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itizen翻译为“公民”是个误译。citizen词根是city,意思是城里人,原指住在罗马七丘之上的人,是特权阶级,奴隶和乡下人是不算citizen的。
所以“公民”这个称谓必须要相对于“非公民”才有意义,比如罗马统治环绕地中海的广袤土地,但只有七丘之上的人是公民;比如大嘤帝国领土上太阳不落,但是只有英伦岛上的人是公民;比如美利坚山巅之城人类灯塔,号令四海莫敢不从,但是只有3亿人是公民。
所以“公民精神”就是指“公民”相对于“非公民”的优越感。必须有广大的“非公民”想当“公民”而不可得,才能支撑起这份优越感。比如条条大路通罗马,所有人都想去罗马城;比如大嘤治下的印度人都想去大不列颠;比如几千万墨西哥劳工黑在美国,干几年活,被抓起来罚点钱踢出去,过几天再偷渡回来。
有了对“公民”一词的正确理解,就不难理解citizen应该怎么翻译了,那就是“城市户口”,尤其是八九十年代的城市户口:住在城里、只有一小部分人有城市户口、乡下人都想进城,完美符合。
跨越两千多年,直白的翻译才是最准的,谁才是罗马正统,不言而喻。
而2000年以后进城的人越来越多,优越感被稀释了,也难怪部分城里人大呼公民精神缺失。恐怕只能等到全世界人都想移民来中国的那一天,中国人才能找回公民精神了。
顺便一说,百姓是相对于一姓,也就是国姓而存在的,如果要新造一个平等的指代所有人的词,六亿神州皆尧舜,不如就叫尧舜吧。
就是为了把党员干部和老百姓区别开来,或者对立起来。
1.“党员干部”和“老百姓”,是两个独立的集合,没有交集。
2.“党员干部”和“老百姓”这两个集合是“人民”这个集合的子集。
3.“中国公民”是个备用的空集。任何中国人只是在和外国产生什么瓜葛的时候,才会被暂时性的放进这个集合。所以,有时候空,有时候不空,但是这个集合里没有确定的、长久的存在的元素。比如,在日中国公民受到了不平等待遇。
老百姓都是公民 但公民不一定全是老百姓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等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