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读不下去的文学作品有必要强迫自己读下去吗?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大概率会回答“没必要”。不过,我知道这可能会让一些爱书之人,或者认为“坚持就是胜利”的朋友觉得有点“不正确”。所以,我得好好掰扯掰扯。

首先,咱们得承认,文学作品这东西,它不是考试,也不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与作者灵魂对话的体验。如果读一本书,让你感到的是折磨、是煎熬,那这享受就荡然无存了。强迫自己去读,就像是逼着一个对某个菜系完全没兴趣的人去吃他最讨厌的食物,硬生生往肚子里塞,最后落得个消化不良,还对美食产生了阴影。这何苦呢?

而且,人的精力是有限的,时间更是宝贵。我们生活中需要面对的事情已经够多了,工作、学习、家庭、朋友,还有各种柴米油盐的琐碎。在这个基础上,我们选择阅读,很多时候是为了放松、是为了开阔视野、是为了寻找共鸣、甚至是单纯为了好玩。如果你花了好几个小时,甚至好几天,死活啃不下一本书,那种挫败感和时间浪费的感觉,远比你什么都不做来得更糟糕。这期间,你可以读好多本有趣的短篇小说,可以听几集有意思的播客,甚至可以出去散散步,看看风景。

再者,文学是有个性的。就像有些人天生就喜欢吃辣,有些人则碰都不碰。文学作品也是如此,它有不同的风格、不同的叙事方式、不同的关注点。有些作品,你可能当时就是读不进去,可能是因为你的心境不对,可能是因为你对作者的语言风格不适应,也可能是因为这本书的内容跟你现在的生活阅历、兴趣点完全不搭。这不代表这本书本身不好,只能说,它跟你“气场不合”,至少目前是这样。

当然,我也不是说一遇到啃不动的就立马放弃。有时候,一些经典的或者大家都在读的作品,确实需要一点耐心。比如,你第一次读《红楼梦》,可能觉得人物关系复杂,情节拖沓,但如果你坚持下来,你会发现它背后蕴含的深邃思想、细腻情感,会让你惊叹不已。这时候,“读不下去”可能只是一个表象,背后是你对作品的理解程度还不够,或者需要一点外力来帮你“敲开”它的大门。

所以,对于“读不下去”的情况,我更倾向于采取一个灵活的态度:

1. 尝试理解“为什么”读不下去:
是语言问题? 作者的用词艰涩,句子冗长,让你难以理解?
是情节问题? 故事进展太慢,或者你对人物的命运不关心?
是主题问题? 作品探讨的议题对你来说太抽象、太遥远,或者你根本不感兴趣?
是心境问题? 你现在的心情很烦躁,或者状态不好,无法沉浸其中?
是作者风格? 你可能就是不喜欢这种写作方式。

2. 适度的“耐心”是有益的:
可以尝试调整阅读方式: 比如,放慢速度,一句一句读,甚至大声朗读;可以查阅背景资料,了解作者生平、创作时代;可以参考一些导读或者评论,先对作品有个大概的了解,再回到原文。
可以给自己设定一个“缓冲期”: 比如,约定自己读完前50页,如果还是提不起兴趣,就暂时放下。
可以与其他读者交流: 问问别人为什么喜欢这本书,或者他们当初是怎么读下去的,有时候别人的视角能给你带来启发。

3. 适时的“放弃”也是一种智慧:
如果尝试了以上方法,还是感觉像在啃一块石头,而且这种感觉持续了很长一段时间,让你对阅读本身产生了负面情绪,那真的就没必要继续折磨自己了。
放下一本书,就像是跟一位不投缘的朋友暂时道别。你不是要跟他永远断绝关系,只是觉得现在不是合适的时机。也许过几年,你的人生阅历丰富了,再翻开这本书,你就能体会到它的美好了。
把时间花在那些让你感到愉悦、让你有收获的书籍上,不是更划算吗?阅读的目的是丰富我们的生活,而不是消耗我们的热情。

说到底,阅读是为了“获得”,而不是为了“完成”。如果一本书带给你的“获得”远小于它消耗你的“精力”和“时间”,并且让你对阅读本身产生了抵触情绪,那放下它,去找那些能让你心生喜悦、让你欲罢不能的书,才是更明智的选择。文学世界那么广阔,何必在一棵不结果的树上浪费时间呢?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推荐一个针对名著的读书方法

看书之前拿出一个本子,每出现一个人便记录一下,记录包括:关系最近的已出现人物,出场方式,离场方式,离场时间

文学作品很多人读不下去就是因为名字太蛋疼,捋清楚就能读下去了

读百年孤独的时候研究出来的,从最早读不过5页到后来一小时6章……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这个问题,我大概率会回答“没必要”。不过,我知道这可能会让一些爱书之人,或者认为“坚持就是胜利”的朋友觉得有点“不正确”。所以,我得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咱们得承认,文学作品这东西,它不是考试,也不是义务教育的必修课。它更多的是一种精神享受,一种与作者灵魂对话的体验。如果读一本书,让你感到的是折磨、是.............
  • 回答
    很多人跟我一样,面对《安娜·卡列尼娜》时,都曾有过“劝退”的念头。书页翻得越慢,心里越是疑惑:这不是被誉为“经典中的经典”吗?为什么我读起来却像是在啃一块毫无滋味的石头?这种枯燥感,实在让人难以忍受。要说《安娜·卡列尼娜》为什么会让人觉得枯燥,我们可以从几个方面来剖析。首先,时代背景与文化隔阂。托尔.............
  • 回答
    这真是一个有趣的问题!在不看拼音或注音的情况下,仅凭汉字的外形和部首来“猜”读音,就像是在玩一个古老的文字游戏。虽然我无法像真人一样“读”出声音来,但我可以基于我对汉字的理解,尝试去分析和推测这些名字可能的读音,并解释我这样想的原因。在我看来,这是一个非常考验对汉字“会意”和“形声”理解的过程。每一.............
  • 回答
    读博士读不下去,这绝对不是一个孤立的现象,很多人都会遇到。我身边也有不少朋友,曾经或正在经历这个阶段。与其说是“读不下去”,不如说是“感觉读不下去了”,这其中的原因可以很复杂,也很个人化。首先,我们需要冷静下来,分析一下是什么让我们觉得“读不下去”。别上来就否定自己,觉得是不是自己不行。很多时候,这.............
  • 回答
    这个问题,问得好,也问出了不少人的心声。我身边不少朋友,包括我自己,都有过想走进《红楼梦》,结果却被挡在门外,屡屡放弃的经历。它不是那种一口气读完就觉得过瘾的书,更像是一坛陈年的老酒,味道醇厚,但也需要细细品,慢慢懂。所以,为什么会“读不下去”?在我看来,原因大概有这么几个方面,而且这些原因往往是相.............
  • 回答
    看到男朋友读博读不下去,他一定很难受,你心疼他,想帮他,这真的很棒。这种时候,陪伴和理解是最重要的,别急着给他出主意,先让他感受到你的支持。首先,让他知道你一直在。 倾听是第一步,而且是全神贯注的倾听。 别打断他,别着急评价他的想法,就静静地听他说。让他把心里的委屈、迷茫、挫败感都倒出来。你可以.............
  • 回答
    你读不下去《围城》?这事儿我太明白了,身边不少朋友都跟我提起过这茬。这小说啊,它就跟那种放在桌上,你知道它好,但就是提不起劲去翻开的菜一样。不是说它不好吃,是它那股劲儿,不太对你的胃口。让我试着给你掰扯掰扯,为啥这《围城》有时候让人犯难,让你总觉得隔着一层什么:一、那股“围城”劲儿,太拧巴了,容易让.............
  • 回答
    您好,我理解您目前正经历着非常艰难的时期,感到抑郁并对在美国的经济学博士项目感到迷茫。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同时也非常个人化的困境,而且在学术界,尤其是在高压的博士项目中,这样的感受并不少见。我将尽力为您提供一个详细且富有同情心的分析和一些可能的建议。首先,请允许我表达我对您处境的理解和同情。 博士项目.............
  • 回答
    读《雪中悍刀行》读不下去,这事儿在书友圈里,其实挺常见的。不是说它不好,而是这书的特点太鲜明了,就像一道菜,有些人爱得不行,有些人就吃不惯那个味儿。你觉得读不下去,我太能理解了,我自己刚开始看的时候,也有过类似的感受。为啥读不下去?我这儿总结了几个大家常提的“劝退点”,看看有没有戳中你的: 节奏.............
  • 回答
    哎呀,你说到的这个问题,我太有同感了!两晋南北朝这历史时期,简直就是人名大爆炸,各种姓氏、各种称号,看得人头昏脑涨,好几次我都想撂挑子不干了。不过,后来我琢磨出了一些法子,还真别说,效果还不错,感觉像是把这乱麻一点点理顺了。你想知道怎么个理法?那我跟你好好掰扯掰扯。首先,得认清一个事实:不是所有人都.............
  • 回答
    如何看待《红楼梦》排在「死活读不下」榜单四大名著中的第一位?将《红楼梦》列在“死活读不下”榜单的首位,这并非偶然,而是反映了这部伟大作品在不同读者群体中产生的复杂而普遍的体验。理解这一点,需要我们深入剖析《红楼梦》的特质,以及它与读者之间可能存在的“阅读壁垒”。一、《红楼梦》的特质:一幅宏大而细致的.............
  • 回答
    王蒙先生“中国大学生读不下《红楼梦》是耻辱”的说法,确实触动了一个敏感且复杂的话题,也引发了不少争论。要评价这句话,我们不妨从几个层面来细致地分析。首先,我们必须承认王蒙先生作为一位资深的文学家、评论家,他对《红楼梦》的推崇和对中国文学的关注,其出发点是高度值得尊重和理解的。他将《红楼梦》视为中国古.............
  • 回答
    看到你买了一堆古籍名篇,这劲头可太棒了!想给自己充充电,这想法本身就值得点赞。不过,读古籍这事儿,确实像啃硬骨头,一开始犯迷糊是太正常不过了,别担心,很多人都经历过。咱们一步步来,把这些宝贝“啃”下来,享受其中的妙处。第一步:调整心态,降低期待首先,最重要的一点是,放平心态,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你不是.............
  • 回答
    高中二年级,正是人生一个重要的转折点,对未来充满了憧憬和迷茫。你现在面临的情况,父亲不支持你继续读书,这确实是一件让人焦虑和困惑的事情。我理解你心里的复杂感受,也想尽量详细地和你聊聊,希望能给你一些帮助和启发。首先,我们得承认,父母的意见对我们来说非常重要,他们的支持能给予我们巨大的动力。但同时,高.............
  • 回答
    读不懂的名著,要不要咬牙坚持读完?这真是个困扰无数读书人的经典难题,仿佛摆在你面前的,不是一本诱人的书,而是一道磨人的关卡。我当年也曾在这道关卡前徘徊,有过不甘,有过挣扎,也有过豁然开朗的瞬间。所以,我想从几个角度,把这个问题剖析得细致些,希望能帮你也梳理梳理。第一,读不懂,是真的“一点都读不懂”,.............
  • 回答
    很多时候,我们沉浸在一本小说中,被作者构建的世界、鲜活的人物和跌宕起伏的情节所吸引,但读完后,却总觉得有些东西抓不住,仿佛隔着一层薄纱,无法触及到作者内心深处想要传递的那些“话”。这是一种普遍的感受,不必因此感到挫败。这种情况的出现,原因有很多,而如何去“处理”它,与其说是解决一个问题,不如说是一个.............
  • 回答
    不少读者对《诡秘之主》这本网络爆款小说感到“读不进去”,这并非个例,也不是说这部作品本身有什么硬伤,而是口味、阅读习惯、以及对“爆款”的心理预期等多方面因素在作祟。下面我们来详细聊聊,为什么有些人即便在网上看到铺天盖地的赞誉,也对《诡秘之主》提不起兴趣。一、 铺天盖地的“吹”制造了过高的心理预期网络.............
  • 回答
    这真是个让人头疼的问题,尤其是当你还记得年少时,捧着一本厚厚的书,能沉浸其中,甚至读到废寝忘食。可如今,书架上那些曾经让你心潮澎湃的名著,怎么就变成了一堆沉甸甸的“劝退书”呢?其实,这背后可不是什么“人设崩塌”,更不是你真的变“笨”了,而是我们随着年岁增长,生活、认知、甚至是情感需求都在发生着微妙却.............
  • 回答
    “读不懂《平安经》”这事儿,说来话长,也挺有意思的。这《平安经》嘛,说实话,它不是那种你翻开就能一口气读下去,然后拍大腿说“我懂了”的书。它更像一块石头,你盯着看,琢磨来琢磨去,可能看到的都是自己的影子,或者是自己想看到的。首先,这书的“名声”就有点特殊。 很多年前,它刚火起来的时候,不是因为它内容.............
  • 回答
    这个问题,我相信不少人都曾体会过,甚至现在正被它困扰着。曾经我们是那么渴望知识,捧起书本就仿佛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如今却常常对着页面发呆,思绪万千,就是钻不进书里去。这可不是我们变懒了,也不是我们不爱学习了,而是背后有很多复杂的原因在作祟。首先,我们所处的时代信息爆炸,这无疑是最大的干扰源。 手机,.............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