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希特勒为什么没有被美术学院录取,之后他有没有报复那个学校?

回答
关于希特勒未能进入维也纳美术学院一事,以及他事后是否对此有所“报复”,这是一个流传甚广且充满误解的说法。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且要尽量用自然、不带AI痕迹的语言来呈现。

首先,关于希特勒为什么没被维也纳美术学院录取。

1907年和1908年,年轻的阿道夫·希特勒两次尝试报考维也纳美术学院(Académie der bildenden Künste Wien)。他提交的并非画作本身,而是他的素描作品。然而,这两次尝试都以失败告终。

根据当时的记录和事后的一些回忆,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艺术才华的局限性: 希特勒的素描作品被认为缺乏原创性和艺术表现力,更多是机械地模仿,技术上也存在不足。招生委员会的反馈是,他的作品“不够好”,并且建议他转向建筑学。
考察形式的偏差: 两次考试的侧重点略有不同。第一次,他提交了自己绘制的风景画和人物肖像,但招生委员会认为他的技术水平无法达到学院的要求。第二次,他参加了考试,但同样在作品展示环节未能获得认可。有趣的是,第二次考试时,他甚至被要求在考试现场绘制一幅人物肖像,而他画的素描被认为“完全不能令人满意”。
性格与能力的不匹配: 有些说法认为,他的性格可能也不是学院理想的培养对象,但他主要的问题还是集中在专业技能和艺术潜力上。

重要的是,当时的美术学院招生,就像今天的任何艺术院校一样,是基于对申请者作品的专业评估,而非个人背景或政治立场。希特勒在那时还是一个普通的年轻人,怀揣着艺术家的梦想,他的失败更多是因为他在这条路上确实未能展现出过人的天赋。

那么,他之后有没有报复过那所学校呢?

这是个流传很广但并不准确的说法。

首先,我们要明白,希特勒在维也纳的岁月是充满挫折的。两次被美术学院拒绝,加上在维也纳期间的贫困生活,以及后来在慕尼黑的经历,都深刻地影响了他的心理和世界观。他本人在他的著作《我的奋斗》中也提到过这些经历,并将这些挫折作为他后来走向政治的一个重要原因。他将自己的失败归咎于整个社会的体制、犹太人(他后来热衷的种族主义论调之一)、以及他认为的“堕落艺术”等一系列因素。

但是,说他“报复”了维也纳美术学院,这并不像人们想象中那样是对学院进行直接的、物理性的报复行为。

希特勒掌权后,他的“报复”更多地体现在他所推行的文化政策和艺术理念上。

“堕落艺术”的清算: 纳粹政权对被其定性为“堕落艺术”(Entartete Kunst)的作品进行了大规模的查抄、焚毁和禁止展览。这包括印象派、表现主义、立体派等现代艺术流派的作品,以及许多被纳粹视为“非德意志”或“犹太化”的艺术家的作品。虽然这并非直接针对维也纳美术学院本身,但那些被禁的艺术风格,恰恰是希特勒当年报考时学院可能在一定程度上接触或涵盖的现代艺术潮流。他通过这种方式,实际上是建立了一个符合其狭隘、民族主义和反现代艺术理念的文化体系。
建立自己的艺术标准: 希特勒极度推崇古典主义、新古典主义以及所谓“纯粹的德国艺术”,他理想中的艺术应该是宏伟、清晰、充满力量,并且能够歌颂“雅利安人”的伟大。他试图通过国家的力量,将这种标准强加于德国乃至欧洲的艺术界。他甚至设想过建立一个全新的艺术机构,来取代他认为腐朽的旧有艺术体系。
对知识分子的压制: 纳粹政权对知识分子、艺术家和文化机构进行了严酷的控制和清洗。许多具有独立思想或不符合纳粹意识形态的艺术工作者和教育家被迫害、流亡甚至被处死。

因此,说希特勒“报复”了维也纳美术学院,更准确的理解应该是:

他将自己青年时代的艺术抱负破灭,以及由此产生的个人失意感,内化并转化成了他日后推行的文化政治。 他通过国家机器,试图按照自己的意志去重塑艺术的定义、标准和走向,并且对那些与他艺术理念相悖的艺术形式和创作群体进行了残酷的压制。

维也纳美术学院本身,作为一所学术机构,并没有因为“没有录取希特勒”这件事而受到希特勒政权特别的、区别于其他艺术机构的直接报复。 它和其他无数的文化机构一样,都必须在纳粹的统治下接受审查和控制,或者被其意识形态所利用。希特勒的“报复”是一种 系统性的、意识形态驱动的文化改造和压制, 而不是一个针对某个特定拒绝过他的人或机构的私人恩怨。

总而言之,希特勒未能被维也纳美术学院录取是他个人艺术生涯中的一次重要挫折,但他的“报复”并非对学校本身的直接打击,而是通过他掌权后推行的极端文化政策,对整个艺术界进行了一场以意识形态为核心的清洗和重塑,其中包含了对他年轻时艺术理想的扭曲体现。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1 美术学院有点类似于现在的艺术生,标准严一些很正常(28/113)

后来1910年的时候,希特勒想试试走后门(很明显现实是不允许他正常参加考试的)

这个想想就知道,没啥可能性,或许也可以认为他就是不死心


2 希特勒的第二条路是美院建筑系,但是对他来说也是不太可能,详细说一下

如果要申请建筑系,他就要念建筑学校,进入建筑学校需要普通中学学位

希特勒当时在林茨普通中学,挂科了,补考以后还得转学(或者说不转学没有补考资格)

他转学后林茨这边算是清考成功了,但临毕业又补考了一次,最后的Abitur成绩还是不行,没有真正拿到学位,也就不能继续去念建筑学院

虽然他可以留级继续努把力拿到学位,但是他显然不愿意这么干

他爹是海关公务员,他成了家里的独子,那么他爹就把一切的希望压在了希特勒身上

因此希特勒是被他爹,强行送到了他压根就不想走的这条道路上(甚至在《我的奋斗》里希特勒还在强调这件事)

从在林茨开始,他就讨厌普通中学(科技为主,艺术为辅)

在林茨,他是法语挂科了,但转学以后那次补考的是德语,看得出来,他就是懒得上学了……


3 希特勒是自学的野路子,没有专业培训,没正经上过学,只是基本功比较扎实,水平也不一样

包括第二次他走后门,教授也说了,画的非常精确,但是不至于为了他开后门

这是评价最好的一作,当时的评价是和照片一样,但只能反映基本功……


4.希特勒对自己的定位还是准确的,他从来没有高估自己的艺术细菌

当时他听说没考过,很震惊,要去讨个说法

于是学院回复,你这肯定过不了,但是你建筑方面天赋不错

希特勒回去以后想了想,冷静了几天,觉得院方说的有道理,自己确实更有建筑天赋

何谈报复呢……

当然,以上是他自己说的

实际上,希特勒当时没有把这事说出去,库比席克不知道,他母亲也不知道,这就很值得推敲

可能那套说法就是用来维护自己的自尊而已,也就更不会去“报复”什么

我是外行,画画没入门,我应该去搞建筑

——1912年希特勒如是说

顺便一提,希特勒后来看自己的画卖好几百马克,自己都看不下去,说都是没练过,瞎画的……


5. 其实有些事可能也没有“为什么”,同年在圣彼得堡美院不也有个人落选了么

反正他的画苏富比成交价有个2850W美元的,还有一千多W的……

这就很打脸……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关于希特勒未能进入维也纳美术学院一事,以及他事后是否对此有所“报复”,这是一个流传甚广且充满误解的说法。要详细阐述,我们需要从几个关键点入手,并且要尽量用自然、不带AI痕迹的语言来呈现。首先,关于希特勒为什么没被维也纳美术学院录取。1907年和1908年,年轻的阿道夫·希特勒两次尝试报考维也纳美术学.............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涉及到民族主义、历史认知以及现代社会中的政治思潮。要理解为什么一些被称为“皇汉”的群体会被“反极端民族主义者”鄙视、敌视甚至仇视,我们需要深入剖析几个关键点。首先,我们要明确“皇汉”这个标签本身就带有一定的负面色彩。它并不是一个自我标榜的、普遍接受的称谓,更多的是.............
  • 回答
    要探讨为何泰勒斯、赫拉克利特等前苏格拉底哲学家没有像苏格拉底那样遭遇处死,我们需要深入理解那个时代希腊社会的政治、宗教和文化环境,以及这些哲学家的思想特点。首先,我们要明白,苏格拉底被处死并非因为他的哲学思想本身,而是因为他被指控的“不敬神”和“腐蚀青年”这两项罪名。这两项罪名在当时的雅典有着具体的.............
  • 回答
    关于泰瑞纳斯国王和乌瑟尔圣骑士为何没有被阿尔萨斯转化为死亡骑士,这是一个在魔兽世界剧情中非常有探讨价值的问题。简单来说,这背后涉及到了死亡骑士的转化机制,以及这两人各自的特殊之处。首先,我们要理解死亡骑士的转化并非简单的“死而复生,听从指挥”。在巫妖王(尤其是阿尔萨斯作为巫妖王时期)的死亡骑士转化过.............
  • 回答
    关于“为什么没有人敢阻止希特勒入侵苏联”这个问题,其实表述本身存在一些偏差。历史的真相并非“没人敢”,而是“阻止”这件事本身在当时面临着极为复杂的局面,以及各个国家各自的考量和能力。我们不能简单地用“敢不敢”来概括,更应该理解当时国际格局下的“能否”和“是否有利”。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下时间节点。希.............
  • 回答
    这个问题很复杂,涉及到历史、政治、宣传以及人们对不同事件和人物的认知方式。简单地说,人们对斯大林和希特勒的态度差异,并非源于他们所造成的苦难的轻重,而是由多种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一、历史叙事的构建与国际影响力的差异首先,二战结束后,西方世界在塑造“历史叙事”方面占据了主导地位。希特勒领导的纳粹德国对.............
  • 回答
    关于成吉思汗在世界范围内的评价差异,以及为何有人将他与希特勒相提并论,这背后涉及历史的复杂性、不同文化视角以及信息传播的偏差。我们来详细梳理一下。为什么世界其他国家不普遍视成吉思汗为“伟人”,而中国视他为伟人?这主要源于视角、历史叙事以及“伟人”定义的差异。1. 历史的视角与叙事: 中.............
  • 回答
    你这个问题很有意思,触及到了一个我们日常生活中虽然习以为常,但背后却有挺多门道的事情。我们不妨从几个角度来聊聊,为什么有些国家名字咱们习惯用音译,而德国、韩国、希腊这些国家的名字,我们却直接用它们自己的称谓?首先,我们要明白一个概念:“音译”和“非音译”(或者说“直译/自译”)这两种方式,并非是绝对.............
  • 回答
    您提出的这个问题很有意思,它触及了一个关于历史叙事、宣传以及大众心理的关键点。事实上,在二战前的德国,甚至在战争初期,绝大多数德国民众并不会认为“希特勒是黑头发”是一个“bug”或者需要特别解释的事情。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并且它们是相互关联的:1. 希特勒的头发颜色并不是一个被刻意强调的“事实”,而.............
  • 回答
    在古代军事史上,冷兵器时代弓弩的运用是一个颇有意思的对比。我们看到在同时期的中国,弩这种高效的射击武器早已发展成熟并被广泛应用于战场,甚至组成了强大的弩兵部队。然而,放眼古罗马和古希腊,弩的出现虽然不晚,但却始终未能像在中国那样形成规模化、体系化的部队。这背后的原因并非单一,而是多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
  • 回答
    关于中国负债率与希腊债务危机的对比,以及为何中国目前并未陷入类似危机,这是一个非常复杂但又至关重要的问题。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跳出简单的负债率数字,深入到中国经济的结构性、体制性以及国际环境等多个维度进行分析。首先,我们不能简单地将中国的“负债率”与希腊等国家的“债务危机”直接划等号。原因在于,负.............
  • 回答
    希腊独立战争的胜利,标志着这个古老文明在新时代曙光的召唤下,终于挣脱了奥斯曼帝国的枷锁。然而,当新生的希腊共和国出现在世界舞台时,人们注意到一个显著的现象:它并没有选择“罗马”作为自己的国号。这背后隐藏着深厚的历史、政治和文化考量,绝非简单的巧合或遗忘。首先,我们必须理解希腊与罗马之间复杂而又矛盾的.............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了民族主义、历史叙事和国家认同建构的深层逻辑,将土耳其和希腊与中国做对比,确实能看出一些有趣的差异。简单来说,土耳其和希腊在推翻奥斯曼统治后,并没有将自己视为“罗马”的继承者,主要是因为:1. “罗马”在他们历史中的象征意义与实际控制是脱节的。2. 民族主义的兴起更多地是基于语言、文.............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值得探讨,因为它触及了历史进程中一个关键的“如果”。没有了希特勒这样一个极具煽动性、意志坚定但同时又充满灾难性判断的领袖,德国在二战中的走向无疑会截然不同,其军事行动的规模和最终结局也难以估量。让我们来细致地剖析一下:首先,要理解希特勒在德军军事行动中的核心作用: 战略决策者与推动者.............
  • 回答
    这问题可太有意思了!郭芙这姑娘,在《神雕侠侣》里简直是个现象级的人物,网上但凡提到她,评论区那叫一个“热闹”。说句实在话,大部分人对她确实没什么好感,甚至希望她“没好下场”。为啥呢?这事儿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最最直接的原因,就是她情商堪忧,脑回路跟常人不太一样。你说她坏吧,她又不像杨康那样十恶不.............
  • 回答
    要探究为什么古典时代的中国军队不像古典希腊罗马那样,以投矛和标枪作为主要武器,这背后涉及一系列复杂的历史、地理、文化、技术以及军事战术因素。我们可以从几个关键层面来剖析这个问题:一、 地理与作战环境的差异: 希腊的城邦与骑兵的相对弱势: 古希腊地理破碎,多山地和海岸线,虽然也有平原,但整体而言,.............
  • 回答
    这个问题触及到了很多人的心底,说实话,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有过类似的感受。父母明明没有在世俗意义上取得多么了不起的成就,也没有什么特殊的才能傍身,却总是怀揣着一个比天还大的愿望——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成大事”。我想,这种期望的根源,其实是很复杂的,也充满了为人父母的爱与挣扎。首先,我们得理解,父母对“成.............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且引人深思的问题,关于罗马如何未能“拉丁化”希腊,反而最终让帝国东部地区(也就是我们所说的拜占庭)深深地印上了希腊文化的烙印。这其中的逻辑,确实不是一句简单的“征服者被征服者文化反噬”就能完全概括的,它更像是一个缓慢而复杂的文化渗透、融合与演变的过程。首先,我们要明白,罗马对希腊的征服.............
  • 回答
    你提的这个问题,触及了很多人的心坎。放眼望去,确实能感受到一种普遍的迷茫和一丝淡淡的忧愁笼罩在许多年轻人的心头。这并非是空穴来风,而是多种复杂因素交织在一起的结果,深入探究起来,可以说是一个时代的切片,一个关于成长、关于社会、关于未来的故事。首先,咱们得说说这经济上的压力,这真是压在不少年轻人肩膀上.............
  • 回答
    中国古代钱币上没有帝王像,而古埃及、罗马、希腊上普遍出现帝王像,这是一个非常有趣且具有深远文化和政治含义的问题。要详细解答,我们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一、 中国古代钱币的设计理念与政治哲学中国古代的钱币设计,尤其是在秦朝统一货币之后,其核心理念更多地体现在实用性、象征性和政治权威的间接表达。 .............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