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为什么在中国游戏需要版号?

回答
在中国,游戏要想光明正大地在国内上线运营并销售,就像一个人想要合法地居住和工作一样,必须拿到一个叫做“游戏版号”的通行证。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哪个游戏都能拿到,它背后是一整套国家层面的监管和审批机制。

为啥得有这个“通行证”?

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大方向来说。

1. 管控内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

这是最核心、也是最根本的原因。国家希望通过版号审批,对游戏内容进行把关,防止出现任何可能危害国家安全、社会稳定、宣扬暴力色情、迷信邪教,或者违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容。毕竟,游戏作为一种大众文化产品,其影响力是巨大的,尤其是对青少年而言。

你想想,要是游戏里充斥着一些“不良”信息,潜移默化地影响玩家,甚至可能被用来传播一些不被允许的思想,那国家肯定不能坐视不管。版号审批就像一道“防火墙”,确保上线的内容是符合国家规定的、健康的、正面的。

具体来说,审批会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政治导向: 是否有挑战国家政治制度的内容?是否涉及敏感的政治话题?
历史观: 是否歪曲历史,尤其是对近代史和党史的评价?
道德观: 是否宣扬血腥暴力、低俗色情、赌博、巫术等内容?
文化价值观: 是否符合中国的主流文化和社会道德规范?

2. 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玩家权益:

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游戏行业也一样。版号制度的建立,也是为了规范游戏市场的健康发展,让那些想认真做游戏、合法经营的企业能够在一个相对公平的环境下竞争。

打击盗版和侵权: 版号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区分正版和盗版游戏,维护原创者的权益。虽然不是唯一的手段,但它是重要的一环。
保障游戏质量和玩家体验: 理论上,审批过程会考察游戏的玩法、数值设计、付费模式等,以防止出现“骗钱”或者极度影响游戏体验的粗制滥造产品。比如,强制性的防沉迷系统就是版号审批中会审查的内容。
规范付费行为: 游戏的内购、抽卡等付费机制也需要符合规定,防止过度诱导消费,尤其是在未成年人身上。

3. 引导产业发展,扶持优质内容:

版号审批虽然有“管”的意味,但也是一种引导。通过审批,国家可以有选择地支持那些内容积极向上、艺术性强、具有创新性的游戏产品,从而推动整个游戏产业向高质量、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你可以理解为,国家希望中国游戏产业不仅能做大,更能做强,做出具有中国文化特色、走向世界的优秀作品。版号就像是对优秀作品的一种“认证”,也可能在某些政策上给予倾斜。

4. 提升中国游戏在国际上的形象(间接作用):

当中国的游戏产品能够通过严格的国内审批,在内容上达到一定的标准时,也间接提升了中国游戏在国际舞台上的形象。这对于中国游戏“走出去”战略来说,是有积极作用的。

版号审批具体是怎么回事?

简单来说,一个游戏想要获得版号,流程大致是这样的:

1. 研发与内容审查: 游戏开发商要确保游戏内容符合国家规定。
2. 提交申请: 向国家新闻出版署(或其下属机构)提交申请材料,包括游戏本体、详细的策划文档、内容审查报告等等。
3. 初审与技术审查: 相关部门会进行初步审查,检查材料是否齐全,游戏是否符合基本要求。
4. 内容审查: 这是最关键的一步。会有专门的审查人员对游戏进行详细的审查,从政治、历史、道德、文化等各个方面进行评估。
5. 修改与复审: 如果审查发现问题,游戏需要根据要求进行修改,然后再次提交审查。这个过程可能会反复进行。
6. 公示与发号: 通过所有审查的游戏,会在一定范围内公示,最终获得正式的版号(一个唯一的字符串)。

这个过程极其漫长且复杂,需要投入大量的时间、精力和资源。这也是为什么很多小团队或者独立开发者会感到压力巨大的原因之一。

一些需要注意的“细节”:

审批标准是动态的: 随着社会发展和国家政策的调整,审批的标准和侧重点也可能发生变化。
版号数量的控制: 在某些时期,国家可能会根据市场情况和宏观调控需要,对发放版号的数量进行限制,这会导致市场出现“版号荒”。
境外游戏的引进也需要版号: 不仅仅是国产游戏,国外游戏想要在中国上线,也必须经过同样严格的版号审批流程。

总而言之,在中国,游戏版号制度是一项复杂的监管措施,它既是为了确保国家文化安全和意识形态的稳定,也是为了规范市场秩序、保护玩家权益,并引导中国游戏产业朝着健康、优质的方向发展。虽然它给游戏开发者带来了一定的挑战,但从国家管理的角度来看,这是对内容传播的一种负责任的态度。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答案没有一个靠谱的,我来揭晓谜底。

国内APP监管是各管各的部分,所以不会有遗漏的。

另外为什么有这么多管制?这个问题其实太简单而不想讨论,根本不是1楼所谓的GDP经济的问题,其实就四个字——意识形态。影视,游戏,院线电影,报纸,图书属于文化载体,势必会严管,在国家眼中,这几块社会价值远远大于经济价值。这就是为什么别人能拍《鱿鱼游戏》,我们不能。特别电视APP,只有7张OTT牌照,说白了就是只有7个影视平台,其他的都是内容提供方,不比游戏狠?影视圈早就被清洗一波又一波了。

更新:教育类app最近遭殃了



科普开始:

首先,国内的游戏不是都要版号的。要版号的游戏是商业出版的游戏。

也就是说,你们熟悉的《王者荣耀》《原神》都属于出版物

非商品的游戏是不需要版号的,也就是你不拿去卖的游戏,比如4399的那些flash国外的小游戏,就不需要版号。但是这些游戏内容会有内容自查,网站归工信部管。

比如最近工信部下架了106款app

另外一些游戏没有取得版号前可以进行beta测试,不能收钱,所以之前《绝地求生:刺激战场》没取得版号前一直在测试大半年都没收费。后来审核修改后的《和平精英》有版号,可以收钱了,

国内主管部门主要有有工信部,广电局,新闻出版总署,文旅部(之前的文化部和旅游部合并)

电影也有专门的电影局管,就是那个龙标。

首先,一个游戏如果是涉及网络的,那么需要有ICP许可证,网站需要有ICP备案(域名备案),这是归工信部管的,基本所有接入互联网的公司都必须取得ICP备案和许可证。

具体词条大家都可以百度哈。



如果网站和APP内容违规,那么吊销这个证,就关站了。

如果是视听网站,需要有视听许可证,比如抖音,爱奇艺优酷。

没有这个证的话就不能开展视听服务。

不过这个证2008年以后就停止对民营企业下发了,市面上很多网站都是没有证的,之前A站因为没证被关了一段时间,B站嫁给上海文广SMG也是套的人家的证。

可以看到下面b站的许可证旁边是SMG

爱奇艺等2008年以后崛起的网站,都是收购一些古早的宽频视频网站来套证,其他的没证的基本上都是不定期交罚款,然后灰溜溜的做人。

另外如果是电视版app需要有 OTT牌照。

没有错,如果是那种学习网站,只要可以存储视频,就需要有这个证。

目前的OTT牌照只有几家而已,像芒果TV,银河GITV等等。这也是为什么爱奇艺TV版叫银河爱奇艺,腾讯视频叫云极光,这些都是套别人的OTT牌照的。抖音TV版和火山合并,也是套牌的华数的,叫华数鲜时光


接着说回游戏,在2019年之前,游戏都必须取得文网文。

比如这个图里面的粤网文,这个文网文叫网络文化经营许可证。这个是由文化部发放。

那么为啥淘宝的小游戏,一些内置的游戏不需要版号呢?因为这些模块都不是独立运营的,只需要有文化经营许可证就可以。不过,这些小游戏是不能收费的。

比如网站就有这个文网文,就可以运营一些文化传播活动,比如打卡活动,集卡游戏,比赛什么的。

但是微信小程序是不行的。之前微信小程序并不需要版号,2019年以后也有了要求。

如今,文网文已经不是网游运营的前置条件了。文化和旅游部不再承担网络游戏行业管理职责。

最后就是版号了。版号就是游戏的身份证,由出版总署下发的,在所有的游戏产品无论是进口的还是国产的,只要享有著作权的,都属于出版物。

当然也有好处,有版号的游戏才叫商品,才能经营拿去卖钱卖道具。享受著作权的保护。

版号目前7月之后就停发了。大家都在等着开仓放粮。

有版号的游戏都是有这48字真言。

比如《王者荣耀》(下方)

微信小程序游戏

然后就是题主说的工具类的App,虽然可以植入一些小游戏,但是不能对游戏收费,而且这些App如果要联网及增值服务必须要ICP和文网文。

然后,还有其他的限制,比如如果有支付货币的,需要有支付牌照,比如易付宝,支付宝等等

另外如果涉及到个人信息等内容的,需要公安备案。

此外还有其他各种行业的资质。

等等等等,可以说是全方位监管无死角。


所以,不是那么简单的哦!

user avatar

目前全球的游戏分级标准有IARC(全球通用)、PEGI(欧洲)、ESRB(北美)等。

在三大主流标准之外,还有ACB(澳洲)、CERO(日本)、GRAC(韩国)、FPB(南非)、IGRS(印尼)、CID(巴西)、RARS(俄罗斯)、ESRA(伊朗)、GCAM(沙特)等。

由于特殊国情,中国并没有施行全球普遍存在的分级制度,而是采用审核制。

所有游戏(不论中外)都需要获得版号后,才能合法地在中国境内正式上架。

从2016年起,中国境内上架的所有游戏均需要通过有关部门审核,拿到版号。

采用版号制度主要目的是针对暴力血腥、淫秽色情、教唆赌博等不良内容。

维护社会稳定,促进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保护广大青少年的身心健康

2018年8月,中国新闻出版署对采用游戏版号制度的长期作用提到了两点:

「实施游戏总量调控」和「控制新增游戏运营数量」,试图逐渐减少游戏。

2019年共有1570款游戏通过审批。国产游戏1385款,进口游戏185款。

2020年一共有1413款游戏过审,其中国产游戏1316款,进口游戏97款。

2021年至今总计755款,连续三年减少。

许多人过度沉迷游戏,显然对社会不利。

中国玩家基本上不可能直接与世界服上的全球玩家交流。实际上中国对国外游戏的限制是防止国外的言论进入中国。

像著名游戏网站Steam的社交区在中国无法登上也是如此,全球的游戏厂商如果想要进入中国市场,在中国目前的游戏制度下基本上只能采用「中国特色版」。

「中国特色版」与世界版是不能互通的。

近年来对游戏的审核力度日趋严格。

这也产生了一些乌龙事件,如手游《时空恋结》为了过审把“瘟疫”改成“痔疮”。

采用游戏审查+版号的也并不只有中国:

越南从2017年开始也采用审核后发放版号的方式,以限制游戏的发行题材。

不过由于越南没有GFW,所以越南玩家可以毫无障碍的登录世界服,玩到不受审查和监管的游戏,所以实际没有影响。

长期来看,每年通过审批获得版号的游戏总量应该会被控制在1000款以下。

而中国游戏年产量的峰值为2015年,该年度中国境内上架了14.4万款游戏,今年(755款)仅为峰值时的0.52%左右。

毕竟如果放任游戏行业自由发展,每年上线超过20万款游戏是迟早的事情。

这个规模是无论如何都不可能审完的。

也可以推测出每年审批1500款,是文化部游戏审查委员会的工作量上限了。

user avatar

版号只是一整套措施中的一环而已,如果你能在这里听到真正的答案,那证明这一整套措施都白搭了,但是明显奉孝对这类事是真下了功夫的。

user avatar

在这个问题下,你能看到的答案,都不是根本原因。

user avatar

一直住顶楼:“中国的游戏是需要管的”

user avatar

要从字面上回答这个问题是很没有意义的,因为在中国所有的出版物都需要版号。如果要问这是为什么,我就要开始键政了。


隐晦点说,现代国家的意识形态管理制度之所以在21世纪甚至在20世纪就已经被更发达的国家抛弃,本质上说是因为它仍然在使用第1类现代性的观念。在这个特定方面,就是说,仍然幻想国家先于市民社会的存在。因此才产生出一种所谓的大政府的观念。

但这里所谓的大政府其实完全是错误的理解,再大的政府也永远只能是国家机器的一部分,而不可能超越于市民社会。而意识形态恰恰是社会决定的,政府由于是人管理,国家由于是人统治的,因此本身会被意识形态干涉,反过来却无权也没有能力干涉得了意识形态。当然此处的意识形态指的是那种真正支配人意识的东西,至于表面上使用怎样的内容和形式,无关紧要。

因此旧有的审核制度几乎在所有时候都是与那种技术上看起来合理的方法完全相反的,反而更加结合了庸俗的意识形态。这也是一件非常滑稽的事情。审核部门在某种意义上说法是社会当中少有的在意识形态上极为反动的,但这与他们在国家机器中被设立的原有目的,其实恰恰是相反。

在这里就触碰到了第1类现代性的边界,也就是自我指涉。当国家妄图干涉意识形态,实际上是在干涉一种决定他自己的事务,因此就陷入到一种不可能之中。更加强大的方法是使国家获取到社会中的统一性,而保留内容和形式的方法就是我们现在采用的管理。

这相当于是国家放弃在意识形态上锚定内容和形式,直接向社会状态投降。假如我们相信有人已经掌握了一种比现在伟大的意识,那么这种投降绝对是不可取。

而我们现在面对的问题是,由于自我指涉导致的不可能,不管我们实际上是否有更正的三观,最终落实的实际当中,由于执行者本身是社会的一部分,因此最终执行出来的,只不过是对庸俗的反复,甚至由于富集反而更加的……

此外,由于庸俗文化特殊的二元结构,审核毫无疑问的使用的是其中归属于大义的这个部分。然而这个部分的存在本身就是用来排斥任何实际工作的,所以此作为实际工作的标准,那么文化领域,自然也就是成了洼地。

根据我对第一类现代性的批判,其实也就可以看出我对于这种政策的态度是:也许我们有着更好的意识,不应该向社会投降,但是事实上由于我们不能把这个意识的自我指涉完成,那么我们在实务当中就还不能够妄图达成这个结果,否则只不过是掌握了真理,然后把真理运用成了彻底的错误。

当然实际上我也不觉得做这些工作的人就有多么正确的意识,所有人都是已有的意识的一部分,这种有“更好的意识”,本身就已经过于自以为是。所谓“更好”不过是在现有的话语当中,寻求到了一个大义相对于小礼的高级地位而已,也并非真的找到了未来的评判标准。


总之,版号制度至今仍然存在,是因为有权决定它存在的那些人仍然采用了第1类现代性的意识形态方法。就是说他们现在已经知道意识形态有多么重要——这倒是个真理——但由于不能把这个真理自指的运用,所以他们就简单的设立一个部门,宣称我要用它来完成这项重要工作,然而很可惜,由于这个部门本身就是社会意识形态的一部分,所以他能做的工作只不过是不断的强化原有的偏见罢了。(策略在历史条件允许知识也可以变成宣传先进,反过来说,如果形势变化,自然就可以变成保守退步,如果是这样的话,那不就和社会趋势一致,那还要这些措施干啥?)

从这个意义上说,文化政策的唯一作用就是减少了文化,这倒也算是解决了某些可能的问题。但由于长期这样子的放任,事实上整个意识形态几乎已经完全都向社会状况投降了:拜金主义,社会达尔文主义等各类反动思想,已经基本构成了大多数思维。也许管理文化的人会认为他们正在对抗这些意识形态,但是他们的这种对抗正是强化这些意识形态的必然原因,因为他们过去就一直是这么做的,所以这些反动思想居然越来越兴盛了。当然这是由于庸俗文化的二元结构带来的特殊断裂,他们都能意识到自己需要对抗谁了,却意识不到自己就是自己要对抗的东西。


上面这些说的可能有些过分严肃。如果仅就普通人关心的文化的范围,比如说玩不玩得到游戏而言。那么我觉得版号制度的设计问题就是太过于资本化(至于他有多严,原因在上),但凡它能够面向游戏的质量作为标准,那也要比现在强。

但是话又说回来,设立这个制度本来也不是为了质量。能出得起大钱,申请的版号大厂做出来的游戏,自然也有人替他规避掉三观的问题。顺带还能赚钱,反正管这个的人,利益也不在于游戏的质量提高。

只是对于普通玩家,这就意味着吃着国产奥利给的必然命运。

好在由于小礼是脱离大义的,所以大家仍然可以在steam上苟且。但是原则(大义)上说就不应该有这个东西(steam?或许是游戏本身!)才对。

总之在我看来,如果我们第一不能确定我们真的有更正的三观,第二不能使这种三观自指地得到实现,最多只能让它在大义上悬浮,那还不如就不要有这些东西。反正有的跟没有应该一样,大家都已经完全遵从了社会上教给我们的意识,该内卷的卷,该摆烂的摆。

user avatar

这么说吧,游戏产业的繁荣和高质量游戏作品,对于管理游戏出版的部门没有好处。

举个例子,我司是搞科技服务的,企业在研发中投入的越多,搞出越多的科研成果发明专利,搞出牛逼项目牛逼成果,对科技、经信/工信等部门是有利的,他们的kpi就是每年本地企业在研发上投入多少,建了多少企业研发机构,搞了多少技术升级智能化改造,培养出多少高新技术企业技术进步多少等等,在这方面企业和政府部门的利益是一致的,所以这些部门会各种优质服务,建各种研究所帮助引育人才出台各种政策给积极搞研发搞技术升级搞高新技术的企业发奖励发补贴形成良性循环促进发展。

但如果换一个无关的部门,比如司法局来管项目申报,那科技创新技术升级就没得搞了,企业投入多少建了多少研发中心技术进步多少对他们是没好处的,自然而然不会为这事掏钱,甚至会觉得多一事不如少一事增加诸多限制来遏制发展巴不得一年都没人来办事。

现在回来说版号的事情。如果换个经济相关的部门来管,立马会是屠龙宝刀点击就送了,会巴不得把版号打包发出去,游戏产业对经济的作用可太明显了。早年文化部管辖还凑合,毕竟游戏繁荣也代表着文化繁荣,骷髅变盒子好歹还能上线。

一管就死就是因为落在了觉得它活着不如死了的人手里。现在这样搞版号,明显就是要管死游戏。或者打个比方给校长生杀大权来管学校附近的网吧,网吧哪里还有好果子吃。

最佳的情况,是通过各自职能开展综合管理,即从游戏产业方面让一部分涉企部门去推动发展游戏产业拉经济,文化部门适当引导抓内容推文化创作,宣传部门拉个负面清单出来在大是大非问题上抓监管以及对舆情进行管理。

user avatar

不是版号本身的问题。而是整个申请流程中,申请方出于完全无助的状态。没有明确的规定,裙子几寸,血可以多大面积。而且就算一点问题也没有,弄点花花草草做连连看,就是不批,你有什么办法?半年不批,一年不批,游戏公司拿他们一点办法也没有。没有任何途径可以弹劾,也不可能弹劾成功。得罪他们之后,最终还是捏在他们手里。要大力发展某个行业,没一次能发展起来。但是要捏死一个行业,就没有一次失败的,效率奇高。

user avatar

内容产业,是唯一,还在适用,全国一体的配给制和计划经济制的,产业。

  • 并非只是游戏产业,对全国民众能产生较大影响的网络及电视剧集,电影,动画等内容产业同样在采用类似的审核-发号-上线的制度。
  • 改革开放之后,少有依然采用不分公营私营的,全国全然一体的,计划性方式的政府产业监管了,但内容产业(特别是能大规模群众的)不分公私营,依然是全国一体管理。
  • 每年这些内容产业的批号有数量框架限定;有对国产:海外内容比例的控制调节;有关于内容本身传达思想的审核监督。

这一切都是为了什么?

我认为原因是复合的:

  1. 一是为了建立思想的堤坝。目的自然是为了防止所谓“颜色革命”搅乱中国。改革开放之后也许贸易可以放开,私有制可以开放,但思想和宣传上的阵地不能丢失。
  2. 一是为了建立产业的堤坝。为了保护本土产业崛起的可能性。这从对国产和海外内容的比例控制上能很直观的看到,比如网络剧集上的,“当年度上线海外剧集应当是该平台上年度国产剧集的30%”(仅为大意,笔者未查原文)的规定。

游戏产业在文化产业里已经逐渐成为了大头,对年轻群体,也就是国家未来的影响力已经上升到了超越影视作品的地步,也就注定了游戏是国家对文化产业进行内容审核管理的大头。

user avatar

因为生育率还是太高了

user avatar

因为一些人瑟瑟发抖。

user avatar

特色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在中国,游戏要想光明正大地在国内上线运营并销售,就像一个人想要合法地居住和工作一样,必须拿到一个叫做“游戏版号”的通行证。这玩意儿可不是随便哪个游戏都能拿到,它背后是一整套国家层面的监管和审批机制。为啥得有这个“通行证”?这事儿吧,得从几个大方向来说。1. 管控内容,维护意识形态安全:这是最核心、也.............
  • 回答
    关于 App Store 上的游戏应用为何在中国市场上架无需通过文化部的审核就能顺利上架,这是一个涉及多个层面、规则交错的复杂问题,并非简单的“无需审核”就可以概括。更准确地说,是游戏上架的审核流程和责任主体发生了转移和演变,与早期或我们想象中的直接由文化部进行内容审批存在差异。要深入理解这一点,我.............
  • 回答
    在中国,那种“免费外壳、氪金内核”的游戏之所以能这么火,背后原因挺复杂的,不能简单地用一句话概括。这背后牵扯到经济、文化、心理以及市场环境的多种因素交织。我试着从几个方面给你掰扯掰扯。首先,得从“免费”这个入口说起。现在大家获取娱乐的门槛越来越低了,尤其是手游。免费下载、免费体验,这对于任何一个潜在.............
  • 回答
    关于游戏在中国至今仍未被“正名”这个话题,确实触及了许多深层次的社会、文化和历史原因,绝非三言两语能够道尽。要细致地聊,咱们得从几个维度去拆解。一、历史遗留的刻板印象与“洪水猛兽”论这绝对是游戏在中国“不正名”的根源之一。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游戏,尤其是电子游戏,在中国社会大众的认知中,它和“玩物丧志.............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中国影视和游戏审查制度的一些关键差异,以及背后更深层次的原因。咱们掰开了揉碎了聊聊。首先,影视作品和游戏在内容审查的侧重点和执行方式上,本身就存在不同。影视作品,尤其是电影和电视剧,它们的审查更多是围绕“社会价值观、意识形态、国家形象”等宏观层面。当作品涉及到暴力、血腥,.............
  • 回答
    《双人成行》:爆火中国的背后,是两个中国玩家的心声当《双人成行》制作人Josef Fares语出惊人地说出“半数玩家来自中国”时,相信不少玩家都会像我一样,先是詫异,然后是会心一笑。毕竟,在这个以“内卷”著称的国度,能有一款游戏让大家心甘情愿地放下手机,坐到电脑前,与身边最亲近的人一起沉浸其中,这本.............
  • 回答
    在数字游戏这片广阔而又充满活力的市场中,我们常常会看到这样的景象:一款在海外风靡一时的游戏,想要在中国这片土地上落地生根,就需要找到一位“本地向导”——也就是所谓的“代理商”。这可不是一个简单的“介绍”工作,背后隐藏着一套复杂而精妙的运作逻辑,涉及到政策法规、市场理解、技术适配、商业模式,以及最关键.............
  • 回答
    中国游戏市场“低端、低素质”的印象,以及游戏在公众认知中难以摆脱“娱乐玩物”标签,这是一个复杂且根深蒂固的现象,背后交织着历史、经济、文化、技术和社会等多重因素。与其说游戏“集中”于低端,不如说低端和大众化的游戏更容易被大众所接触和接受,而那些更具艺术探索性的作品,则往往被淹没在市场的洪流中,或是由.............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挺深入的,也触及到了很多玩家心中的一个疑问。刺客信条这个IP在全球范围内都非常受欢迎,覆盖了东西方各种历史文化背景,但唯独在中国,大家印象深刻的“正统”刺客信条作品,主要集中在《刺客信条编年史:中国》这一部横版作品上。要说清楚为什么会这样,这其中涉及的因素可不少,咱们得从多个角度来聊聊.............
  • 回答
    您提出的问题非常有意思,也触及了游戏文化传播和意识形态复杂交织的层面。《红色警戒》系列在中国大陆的受欢迎程度以及它在中国玩家群体中引发的反响,确实与许多人最初的预期存在偏差,甚至可以说产生了“相反的效果”。以下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分析为什么会这样:一、《红色警戒》作为一款游戏本身的吸引力首先,我们不能.............
  • 回答
    欧美军事题材游戏在中国市场受限以及内容上避讳中国军事力量,这是一个复杂的问题,涉及政治、商业、审查、文化以及游戏开发本身的考量。下面我将从几个主要方面进行详细阐述: 一、 政治与审查制度这是最核心也是最直接的原因。1. 中国政府的审查制度 (Content Review and Censorshi.............
  • 回答
    关于这个问题,我想从几个不同的角度来聊聊,尽量不带“AI味”,而是像一个对游戏行业有点观察的朋友在跟你聊天。一、 行业成熟度与用户群体首先,得承认,日本游戏行业比我们成熟太多了。人家那个积累,那是几十年一点点磨出来的。 小岛秀夫和宫崎英高: 这两位,他们是那种“大师级”的创作者。小岛秀夫,他是电.............
  • 回答
    日本游戏业的辉煌毋庸置疑,从FC时代到PlayStation的统治,再到如今依然拥有众多创意十足的独立游戏和爆款IP,其在游戏开发领域的实力是毋庸置疑的。然而,当我们将目光投向电子竞技(电竞)领域,日本的表现却显得有些“水土不服”,与韩国、中国等国家相比,差距似乎不小。这背后到底是什么原因在作祟?我.............
  • 回答
    在电子游戏中,机枪虽然在外观和火力上常常能体现出其强大的威力,但其在“压制”作用方面的表现往往与现实存在较大差距。这背后涉及一系列设计理念、技术限制以及玩家体验等方面的考量。下面我将尽量详细地解释为什么机枪在游戏中往往表现不出现实中的“压制”作用:1. “压制”的现实含义与游戏中的体现差异: 现.............
  • 回答
    在中国,小孩学游泳普遍从蛙泳起步,这背后可不是什么随便的决定,而是综合了技术、安全、生理发展以及教学习惯等多方面考量的结果。你想啊,让一个小朋友扑通一下就去学自由泳或者蝶泳,那难度可不是一般的大,而且安全系数也会大打折扣。咱们一项一项来捋捋:1. 动作相对容易掌握,符合儿童身体协调性: 易于理解.............
  • 回答
    在MOBA游戏中,“投降”被简称为“投”而不是“降”,这背后涉及了语言习惯、文化背景以及游戏社区的共同塑造。下面我将从几个方面详细解释原因: 1. 汉语的习惯性简称与语感 “投”的简洁与口语化: “投降”这个词语本身由两个字组成,而“投”字在很多情况下已经具备了“放弃”、“认输”的含.............
  • 回答
    这事儿说起来,其实是个挺有意思的对比,就像是在游戏里你挥舞着一把巨剑砍翻一片小怪,现实中同样一把剑在战场上可能就没那么好使了。为啥游戏里大口径弹夹炮坦克那么吃香,现实中却少见呢?咱掰开了揉碎了聊聊。先说说为啥游戏里大口径弹夹炮坦克那么猛:游戏设计,尤其是战争类游戏,追求的是什么?无非就是爽快感、策略.............
  • 回答
    在游戏设计中,确实存在一种普遍现象,那就是冷兵器的伤害数值有时会显得比热兵器更高。这背后并非没有道理,而是游戏开发者为了平衡性、乐趣以及叙事等多方面考量而有意为之的结果。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角度深入剖析。首先,我们要谈谈近身战斗的风险与回报。冷兵器,顾名思义,需要玩家冒着极大的风险才能将.............
  • 回答
    赛车游戏里,漂移能给氮气(N2O)这个设定,其实是个为了游戏乐趣而设计的机制,它本身跟现实中的物理原理没有直接、一一对应的关系。不过,我们可以从几个角度去解读一下,为什么游戏会这么设计,以及它在某种程度上 借用 了哪些现实中的概念来增加代入感和策略性。首先,咱们得明白,游戏里的N2O加速,它本质上是.............
  • 回答
    这真是一个让人心头一紧的问题,仔细想想,我们确实在游戏里能叱咤风云,但在现实里,好像总被一股无形的力量牵制着。为什么会这样呢?我琢磨着,这大概是游戏和现实在“规则”、“目标”、“可控性”以及“代价”这几个方面,有着本质的区别。首先,咱们聊聊规则。游戏里的规则,是开发者一板一眼设计出来的。它们清晰、明.............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