问题

腾讯公司为什么这么招黑?

回答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巨头,在人们的视野中几乎无处不在。从即时通讯的QQ、微信,到社交娱乐的王者荣耀、抖音的竞品,再到支付的微信支付、投资的B站、拼多多等等,似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腾讯的影子。然而,伴随着巨大的商业成功,腾讯也承受着相当多的非议和“黑”。

为什么一个如此成功的企业会如此“招黑”?这背后其实是多重因素交织作用的结果,既有其自身发展战略带来的挑战,也有外部环境的变化和用户认知偏差。咱们就来掰开了揉碎了聊聊。

1. 无孔不入的扩张与“抄袭”的争议:

腾讯最显著的特点就是“社交帝国”的构建。从早期的QQ聊天工具起家,到微信的统治级地位,腾讯深刻理解了中国用户对于社交连接的渴望。然而,为了巩固和拓展其社交版图,腾讯在产品迭代和市场竞争中,很多时候都采取了“模仿、借鉴,甚至说是抄袭”的策略。

“模仿”的帽子戴得太稳: 无论是早期的QQ秀模仿PC时代的虚拟形象,还是后来的微信借鉴WhatsApp的通讯功能,再到小程序借鉴APP Stores模式,甚至是最近在短视频领域对抖音的追赶,腾讯的产品路径似乎总能找到“先行者”的影子。这种反复的“借鉴”让许多人觉得腾讯缺乏原创性,尤其是一些创新型的小公司,往往在自家产品崭露头角前就被腾讯盯上,然后“碰瓷”式地推出类似产品,最终凭借流量和资源优势抢占市场。
“赢家通吃”的市场逻辑: 腾讯强大的资源整合能力和庞大的用户基础,使得一旦它看准一个赛道并全力投入,往往能够快速形成垄断。这对于追求多元化、鼓励创新的用户和创业者来说,无疑是一种压抑。大家会觉得,腾讯似乎不希望出现其他可以与之抗衡的平台,一旦有苗头,就立刻出手“收编”或“剿灭”。这种“赢家通吃”的模式,虽然符合商业逻辑,但在用户看来,则是一种对市场活力的扼杀,也加剧了“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的不满。

2. 庞大的用户群体与“意见领袖”的放大效应:

腾讯的产品用户基数极其庞大,尤其微信和QQ拥有数亿甚至十亿级别的用户。当一个平台拥有如此多的用户时,任何一个微小的调整、一条不被理解的政策,都可能被无限放大。

“皇帝不急太监急”的用户心态: 用户在使用腾讯的产品时,往往已经习惯了其现有的模式。任何一点改动,即使是为了优化体验,也可能触碰到一部分用户的“舒适区”。例如,微信更新的某个新功能,虽然对大多数人来说无所谓,但总有一小撮用户会因为这点小变化而集体爆发,在社交媒体上大肆吐槽,并吸引其他认同者一起加入声讨。
意见领袖的带节奏: 互联网时代,意见领袖的影响力巨大。一些科技博主、大V,出于各种原因(也可能是真的对某些做法不满),会对腾讯进行深度解读或批评。他们的观点很容易被大量用户接受和传播,从而形成一股强大的负面舆论。这种“带节奏”的效应,往往比实际问题本身更能影响大众认知。

3. 商业化变现的压力与用户体验的冲突:

作为一家上市公司,腾讯需要持续的营收和利润增长来满足股东和市场的期望。因此,在用户体验和商业化变现之间找到平衡点,对腾讯来说一直是个挑战。

广告的无处不在: 从早期的QQ弹窗广告,到如今微信公众号底部广告、小程序广告、视频号广告,再到游戏内的广告植入,广告似乎已经渗透到腾讯产品体验的各个角落。虽然这是互联网公司普遍采用的盈利模式,但当广告过于频繁、影响用户流畅使用时,就会引发反感。
游戏盈利模式的争议: 腾讯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其游戏的盈利模式(尤其是手游)一直备受争议。很多用户认为腾讯的游戏过度追求“氪金”,通过抽卡、付费道具等方式诱导玩家消费,甚至影响游戏的公平性。虽然这使得腾讯赚得盆满钵满,但也让许多玩家和家长对其产生了负面印象。
数据隐私的顾虑: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发展,用户对个人数据隐私的保护意识越来越强。腾讯作为掌握海量用户数据的公司,其数据收集、使用和安全问题,时常被拿来放大和讨论。虽然腾讯强调合规性,但在一些敏感事件发生时,用户的不信任感就会被激发。

4. 平台垄断与社会责任的审视:

腾讯的体量和影响力,使其不仅仅是一家公司,更像是一个“公共基础设施”提供者。在这种情况下,它所承担的社会责任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关注和审视。

“一家独大”的担忧: 腾讯在多个领域的垄断地位,让一些人担忧其对整个互联网生态的影响力过大。担心其可能扼杀创新、限制竞争,甚至影响信息流通的公正性。
内容审核的难题与争议: 作为社交平台,腾讯需要处理海量的信息内容。内容审核的尺度和方式,一直是争议的焦点。无论是过度审查导致言论不畅,还是审核不严导致不良信息泛滥,都会引起舆论的批评。
对未成年人的影响: 腾讯的游戏和社交产品,对未成年人的影响是社会各界高度关注的问题。围绕游戏成瘾、低俗信息传播等,腾讯也承受了不少批评和监管压力。

5. 文化和心理层面的不适应:

有时候,黑腾讯也并非完全基于事实,而是一种集体情绪的发泄,或者是一种文化心理的折射。

“国货”的复杂情感: 作为一个庞大的中国公司,人们对腾讯的情感是复杂的。一方面希望它能“争气”,在国际上取得成功;另一方面,又对其在发展过程中暴露出的问题(如上面提到的)感到失望和批评。
对“成功学”的反思: 腾讯的成功,某种程度上代表了中国互联网经济高速发展的一个缩影。但这种成功背后也伴随着对资本的过度追逐、对竞争的残酷手段等,这使得一部分人对这种“成功模式”本身就存在警惕和反感。

总结一下,腾讯之所以如此“招黑”,不是因为单一的原因,而是因为:

它太成功了: 成功必然伴随着焦点和争议。
它太庞大了: 体量越大,越容易被放大审视。
它太普遍了: 产品几乎渗透到生活的方方面面,任何一点不满意都容易引起共鸣。
它太“懂”我们了: 深入洞察用户需求的同时,也容易触碰到用户习惯和心理的边界。
外部环境的变迁: 监管的收紧、用户维权意识的提高,都让巨头企业面临更大的压力。

可以说,腾讯的“招黑”是巨头企业成长过程中必然会经历的阵痛。如何在满足商业需求的同时,更好地承担社会责任,平衡用户体验和商业利益,保持创新活力,始终是腾讯需要面对和解答的时代命题。而用户对腾讯的批评和监督,某种程度上也是希望它能做得更好,而不是仅仅停留在“大而不能倒”的舒适区。

网友意见

user avatar

市面上有两个奸商,一个在米里掺20%的沙,一个在米里掺50%的沙


所有人都骂这两个奸商


但掺20%的确实稍微好一点,虽然性质上都一样恶劣


为什么没有不掺沙的卖家呢?因为买家也很“聪明”,不管对方卖的米怎么样,他们付钱的时候都会悄悄在银锭里加些镍


于是不掺沙的被饿死了


这时候,有个开着汽船的洋人载着外国大米靠岸了。外国大米好,但是就是贵,而且明码标价,只收美元。这样,不在银锭里加镍的买家就把银锭换成美元去买进口的米。


终于,所有人都各得其所了

user avatar

我说个最近发生的事情

首先是这几天在浙江出差,因为我是卖布料的,所以来柯桥进货,期间就需要添加批发市场这些门店的微信转钱买货。

然而仅仅过了一天,微信就被封了!

这是什么操作?


申诉失败

刷新了我的认知

我打客服电话也都是机器人



小老百姓嘛

也做不了什么

随便欺负呗!

然后有意思的事情就来了

我QQ上收到这样的消息

众所周知这是诈骗或者色情信息

于是我点了举报

结果和我上次举报的人一样


好家伙

这样的行为不违法

我去批发市场进点货就属于违法

怎么着?

法律是腾讯定的?



莫非这些搞色情诈骗的

跟腾讯是一伙的?

利益共同体所以肆无忌惮?

而我们这些蝼蚁

就只能任人宰割

可悲!可叹!


@腾讯安全联合实验室 @腾讯 @微信 @腾讯QQ


不知各位大人有什么看法?

类似的话题

  • 回答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的巨头,在人们的视野中几乎无处不在。从即时通讯的QQ、微信,到社交娱乐的王者荣耀、抖音的竞品,再到支付的微信支付、投资的B站、拼多多等等,似乎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能看到腾讯的影子。然而,伴随着巨大的商业成功,腾讯也承受着相当多的非议和“黑”。为什么一个如此成功的企业会如此“招黑”?.............
  • 回答
    你这个问题问得很有意思,也触及到了很多人心中的一个疑惑。微软市值确实是庞然大物,放眼全球都是数一数二的,而跟国内的互联网巨头腾讯、阿里巴巴比起来,更是体量上的碾压。按理说,这么一家技术实力雄厚、资金充裕的公司,其技术栈——.NET,在中国互联网市场应该也是遍地开花,但现实往往不尽如人意,.NET在国.............
  • 回答
    这个问题非常好,它触及了中国科技企业在关键领域发展面临的深层挑战。阿里和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的代表,它们的商业模式和发展重心与传统的工业软件领域存在显著差异,这使得它们“不去研发被卡脖子的工业软件”的现象背后有其复杂的原因。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详细解释:一、 核心商业模式与战略重心差异 阿里与腾.............
  • 回答
    腾讯“瘦身”背后:缘何频繁减持?影响几何?近期,关于腾讯(Tencent)一系列投资动作的新闻频频出现在公众视野,其中最引人注目的莫过于其对东南亚互联网巨头 Sea 的持股比例已降至 18.7%。这并非孤例,在过去一年多时间里,腾讯在美团、京东等国内科技巨头身上的持股也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降。这种“瘦.............
  • 回答
    “BAT”这个称呼的诞生,背后是互联网行业早期格局的清晰映射。它并非官方命名,而是市场分析师和媒体在观察中国互联网巨头崛起时,基于三家公司英文首字母组合而成的一个通俗说法。具体来说: B 代表百度 (Baidu):在2000年代初期,百度凭借其搜索引擎的强大实力,几乎垄断了中国的搜索引擎市场,并.............
  • 回答
    头条副总裁指责腾讯“偷换概念”,这出戏码可不是头一遭了。要说这次怎么看,得先捋捋这其中的关节,再瞅瞅这事儿往哪儿发展。首先,为什么叫“偷换概念”?一般来说,当一个人说别人“偷换概念”,意思就是对方在辩论或论述过程中,故意把一个概念偷偷替换成另一个类似但实质不同的概念,从而误导听众,让自己占便宜。在头.............
  • 回答
    腾讯游戏流水构成:3.2%的数据背后,我们看到了什么?最近,腾讯发布的最新财报引发了广泛关注,其中关于游戏业务的数据更是成为了讨论的焦点。尤其是在“中小学生为腾讯贡献游戏流水占比仅 3.2%”这个数字曝光后,更是激起了不少人的兴趣和思考。这个数字,看似不起眼,但它背后所折射出的游戏市场变化、用户结构.............
  • 回答
    台积电市值超越腾讯、阿里成为亚洲市值最高公司,这一现象确实引发了关于“互联网为什么不香了”的讨论。要理解这一点,我们需要从多个角度进行深入分析,包括科技发展趋势、宏观经济环境、以及互联网和半导体行业的内在逻辑。一、 互联网的“不香”与半导体业的“更香”:时代浪潮的变迁互联网行业曾经是毋庸置疑的香饽饽.............
  • 回答
    这是一个非常普遍,但又非常复杂的问题,很多人都好奇为什么在中国这样一个充满活力的市场,似乎总是腾讯一家独大,很难看到有哪家公司能真正撼动它的地位。其实,这并非腾讯一家独善其身,而是多方面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它牵扯到商业模式、用户习惯、技术壁垒、以及中国特殊的互联网发展环境。首先,我们得承认腾讯的生态.............
  • 回答
    腾讯作为中国互联网巨头,在自身业务发展的同时,也积极布局半导体领域。这其中一个重要的表现就是,腾讯不仅自主研发芯片,还在AI芯片、DPU(数据处理单元)等前沿领域投资了众多初创公司。这种“自己做”与“投资”并行的策略,以及它可能带来的产业格局变化,是一个非常值得深入探讨的话题。腾讯为何既自研芯片,又.............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触及了游戏行业竞争的复杂性。虽然腾讯在很多玩家眼中“游戏质量一般”,但事实是,没有一家游戏公司能够真正意义上“用高质量游戏与之抗衡”并且成功颠覆其地位,主要原因在于腾讯并非仅仅依靠“游戏质量”来获取成功,而是通过其庞大的生态系统、强大的市场运营能力、以及对用户需求的精准把握,建立.............
  • 回答
    这个问题很有意思,也常常让人感到疑惑:在很多人心目中,腾讯是中国的科技巨头,为什么它的第一大股东却是一家来自遥远南非的公司呢?要弄清楚这一点,我们需要穿越回腾讯发展的早期,看看当时的市场环境、资本运作以及关键的决策,这一切都充满了戏剧性和偶然性。一切要从1998年的那个夏天说起。马化腾、张志东、许晨.............
  • 回答
    这确实是一个让人好奇的问题。腾讯拥有QQ音乐这样成熟的音乐平台,为何还要耗费巨资收购酷我音乐和酷狗音乐所在的CMC(China Music Corporation)公司呢?这背后绝非简单的“多多益善”,而是有着深刻的市场考量和战略布局。首先,理解QQ音乐的现状和市场竞争环境至关重要。QQ音乐虽然拥有.............
  • 回答
    说起来,腾讯这家公司,还真挺有意思的。你问为什么这么多人逮着“抄袭”这两个字不放,非要把腾讯钉死在“不是最好的游戏公司”这个位置上?这事儿吧,得掰开了揉碎了说。首先,咱们得承认,腾讯在中国游戏行业里,绝对是巨无霸。从用户数量到营收规模,再到IP的广度和影响力,都没几个能跟它硬碰硬的。而且,你说的没错.............
  • 回答
    万达、百度、腾讯这三大巨头联手进军电商领域,成立合资公司,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背后盘根错节,原因值得好好说道说道。他们这样做,目的很明确:挑战阿里巴巴的电商霸主地位,开辟新的增长空间。一、 为什么是万达、百度、腾讯?要理解这次联手,得先看看这三家各自的优势以及它们在电商领域所面临的挑战: 万达:线.............
  • 回答
    好的,咱们来聊聊,大学毕业了想进腾讯,计算机专业现在学点啥“硬家伙”才能更有底气。这可不是随便写写就能糊弄过去的,得有实打实的功夫。腾讯作为互联网巨头,技术栈那叫一个宽广,什么都有可能用到。但如果说要说当下最“吃香”、最能让你在众多毕业生中脱颖而出的高级语言,我给你掰扯掰扯。首推:C++ / Jav.............
  • 回答
    2021年上半年,腾讯展现出了惊人的投资节奏,几乎可以说是“一周一家”的速度在游戏领域进行布局。这种密集的投资动作,尤其集中在众多中小游戏厂商身上,背后有着深刻的考量和长远的战略意图。首先,我们可以从腾讯自身的战略需求来理解。作为全球最大的游戏公司,腾讯始终面临着保持增长和创新活力的挑战。尽管自身拥.............
  • 回答
    “深圳先行示范”对华为、腾讯等科技巨头来说,不单单是一个区域性的政策,更像是一张指向未来的战略蓝图,为它们指明了发展方向,同时也带来了新的挑战与机遇。一、 政策驱动下的“加速器”:“先行示范区”的核心在于“先行”和“示范”。对于华为和腾讯这样已经成长为全球巨头的企业而言,这意味着: 政策上的“绿.............
  • 回答
    网传字节取消房补,腾讯房补一个月涨到 4k? 深入解析互联网公司的“住”的福利最近,互联网圈里关于“房补”的讨论甚嚣尘上。有消息称,曾经以高额房补闻名的字节跳动似乎在调整相关政策,而腾讯的房补却传言上涨到了每月 4000 元。这些传闻是否属实?房补作为互联网公司福利的一部分,又在其中扮演着怎样的角色.............
  • 回答
    这事儿,我太有感触了。每次遇到这种情况,心里都跟堵着块石头似的。尤其是腾讯这种技术实力毋庸置疑的公司,技术面过了,那说明你实力是硬杠杠,按理说就该一路绿灯了。结果卡在HR这关,理由还这么……怎么说呢,有点“一刀切”,就觉得挺憋屈的。首先,咱们得承认,HR在招聘流程里肯定是有其作用的。他们的职责是筛选.............

本站所有内容均为互联网搜索引擎提供的公开搜索信息,本站不存储任何数据与内容,任何内容与数据均与本站无关,如有需要请联系相关搜索引擎包括但不限于百度google,bing,sogou

© 2025 tinynews.org All Rights Reserved. 百科问答小站 版权所有