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华盛顿如果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可以成功绕过国会称帝吗?如果不可以,怎样才有机会?

回答
华盛顿如果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基本上 不可能成功绕过国会称帝。历史的车轮、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根基以及华盛顿自身的品格和理念都决定了这条路行不通。

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不行,以及他可能拥有(尽管极小)的机会,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点:

为什么“广积粮缓称王”无法绕过国会称帝?

1. 国会是权力的来源和制约:
《邦联条例》和早期美国政府: 在美国宪法生效之前,《邦联条例》下的邦联政府权力极其有限,国会(由各州代表组成)是唯一的中央权力机构。即使是后来的美国宪法,也明确规定了三权分立,国会掌握立法权和财政权。
财政和军队的控制权: 任何形式的“称王”都需要强大的经济支持和军事力量。而这两者在当时(乃至现在)都受到国会的严格控制。国会是批准税收、拨发军饷的唯一机构。华盛顿没有权力私自积攒巨额财富、建立不受国会监督的私人军队。
总统的权力受限: 即使华盛顿后来成为总统,总统的权力也并非无限。他需要总统任命权、否决权等,但这些权力都受到国会的制约,例如国会可以推翻总统否决(需要三分之二多数),参议院对任命和条约有审批权。

2. 美国建国的核心理念是反君主制:
独立战争的根源: 美国独立战争的根本原因就是反对英国君主制和“无代表不纳税”的压迫。民众对国王的记忆是负面的,对任何形式的世袭统治都充满警惕。
共和制的建立: 美国建国者,包括华盛顿本人,都坚信共和制的优越性,即权力属于人民,通过民选代表行使。他们的目标是建立一个没有国王、没有贵族的国家。
华盛顿的声望和品格: 华盛顿在独立战争中的巨大声望,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被视为民族英雄和共和理想的象征。他自愿放弃军事指挥权,回归私人生活,这一行为为他赢得了巨大的政治资本和道德权威,也让他成为了人民信任的“公仆”典范。如果他试图称帝,将彻底背叛他所代表的共和精神,失去人民的信任。

3. “积粮”的困难和风险:
财政透明度: 尽管存在一些漏洞,但当时的政府财政并非完全不透明。任何异常的巨额资金积累都可能引起国会和公众的怀疑和调查。
军事忠诚: 军队的忠诚是国家稳定的关键。在共和制的框架下,军队效忠于国家和宪法,而非个人。华盛顿若想用军队支持自己的称帝野心,他需要让军队超越宪法和国会的约束,这几乎是不可能的,并且会引发严重的军队内乱和国家分裂。
信息传播和舆论: 当时信息传播虽然不如现在发达,但报纸和公众辩论仍然存在。任何试图颠覆共和体制的秘密行动都很难长期隐瞒。一旦暴露,必然会引发全国性的反对浪潮。

4. “缓称王”的逻辑缺陷:
积攒实力是为了什么? 如果华盛顿想通过“积粮”来获得更大的权力,他可以通过合法途径,例如在政治上发挥影响力,争取民意,从而在选举中获胜,或者在国会中推动有利于他政策的法案。但“称王”的目标与共和制是根本冲突的。
“缓”了之后呢? 即使他“积粮”成功,当他真正“称王”的时刻到来,国会和人民是不会坐视不管的。他将面临的不是和平过渡,而是直接的宪政危机、武装冲突和全国性的反对。

怎样才有机会(尽管极其渺茫)?

虽然从理性分析来看几乎不可能,但如果非要探讨华盛顿有“机会”称帝,那么必须假设几个前提条件被打破,并且需要一系列极端、非常规的操作,其成功率依然可以忽略不计,而且会彻底改变美国历史的面貌。

假设一:美国社会结构和政治理念发生根本性扭曲

1. 民众对君主制的热情出现反转:
长期的政治动荡和混乱: 如果美国在建国初期就陷入了长期的内战、外部侵略、经济崩溃,导致民众对共和制的效能产生极度失望,转而怀念强有力的、能够带来秩序和稳定的“国王”。
个人崇拜的极致化: 华盛顿如果被塑造成一个凌驾于法律之上的“救世主”,其个人威望被无限放大,甚至超越了对国家制度的信仰。这需要极端的宣传和操纵。

2. 国会彻底失能且腐败:
国会成员的全面腐化: 如果国会成员为了私利,甘愿出卖国家利益,并且在财政和军事上完全屈服于某一个强大势力(比如一个拥有巨额私人财富和军事支持的个人)。
党派斗争的极端化: 如果政治派别之间的斗争到了你死我活的地步,以至于一方愿意牺牲共和原则来打败另一方,甚至为了推举一个“强人”来结束内耗。

假设二:华盛顿进行极端、非法的操作(与他的人格和行为相悖)

1. 建立不受控制的私人军事力量和经济体系:
非法敛财: 通过秘密的商业活动、外国资助,或者利用当时尚不完善的金融体系,积累巨额财富。
组建私人军队: 在军队中培养绝对效忠于他个人的派系,并通过晋升和利益输送,使这部分军队与国民警卫队、国会控制的军队形成对立。这本身就面临巨大的挑战和暴露风险。

2. 利用危机制造真空:
触发或利用重大危机: 例如,如果外部势力大规模入侵,或者国内发生大规模叛乱,华盛顿可以借机宣称自己是唯一的救世主,并且以“国家安全”为名,绕过国会采取非常规措施,囤积权力。
军事政变: 在危机时刻,如果他的私人军队足够强大且效忠,他可以直接发动军事政变,解散国会,宣布自己为国家元首,并强制推行新的统治模式。

3. 利用合法程序进行“权力扩张”的极限操作:
“第一次总统任期”后拒绝卸任: 华盛顿本可以再次参选总统,并且有可能连任。但“称王”远超此范畴。如果他在卸任后,利用其巨大声望和影响力,操控选举,或者在任期内通过极其模糊的宪法解释,扩大总统权力,试图将总统职位永久化,但这依然很难实现“称王”。

具体步骤(理论上,但极其困难且反人性):

阶段一:秘密积累财富与军事力量(“广积粮”)
隐秘的投资和商业帝国: 利用其作为“橡树公司”(George Washington’s Mount Vernon Estate)的经营者身份,进行大规模的、高度保密的农业和商业投资,可能涉及土地、奴隶(尽管他后期对奴隶制态度复杂,但经济上仍有依赖)、贸易等,将利润秘密转移到海外或隐秘账户。
建立军事代理人网络: 在退役军官中发展忠诚于他个人的网络,给予他们经济支持和政治许诺,让他们在军队和民间保持对华盛顿的忠诚。这需要极其高超的收买和组织能力,并且极易被发现。

阶段二:等待或制造机会(“缓称王”)
观察国内外政治局势: 密切关注美国国内的政治派系斗争,以及外部可能带来的威胁,寻找可以利用的“窗口期”。
制造信任危机: 如果国会或联邦政府的合法性受到严重挑战,例如出现大规模的腐败丑闻或无能表现,华盛顿可以借机出现,以“稳定”和“秩序”的形象吸引民众。

阶段三:决胜时刻(公开夺权)
声明“国家危在旦夕”: 在某个关键时刻,例如外国干涉或国内叛乱达到顶峰,华盛顿公开宣称国家面临生死存亡的危机,现有的政府无法应对。
动用私人军队控制关键地点: 调动他秘密培养的忠诚军队,占领首都、重要交通枢纽和通信设施,以此来瘫痪政府的正常运转。
解散国会,宣布建立新的统治体制: 以“临时救国政府”或类似的理由,宣布解散国会,取消宪法(或对其进行重大修改),并宣称自己为终身统治者或国王。

结论:

华盛顿如果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在历史的真实背景下,是无法成功绕过国会称帝的。美国建国的核心理念是反君主制,国会拥有控制财政和军队的权力,而华盛顿本人也极其珍视自己的共和声誉和人民的信任,他不会采取背叛共和原则的极端手段。

如果非要说“机会”,那么这种机会只能建立在美国社会和政治结构发生颠覆性的、几乎不可能出现的异变之上,并且华盛顿本人也需要做出与其历史形象完全相反的、极度冒险和非法的举动。这种情景更像是存在于虚构的历史平行宇宙之中,而非历史的现实。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就是因为怕华盛顿搞这些,所以弗吉尼亚州从一开始就直接没让乔治华盛顿带兵,另委盖茨将军为弗吉尼亚的军事主帅。华盛顿这个大陆军总司令,是因为他担任了纽约州的客座提督,所以被纽约州捧上去的。

区区客座提督,想那么多干嘛?

更不用说独立战争是由路易十六出钱,拉法伊特侯爵打赢的。要称帝也是拉法伊特侯爵称帝。

user avatar

共和国的国家元首其实是可以叫英白拉多(大帅)的,问题是借给当年十三州反贼一万个胆,怕是也不敢称英白拉多啊。

英白拉多和伯理玺天德的区别,并不是翻译后在汉语语境中的天壤之别。美国总统不称英白拉多,主要原因恐怕是开国时期知道自己几斤几两。

user avatar

1,法国人打赢了美国独立战争。

2,没有法军,大陆军的总体战斗力跟还乡团一个级别。也就迫害保皇党的时候能发挥点作用。

3,大陆军是州军,发军饷的是州议会,各部队主官是议会认命的。华盛顿同学只是指挥官之一。

4,美国独立战争是英帝国和法帝国互相放血的过程,最终英帝国受不了松手了 ,法帝国被放血到财政破产诱发革命。主角不是美国人。

5,独立战争的源头就是各州的资本家要干掉敢管自己的人,再搞个帝国皇帝这不是扯淡吗?没人支持。

6,实际上美国最早是邦联制,总统权利很小,大概相当于尊王攘夷的王。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华盛顿如果采取“广积粮缓称王”的策略,基本上 不可能成功绕过国会称帝。历史的车轮、当时美国政治体制的根基以及华盛顿自身的品格和理念都决定了这条路行不通。要详细解释为什么不行,以及他可能拥有(尽管极小)的机会,我们需要深入分析几个关键点: 为什么“广积粮缓称王”无法绕过国会称帝?1. 国会是权力的来.............
  • 回答
    哎呀,小米 10 至尊纪念版用华星光电的屏这事儿,说实话,一开始我看到的时候,心里也泛起一些波澜。毕竟,以往小米旗舰机,尤其是这种“纪念版”级别的,大家对屏幕的期待值那叫一个高,很多时候都会指向三星这些老牌大厂。突然来个华星光电,那肯定得好好说道说道。首先,咱们得承认,小米这次的选择挺有意思的。 .............
  • 回答
    如果华盛顿海军条约将“巡洋舰”的限制定为15000吨排水量和9.2英寸(约234毫米)的火炮口径,这无疑会对当时以及之后的世界海军格局产生深远的影响,其具体表现可以从多个层面展开分析。首先,这将极大地提升巡洋舰的设计定位和作战效能。目前,华盛顿海军条约对巡洋舰的限制是10000吨排水量和8英寸(20.............
  • 回答
    将美国华盛顿特区(District of Columbia, D.C.)改为州,是一个长期存在且备受争议的议题。如果这一转变真的发生,将带来一系列深刻且多方面的结果,影响政治、经济、社会和象征意义等各个层面。以下将详细阐述这些可能的结果: 一、 政治影响这是最直接也是最核心的变化。 参议院代表权.............
  • 回答
    设想一下,如果1930年代的伦敦,议会大厅里没有传来了关于限制海军军备的条约声,而是另一番景象呢?一个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限制的世界,对于大英帝国而言,无疑是一张白纸,可以勾勒出截然不同的海上雄狮蓝图。抛开条约的枷锁,大英帝国海军在30年代的巡洋舰配置,绝不会是我们在历史书上看到的那个样子。考虑到其遍.............
  • 回答
    假如没有华盛顿海军条约,第二次世界大战的格局,尤其是海军力量的发展方向,确实会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而“大舰巨炮”主义的命运也可能截然不同。首先,我们得明白华盛顿海军条约到底做了什么。在经历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惨烈之后,各国都意识到了军备竞赛的可怕消耗,尤其是海军,造价高昂且维护复杂。条约的核心目的就是.............
  • 回答
    苏联古巴导弹危机若升级到那一步,结果绝非“无敌”二字可以概括,而是将世界拖入一场无法想象的毁灭性灾难。我们不妨抽丝剥茧,详细梳理一下这场假设性的升级会带来怎样的后果。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点:古巴导弹危机本身就是人类史上最接近核战争边缘的时刻。苏联在古巴部署中程弹道导弹,其目标是遏制美国对古巴的侵略,.............
  • 回答
    如果一战结束时德国签订的不是《凡尔赛条约》那般严苛的和约,而是相对平等的协议,并且能够顺利加入以华盛顿海军条约体系为基础的国际海军秩序,那么二战前英德海军竞赛的轨迹将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并非一个简单的“如果”,而是一个牵涉到政治、经济、军事理念以及国家战略的复杂推演。首先,我们要明确“相对平等”的.............
  • 回答
    马克龙总统应邀与拜登总统通电话,随后法国驻美大使下周将返回华盛顿,这无疑是美法关系近期出现的一道重要转折信号。此前,由于美国与英国在秘密签署奥库斯(AUKUS)安全协议时,单方面取消了与法国在澳大利亚的潜艇合同,法国愤怒地召回了其驻美和驻澳大使,将两国关系推向了冰点。这次通话及大使的回归,意味着双方.............
  • 回答
    “华盛顿和杰佛逊的种族灭绝行为堪比希特勒”这个观点,试图将美国开国元勋的行为与纳粹德国的罪行相提并论,这是一个极其严肃且需要深入剖析的论断。要评价这个观点,我们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详细的分析,包括历史背景、行为性质、动机、规模以及影响等。一、 历史背景的差异: 华盛顿和杰佛逊所处的时代: .............
  • 回答
    乔治·华盛顿是美国历史上最具标志性的人物之一,他的地位在很大程度上源于他作为美国第一任总统的领导,以及他在美国独立战争中扮演的关键角色。评价华盛顿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包括他的军事才能、政治智慧、领导风格、个人品质以及他所处的历史背景和他留下的遗产。一、 杰出的军事领袖与独立战争的催化剂 从绅士到.............
  • 回答
    华盛顿雕像被喷上“奴隶主”(Slave Owner!)的红漆,这可不是什么小事,背后牵扯着一段非常复杂且敏感的历史和现实的碰撞。要理解这件事,咱们得一层层剥开来看。首先,咱们得知道这尊雕像指的是谁。通常情况下,提到“华盛顿雕像”,大家首先想到的就是美国的国父、第一任总统乔治·华盛顿。这位老先生在美国.............
  • 回答
    乔治·华盛顿的军事才能,从来都不是那种能够瞬间点燃整个战场的璀璨烟火,但却是能在漫长而艰苦的拉锯战中,一点一滴地雕刻出胜利的坚韧之石。要评价他,不能仅仅看他是否像亚历山大大帝那样攻无不克,也不能拿他与拿破仑那样以闪电战闻名。他的伟大,更多体现在他如何在一个极度劣势、资源匮乏的环境下,将一支杂牌军塑造.............
  • 回答
    关于特朗普在2017年1月20日美国总统就职典礼前签署行政命令授权政府采取必要措施确保安全的事件,需要从法律、政治和实际操作等多个角度进行详细分析。以下是对这一事件的全面解读: 一、事件背景与法律依据1. 总统的紧急状态权力 根据美国宪法和相关法律,总统在特定情况下可行使紧急权力。例如: .............
  • 回答
    乾隆皇帝和乔治·华盛顿在同一年的1799年去世,这无疑是一个非常有趣的巧合,也提供了一个绝佳的视角来比较两个截然不同但同样影响深远的时代人物和他们所代表的文明。将他们放在一起评价,可以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当时的世界格局、政治哲学以及历史的复杂性。一、 时代背景的对比:辉煌的落幕与崭新的黎明 乾隆帝.............
  • 回答
    2017年1月21日华盛顿女性大游行(Women's March on Washington)是一场具有里程碑意义的公共集会,其规模之大、影响力之广,至今仍被广泛讨论和评价。这场游行并非孤立事件,而是由一系列因素推动的复杂社会现象,其评价也需要从多个维度进行分析。以下是对这场游行的详细评价:一、 起.............
  • 回答
    特朗普铁粉“进军”华盛顿示威,特朗普挥挥手就去打高尔夫了,这一事件在当时引起了广泛的关注和讨论,它深刻地反映了美国政治中的一些重要议题和特朗普现象的特质。要详细地看待这件事,需要从多个层面去理解:事件背景: 2020年总统大选结果争议: 这次示威最直接的导火索是2020年总统大选的结果。唐纳德·.............
  • 回答
    美国何以强大?这是一个宏大且值得深思的问题。要说美国强大,不能简单归结于某一个时代、某一项政策或某一个人,而是由一系列复杂因素交织而成,是历史、地理、文化、制度、人民共同作用的结果。地理的馈赠与辽阔的疆域:首先,不得不提的是美国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美国拥有极其辽阔的国土,从东海岸的大西洋到西海岸的太.............
  • 回答
    这桩事儿,说起来挺有意思的,也挺让人感慨。就是那个小提琴大师约书亚·贝尔,他扮成个街头艺人,在华盛顿特区一个地铁站门口,就那么拉了四十分钟的小提琴,结果收到的钱,也就三十来块美元。当时的情景,用“魔幻”来形容一点也不为过。你想想,那是个什么样的地方?在林肯纪念堂附近,人来人往,都是些赶时间的、心事重.............
  • 回答
    关于波特兰的乔治·华盛顿雕像被推倒和焚烧的事件,我可以为你详细描述一下当时的情景,并尽量去除AI写作的痕迹,让描述更加生动和真实。想象一下,那是一个被夜色笼罩的城市,空气中弥漫着一种混合了紧张、愤怒和某种混乱的氛围。在波特兰市中心,一个通常宁静的广场,此刻却成为了风暴的中心。事件的发生:那天晚上,抗.............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