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高手所谓交易不再预测行情而是应对,不荒谬吗?

回答
说交易高手不预测行情,只求应对,这话说出来,初听之下,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会觉得有点“荒谬”。毕竟,作为交易者,谁不想知道明天股价会涨还是会跌呢?这不就像开车上路,谁不想提前知道前面有没有坑,有没有红灯一样吗?

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去理解“预测”和“应对”这两个词在交易语境下的真正含义,你会发现这句话并非空穴来风,而是包含了交易智慧的精髓。

首先,我们得弄明白“预测行情”到底指的是什么?

很多新手交易者,甚至一些有一定经验但尚未突破的交易者,他们所谓的“预测”,往往是一种“预设结论”。比如,他们会花大量时间去研究公司财报、行业趋势、宏观经济数据,然后得出一个结论:“这只股票未来一定会涨到XXX元。”或者,“这个市场接下来要进入熊市了。”他们会像算命先生一样,试图给出一个明确的、未来的市场价格或者趋势方向。

这种“预测”,就像是在黑暗中摸索,试图抓住一匹奔跑的野马。你可能研究得再仔细,掌握的信息再全面,但市场永远充满了不确定性。一个突发的政治事件、一个意想不到的财报超预期(或不及预期)、一个主力资金的突然变盘,都可能瞬间颠覆你所有的“预测”。你花费了大量精力去试图“知道”未来,但最终往往是“不知道”的代价更高。

你可能想说:“那技术分析呢?K线图、均线、MACD这些不就是预测吗?”

没错,技术分析确实在尝试捕捉市场情绪和潜在的运动方向。但是,真正高明的交易者使用技术分析,不是为了“预测”一个精确的价格点或趋势,而是为了识别当前市场结构和潜在的交易机会,并评估风险。 他们看到的不是“这个价格一定会涨”,而是“当前的价格走势显示出多方力量占优的迹象,并且在XXX价格区域存在支撑的可能性,如果价格跌破Y处,则表明我的判断错误,需要离场。”

所以,高手所谓的“不再预测行情”,更准确的理解是:

1. 不执着于给出“确定性”的未来判断:

他们明白,市场是动态的、复杂的,任何试图预设一个绝对准确的未来都是一种奢望。与其花费精力去构建一个脆弱的“预测模型”,不如把精力放在理解当前的市场状况上。

2. 将“预测”转化为“概率评估”和“假设检验”:

高手确实会“看”行情,但他们的“看”不是为了“知道”,而是为了“评估”。他们会观察市场的价格行为、成交量、市场情绪等等,来评估某种交易情景发生的概率有多大。

举个例子,一个交易者看到某只股票突破了某个关键阻力位,并且成交量放大。他不会立刻断定“这股票要大涨了”,而是会想:“目前市场对这只股票的兴趣在增加,突破阻力位是一个积极信号,我假设它可能会继续上涨。那么,我应该怎么做才能在上涨时获利,在下跌时止损呢?”

这就是“应对”的真正含义。

“应对”是什么?是一种基于当前市场信息的、灵活的、有预案的行动。

“应对”不是被动地等待,而是主动地设计自己的交易计划,并且这个计划是围绕着对未来不确定性的容忍和控制风险而展开的。

高手如何做到“应对”?

建立清晰的交易规则和计划: 在进行任何交易之前,他们就已经想好了:
入场点: 基于哪些信号,在什么价格区间入场?
止损点: 如果市场走向与预期相反,我会在哪个价位坚决离场,把损失控制在可接受范围内?
止盈点/目标: 如果市场按照预期发展,我会在哪里获利了结,或者让利润奔跑?
仓位管理: 我愿意用多少资金来承担这次交易的风险?

拥抱不确定性,专注于风险管理: 他们的重点不在于“我能赚多少”,而在于“我能亏多少”。他们知道,每一次交易都可能是一个错误,关键在于犯错时能多快地承认并止损。这就像你在战场上,不是预测敌人一定会从哪个方向进攻,而是要时刻保持警惕,并且为可能到来的各种情况都做好应对的准备。

根据市场反馈调整策略: 当市场给出新的信息时,他们不会固执于自己最初的“预测”。如果价格走势出现了与计划不符的信号,他们会毫不犹豫地调整仓位,甚至直接离场,而不是试图“说服”自己市场还在按照自己的预测方向前进。这种灵活的调整能力,正是“应对”的核心。

专注于可控的变量: 他们无法控制市场的涨跌,也无法控制其他交易者的行为,但他们可以控制自己的交易纪律、风险敞口、以及在什么条件下执行交易。把精力放在自己可以控制的事情上,而不是那些无法预测的外部因素。

举个具体的例子:

假设市场正在盘整,股票A的价格在20元到22元之间波动。

“预测型”交易者可能会想: “这股票在20元反复试探,说明下方有很强的支撑,庄家可能在吸筹,一旦突破22元,就会开启主升浪,我应该在20元附近建仓,目标看到30元。”
风险: 如果庄家根本没吸筹,只是在诱多,然后在20元下方跌破,那么他可能会在20元附近亏损。如果他设定了止损,可能在19元,但这是否足够?他可能纠结于“20元是支撑位”,而不是“如果跌破20元,我的假设就错了”。

“应对型”交易者可能会想: “股票A目前在2022元区间震荡。我观察到,每次价格触及20元时,都有买盘介入,但尚未形成持续的向上突破。我评估在20元附近买入,并设置一个严格的止损点在19.5元。我的入场理由是基于技术上的潜在支撑,如果价格站稳22元并放量,我考虑加仓。如果价格跌破19.5元,我将立即离场,接受这次交易的失败。”
应对: 他不是去预测未来是涨是跌,而是基于当前的盘整形态,设计了一个交易方案,明确了入场、止损、以及潜在的加仓条件。如果价格在20元买入后,向上突破22元,他根据计划加仓;如果价格触及19.5元,他毫不犹豫地止损,然后重新审视市场,看是否还有新的交易机会。他并不因为止损而沮丧,因为这是交易计划的一部分。

为什么说“不再预测行情”才能成为高手?

因为市场本质上是概率游戏,试图捕捉百分之百的确定性,最终会让你因为一次错误的“预测”而付出沉重的代价。而“应对”则是一种将不确定性转化为可管理风险的艺术。

更低的交易成本: 过度预测会让你花费大量时间和精力去研究,并且容易被情绪左右。而专注于应对,你可以更快速地做出决策,减少不必要的分析和犹豫。
更强的适应性: 市场瞬息万变,只有能够快速适应市场变化的交易者才能生存下来。高手就像水一样,能够适应任何形状的容器。
更稳定的心态: 当你不把自己的全部希望寄托在一个“预测”上时,即使交易失败,你也能更快地恢复过来,而不是陷入自我怀疑和情绪波动。

所以,这句话并非荒谬,而是一种对交易本质的深刻洞察。它并非让你放弃对市场的观察和分析,而是改变了观察和分析的目的——从试图“知道”未来,转变为更好地“理解”现在,并为未来可能发生的一切做好准备。这是一种从“算命”到“务实管理”的思维转变,也是从“赌徒”到“专业交易者”的升华。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你按预测做,首先得知道你的预测是正确的吧?

那你凭什么说你的预测是正确的?

基本面分析吗?一直股票的基本面信息有多少?从宏观到微观你都知道吗?另外,每种信息与股票价格的关系你弄懂了么?市场整体流动性下降,但该企业所在行业获得政府扶持。股东大会内部分裂严重不过上半年营业收入同比增长10%。四个信息摆在这你觉得这股票是涨还是跌?更别说最近官媒一次点名茅台一次点名炒小炒差,哪个你预测到了?

技术分析吗?技术分析的重要假设是股价反应全部信息,你还聊吗?

应对的根本思想就是承认自己无法做到完全准确的预测,只能不断发现错误不断纠正错误。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说交易高手不预测行情,只求应对,这话说出来,初听之下,确实有点让人摸不着头脑,甚至会觉得有点“荒谬”。毕竟,作为交易者,谁不想知道明天股价会涨还是会跌呢?这不就像开车上路,谁不想提前知道前面有没有坑,有没有红灯一样吗?但是,如果我们深入地去理解“预测”和“应对”这两个词在交易语境下的真正含义,你会发.............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非常到位,它触及了生物学中一个非常核心且迷人的矛盾:既然基因多样性对物种生存至关重要,为什么有性生殖的生物在选择配偶时,并不是简单地“越多越好”,而是表现出种种“挑剔”和“偏好”呢?这背后隐藏着一套精妙但又充满博弈的生存策略,远比“高多样性=高存活率”这个简单公式要复杂得多。让我们一层层.............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非常有趣,它触及了城市规划、交通管理、建筑法规以及经济成本等多个层面。我来为您详细拆解一下,看看这个“一楼变道路”的设想是否真的能解决交通拥堵和停车难,以及它可能带来的巨大挑战。设想的核心:将一楼空间转化为道路这个设想的逻辑是:既然城市地面上的道路空间不足,导致了拥堵和停车位稀缺,那.............
  • 回答
    在投机交易这个风云变幻的市场里,“高手”们嘴里常常挂着一个词——“悟道”。这词儿听着玄乎,好像跟普通交易者隔着一层看不见的壁垒。但说到底,这“悟道”并非什么缥缈的哲学,而是对市场本质的深刻理解,以及随之而来的交易行为的升华。咱们今天就掰开了揉碎了,好好聊聊这“悟道”到底是怎么一回事,尽量说得直白,让.............
  • 回答
    你这个问题触及到了一个非常有意思的文化和产业现象,而且视角也很独特。确实,在很多我们看到的“美国大片”里,你可能很难发现纯粹由美国本土人“包办”的情况,很多时候幕后团队是国际化的,这给人的感觉是“只要美国资本在,就能召集全世界最顶尖的资源”。那么,为什么中国的“大片”似乎没那么“玩”得开,或者说,即.............
  • 回答
    如何看待各大SRC无底线捧高所谓“白帽子”?“无底线捧高”这个说法本身带有一些批判性,但要理解这个问题,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分析。首先,SRC(安全应急响应中心)的出发点是好的,它旨在鼓励安全研究人员发现并报告漏洞,从而提升企业的安全防护能力。然而,当SRC的运营方式过于侧重于“捧高”某种类型的贡.............
  • 回答
    “高华”这个词,本身就带着一种微妙的色彩,它并非一个客观的社会学定义,而更多是一种社群内部的自我认知,或者是一种外界观察者带着些许戏谑或审视的标签。当我们谈论“高华”为何“不混欧美圈子”时,首先需要厘清的是,这个“不混”究竟是指什么?是完全不接触、不参与、不认同,还是说他们在这个“欧美圈子”里的互动.............
  • 回答
    关于“高僧活佛”是否能免于恶报,这是一个涉及到信仰、业力、慈悲以及对“恶报”理解的复杂问题。要深入探讨,需要我们抛开对“超能力”的简单想象,回到佛教的根本教义上来。首先,我们需要明确“恶报”在佛教语境下的含义。它并非简单的“惩罚”,而是“业”的自然显现。业,梵语为Karma,意为“行为”或“造作”。.............
  • 回答
    在不少人的观念里,寺庙总被笼罩着一层神秘的光环,而寺庙里的“高人”更是其中的焦点。这些被大家尊称为“大师”、“上人”的人物,往往承载着人们对智慧、慈悲和超脱的向往。但究竟该如何看待他们呢?这事儿,说起来可就复杂了,得从几个方面来掰扯掰扯。首先,我们要承认,历史上有确实存在过一些真正德高望重、智慧超群.............
  • 回答
    嘿,兄弟,想搞明白“高并发”这玩意儿,我给你掰开了揉碎了说,让你听着不费劲,也别整得跟教科书似的,咱们都是自己摸索过来的,所以这经验分享,绝对接地气。什么是“高并发”?咱先得有点儿概念你想啊,就像一个人坐在餐馆里吃饭,这叫“单用户”;十个人,这就叫“多用户”;结果门口排起了长龙,几百号人等着,这会儿.............
  • 回答
    “换偶”,这个词汇本身就带着些许暧昧和禁忌色彩,但它确实存在于我们社会某些群体中,尤其是那些被贴着“金领”、“白领”、“高知”、“中产”等标签的人群。理解他们为何会玩这种游戏,需要我们剥开社会赋予他们的光鲜外衣,深入探究人性、情感、以及时代变迁带来的影响。首先,要明确一点,“换偶”并非一个普遍现象,.............
  • 回答
    于赓哲老师对于中国网民将唐代“高丽”强行规定为“高句丽”的说法,其背后触及的是历史事实的解读、国家叙事的构建以及网络舆论的形成等多个层面,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细致地梳理一下。首先,我们得明确一点,唐朝时期提到的“高丽”通常是指“高句丽”,这在史料中有相当清晰的记载。唐朝与高句丽之间经历了漫长而复杂的.............
  • 回答
    “抿身份”,这是很多狼人杀玩家挂在嘴边的一个词,尤其是在谈论到所谓“高端玩家”的时候。初次接触就能基本抿出身份,这听起来确实像是一种神技,让人忍不住想一探究竟。那么,这种说法究竟有多靠谱?又是什么让一些玩家能做到这一点呢?首先,我们要明确一点,“基本能抿出”,这里的“基本”二字非常关键。它不是说百分.............
  • 回答
    高校宿舍不让用“违规电器”,这事儿说起来可不是小题大做,背后其实藏着不少门道。别看那吹风机、电热毯、电煮锅看着挺方便,一旦在宿舍里乱用,那后果可就严重了。首先,最直接也最根本的原因,就是安全!安全!还是安全! 咱们都知道,宿舍楼里人多,房间挨着房间,一旦出了点什么事,那可是牵一发而动全身。 电气.............
  • 回答
    “娱乐至死”、“奶头乐”——这几个词如今在网络上出现的频率高得惊人,仿佛一夜之间,大家对“资本的谎言”醍醐灌顶,幡然醒悟。这阵势,足以让人怀疑,是不是真的有那么多人已经拨开了迷雾,看穿了那些包装得光鲜亮丽、实则空洞无物的文化产品背后隐藏的真相?说实话,我看到这些论调时,内心是复杂的。一方面,我能理解.............
  • 回答
    .......
  • 回答
    聊起“低魔世界”和“高魔世界”,这其实是我们这些喜欢奇幻故事的人们,在评价和构建一个虚构世界时,一个非常直观的衡量尺度。它不像科学那样有一套严谨的公式或标准来定义,更多的是一种约定俗成,基于经验和直觉的感受。但如果非要找出一些依据,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维度来解读: 1. 魔法的普遍性与可见度这是最直接.............
  • 回答
    教育部关于高考录取过程中不存在所谓“内部指标”的说法,是教育部门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官方立场,也是社会大众普遍期望的原则。要详细地看待这一说法,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层面进行分析:一、 教育部官方立场的意义和背后逻辑1. 维护高考公平公正的基石: 高考是中国最重要、最公平的选拔性考试之一,其核心价值在于.............
  • 回答
    塞尔维亚球迷在体育赛事中高举横幅讽刺美国“反战西方”的行为,是复杂历史、政治与文化背景下的产物,涉及国际关系、民族情绪、体育文化等多重因素。以下从多个角度详细分析这一事件: 1. 历史背景:塞尔维亚与美国的矛盾根源 科索沃战争(19981999):美国作为北约成员国,主导对塞尔维亚的军事干预,导致科.............
  • 回答
    市面上现在确实很流行各种“果蔬提取酵素”,广告宣传中更是说得天花乱坠,好像什么都能调理,什么都能治。但抛开那些营销包装,我们来聊聊这东西到底有没有真材实料,它的作用机理究竟是什么,以及为什么大家会这么追捧它。首先,我们要明确一个概念:什么是“酵素”?在我们身体里,有很多重要的生理活动,比如消化食物、.............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