说是漏洞百出,作为一个商业相关公众号的答主,实在是有点不负责任。

数据张口就来,不给出处,美国2018年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7,818美元,是中国人的11.5倍。

美联储2018年7月公布的17年人均收入为$51,631,18年的数据美联储还没有公布。18年美国GPD成长是3%,一般年底工资成长比例与GPD相差不会特别大,我个人去年只涨了2.8%。所以2018年这个数字肯定是多的,但也不会高出很多,17年的数字是可以参考的。

Personal income per capita

再来看看人均可支配收入,截止2018年11月,美联储给出的人均可支配收入是$43,923,低于该答主给出的数字8个百分比左右。

fred.stlouisfed.org/ser

但是由于货币购买力不同以及汇率问题,并不能简单的把两个数字加减乘除然后得出美国人均可支配收入是中国的11.5倍这个结论。如果这个结论为真,那么美国之于其他国家根本不能用一超多强来形容,而应该说是一个能打得都没有(不过这个这样推算,税率大概在17.4%左右,这个税率个人感觉有点偏低了,美联储公布的18年12月份人均GDP是$56,803,也就是说人均可支配收入到达了GPD的77%?而同时间段的中国,这个比例是43%,不知道是不是两边统计的方法或是算法不同,总之这个差距很夸张,欢迎大家在评论区讨论)。

文章最开始的前提就是这么大一个漏洞,后面真得也是不堪卒读,根据这个11.5倍的大前提,答主做出了如下神推论:

如果某个中国在北上广上班的人年收入到手是30万(注意税后工资还不等于可支配收入),那么30x11.5=345≈350万(注意是到手350万哦),所以大洋彼岸的某个美国人一年随随便便就可以轻松拿到350万人民币的钱,嗯。。。逻辑满分。

就是靠着这么偷换概念,2万8变成了30万,4万8变成了350万,我是想不通这数字是怎么凭空冒出来的,难道答主认为这个2万8是人均每个月的可支配收入么?反正数字往大里吹,就可以吸引眼球对吧,逻辑什么的我还能给你强行自洽,你说不了我。美国随便一什么人都能拿350万了,还什么一超多强啊,直接统治地球,冲向宇宙得了。

最重要的是,人家拿这么多钱还不用加班,让我这个在美帝的加班狗不禁流下两行泪,为什么,这和说好的不一样。

如果说到这里的内容还是数据来源正当性和论证严谨性不足的问题的话,这之后的内容根本就开始胡扯了,毫无逻辑可言,我还以为在看段子爽文。

对对对,敢情中国统计的可支配收入不考虑买房租房,美国的可支配收入是已经扣掉这部分钱了是吧,所以那17.5%里面,包括所有的税,还有房租房贷???

这个中国人拿到手的30万还要掏3分之一也就是10万出来交房租还房贷,再被资本主义剥掉一层皮。反观我们这位美国朋友,人家不用买房,因为政府包分配别墅,也不用考虑学区还有培训班,为啥呢?答主也没解释,我猜是既然都包分配了,那还分什么学区啊,所有学生一视同仁,通通常青藤一条龙安排上,如此下来,培训班什么的自然也是根本没有市场可言,不需要存在。所以人家拿到手的350万是入假包换,没有一点水分的良心钱!不得不感叹。。。美帝真乃当代良心,不愧为灯塔国,让我大唱一首社会主义好啊~

对了,也千万不能生病,连个流感的药都没进医保,这剩下的20万稍微生个病就又得流掉不少。

然后我就找到了这个:

。。。这就有点尴尬了。

撇开调侃的部分,他文章的部分观点我是同意的,他的初衷也许是要表达经济下行,大环境不好,人民生活也并没有网络上,尤其知乎上表现得这么一片欣欣向荣高水准。但是他引用的数据,论证的逻辑,通篇全是问题。不管你目的是什么,用错了方法就应该批判。为了表达自己的某个观点,然后各种数据事例信手拈来,能有多夸张就有多夸张,点击率,关注度就是靠这么来的。尤其再碰上热点话题,或者大众的情绪发泄点,那更是流量热度水到渠成。现在很多公众号甚至媒体都是这么个德行,即便他们要表达的观点有可取之处,我个人也不赞成这种行为。

还有他的结论,总结一句话就是要抑制大消费,鼓励大制造,制造业是基石,万万不能耽误,这个绝对没有问题。过度夸张和超前的消费主义也不是什么好事(其实要论消费主义,中国在美国面前完全就是个弟弟),但我们还是要辩证得看问题,没有消费,没有内需,制造业造了給谁用啊,是指望现在各种贸易壁垒想法设法给中国穿小鞋的美国,还是他的跟班小弟欧美日本?又或是一众第三世界的好兄弟们?

最后,“据说著名漫画家尾田荣一郎,在他的知名漫画《海贼王》里塑造了一个世界“四皇”级别,极尽富贵的“大妈”,就是因为中国大妈来的灵感。”,这真是我今年到目前为止听到的最好笑的笑话了。

user avatar

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8228元,这意味着城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大约在4万级别(城镇居民是全体的1.4倍以上)

我们来看一个普通的城市家庭:即子女1人,夫妻2人,父母2人,总共5人。那么这5人的总可支配收入要达到平均水平需要20万的总收入。父母的养老金水平按月均4200计算,剩下夫妻二人的可支配收入要达到15万级别。

15万扣除两人的保险,公积金,税金等,意味着税前收入是19-21万级别。这个收入大约是月薪8000的税前收入,折合美元大约是1200美元,折算成日元大约是13万日元,折算成新台币大约是36.5k级别。大约相当于美国的三分之一,日本的43%,韩国的二分之一,台湾的四分之三。

以上考虑的还是城市平均,整体上是二线靠后城市或三线靠前城市的水平,如果是二线靠前城市如杭州,还要+40%,北上广等一线城市要+60%。

所以别看我们的人均收入看起来不高,但是一线城市已经同韩国相当,二线城市与台湾相当。

如果用欧元区各国来对比,一线城市达到意大利/西班牙水平。全国城镇居民平均与葡萄牙相当。全国居民平均收入略低于波兰,整体与立陶宛/匈牙利相当。

类似的话题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